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在乌鲁木齐市多家宠物医院、警犬基地、犬养殖基地采集宠物(犬和猫)直肠粪样449份进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PCR方法检测11种耐药基因。结果分离鉴定出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共计123株,其中粪肠球菌81株,屎肠球菌42株。宠物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呈不同程度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仅部分屎肠球菌对亚胺培南表现耐药。检出aac(6′)/aph(2″)、aph(3′)-Ⅲ、tetM、tetA和optrA耐药基因;其余被检耐药基因未检出。耐药粪肠球菌以同时携带aac(6′)/aph(2″)+aph(3′)-Ⅲ+tetM耐药基因为主;耐药屎肠球菌以携带tetM耐药基因为主。宠物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均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最严重、对应耐药基因检出率也最高。建议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并持续加强对宠物源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狐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病死狐的发病原因,从死亡狐狸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命名为分离株11001。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6S rRNA鉴定、特异PCR检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培养可见灰色干燥小菌落,革兰氏阳性球状菌,16S rRNA鉴定为屎肠球菌,PCR扩增条带为112 bp,与屎肠球菌片段大小一致;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携带屎肠球菌的致病基因,对氯霉素及万古霉素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分离株小鼠死亡。证实该株狐源分离株为屎肠球菌,且具有致病性,可能是引起狐狸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旨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的亚型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及其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为控制禽源肠球菌耐药性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18年从广东省4个养禽场采集肠道样品493份,进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方法检测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1)共分离到125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84株(鸡源66株,鸭源18株);屎肠球菌41株,均来自鸡肠道样本。2)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9.60%和74.40%。屎肠球菌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鸭源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94%)显著高于鸡源粪肠球菌(39.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从鸡分离的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3)耐药基因在屎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鸭源分离株检出率高于鸡源。耐药基因tetL、fexA、ermB最为流行,检出率均高于90%。其次是optrA基因,检出率为73.60%,poxtAfexB的检出率均低于20%。在3株鸭源粪肠球菌中检测出cfr基因。4)已检测的毒力基因中efaA的携带率最高,为63.04%(58/92),其他依次为gelE(54.35%,50/92)、ace(47.83%,44/92)、asa1(44.57%,41/92)。对环丙沙星及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及携带cfr基因的菌株,大多携带agg、asal、gelEace。本研究显示养殖场禽源肠球菌耐药严重,鸭源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高,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流行且多样,且检测出人医临床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应加强对养禽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新鲜鸡蛋表面屎肠球菌耐药性和万古霉素A(vanA)基因的携带情况,试验在养鸡场收集新鲜鸡蛋,分离蛋壳表面的屎肠球菌,用16S rDNA通用引物对分离的屎肠球菌进行种属鉴定,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并检测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携带vanA基因的情况。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圆形菌体,符合屎肠球菌的染色和形态特征;从200枚鸡蛋样品中分离到38株屎肠球菌,分离率为19%;分离到的屎肠球菌对14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谱广,最多发现8重耐药菌;在5株耐万古霉素的菌株中检测到了vanA基因。说明新鲜鸡蛋蛋壳表面的屎肠球菌对抗生素耐受性较高,对屎肠球菌特别是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监测具有公共健康意义,需要进一步调查以评估食源性传播给人类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合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分子鉴定,对分离自红原县的17份牦牛粪便样中的肠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及PCR扩增,从牦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出8株疑似肠球菌,分离菌的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均产生1 500 bp特异性条带。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8株疑似肠球菌中,6株为粪肠球菌,2株为屎肠球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粪肠球菌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7%~100.0%,屎肠球菌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8.2%~99.2%,说明牦牛源肠球菌在遗传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运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受性较高,2株屎肠球菌中,11-1-2菌株表现为5重耐药,且该菌株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主要表现为3重耐药,药敏结果提示牦牛源肠球菌耐药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地区规模化兔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从四川地区部分规模化兔场共分离鉴定出41株S.aureus,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表型鉴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脂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7.80%、97.56%、78.05%和56.10%,对多肽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耐药率较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均检测到耐药基因,并且29株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耐药基因mec A、tet、erm、aac(6')/aph(2')、ant(4',4')及aph(3')-III的检出率分别为75.61%、70.73%、46.34%、92.68%、80.49%及53.66%。结合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结果分析显示兔源S.aureus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41株兔源S.aureus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初步掌握了四川地区规模化兔场S.aureus的耐药情况,为该地区规模化兔场预防及治疗葡萄球菌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R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和2种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本研究分离到8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53.85%),包括44株粪肠球菌和40株屎肠球菌;分离培养可见菌落边缘光滑整齐、圆形或卵圆形排列、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现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后呈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或成堆排列在一起。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其中粪肠球菌引物扩增出大小约941 bp的条带,16S rRNA引物扩增出大小约1 500 bp的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4株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红霉素、苯扎氯铵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7%、90.9%、88.6%、88.6%、81.8%、81.8%和77.3%;40株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庆大霉...  相似文献   

8.
