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基于绵阳官司河流域天然次生林群落57块100 m~2的样地调查数据,以微地形地貌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以物种的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该流域主要乔木、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木层主要优势种群马尾松、柏木、栓皮栎等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841、0.816、0.907,灌木层主要优势种群铁仔、三颗针、黄荆、火棘等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85、0.965、0.952、0.882。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关系较复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对资源利用能力较强,彼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存在生态位分离现象。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分布状况,反映了该流域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以及群落结构,利用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20 m×20 m为基本测树单元,用物种重要值等作为基础指标,对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群落内15个优势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1)根据树种的重要值信息,木荷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为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2)群落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在维护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群落内部环境等生态功能方面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资源轴上占据主要的生态位置,同时,马尾松、柯Lithocarpus glaber等主要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宽度也较大,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山槐Albizia kalkora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出它们在资源位中的生态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3)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来看,群落中各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6以上的有5...  相似文献   

3.
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土壤水分、海拔2个资源位、7个资源水平,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公式,定量计测了祁连山青海云杉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资源位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大于海拔变化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群落优势种平均生态位宽度为0.958 6~0.203 2,很好地表征了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的幅度;在土壤含水率、海拔资源位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发生的种对分别占90.72%、86.72%,表明植物种在土壤含水率资源位上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这种结果与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喜德县中坝村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Pearson相关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的优势物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分异明显,帽斗栎、风箱树、乌鸦果的生态位宽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大山包湿地属于典型的季节性湿地,湿地面积斑块状分布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以大山包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调查大山包湿地外来物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湿地群落划分为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和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对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外来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为菊状千里光(Senecio laetu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的Ⅰ群落、小灯心草(Juncus bufonius)+细芒羊茅(Festuca stapfii)的Ⅲ群落、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的Ⅳ群落;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为尼泊尔蓼+透明鳞荸荠(Heleocharis pellucida)的Ⅱ群落。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Ⅰ、Ⅲ、Ⅳ)其Shannon-W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Ⅱ),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其物种多样具明显优势。白花三叶草在6种外来物种中,扩散能力最强。白花三叶草为豆科植物,改善了湿地的土壤肥力,促进沼泽湿地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珍稀濒危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利用资源状况和种间关系,2014年7―8月,在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51个珍稀濒危植物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并用Levins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公式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了保护区内14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茎华榛金钱槭山白树青檀银杏黄连白辛树榉树红豆树八角莲=厚朴=杜仲=巴山榧树;(2)赛武当珍稀濒危植物对环境及资源的要求差异性较大,生态位相似比例(Cik)和生态位重叠(Oik)集中分布在[0, 0.2)。生态位相似比例最大值为杜仲和厚朴达到的1,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杜仲和厚朴、白辛树和榉树,Oik均为1;(3)受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并无绝对关系;(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应主要防止人为干扰,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则应根据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计在南四湖湿地调查样方中出现次数和重要值大小,选出21种主要维管束植物,利用Levins、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指数计算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南四湖湿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芦苇、小蓬草、狗牙根,生态位宽度受植物所占资源位数量和个资源位上重要值的大小差距影响。生活型相近且生态位宽度相近的莲、莕菜、水烛,以及香蒲、水芹、菰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最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不一定小,生态位较大的种与生态位较小的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8.
广西银杉林主要树种种群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银杉林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不同资源的综合体(资源位),以各物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定量分析银杉林各主要树种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银杉、变色杜鹃、华南五针松、五列木、绣球茜草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占据群落中的重要资源,在所调查的生境中具有更强适应能力,在银杉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含笑、大头茶、小花桤叶树等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较窄,生态位宽度较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比较弱。2)银杉林中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似性比例值多数较大,多数物种间的生态学特性较相似或他们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和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小。3)银杉林中各主要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各主要树种之间的相互竞争不高。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具有较大生态位重叠值,与其他物种利用或占有同一资源的概率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具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与其他物种的占有或利用同一资源的概率小。4)银杉在各个样方中都占据较大重要值,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是银杉林的优势种和群落的建群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光幼屿典型植物群落中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为海岛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借鉴,2018年9月对光幼屿上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通过生态位原理对岛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不同物种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样方中共调查到种子植物38种,隶属于22科38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占全部物种数的23.7%;(2)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乔木层中的黑松与灌木层中的木麻黄在所属层次中重要值最大,但生态位宽度比部分重要值小的物种小;(3)海岛生存环境恶劣,植物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多数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灌草三层次中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大于0.600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2.6%;(4)物种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导致不同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大,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00的对数占总对数的46.5%,种间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0.
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整个资源位中占绝对优势;川滇高山栎、平枝栒子、臡妨⒏仕嗳鹣憔哂薪洗蟮纳豢矶龋?Bsw(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949,0.4524,0.5511和0.4516,其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560,0.5703,0.7834和0.5711;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典型负相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2个种的相似性比例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2个种间也能产生较大的相似性比例;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7,以0.4~0.6最多,共占全部种对的36.37%;具有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共有112对,占总对数的84.85%,有39对的重叠值0.2,约占29.55%;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一般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产生较大的重叠值;大于0.08的Lih(物种i与物种h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Lhi(物种h与物种i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重叠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74%和65.16%,表明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民族学调查法和群落生态学常规调查法,对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原生母树群落乔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杉的重要值及生态位宽度值均最大,最能适应群落内部的环境,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水杉与柳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819,水杉与杉木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为0.807,存在较大的竞争。柳杉与杉木的生态位重叠值为0.729,它们在群落垂直结构上处于同一层次,对光和空间竞争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群落内部环境,各个物种在群落中占据的位置发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12.
