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家禽活疫苗中禽白血病病毒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通过直接ELISA检测法、RT-PCR法、病毒分离法和SPF鸡抗体检测法,对不同来源的家禽活疫苗进行了禽白血病病毒污染的检测。通过进一步测序验证发现,直接ELISA检测法和RT-PCR检测法都可出现"假阳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分离法虽然结果准确,但是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而SPF鸡抗体检测法既简单、准确,又能确切反映疫苗的纯净性,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鸡马立克病(MD)活疫苗中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向MD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REV,用拟定的方法对样品检测REV。结果表明,Ⅰ型MD活疫苗、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Fc-126株)和MD二价活疫苗(HVT+CVI988株)中污染REV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5TCID50、10TCID50和15TCID50的REV。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国内10家企业生产的43批MD活疫苗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2个企业生产的4批疫苗REV检测阳性。随机选取了5批IFA检测阴性样品和4批IFA检测阳性样品,按鸡检查法进行外源病毒检验,结果两种方法对REV污染检验结果的符合率为10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IFA法可替代鸡检查法,用于疫苗中REV污染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无外源病毒污染的鸡痘病毒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检测,确定了该IFA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20 TCID_(50)的REV。使用该方法对国内16家企业生产的60批鸡痘病毒活疫苗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2个企业生产的4批疫苗REV检测为阳性。随机选取5批IFA检测阴性样品和4批IFA检测阳性样品,按鸡检查法进行外源病毒检验,结果两种方法对REV污染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部分禽用生物制品外源病毒检测的鸡胚检查法、细胞检查法和鸡检查法。鸡胚检查法应用SPF鸡胚检验;细胞检查法主要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禽白血病病毒ELISA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IFA检验疫苗是否含有外源鸡红细胞吸附因子、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并提出疫苗检验的判定标准,为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新城疫疫苗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SPF鸡检查法在检测弱毒疫苗中低剂量禽白血病病毒(ALV)污染时的核酸斑点杂交法和ELISA进行了比较。分别以10 TCID_(50)/羽份和5 TCID50/羽份ALV-A人为污染一批商品化新城疫(ND)活疫苗,将污染ND疫苗各接种10只SPF鸡,以ELISA定期检测ALV抗体并利用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液中ALV核酸。结果显示,在免疫污染疫苗后连续3周内ALV抗体全部为阴性,而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表明自免疫后两周开始就出现ALV阳性。结果提示在利用经典的SPF鸡检查法检测弱毒疫苗中ALV污染时,结合对病原核酸的检测有助于节省检测时间和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6.
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抗原定位与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和RT-PCR法对人工感染IBV-M41株的SPF鸡不同脏器中的病毒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在感染后24h气管中最早出现特异性荧光,感染后第3h肺脏和肾脏出现特异性荧光,感染后第5d肝脏、脾脏、法氏囊、直肠等脏器也不同程度的出现特异性荧光,特异性荧光在气管中最强,持续时间也最长,可达14d或更长:在肺脏和肾脏可持续3~5d;而在其他器官持续1~3d。试验结果表明气管、肺脏、肾脏都是M41株病毒增殖的场所,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毒最终定位于主要的靶器官气管。IFA和RT-PCR方法均可以对IBV抗原定位,相对来说IFA法更直观,而RT-PCR更灵敏。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通用性PCR方法。通过对纯化后IBV核蛋白基因进行的直接PCR及套式PCR扩增表明,两次PCR产物的大小为0.7kb和0.5kb,与实际设计相符。而对照的NDV主IBDV的PCR扩增产物均为阴性。用IBV HB(华北)株感染SPF鸡后,应用我们所建立的PCR方法去检测不同时期所采集的肾脏、气管、盲肠扁桃体、肺脏和肝脏中的IBV,在SPF鸡感染IBV后的21天仍然能够检测到IBV的基因组,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证明了我们获得的PCR产物为IBV的核蛋白基因。对30份自然感染病料的检测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PCR方法检测阳性数为15份,阳性率为50%(15/30);鸡胚接种检测的阳性数为17份,阳性率为56.7%(17/30);IFA检测的阳性数11 ,阳性率为36.7%(11/30)。PVR检测法与鸡胚接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3.3%(14/15),统计学分析表明,P>0.05,差异不显著,而PCR检测法与IFA的阳性符合率为60%(9/15)。结果证明本实验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适用于不同来源及不同血清型IBV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用市售的 3种中等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9日龄首免,22日龄二免,并于二免后第2、9、21天,每组随机抽取5只,抽血测定IBD抗体,同时检查法氏囊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3种中等毒力的IBD活疫苗对鸡法氏囊均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损伤程度有差异,且这种损伤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恢复。3种中等毒力IBD活疫苗刺激鸡产生抗体的水平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二〇〇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的鸡检查法进行了修订,确定选用9-12周龄SPF鸡,在原药典规定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低剂量基础免疫程序,并用该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对5批鸭瘟活疫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可靠,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水禽世界》2009,(9):11-14
