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硒弹丸防治雏鸡缺硒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盛  郭慧琳 《畜牧与兽医》1991,23(4):151-153,149
硒弹丸防治雏鸡缺硒病,结果表明,口服0.2~0.25g重的亚硒酸钠或亚硒酸钡硒弹丸,72小时,血硒开始升高,血硒有效浓度在体内可维持75天以上。肉鸡20μg Se/日释放或30μg Se/日释放,可100%的防治临床及亚临床缺硒病,服硒弹丸15~30天,肉鸡体重分别提高21.4%及20.5%,蛋用雏鸡使用6μg Se/日释放12μg Se/日释放及18μg Se/日释放三种剂量均可100%的防治临床缺硒病。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法对亚硒酸钠在正常硒水平蛋用维鸡组织内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雏鸡以0.6mg/kg体重口服,1.0g/L亚硒酸钠后,肝,肾,胰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肌肉符合滞后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整个试验过程中,肝,肾中硒的含量明显高于胰和肌肉,给药后24h每1g器官和组织中含硒量依次为肝0.8476μg,肾0.7726μg,胰0.5978μg,肌肉0.1050μg,给药后192h由  相似文献   

3.
对5只健康奶山羊按0.3mg/kg体重一次肌注亚硒酸钠,在给药后40天内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硒浓度。结果表明,补给亚硒酸钠后对羊体血硒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羊个体间血硒含量有极明显的差别。对各时期血硒含量进行q法多重比较可见,羊体血硒含量变化有明显规律,即肌注亚硒酸钠后5分钟血硒含量明显上升。30分钟达最高点,差别非常显著(P<0.01);继而下降。从2小时的0.7288μg/ml迅速降到14小时的0.421μg/ml(p>O.01)。从18小时起到40天期间血硒含量基本平稳,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投硒后放牧牦牛血硒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牦牛补硒后血中硒浓度变化,对放牧牦牛按每100kg体重20mg,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投硒,投药后每间隔1周进行采血,对6周间全血,血浆中硒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浆中硒浓度随投硒显著上升(P<0.01),第1周后增至投予前的约3倍,第2周后现最大值(91.46±14.63μg/kg),第3周后开始下降,至4周后降至投前的水平;全血中Se浓度与血浆同样增大,投予后第2周时呈现最大值(129.81±36μg/kg)以后,血中硒浓度至第6周时仍维持107.55μg/kg的高值,约为对照群的3倍,至52周后投硒群牦牛血液中硒浓度仍为对照群的约2倍。试验期间,对照群血液、血浆中硒浓度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硒是家禽体内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东北地区土壤里缺硒 ,饲料中缺硒常引起畜禽缺硒症 ,在定期补硒时 ,由于用药量过大或药量少时间长 ,容易引起亚硒酸钠中毒的发生。1 病因肉鸡雏缺硒发病率高于蛋鸡雏的 2倍。某养鸡户抓 10 0 0只肉鸡雏 ,10日龄饮亚硒酸钠 ,因对毫克和毫升没弄明白 ,用药过量 ,发生硒中毒 ,死亡 85只 ,急来就诊。2 症状饮用亚硒酸钠后 ,病鸡雏精神沉郁 ,低头闭眼 ,羽毛松乱 ,食欲减少或废绝。运动失调 ,站立不稳 ,不愿活动 ,常蹲于热源处 ,反应迟钝 ,喙根部青紫色 ,趾、腿呈黄白色 ,全身发紫 ,死前有的口流红色液体。3 剖…  相似文献   

6.
