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狐狸附红细胞体体外药物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贝尼尔、土霉素、大蒜素、强力霉素、咪唑苯脲、氟苯尼考、附红绝杀、磷酸伯氨喹等药物原粉,在37.3℃、5%CO2气体条件下对狐狸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附红绝杀效果最好;磷酸伯氨喹和贝尼尔药物次之;咪唑苯脲、大蒜索、氟苯尼考有效。  相似文献   

2.
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贝尼尔、四环素、敌百虫、泰妙菌素、咪唑苯脲、氟苯尼考、依沙吖啶、磷酸伯氨喹等药物原粉,在37℃,5%CO2气体条件下对牛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依沙吖啶效果最好;敌百虫和磷酸伯氨喹次之,但敌百虫毒性较大;贝尼尔、咪唑苯脲、氟苯尼考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对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具有最佳效果的药物。[方法]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硫酸庆大霉素、磷酸伯氨喹啉、盐酸咪唑苯脲、贝尼尔7种药物,在37℃、5%CO2的环境下,进行温氏附红细胞体体外药物杀灭试验。[结果]磷酸伯氨喹、盐酸咪唑苯脲对牛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杀灭效果最佳,当培养液药物浓度为2 000μg/ml,药物与附红细胞体作用6 h时,红细胞染虫率显著下降到30%以下。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贝尼尔和磺胺对甲氧嘧啶对附红细胞体均有一定作用。硫酸庆大霉素具有较强抗菌作用,但对牛附红细胞体病无效。[结论]该研究为临床选择抗附红细胞体病的合适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贝尼尔、四环素、敌百虫、泰妙菌素、咪唑苯脲、氟苯尼考、依沙吖啶、磷酸伯氨喹等药物原粉,在37℃、5%CO2气体条件下对温氏枝原体进行了体外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依沙吖啶效果最好;敌百虫和磷酸伯氨喹效果次之,但敌百虫毒性较大;贝尼尔、咪唑苯脲、氟苯尼考有效。  相似文献   