甘肃白龙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种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生态位相似比例指数公式分别计算并分析了甘肃白龙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18个种群的3种指数。2种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的测度结果表明:除小叶香茶菜、河朔荛花、多花胡枝子、小叶石积木、川甘亚菊和荆条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外,大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其群落结构的单调性。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但并非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其重叠值也就小,其生态位重叠值的大小与生态位宽度不呈明显相关性。利用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结果表明:小于0.1的种对有117对,占总种对的76.5%,说明种群对环境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灌木种群生态位的研究可用于指导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量分析法计测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冬青属(Ilex)15种植物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1铁冬青、台湾冬青的生态位宽度较大,Hurlbert生态位宽度(Ba)和Levins生态位宽度(Bi)分别为0.900和1.745、0.733和1.573;大叶冬青、遂昌冬青的生态位宽度较小,Ba和Bi分别为0.089和0.485、0.194和0.856。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其重要值大小无关,但与其在各样方中的重要值均匀程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2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大的是汝昌冬青和香冬青(0.806),最小的是毛冬青和香冬青(0.090)。对生境需求相似而生态位宽度不大的汝昌冬青与香冬青、硬叶冬青与大叶冬青具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物种对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则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值一般也较大。群落冬青属植物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为0.081,重叠程度总体水平较低,说明该群落冬青属植物之间竞争不激烈,群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指标,对福建晋江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为恢复植被生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0.50和78.34,其中鹅掌柴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最大,分别为7.99和11.92,潺槁木姜子和五节芒的重要值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230.17%和296.20%。(2)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石斑木和草本层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3.32和22.74、3.24和22.43,在群落中占据最大资源位,但重要值比部分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小。(3)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分别为0.309和0.211,重叠度较小,表明共存物种种间竞争不激烈,对环境资源共享能力弱。(4)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分别为0.311和0.194,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低;生态位相似性与生态位重叠趋势基本一致,但与生态位宽度无明显关联。综上所述,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物种竞争不激烈,生存环境脆弱,为修复破碎生境,应...  相似文献   

16.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测定了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主要种群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乔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菜豆树等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0.051、6.935和5.695,而樟树、马尾松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23对,占总种对数的34.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0对,占60.6%;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3对,占4.5%.灌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粗糠柴等幼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10.493、7.099和4.949,而山合欢、三叶五加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17对,占总种对数的21.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7对,占60.3%;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14对,占17.9%.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树种是阴香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对岩溶石山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类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用Levins、Shannon-wiener和Pianka的生态位公式,对黄河三角洲的17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萝肇、碱蓬、野大豆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BL值依次为0.762、0.536、0.533和0.454;B(sw)i值依次为0.827、0.722、O.720和0.661。(2)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物种有:碱蓬和柽柳(O.925),香蒲和获(O.899),碱蓬和狗尾草(0.879)。生态位宽的物种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千岛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的x2检验、联结系数及共同出现百分率的方法,分析了群落主要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群落中马尾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杉木的生态位宽度最小,生态位较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也较高,马尾松与黄檀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要明显高于其他种群的,Schoener指数为0.750 3。马尾松与其他种群之间的联结性较显著,而且多数为正联结。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对环境要求越接近,生态位重叠值越大。结合联结系数及共同出现百分率指标对其种间联结性的程度测定显示:各项指标对马尾松群落主要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总体上反映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但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相互弥补由于单一方法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封育3、5、8、12、13、14年和未封育的荒漠植被,采用样带结合样方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研究,分析了荒漠植被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揭示不同封育年限荒漠植被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和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指数先增高后降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增高后降低再增高的变化趋势;物种重要值呈先降低再增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生态位宽度大的主要集中在盐生草、驼蹄瓣、刺沙蓬、苔草、沙蒿、画眉草、锋芒草、羊茅、红砂、青蒿等,说明这些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而且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揭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的资源利用状况、功能地位及生态适应性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麦地卡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功能分区与梯度结构等特征,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8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用25#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168个,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1)麦地卡湿地丰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41种,枯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38种。其中优势种9种,隶属2门5属,倒卵形隐滴虫和球形砂壳虫是2个不同水文期共有优势种,优势种出现频率、丰度和优势度在不同水文期均有差异; 2)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优势种由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组成,并以广生态位种占主导地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差异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和0.001,且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间竞争弱; 2个水文期生态响应速率之和均为正数,表明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处于发展阶段; 3)麦地卡湿地2个水文期优势种间总体上均呈显著正关联,大多数种对的关联性未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结论】在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中,丰水期的波豆虫属、枯水期的吻状隐滴虫以及2个水文期均为优势种的球形砂壳虫等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强,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幅度;而丰水期的小茄壳虫和枯水期的钟形钟虫等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比较敏感,适应性较弱;部分优势种种间生态位重叠与宽度特征并不一致,如枯水期的蛋白核隐滴虫和回转隐滴虫的重叠值高但生态位宽度较小;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且存在正向演替的趋势,但优势种之间以及各优势种与环境之间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原生动物群落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演替至顶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