亚硒酸钠对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禽流感病毒(AIV)H9N2油乳剂灭活疫苗中分别按每头份疫苗加亚硒酸钠0、0.05、0.10、0.20、0.40mg,分别免疫7日龄AIV疫苗非免疫鸡。免疫后不同时间,各含亚硒酸钠疫苗组鸡的HI抗体水平均高于不合硒疫苗组,以含亚硒酸钠0.20mg/头份组鸡的抗体上升快、达高峰值时间早、维持高抗体水平时间长。经对免疫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RBC—C3bRR)促进率及抑制率测定,表明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试验鸡的红细胞免疫花环促进率,而红细胞免疫花环抑制率变化各组差异不明显,以含亚硒酸钠0.20mg/头份组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搞清不同化学形态的硒化合物对孵化的影响,将硒化合物注入种蛋的蛋黄内,研究①以亚硒酸钠为硒源的浓度的影响;②不同硒化合物及其浓度的影响。 方法:从孵化场购入的种蛋中选用供试蛋,①每枚种蛋注入亚硒酸钠的硒浓度分别为100、50、30、20和10μg;②选用亚硒酸钠、DL—蛋氨酸硒、DL—乙硫氨酸硒和DL—胱氨酸硒的化合物,每枚种蛋注入浓度均分别为30、20和10μg。各种硒化合物分别溶解于0.9%的生理盐水,调整PH,高压灭菌后,在无菌室内注入种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30日龄肉鸡单次肌注(0.6mg/Kg)亚硒酸钠注射液后不同时间采血,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硒浓度,经微机处理得出血硒浓度及药动学参数,血硒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最佳药时方程:C=100.2001(e-0.0197t-e-1.6428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为0.421 9h,t1/2Ke为35.121 5h,tp为3.312 4h,Cmax为93.986 5μg/L,AUC为5 025.314 9(μg/L).h。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计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  相似文献   

9.
正1)预防。坚持微量间断补硒是防止鸡补硒过量引起硒中毒的有效方法。给鸡补硒的方法如下。(1)注射0.005%的亚硒酸钠溶液(0.1%亚硒酸钠1 mL加19 mL灭菌水)1 mL/只,1次注射即可。(2)在鸡1~3日龄、20~23日龄、40~43日龄时以1~2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饮水或拌料内服,连续饲喂3 d,可预防鸡缺硒症。如果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E、含硫氨基酸、抗氧化剂等,则补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硒水平日粮对肉仔鸡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鸡日粮中添加0.3和0.6mg/kg水平的亚硒酸钠,使鸡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添加量在0.6mg/kg水平时作用明显。试验各组之间相比。平均耗料量差异不显著(P〉0.05),0.9mg/kg水平的亚硒酸钠添加组与其他3组相比平均耗料量差异显著(P〈0.05)。0.6和0.9mg/kg水平的亚硒酸钠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全期平均增重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3和0.6mg/kg水平的亚硒酸钠,可以降低试验鸡的死淘率,但当添加水平达0.9mg/ks时,会导致死淘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朱金林  黄鑫  贺淼  李彪 《饲料研究》2014,(11):31-32,51
试验主要研究在肉鸡日粮中外源添加硒含量等量的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照组),研究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80羽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4个重复,平均每重复10羽鸡。试验结束后,选取体质量相近的肉鸡进行抽血和屠宰,测定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组织中硒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酵母硒可有效提高肉鸡采食和日增质量,可显著降低肉鸡料肉比,相对于对照组降低6.29%(P0.05);酵母硒组相对于对照硒组可极其显著提高肝、肌肉和全血中硒水平(P0.01),其中肉鸡中血硒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提高10.17%;酵母硒可极其显著提高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提高67.6%(P0.01),保护动物细胞免受损伤,提高动物的抗病性能。综上所述,酵母硒相对于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组织硒沉积和血清抗氧化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硒元素的浓度进而计算亚硒酸钠含量,建立了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中亚硒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表明,在5.00~40.00μg/mL范围内硒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7,模拟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4.6%(n=6)。本法操作简便易行,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控制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中亚硒酸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自然草地放牧牦牛脏器中硒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放牧牦牛脏器中硒浓度基础值及补无机硒后的变化 ,对 6头 1~ 4岁自然放牧牦牛 (投硒组 2头 ,按0 .2mg/kg体重肌肉内注射亚硒酸钠后第 42d ,对照群 4头未作处理 )部分脏器含硒量进行了测定 ,并对该地区 5 5头放牧牦牛血清中硒浓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①各脏器中含硒量以肾脏中呈显著高值 (2 12 2~ 3 70 9μg/kg) ;②牦牛肌注亚硒酸钠后各脏器中含硒量均有增加 ,其中心脏 ,肝脏 ,血液中含硒量的增加极显著 (P <0 .0 0 1) ;③放牧牦牛血清中硒浓度呈 2 1.76± 4.70 μg/kg的低值。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常规Tris卵黄冷冻稀释液中分别添加2.5μL、5μL、7.5μL、10μL稀释后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为试验组,以常规Tris卵黄冷冻稀释液为对照组,对解冻后的精液品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添加5μL、7.5μL、10μL亚硒酸钠维生素E能够显著降低冷冻精液的精子畸形率,且10μL组顶体脱落的精子数量显著降低,精子顶体完整率上升。小剂量(<10μL)组改善了精子存活时间,使精子在体外37℃的存活时间延长至8.5h。  相似文献   

15.