5.
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30%犊牛血清,选用四环素、盐酸吖啶黄、泰乐菌素、咪唑苯脲、依沙吖啶、磷酸伯氨喹等药物原粉,在37℃,5%CO2气体条件下,对山羊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药物杀灭试验。结果表明:依沙吖啶杀灭效果最好,盐酸吖啶黄和磷酸伯氨喹次之,咪唑苯脲、四环素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挑选出对牛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效果好的药物,本文通过对规模化养牛场中患有附红细胞体的病牛进行治疗试验,对比治疗效果,筛选出快速有效的治疗药物。根据养牛场的用药物的具体情况,相继选择了磺胺间甲嘧啶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注射液、血虫净、咪唑苯脲等5种药物,对牛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并进行敏感药物体外筛选试验。5种药对牛附红细胞体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和杀死效果从高到低分别是盐酸多西环素血虫净咪唑苯脲磺胺间甲嘧啶钠氟苯尼考注射液,选前4种药做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最好的药物是盐酸多西环素,其临床治愈率为90%,其次是血虫净,临床治愈率为80%,咪唑苯脲的临床治愈率为70%,磺胺间甲嘧啶钠的临床治愈率为50%。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疫变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应用咪唑苯脲结合磷酸伯氨喹对患病野猪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水貂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试验。[方法]在 RPMI-1640、DMEM、M-199和 HL培养液中添加30%的新生牛血清或水貂血清,在37℃、5% CO2条件下体外培养水貂附红细胞体,每12 h更换1次培养液,补充适量健康水貂红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结果]RPMI-1640和 HL培养液中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高于 DMEM和 M-199培养液,在RPMI-1640和 HL培养液中添加30%水貂血清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高于添加30%新生牛血清,且 RPMI-1640略高于HL培养液,培养12 h后获得了80%以上的感染率,且体外传代可连续培养23代。[结论]该研究为筛选有效防治水貂附红细胞体的药物及制备诊断抗原与研制疫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犬附红细胞体抗原特性。[方法]对犬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后对解离的犬附红细胞体经超声波裂解,制备粗提抗原并提纯,对所提抗原进行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犬附红细胞体抗原在电泳图谱上出现了3条主蛋白带,其分子量分别为66、32和25kD,其中32和25kD的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性,且不与犬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该研究为犬附红细胞体的抗原成分及犬附红细胞体病的免疫学诊断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寻求高效、安全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复方中药为目的,用自拟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方剂对人工感染的小白鼠进行复方中药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复方中药是低毒、安全、疗效确切的抗附红细胞体药物,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对禽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种临床常用西药(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4味中药(黄连、黄芩、金银花和板蓝根)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MIC值,探讨2种西药和4味中药联用对禽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6种药物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均具有抑菌活性.在8种中西药联用药物组合中,氟苯尼考/黄芩、恩诺沙星/黄连、恩诺沙星/黄芩3组药物组合联用具有相加作用,其他5组中西药物组合均呈现无关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筛选有效药物组合防治禽大肠杆菌病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种公牛感染温氏枝原体后的生殖健康。[方法]通过血常规和生殖健康检测等方法对药物治疗前后种公牛的血液和精液品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在未给予磷酸伯氨喹治疗前,病牛有轻度的贫血,血液涂片中可见大量的温氏枝原体;病牛阴囊壁肿大,睾丸变软,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活力降低,初级和次级畸形的精子比例增大;药物治疗后,温氏枝原体很快从血液中消失,临床症状逐渐缓解,顺利通过了1个月后生殖健康检测。[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温氏枝原体与公牛生殖机能下降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四角蛤蜊稚贝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分别在24、48、72和96 h观察四角蛤蜊稚贝的死亡数,并计算出氟苯尼考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氟苯尼考在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 930.65、1 585.86、1 415.32和948.64 mg/L,氟苯尼考对四角蛤蜊稚贝的安全浓度为139.31 mg/L。[结论]该研究为四角蛤蜊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延长药物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时间,产生持续稳定的抑菌作用,避免多剂量连续使用氟苯尼考产生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方法】以硬化油、聚乙二醇、甘油酯为辅料,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制粒技术法制备氟苯尼考缓释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苯尼考含量。以药物在不同释放介质(pH 1.2盐酸缓冲液、pH 4.3醋酸缓冲液和pH6.8磷酸缓冲液)中的释放特性为指标,对氟苯尼考粉和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进行溶出试验,考察体外释放特性。【结果】4个批次制备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中氟苯尼考实际含量在标示含量中的占比分别为99.19%、100.01%、97.45%和100.7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2%、0.86%、0.77%和0.24%。氟苯尼考粉在0.25 h内完全释放,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在模拟胃液环境(pH 1.2盐酸缓冲液)基本不释放,在模拟肠液环境(pH 4.3醋酸缓冲液和pH6.8磷酸缓冲液)缓慢释放,5 h内释放量达95%以上。【结论】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中药物分布较均匀,符合中国兽药典要求。相比于氟苯尼考粉,氟苯尼考缓释颗粒表现出良好的耐酸性体外缓释性,可为后续的临床试验研究和临床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56株犬源大肠杆菌耐药谱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犬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156株犬源大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和氟苯尼考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以确定其耐药谱型。[结果]156株大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小诺霉素、林可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妥布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3.3%、66.7%、73.7%、84.6%、76.3%、88.3%、63.5%、80.8%。[结论]耐药谱型以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小诺霉素/林可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林可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小诺霉素/左旋氧氟沙星为主,分别占33.97%(53/156)和30.13%(47/156)。  相似文献   

16.
王存连  贺祥  张建  徐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83-4984
[目的]为寻求能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减少抗生素残留奠定基础。[方法]从某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分离到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探讨中药制剂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并将其与氟甲砜霉素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对感染里默氏杆菌的雏鸭的有效治疗率为82.5%,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对发病雏鸭的治疗效果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发挥药效的时间较晚,但其治疗效果却稍好于氟甲砜霉素。[结论]双炎散制剂在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明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的体外药效学特征。[方法]以氟苯尼考注射液为对照组对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进行5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的测定,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抗生素后效应(PAE)和抗生素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的测定。[结果]相对于普通注射液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对5种细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变化,但其明显缩小了对5种细菌的MSW(P<0.01),并且明显的延长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PAE和PASME(P<0.01)。[结论]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在体外能够减小细菌耐药几率,明显延长抗生素对细菌的后效应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