黑叶猴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18年11月贵州某动物园中黑叶猴出现死亡,为调查其原因,本研究采集病死黑叶猴的肺脏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及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鉴定以及16S r RNA的PCR鉴定,该分离株为鸟肠球菌,将其命名为GZ1811;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及进化树结果显示,GZ1811株与GenBank中鸟肠球菌的一致性为100%;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出现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解剖可见其肺脏有散在出血点;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四环素等药物耐药。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呈阳性,表明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一致。本实验为黑叶猴鸟肠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从青海民和县某羊场致病性感染半月龄羔羊中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羔羊临床症状有精神萎靡,采食减少,发病1~2 h后死亡。两只濒死羔羊剖检结果发现,其中一只出现肝脏肿大及肝包膜脱落,其余脏器无明显病理变化;另一只各脏器均未发现病理变化。分离病料,革兰氏染色发现,从病料中分离到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分离菌株进行Tuf基因PCR扩增,BLASTn比对结果显示与屎肠球菌AUS0085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8%,据此初步确定这些菌株为屎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可分为两类,第1类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及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对氯霉素和万古霉素敏感;第2类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抗生素耐药,对红霉素和罗红霉素中度耐药,但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敏感。对第1类耐药性代表菌株lby1和第2类耐药性代表菌株lbg3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结果发现这些菌株为一个屎肠球菌的新序列型,为ST989。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屎肠球菌lbg3与屎肠球菌ST468亲缘关系最近,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屎肠球菌lby1和lbg3均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屎肠球菌作为人及动物肠道中的机会致病菌,可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宿主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目前随着动物源致病屎肠球菌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其耐药性和致病性研究也日益增多,但野生动物源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试验为探究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一只赤腹松鼠突然死亡的原因,对死亡赤腹松鼠进行大体剖检、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原菌分离及其耐药性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肺和肾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类圆或椭圆形呈短链状的蓝色菌丛;从肺、肝、脾以及腹腔积液中均分离出屎肠球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磺胺异恶唑及泰妙菌素高度耐药;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屎肠球菌均属于ST-324型,且都携带毒力基因efaAfm和耐药基因tetM、msrC,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差异较小;小鼠致病性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本研究综合以上结果判断赤腹松鼠死亡原因为屎肠球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吉林地区宠物源肠球菌的耐药情况和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trA在宠物源肠球菌中的流行分布特征,本研究对来自长春市和吉林市4家宠物医院的200份宠物肛门拭子样品,利用肠球菌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利用16S r RNA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1类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利用PCR检测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exA、fexB和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cfr、optrA,并对携带optrA基因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到96株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宠物源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沃尼妙林、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耐药严重,耐药菌株分别占87.5%、76.0%、72.9%、65.6%和55.2%,其次对环丙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利福平耐药的菌株分别占33.3%、24.0%、20.8%和12.5%,对氟苯尼考耐药的菌株相对较少,占5.2%,检测到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未检测到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PCR检测到3株同时携带optrA及fexA耐药基因的粪肠球菌,且其均呈多重耐药性。对携带optrA基因肠球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3株...