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阳县某奶牛场饲养的1头黑白花田牛40月龄,体重380kg,2008年10月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妊娠5个月后,腹围明显增大,出现了类似瘤胃鼓气症状,饮食废绝。曾灌服大剂量泻下剂、催吐剂,并进行瘤胃放气等,均无疗效,遂到辽阳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确诊为胎水过多,经治疗后恢复健康,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牛泡沫性瘤胃臌气是黄牛过量采食容易发酵的豆草豆料后,在瘤胃内发酵,迅速产生大量的泡沫性气体,并在瘤胃中积聚,使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导致黄牛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的一种急性病。笔者在10多年的兽医诊疗工作中,采用简易瘤胃切开术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浅谈影响瘤胃纤维降解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反刍动物瘤胃的纤维降解率是增加粗饲料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认为;针对影响瘤胃纤维降解的主要因素,瘤胃调控手段可从瘤胃环境的物理、营养、瘤胃徽生物系统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1瘤胃的发育 瘤胃的发育是指瘤胃形态学上的发育(包括瘤胃的重量、容量和瘤胃乳头的发育)和代谢功能上的发育。新生羔羊的瘤胃很小并且没有任何功能囊,只占整个复胃重量的30%以下,瘤胃上皮的乳头尚未发育。但是到成年时,瘤胃占到整个复胃重量的70%-80%,并且瘤胃上皮长出许多长乳头。此外,随着乳头发育的增加,瘤胃上皮出现角质化和代谢功能的变化,这包括葡萄糖氧化的减少、挥发性脂肪酸氧化的增加以及丁酸盐转化为酮体的增加。据报道,饲料对瘤胃的剌激使瘤胃的重量增加并促进瘤胃肌肉的发育,但是形态上的增加并不会促使乳头的发育。因此,瘤胃上皮乳头的正常发育必须建立在瘤胃发酵功能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在瘤胃内通过发酵出现短链脂肪酸(SCFA)以促使乳头的正常发育。反刍动物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只是依靠母乳为唯一的营养来源,其瘤胃重量、瘤胃容积、角质化程度、色素沉着和肌肉的发育是很有限的。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食管沟反射性关闭使乳汁直接进入到皱胃,从而不能建立起瘤胃的发酵机制。另据报道,当将乳汁直接灌输到瘤胃内时,就会导致SCFA的产生和瘤胃乳头的生长。饲粮中的精料量增加并不能使瘤胃的肌肉发生变化,但能使羊瘤胃乳头的密度和长度增加,至今的研究并没有最终找出乳头发育的诱因。  相似文献   

5.
作者基于山羊瘤胃CT图像对湘东黑山羊瘤胃进行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拟建立山羊瘤胃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首先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重建山羊瘤胃几何模型,再利用Solidworks把几何模型的格式转换为IGES格式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中形成有限元网格模型,最后通过Hyperworks、Ls_dyna联合仿真,对体外重构的瘤胃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重构的瘤胃模型与活体动物瘤胃有高度的几何相似性,能够清楚地展现出瘤胃的囊腔结构;并且获得对瘤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后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云图;建立可视化瘤胃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描绘出瘤胃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形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特性。本研究验证了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法在山羊瘤胃建模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瘤胃重构方面的研究开辟了先河,在动物组织模型构建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奶牛试验用瘤胃瘘手术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瘤胃功能的研究是目前科研与临床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永久性瘤胃瘘是研究反刍动物消化功能试验的主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研等实践中,但相关资料所介绍的手术方法不尽相同。因科研需要,我们于2003年1月对3只成年奶牛做了永久性人造瘤胃瘘管手术。术后全部奶牛的瘤胃瘘管都保持良好,术后健康状况正常。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瘤胃酸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保健》2006,(3):19-19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过多饲喂谷类或多糖类饲料后,导致瘤胃内发酵异常,产生大量的乳酸,在临床上是以瘤胃液pH值降低,渗透压升高和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改变等为主征的一种瘤胃消化机能紊乱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瘤胃积滞大量的饲料,引起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瘤胃正常生理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称瘤胃积食。以舍饲牛多见,牛、羊均可发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原因是牛过食富含淀粉或糖类的饲料如谷物、玉米、块根等特别是平时不喂精料的牛,突然给予上述饲料时最易发病。或牛大量采食营养低劣或营养丰富的粗饲料,使瘤胃内容物增多,长时间刺激瘤胃内感受器,最终导制前胃运动机能抑制,结果瘤胃运动机能紊乱,后送机能障碍,使瘤胃内容物积聚而发病。停留在瘤胃中的食物含有大量淀粉和糖类,而淀粉和糖类的饲料适宜于瘤胃的革兰氏阳性菌(主要…  相似文献   

