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从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方面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编读互动     
《猪业科学》2013,(5):11-11
读者:近期世界多地暴发非洲猪瘟,请问非洲猪瘟是属于猪瘟的一个分支吗? 本刊:二者不属于同一科目。非洲猪瘟病毒单独列为一个科——ASF样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该科包括ASF病毒及相关病毒。是一种大型核糖核酸病毒(DNA),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病毒属。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很难从临床症状进行区分。非洲猪瘟致病性更强。此外,二者的感染途径、易感动物也不尽相同。更细致全面的不同点与鉴别方式您可查阅文章《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自2018年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我国的31个省份。随着疫情的发展,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技术成为养殖企业及时发现和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一个手段。本文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完整病毒颗粒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方法等3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并列举了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的注册批准情况,以期为养猪企业在排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选择诊断试剂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生猪。由于其高传染性、快速传播和极高的病死率,非洲猪瘟对全球猪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时,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及时实施至关重要。诊断非洲猪瘟主要包括评估病史、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而防控措施则涉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将LAMP与OIE参考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应用LAMP对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以及国内收集的50份猪的基因组、30份蜱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建立的LAMP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而野外收集的猪和蜱的基因组检测均为阴性。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传染性、出血性疾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其发病率、致死率达100%。自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发生后,据官方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81起,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疫苗研发进展、预防ASF传入和蔓延的措施、生物安全防范等进行分析,为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侵害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类似于急性猪瘟,表现高热、皮肤充血、流产及脏器出血。猪群一旦感染病毒,发病率高,传染迅速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猪瘟(Hogcholera,HC)又称猪霍乱,俗称烂肠瘟,欧洲为区别于非洲猪瘟称其为古典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由于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又没有有效的疫苗防治,所以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上报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由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非洲猪瘟病毒( ASFV)感染引起的,仅1个血清型,但可分为24个基因型,ASFV基因组为双股线性DNA,大小为170 ~ 190 kb,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室温干燥条件或冰冻数年均能存活,是对全世界家猪和野猪最具毁灭性的疾病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家猪或野猪感染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出血性传染病。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极其严重。本文以ASFV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病毒的结构特点、主要病毒蛋白、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ASFV的病原学特点,分析讨论了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我国ASF疫苗研发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认识和途径,为科学防控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至今唯一已知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是非洲大陆本土病原,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  相似文献   

13.
吕雪峰  任锐  苏双 《动物保健》2008,(12):19-21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疫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皮肤充血、流产及脏器出血,致死率高达100%。国际兽医局(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已将此病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6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组织样品中ASFV抗原的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以杆状病毒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重组p6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结果显示:基于纯化的p62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18株可稳定分泌抗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IFA检测,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均与非洲猪瘟病毒反应,且不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猪源常见病毒反应,特异性良好。抗体识别蛋白的鉴定结果显示,3株MAbs识别p35蛋白,15株MAbs识别p15蛋白。1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1型,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2a,轻链均为κ链。利用18株MAbs对ASFV感染猪的肺、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5株MAbs均能够与感染ASFV的组织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获得的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p62蛋白的结构功能等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已4年有余,因其无法消除且传播方式多样而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巨大威胁。研究非洲猪瘟 病毒的毒株蛋白和基因,解析其蛋白结构和功能是研发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和非洲猪瘟疫苗的首要措施。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分析,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些基因可以作为诊断该病的目的基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且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深入解析,发现有些基因可以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帮助。文章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功能基因、致病基因、检测基因及疫苗研发基因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ASF)是由属于Asfaviridae家族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本文主要研究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ASFV(非洲猪瘟病毒)P22蛋白原核表达方法建立,并得出了一定的实验成果,本研究中开发的基于重组p22?TM/p30的间接ELISA显示出高重复性,具有可接受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间接ELISA可以检测针对毒性基因Ⅱ型ASFV的抗体,而其他可用的试剂盒则不能。这些特征对于在毒力基因型Ⅱ型ASFV流行的地区应用此类测试很有用。  相似文献   

17.
疫情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4,(10):91-91
爱沙尼亚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爱沙尼亚报告出现第一例非洲猪瘟(ASF)。9月8日,已确认一头野猪因此死亡。该患病野猪是在距离拉脱维亚边境约6公里的地方被发现的。6月26日拉脱维亚确认爆发非洲猪瘟,两头野猪因此死亡。位于西班牙的欧盟参考实验室已确认爱沙尼亚的死亡野猪体内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野生动物宿主、动物筛查和疫情分区。目前还没有对受影响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122-122
2007年12月12日,赞比亚向OIE报告了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始于2007年11月1日,11月27日得到确诊。属于临床病例,依靠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尸体剖检作出诊断。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设在卢萨卡的中央兽医实验室(国家实验室)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检测呈阳性,南非Ondersteerpor兽医研究所(OIE参考实验室)的病毒分离试验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下猪场开展复养,首先要考虑的是非洲猪瘟复发风险,在目前非洲猪瘟病毒毒力并没有减弱以及缺乏非洲猪瘟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复杂情况之下,要想降低非洲猪瘟复发风险,主要从减少外部非洲猪瘟病毒传入,降低猪场内环境非洲猪瘟病毒载量,提高猪群抵抗力、减轻非洲猪瘟毒力和危害3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宋志霞 《中国猪业》2022,17(3):81-83
自2019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该疫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国内生猪存栏急剧减少,猪肉产量降低,国内猪肉价格升高,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非洲猪瘟疫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只大量死亡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因此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十分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相关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