目的: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人工发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的ABC(抗生物素一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来检测.结果:在试验鸡组织切片中可见阳性染色,背景较清晰.结论:成功建立人工病例,在试验鸡组织中有NDV抗原分布.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与鸡痘活疫苗通过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同时接种1日龄出雏鸡,检测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将2种活疫苗同时免疫SPF雏鸡,免疫后21天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和鸡痘强毒进行攻毒,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天内观察所有鸡的精神、食欲和生长发育均正常;剖检所有试验鸡脏器均未见异常,说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SPF雏鸡后是安全的。效力检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天,分别用鸡痘强毒和法氏囊强毒进行免疫鸡和对照鸡攻毒,鸡痘部分:攻毒后,对照鸡均发痘,免疫鸡无不良反应,未引起全身痘,获得10/10保护;法氏囊部分:攻毒对照鸡法氏囊病变10/10,免疫鸡法氏囊无病变。研究表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雏鸡后,可同时抵御IBDV强毒与鸡痘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效果良好。结论:IBD与鸡痘活疫苗联合免疫,对雏鸡安全,免疫保护效果好,避免多次免疫对雏鸡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鸡抗REV血清的制备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HA9901株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制备鸡抗REV血清。通过ELISA、IFA、AGP、HI等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禽类常见的其他17种(或亚型)病毒的抗体,该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测定,该血清用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效价为1:2000,用于IFA检测REV的染色效果与REV单抗(11818和11854的混合物)相当。试验结果表明,该批血清1000倍稀释可作为一抗,用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用鸡法氏囊活疫苗滴鼻点眼免疫35日龄SPF鸡 ,同时以不同方式接种囊提取物。试验结果表明 ,法氏囊提取物能明显增强鸡法氏囊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经滴鼻点眼途径给予法氏囊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IBD免疫鸡的特异保护力  相似文献   

15.
为对禽用活疫苗污染外源病毒的情况进行彻底摸底调查,抽取了目前使用量大、覆盖面广的禽用活疫苗重点品种共8种28批,涉及18家国内生产企业、7家国外企业,疫苗生产用SPF鸡胚来自国内8家企业。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三部鸡检查法和《欧洲药典》对抽检的禽病活疫苗进行了外源病毒污染和禽腺病毒污染检验。结果显示所抽检的禽用活疫苗均无外源病毒污染和禽腺病毒污染,表明我国禽用活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IFA法对2批随机抽样的PRRS活疫苗(每批4瓶)、阳性对照(CSFV)、阴性对照(未被CSFV污染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特异性试验检测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 virus 2 type,PCV-2))接种于生长良好的PK-15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SFV,以期建立快速、准确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调查猪蓝耳病活疫苗中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污染情况;在不同时间、相同试验条件下,相同批次的疫苗被重复检测了3次。试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接种的PK-15细胞出现特异性黄绿色荧光,阴性对照、PCV-2和待检样品接种的PK-15细胞均未出现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即待检2批PRRS活疫苗未被CSFV污染;通过3次重复操作,最终的检测结果一致,说明IFA检测猪瘟病毒包涵体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染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鸭圆环病毒、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的SPF鸭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好。一抗和二抗在-20℃至少能保存7个月。实验感染SPF雏鸭IFA和RT-PCR检测符合率100%。本研究建立的DHAV-C IFA方法特异性好,可以用于该病毒感染肝组织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用A、B、C、D 4种商品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估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10日龄SPF鸡分组后分别用A、B、C、D 4种商品化法氏囊病活疫苗按1羽份/只剂量接种免疫,21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85%、100%、100%;35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75%、95%、100%。免疫后抗体检测显示,抗体滴度水平D>A>C>B,抗体转阳速度A>D>C>B,免疫应激作用A、D>B、C。综合考虑疫苗免疫攻毒后各项指标的变化,A、D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为SPF鸡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2001年版)明确规定:禽用病毒性活疫苗的毒种、活疫苗以及病毒性灭活苗的毒种、生产用毒种的制备,必须使用SPF鸡胚或利用SPF鸡胚制备的细胞培养物。SPF鸡及其鸡胚是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和病毒学研究的标准实验动物,是生产和鉴定人、畜禽等多种生物制品的高标准原材料。通过饲料、营养和管理等技术提高SPF种蛋的孵化率和鸡胚健活率,对于提高SPF种蛋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能否用鸡制备出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阳性血清。将PDCoV用BEI灭活制备抗原,抗原与矿物油佐剂乳化制备疫苗,疫苗多次免疫SPF鸡,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和效价、将血清用于IFA检测PDCoV。血清中和效价随免疫次数增加逐渐增高,4免后14日的中和效价平均值为1300;中和效价1000左右的血清混合作为阳性血清,1000倍稀释可用于IFA检测PDCoV。实验说明,用鸡制备PDCoV阳性血清的方法成立,制备的阳性血清可用于中和实验、IFA检测PDC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