硒是牛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据调查我国约有2/3的地区缺硒。据李文盛等研究表明,甘肃省甘南州、张掖市、肃南等牦牛主要繁殖生产区为硒的严重患病区,土壤水溶性硒在0.010μg/g左右。饲草饲料硒在0.03lμg/g以下,畜禽血硒在0.075μg/ml以下;同时牛副伤寒也是该地区牦牛的高发病,每年的发病率平均约在30%以上。缺硒可影响牛体的正常发育、繁殖、免疫抵抗力,严重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死亡。而通常采取的预防缺硒措施是在精粮或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亚硒酸钠,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在牦牛主产区以自由放牧为主,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拌不均或饮水剂量难以掌握,且亚硒酸钠补硒后血硒浓度在临界水平以上的持续时间短等原因,难以在牦牛饲养管理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硒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缺硒可引起鸡白肌病、渗出性素质等疾病。常用的补硒方法是用亚硒酸钠或亚硒酸钠—维生素E拌料给药。但由于无机硒的安全范围较窄,补硒方法不当造成硒中毒的事件常有发生。现将2例硒中毒的病例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术苓渗湿汤防治鸡综合性腹水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引起的鸡腹水病,用抗菌素、亚硒酸钠、维生素E等的治疗效果皆不显著。笔者用中药术苓渗湿汤治疗病鸡90羽,治愈率为91.1%;用术苓渗湿汤预防90羽,有效率为100%;用庆大霉素治疗病鸡90羽, 治愈率为1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富硒酵母对小鼠血浆IL-2水平、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用60只清洁级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硒酸钠组和富硒酵母组,每日分别灌胃蒸馏水、亚硒酸钠(2μg Se/mL)和富硒酵母(2μg Se/mL)各0.5 mL。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富硒酵母组、亚硒酸钠组小鼠血浆IL-2含量和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的OD413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8.24%(P0.01)、17.65%(P0.05)和12.82%(P0.01)、7.69%(P0.05);而富硒酵母组、亚硒酸钠组和对照组小鼠肠道中葡萄球菌、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厌氧发酵培养技术研究不同硒源及不同硒水平的添加对奶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试验按照3×4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硒源,即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和酵母硒3种,第二因素为硒添加量,即每毫升培养液中设0μg、0.1μg、0.2μg和0.3μg共4个添加水平,其中0μg/mL添加水平为对照组,共计10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均进行3h、6h、9h、12h、24h和48h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液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的硒对乙酸、丁酸、TVFA的影响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丙酸、乙酸丙酸比影响较小(P>0.05),其中以添加酵母硒的乙酸、丙酸、丁酸、TVFA的效果最好,添加硒代蛋氨酸次之;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3μg/mL硒,可显著提高乙酸、丁酸、TVFA的含量(P<0.05),对丙酸及乙酸丙酸比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以0.3μg/mL硒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我队现有奶牛三百四十头,自69年以来,乳牛和犊牛不断发生白肌病,我们曾采用犊牛生后注射亚硒酸钠,乳牛怀孕后期肌肉注射亚硒酸钠和在饲料中补充亚硒酸钠等方法来防治此病。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费事,费时间,特别是给乳牛多次肌注亚硒酸钠,造成乳牛骚动不安,影响管理,降低牛产奶量。而给犊牛肌肉注射,尚须饲养人员参加保定,增加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寻化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试用在饮水中投放亚硒酸钠防治此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80年第一季度所生的18头母犊全部死于白肌病(因没有及时治疗而死亡);而81年采用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