9.
1尽早断奶 羔羊瘤胃发育可分为初生至3周龄的无反刍阶段,3-8周龄的过渡阶段和8周龄以后的反刍阶段。羔羊出生时,瘤胃是非常小,并且不具备发育完全的瘤胃所应具备的功能。而出生时皱胃发育很好,其与瘤胃一样大或者更大一些。反刍动物成熟后,瘤胃有皱胃的十倍大。3周龄内羔羊以母乳为主,其消化是由皱胃承担,消化规律与单胃动物相似。  相似文献   

10.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过多饲喂谷类,或多糖类饲料后,导致瘤胃内发酵异常产生大量的乳酸,在临床上是以瘤胃液pH值降低、渗透压升高和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改变等为主征的一种瘤胃消化机能紊乱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瘤胃臌胀,是因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大量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和网胃急剧膨胀,导致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窒息现象的一种疾病。瘤胃臌胀的原因较多,既有原发性瘤胃臌胀,多发生于采食大量易发酵的青绿饲料及豆科牧草等后引起,也有继发性瘤胃臌胀,可继发于食道梗塞、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等疾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奶牛产犊后或产奶高峰期饲喂精饲料过多时,瘤胃趋于乳酸发酵,乳酸的酸性较强,会使瘤胃的酸度增加,乳酸在瘤胃中大量积累,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导致血液的pH值随之降低,出现乳酸中毒,引起全身的代谢紊乱,严重的会导致奶牛死亡。  相似文献   

13.
牛急性瘤胃臌气治疗用消气灵药40ml,加水200—400ml,用长针头一次性注入瘤胃内,10分钟后即显效。以上八则本刊辑牛急性瘤胃臌气治疗...  相似文献   

14.
1 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的降解 日粮中的蛋白质经过咀嚼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在瘤胃微生物相关的酶的作用下,与内源蛋白(包括动物脱落上皮细胞、唾液和瘤胃微生物残留物所含蛋白质)混合,降解释放出寡氨基酸、肽和氨。日粮中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停留的时间和降解的难易决定了其在瘤胃中被降解的程度和比例。  相似文献   

15.
瘤胃瘘在研究反刍动物消化代谢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大口径牛瘤胃瘘管由硅胶材料制成,可进行瘤胃掏空等试验,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但相关资料所介绍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不尽相同。牛瘤胃造瘘手术主要问题是解决术后不感染、密闭性好,胃瘘可以长期保留、对牛正常瘤胃功能影响小。为实现一种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影响小、恢复快、瘘管与腹壁、皮肤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16.
山羊人造瘤胃瘘管术改进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因科研需要,我们于2003年9月对16只青年山羊做了永久性人造瘤胃瘘管手术,术后全部山羊的瘤胃瘘管都保持良好,术后健康状况正常。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益康“XP”是酵母菌及酵母菌生长所需的培养基在确保酵母菌具有发酵活力的前提下进行烘干后获得的混合物,具有明显的刺激瘤胃中纤维素菌和乳酸利用菌的繁殖,将瘤胃内有益菌群增加30%,其中参与分解纤维物质和干草的细菌数目增加60—70%,改变瘤胃发酵方式.降低瘤胃氨浓度,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和改善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性瘤胃乳酸中毒是发生在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当奶牛产犊后或产奶高峰期采食精饲料过多时,瘤胃趋于乳酸发酵,乳酸的酸性较强,使瘤胃pH值降至6以下。在正常情况下,瘤胃中产生的乳酸会被立即转化为丙酸,因而瘤胃中无乳酸累积。但在精料饲喂量突然增加时,乳酸会在瘤胃中大量累积,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故血液pH值也会随之降低(从7.4降至713),奶牛出现乳酸中毒,严重的乳酸中毒会造成奶牛死亡,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过瘤胃蛋白的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瘤胃蛋白就是将一些蛋白质经过处理,避免在瘤胃内被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保护饲料蛋白免遭微生物过量降解,提高蛋白质的总体利用率的方法有许多,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调控、瘤胃外流速度的调控、利用食管沟反射提高过瘤胃蛋白等。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的各种过瘤胃保护途径和效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黄牛瘤胃膨胀是黄牛食入过量容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内发酵,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使瘤胃体积胀大、胃壁扩张,出现腹痛及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诊治了几十例黄牛瘤胃膨胀病病例。本文介绍某一养牛专业户,饲喂过量紫花苜蓿,造成5头黄牛发病病例,后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1头死亡,4头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