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我国猪源肠球菌的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18个省市猪养殖场的粪便样品836份进行了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从83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25株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106株,粪肠球菌56株,小肠肠球菌34株,鹑鸡肠球菌17株,铅黄肠球菌7株,坚忍肠球菌4株,Enterococcus thailandicus 1株。所有的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耐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四环素(98.2%)、阿米卡星(94.7%)、多西环素(89.3%)、米诺环素(88.9%)、氟苯尼考(88.4%)、红霉素(86.2%)、环丙沙星(63.1%)、氨苄西林(33.8%)、氯霉素(29.8%),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除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外,粪肠球菌对其余8种被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屎肠球菌。小肠肠球菌对阿米卡星、红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肠球菌的多重耐药情况集中在6耐、7耐和8耐,占肠球菌总数的72.9%。本研究表明我国猪源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猪粪便中分离出肠球菌,采用6.5%NaCl pH 9.6 TSB和麦康凯血平板两种方法分别对80个健康猪源样品和53个流行性腹泻猪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15株肠球菌,其中健康猪源肠球菌72株,包括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30株,其他肠球菌40株,检测率为90%;从流行性腹泻中共分离到43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9株,屎肠球菌29株,其他肠球菌5株,检出率为81.1%,前者方法中其他肠球菌的检出率比较高,后者方法屎肠球菌的检出率比较高。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为分离不同菌种的肠球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调查猪场中肠球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并测定肠球菌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的基因环境,从而分析其可能的传播机理。以四川某猪场分离鉴定的50株肠球菌为研究材料,开展分离株对氟苯尼考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运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cfr、fexB、fexA、floR和estDL136。运用热不对称性PCR(TAIL-PCR)技术获得fexA基因周围序列信息,分析其基因环境。运用反向PCR技术验证序列中环化结构的存在,同时运用交叉PCR技术检测20株猪源肠球菌fexA基因的基因环境。结果显示,在分离出的50株肠球菌中,有34株对氟苯尼考耐药(MIC ≥ 16 mg/L),耐药率为68%。PCR结果显示,20株含有fexA基因,28株含有fexB基因,14株同时含有这两种基因。TAIL-PCR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DKC5中fexA基因存在于12 945 bp的Tn554转座子中。Tn554转座子可形成环化结构,其中的重复序列可形成含有2 395 bp的环化结构。本试验结果表明,猪源肠球菌对氟苯尼考耐药率较高,主要由fexA和fexB基因介导,fexA基因存在于Tn554结构中。预测fexA基因是经两次插入整合后进入DKC5分离株基因组序列的,这为fexA基因的水平传播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猪源肠球菌中氟苯尼考耐药性调查及fexA基因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调查猪场中肠球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并测定肠球菌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的基因环境,从而分析其可能的传播机理。以四川某猪场分离鉴定的50株肠球菌为研究材料,开展分离株对氟苯尼考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运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cfr、fexB、fexA、floR和estDL136。运用热不对称性PCR(TAIL-PCR)技术获得fexA基因周围序列信息,分析其基因环境。运用反向PCR技术验证序列中环化结构的存在,同时运用交叉PCR技术检测20株猪源肠球菌fexA基因的基因环境。结果显示,在分离出的50株肠球菌中,有34株对氟苯尼考耐药(MIC≥16mg/L),耐药率为68%。PCR结果显示,20株含有fexA基因,28株含有fexB基因,14株同时含有这两种基因。TAIL-PCR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DKC5中fexA基因存在于12 945bp的Tn554转座子中。Tn554转座子可形成环化结构,其中的重复序列可形成含有2 395bp的环化结构。本试验结果表明,猪源肠球菌对氟苯尼考耐药率较高,主要由fexA和fexB基因介导,fexA基因存在于Tn554结构中。预测fexA基因是经两次插入整合后进入DKC5分离株基因组序列的,这为fexA基因的水平传播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市宠物源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2022年,笔者对北京市四个城区的四家宠物医院的犬、猫共计50份样本的肛拭子进行了研究。试验对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首先进行了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然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结果共分离出大肠杆菌25株、肠球菌25株(屎肠球菌14株、粪肠球菌11株)。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的2种抗菌药为四环素和氨苄西林,多重耐药菌占44%;肠球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粪肠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异噁唑,屎肠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异噁唑、头孢西丁和红霉素,二者多重耐药菌占分离株总数的100%。综上,北京地区宠物源大肠杆菌、肠球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峻,且多重耐药现象突出,需要加强对宠物抗菌药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PED)病猪群中肠球菌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115株猪源肠球菌检测其11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及进行了其溶血试验和明胶液化试验。结果,共检测到9种毒力基因:EF3314、efaA、gelE、ace、asal、cylA、esp、Hyl和EF0591,其中asa373和AS未检测到。