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G)耐药情况,2013~2015年期间从山东不同地区分离鉴定了33株MG,并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具有明显血凝性的12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构建的16 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临床分离株与MG S6亲缘关系最近。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盐酸沃尼妙林、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强力霉素敏感性最高,MIC平均值分别为0.028、0.167和0.29μg/m L,其次是盐酸大观霉素、水溶性氟苯尼考、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左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MIC平均值在2.5~10μg/m L之间,而对盐酸林可霉素、水溶性阿奇霉素、乳酸诺氟沙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磷酸替米考星、酒石酸吉他霉素敏感性较低,MIC平均值在20~160μg/m L之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石河子垦区猪场猪肺炎支原体分离株的敏感药物,选取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10种猪场常用药物,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株猪肺炎支原体石河子垦区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3株分离株均对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和泰妙菌素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04~0.008μg/mL;对泰妙菌素+土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中度敏感,MIC范围为0.016~0.064μg/mL;对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喘呼宁不敏感,MIC≥0.128μg/mL。说明石河子垦区可采用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和泰妙菌素防治猪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耐达氟沙星鸡毒支原体的体外抑制效果,选择鸡毒支原体标准株S6和对达氟沙星MIC升高程度不同的突变株M1、M2和M4,分别测定泰乐菌素、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和多西环素种对4株鸡毒支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使用达氟沙星分别联合上述6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除达氟沙星外,...  相似文献   

4.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恩诺沙星及其他8种抗菌药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以棋盘法测定恩诺沙星分别与其他8种抗菌药不同联合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吉他霉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泰妙菌素、氯霉素及氟苯尼考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MIC分别为0.063、0.004、0.016、0.063、16、〈0.004、0.008、8、8μg/mL。在8种不同联合用药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药敏试验中,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恩诺沙星+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吉他霉素、恩诺沙星+林可霉素、恩诺沙星+沃尼妙林、恩诺沙星+泰妙菌素联合表现出相加作用,恩诺沙星+氯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表现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3个国家的奶牛场的牛奶样品中分离了73份牛支原体样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通过肉汤稀释法对红霉素、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林可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和泰妙菌素等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3个国家分离的牛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严重。而泰妙菌素和强力霉素等不能在奶牛上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极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福建白羽肉鸡中鸡毒支原体(MG)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从2个商品代白羽肉鸡养殖场采集了疑似患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鸡喉拭子40份,接种于适宜的支原体培养基上进行纯化。通过对菌株生物学特性分析、细菌形态学观察、PCR测序及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利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了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获得2株MG,命名为MX和HY。将分离株接种于含有酚红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使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固体培养基于低倍镜下观察到典型的"荷包蛋"状菌落;分离株经过Dienes染色后的菌落中心呈致密深蓝色,边缘淡蓝,且30 min后不褪色,并具有较强吸附红细胞的能力,呈现典型MG培养特征;动物回归试验和分离株pvp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株MG分离株均具有较强致病性,证实其与R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X和HY对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和泰乐霉素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其次是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大观霉素,而对具有与泰乐霉素类似分子结构和抗菌谱的畜禽专用抗生素替米考星敏感性较差,此差异可能与临床上长期应用该药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商品代白羽肉鸡中存在致病性MG流行,泰妙菌素可以作为临床防治MG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鸡毒支原体不同地区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东、四川和北京等地疑似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中分离并利用种特异性基因(fMG-2)PCR方法鉴定了51株鸡毒支原体,并测定了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仍然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三个地区的鸡毒支原体对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性显著下降,广东、四川两地分离株对强力霉素也有明显耐受性,部分广东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牛支原体病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宁夏地区分离鉴定的74株牛支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恩诺沙星的MIC分布范围最小,MIC50与MIC90最小,其次是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试验菌株对大观霉素的耐药率最低(12%),其次为恩诺沙星(22%),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且相同(36%);肺分离株耐药性最强,关节液分离株次之,乳汁分离株最弱。[结论]恩诺沙星对牛支原体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但易产生耐药性,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肺分离株耐药性最强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牛支原体的概率大且频繁使用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牛支原体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2008年以来收集的34株牛支原体临床分离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选取11类22种可能敏感的药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牛支原体分离株只对5种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94.12%(32/34)的菌株对达氟沙星敏感;70.59%(24/34)的菌株对林可霉素敏感;50.00%(17/34)的菌株对阿奇霉素敏感;20%左右的菌株对多西环素和甲砜霉素敏感;所有分离株对其他7种药物全部耐药。因此,建议目前临床上进行牛支原病治疗首选药物为达氟沙星、林可霉素和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掌握鸡毒支原体的致病性,从某养殖场分离一种鸡毒支原体的毒株,开展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选择使用20枚孵化5日龄的SPF鸡胚,使用2种不同浓度的菌液进行攻毒试验,观察鸡胚的死亡情况和解剖情况,并按照支原体培养方法分离得到病原后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确定哪种抗生素对支原体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均会造成鸡胚死亡,低浓度鸡胚死亡率70%左右,高浓度造成鸡胚全部死亡。分离得到的毒支原体对盐酸沃尼妙林、盐湖索酸泰妙菌素、强力霉素敏感性最强,其次是盐酸大观霉素、水溶性氟苯尼考、酒石酸泰乐菌素。