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镰刀菌属为瘤座孢科,丛梗孢目,半知菌类真菌,由于本属真菌的大型分生孢子,多呈镰刀形状而得名.镰刀菌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菌,镰刀菌属是真菌中较大的一个属,普遍存在于土壤及动植物等有机体内,在地理分布上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西南大学后山实习草场种植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植株根腐病进行了研究。实验按照柯赫氏法则对所取样本根部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发现,该草场人工栽培紫花苜蓿根部带菌率平均为49%。该草场苜蓿根部真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镰刀菌1(Fusarium sp1.)、镰刀菌2(Fusarium sp2.)、粉红胶帚霉(Gliocladiumroseum)和无孢菌丝体6种。此外还自样本根部分离到黑根霉(Rhizopusstolonifer)、青霉(Penicilliumsp.)两种腐生真菌。未产孢真菌,有待进一步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3.
单端孢霉烯毒素 单端孢霉烯毒素(trichothecene)是包含200~300种化合物的一类毒素,其中包括T-2毒素、二乙酰藨草镰刀烯醇(diacetooxyscirpenol,DAS)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这些毒素常见于农产品中(Desjardins等,1993).它们通过在核糖体水上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具有免疫抑制性和细胞膜毒性,可诱使细胞凋亡(Sharma,1993;Shifrin和Anderson,1999).单端孢霉烯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对胃肠道的影响,如引起呕吐、腹泻和肠炎;此外,贫血、白细胞减少、皮肤刺激、拒食、生长减缓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也很普遍.若干种镰刀菌及相关属的真菌会产生单端孢霉烯毒素.看来,除了DON外,大多数单端孢霉烯毒素污染发生在谷物收割前.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霉菌毒素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要产毒霉菌现在已明确能产生对人体毒害作用的霉菌有300多种,主要是曲霉菌属(aspergillus)、青霉菌属(pe 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的霉菌产生。1.1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棕曲毒、寄生曲霉、棒曲霉等。表面一般是绒毛状,开始为灰白色或白色,长出孢子后因菌种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它们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等多种毒菌毒素。1.2镰刀菌属包括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前病镰刀菌、粉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一般呈白色绒…  相似文献   

5.
采用7种药剂对引起白菜型冬油菜根腐病的半裸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十三吗啉、苯醚甲环唑、恶霉灵4种药剂对半裸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EC50均较小,毒力较强,对半裸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15、15.67、22.61、67.45μg/mL,对尖孢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2.11、11.78、8.56、62.41μg/mL。采用7种药剂对冬油菜种子拌种,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十三吗啉、恶霉灵4种供试药剂对半裸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药剂,平均防效达60%。  相似文献   

6.
张成霞 《草原与草坪》2010,30(4):31-33,38
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单孢分离方法,得到了昆明市高羊茅(Festuca el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根际镰孢菌(Fusarium spp.),并依据形态学特征,参照柏斯镰刀菌分类系统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高羊茅根际镰孢菌有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和茄病镰孢(F.solani);多年生黑麦草根际有茄病镰孢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草地早熟禾根际有茄病镰孢和雪腐镰孢(F.nivale);茄病镰孢为草坪草根际的常见种,且在不同种草根际间其分生孢子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尖孢镰刀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与属内多种菌难于区分,为准确鉴定豆科牧草上的尖孢镰刀菌,本研究基于尖孢镰刀菌与其他镰刀菌的核糖体DNA基因间间隔区IGS(intergenic spacer)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检测体系可以特异地从尖孢镰刀菌中扩增出一条1081 bp的条带;引物P1/P2对尖孢镰刀菌基因组DNA的检测阈值为100 pg,对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的检测灵敏度为100个孢子/g土;同时,引物P1/P2也可以对发病牧草根部组织中尖孢镰刀菌的存在进行特异性检测。检测体系可不经过室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即可有效的从土壤和病株中提取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豆科牧草根腐病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小麦、大麦和玉米是饲料工业使用的主要谷类作物。对这些谷物中的镰刀菌毒素进行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与其他单端孢霉烯有关的大量信息,而不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如乙酰基形式、瓜蒌镰菌醇和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自然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针对病原菌采用6种不同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有效菌株中GC-1和GC-2可引发蒂腐病,将有效菌株的序列结果与 NCBI进行核酸 Blast 比对,GC-1和GC-2分别与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同源性达99 %和100 %,结合GC-1和GC-2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8.2007 mg/L;其次是异菌脲、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19.6431 mg/L、23.2454 mg/L、37.7505 mg/L、70.2533 mg/L和139.2179 mg/L。多菌灵对粉红螺旋聚孢霉效果最好,EC50值为7.8540 mg/L;其次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和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4.3703 mg/L、28.1615 mg/L、100.7953 mg/L、126.3797 mg/L和135.9008 mg/L。因此,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分别对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富马酸二甲酯(简称DMF)是最新开发的一种优良的防霉保鲜剂。它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特性,对霉菌有特殊的抑制效果。对食品和饲料中常见的黄曲霉、黑曲霉、串珠镰刀菌,高链孢霉,酵母,桔青霉,抑青霉、白地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等30多种有害菌有明显作用,而且抗菌活性不受使用条件中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