72株健康猪源分离菌中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2.5%、9.7%、5.6%、2.8%、13.9%、4.2%、8.3%、15.3%和1.4%。43株PED病猪分离菌毒力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9%、25.6%、2.3%、18.6%、51.2%、11.6%、20.9%、0和7.0%。溶血试验结果显示115株肠球菌中溶血的占88.7%,其中α-溶血占40%,β-溶血占48.7%,共有8株检测到溶血素A基因(clyA),检出率为6.9%。11株粪肠球菌全部表现溶血,其中健康猪源分离株为α-溶血,PEDV感染猪分离株为β-溶血。明胶液化试验表明115株肠球菌中只有两株能液化明胶,均为粪肠球菌,一株为健康猪源分离株,一株为PEDV感染猪分离株,而且从这两株菌中均检测到了明胶酶E(gelE)基因。表明PED猪源肠球菌毒力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猪源肠球菌(p0.05)。明胶液化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粪肠球菌的这两种表型与基因型为肠球菌种中表达一致性是最高的,其携带毒力基因为肠球菌中所占比例最高。通过两种不同来源肠球菌毒力基因的比较,为PED的分析治疗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上海地区动物源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变迁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近五年采集的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进行10种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458株粪肠球菌及283株屎肠球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呋及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高于60%),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低于11%),粪肠球菌耐药率整体高于屎肠球菌,两者对氧氟沙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利奈唑胺、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耐药率差异为15%~44%)。五年间,粪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氧氟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呈下降趋势;屎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及氟苯尼考的MIC50及MIC90均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近年来上海地区动物源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情况有好转趋势,仍需继续加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lsa(E)在猪源肠球菌中的流行情况及传播方式,本研究从广西某猪场分离的56株肠球菌中检测到15株携带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lsa(E)的肠球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lsa(E)基因阳性的肠球菌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并对不同克隆型的菌株进行耐药表型和相关耐药基因型检测,通过Southem杂交定位lsa(E)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位置.PFGE结果显示15株lsa(E)基因阳性的肠球菌共有7种不同的PFGE谱型,表明携带lsa(E)基因的肠球菌在同一猪场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株除对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100%耐药外,对利奈唑胺、氟苯尼考、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7.1%、85.7%、71.4%和85.7%.耐药基因erm(B),aac(6')-Ⅰe-aph(2")-Ⅰa和aph(3")-Ⅲ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5.7%和72.4%;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lsa(E)基因在6株菌中定位于质粒22 kb~54 kb,而在1株菌中定位于染色体.本研究为临床制定合理措施控制lsa(E)快速传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从四川某动物园1例病死浣熊肝脏中分离到的1株细菌的特性和耐药程度,本试验采用病原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测序、致病性试验、药敏纸片扩散法及耐药基因扩增的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及生化鉴定、致病能力和耐药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在普通LB培养基上呈现表面光滑、圆形凸起、边缘整齐、针尖大小的半透明菌落。经革兰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到蓝紫色球菌,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号为KY003107.1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同源性高达99.5%,形态学与生化鉴定特性与粪肠球菌特性相符。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可导致肝细胞肿胀、变性,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药敏纸片和耐药基因扩增试验表明,该菌对14种常见的抗生素头孢西丁、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卡那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丁胺卡那、阿奇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仅对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检测为阳性;tetM、tetA检测为阴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 (6')/aph(2″)检测为阳性,aph(3')-Ⅲ、ant(6)-Ⅰ检测为阴性;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检测为阳性,ermA、ermC检测为阴性;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检测均为阴性。该试验从浣熊肝脏分离的粪肠球菌表现出多重耐药特性并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可为动物园临床肠球菌感染的病例提供一定的药物选择参考,制定合理的感染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