研究结果可知,分离得到的一株鸡毒支原体的致病性较强,同时分离出的高敏药物对支原体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为禽支原体病的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福建和安徽3个省份疑似MG感染的养殖场采集的43份气囊样品中分离培养和纯化MG流行菌株,并对其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及染色鉴定、血清学特异性鉴定、PCR测序分析、致病性试验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到3株疑似MG,均可使培养基颜色变黄,在固体培养基上呈典型"煎蛋"样菌落,可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能利用尿素,符合MG培养特性。姬姆萨染色观察菌体形态、血清学特异性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分离株为MG。mgc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与强毒代表株亲缘关系更近。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与MG感染临床症状一致,发病率为70%~90%,致病力较强。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均对恩诺沙星、替米考星、土霉素、氟苯尼考耐药,对泰万菌素和沃尼妙林均敏感,对大观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的敏感性具有地域差异:福建株对大观霉素表现明显耐药,安徽株对泰妙菌素表现耐药,而广东株对大观霉素、金霉素和泰妙菌素均较敏感。【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到3株MG,致病力较强,且均存在一定程度耐药,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地区性差异,今后仍需加强各地区MG的药物敏感性监测,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对4株猪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对泰妙菌素和环丙沙星最为敏感,MIC≤0.03μg/mL,其次分别为四环素类药物(包括四环素和多西环素)、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则较差。本研究可为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种抗菌药体外对鸡败血支原体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测定了蒽诺沙星、泰乐菌素及土霉素对鸡败血支原体(BG44T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泰乐菌素与土霉素的联合药敏作用。MIC测定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联合药敏采用棋盘法,重复三次试验,以平均值作为结果。蒽诺沙星、泰乐菌素及土霉素对鸡败血支原体的MIC分别为0.025μg/ml、0.00625μg/ml和0.5μg/ml。泰乐菌素与土霉素的联合药敏试验的抑菌浓度指数为0.5,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等不同地区分离、鉴定了4株鸡毒支原体,通过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发现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百里霉索、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合剂、氧氟杀星、乳酸红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对该4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均值分别是0.0062μg/ml、0.0171μg/ml、0.0682μg/ml、8.5248μg/ml、8.5248μg/ml、0.1024μg/ml、0.4550μg/ml和15.4944μg/ml,同时发现不同菌株之间的最低抑菌浓度有明显的差异。该试验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容易对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目前临床预防或治疗鸡毒支原体感染可选用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百里霉素和氧氟杀星等药物,而常规使用的红霉素和罗红霉素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泰万菌素对鸡滑液支原体(MS)垂直传播的抑制作用,我们测定泰万菌素对MS-HB1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泰万菌素对MS-HB1株的MIC为0.008μg/m L。然后将MS接种5日龄SPF鸡胚,3日后分别接种10MIC和50MIC泰万菌素,作用3日和5日后分别检测鸡胚中的MS。结果泰万菌素作用3日对鸡胚中MS的抑制率分别为30%和4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作用5日对鸡胚中MS的抑制率分别为54.5%和7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泰万菌素对鸡胚中的MS有抑制作用,且作用时间对抑制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替米考星等7种抗菌药对猪肺炎支原体济南系F64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再以棋盘法测定替米考星 土霉素、替米考星 金霉素、替米考星 多西环素、替米考星 甲氧苄啶、泰乐菌素 土霉素、泰乐菌素 多西环素共6种不同联合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7种抗菌药中替米考星与泰妙菌素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活性最强,MIC分别为0.056和0.075mg/L,其次是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MIC分别为0.0875、0.219、0.563、1.25mg/L,甲氧苄啶最弱,MIC为128mg/L。在6种不同联合对猪肺炎支原体的联合敏感性试验中,替米考星 土霉素、替米考星 甲氧苄啶2种联合表现出协同作用,替米考星及泰乐菌素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均表现出相加作用,未出现无关作用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藏鸡鸡毒支原体(MG)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分离培养法对疑似慢性呼吸道病(CRD)藏鸡气管进行了MG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和PCR进行鉴定,利用微量法测定了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30份样本中仅分离到3株符合MG特征,分别命名为ZJ-1、ZJ-2和ZJ-3;通过MG 16srRNA序列比对,证实3株分离株均为与S6和HS株亲缘关系较近的较强毒力致病性MG;对试验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为一致,即对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均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不敏感,但未发现高度耐药现象。证实了藏鸡群中存在致病性MG流行,且毒力具有增强趋势,临床中可使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高度敏感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从辽宁省3个地区分离到27株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对其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致病菌是C群马链球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克林霉素等12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27株链球菌的MIC,结果表明,27株链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MIC50为0.125μg/mL.临床疗效试验表明,克林霉素组的死亡率、有效率、治愈率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克林霉素对猪链球菌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对山东泰安地区鸡毒支原体的流行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纯化,并针对该分离株筛选体外敏感的中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从病鸡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和纯化鸡毒支原体,并通过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中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筛选到对分离菌株敏感的中药。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鸡毒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后,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态,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呈典型的"煎蛋"样儿菌落,均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形态符合鸡毒支原体的特征;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所扩增的核酸序列与鸡毒支原体匹配度高达99%;MIC测定结果显示,中药黄连和黄柏对分离的鸡毒支原体的抑菌活性较强,属敏感范畴,其MIC分别为≤0.98和0.39 mg/mL,而中药金荞麦和鱼腥草对鸡毒支原体中度敏感,MIC均≥125 mg/mL,板蓝根、白鲜皮、当归、艾叶对鸡毒支原体均不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鸡毒支原体,并且筛选出4种对该菌株敏感的中药,分别为黄连、黄柏、金荞麦和鱼腥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防治鸡毒支原体病的中药组方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广西南宁市一起疑似牛支原体病例进行病原鉴定,试验对采用细菌和支原体分离、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病牛的鼻拭子液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株细菌,但对小白鼠无致病性;用PPLO固体培养基培养2~4 d后可见针尖大小的菌落,在4×10倍视野下观察为"煎蛋样"菌落;经PCR检测,其序列与Gen Bank登录的牛支原体CQ-W70株、HB0801株和Hubei-1株的同源性为100%;分离的支原体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替米考星、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新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说明该病例的病原为牛支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