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食量直接关系到奶牛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多少,也是奶牛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研究的基础数据.奶牛的采食量受饲料、环境、饲养管理方式以及动物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畜体的热调节,通过热调节影响奶牛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生长速度.文章探讨了温热环境与奶牛采食量的关系及调控手段,以降低奶牛热应激.  相似文献   

2.
应用全价混合料(TMR)饲喂奶牛技术是奶牛养殖业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必由之路.低成本优化设计全价混合料配方和精确计算奶牛每天风干饲料采食量是实现全价混合料(TMR)饲喂奶牛基本条件.实践表明,运用JT-畜禽饲料配方优化程序设计(2-2版本)完全能预期达到快速计算奶牛全价混合料配方和每天风干饲料采食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应用全价混合日粮(TMR)饲喂奶牛技术是奶牛养殖业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必由之路。低成本优化设计全价混合料配方和精确计算奶牛每天风干饲料采食量是实现全价混合日粮(TMR)饲喂奶牛的基本条件,实践表明,运用JT-畜禽饲料配方优化程序设计(2-2版本)完全能预期达到快速计算奶牛全价混合料配方和每天风干饲料采食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奶牛的采食量是指奶牛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采食的饲草(料)数量。奶牛的采食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相互的影响过程。准确地计算和测定奶牛的采食量,是制定奶牛良好营养方案的基础;是确定其补饲量的重要依据。研究奶牛的采食量对整个奶牛产业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奶牛在自由进食状态下采食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其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酵母糖蜜是一种独特的奶牛液体饲料,可显著提高奶牛饲喂效果。在一些奶业发达国家,液体饲料早巳被用到高产量奶牛的饲料当中,可以帮助提高采食量,提高牛奶产量,并且可以降低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牧草生长时期对草原放牧奶牛牧草采食量和营养摄取情况的影响,为优化补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饱和链烷烃技术测定了不同牧草生长时期(牧草生长幼嫩期、旺盛期和枯黄期)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干物质消化率(DMD),同时测定了牧草营养成分。参照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分析了不同牧草生长时期奶牛营养盈亏情况。结果表明:与枯黄期相比,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差异显著(P0.05);奶牛采食到的营养水平在牧草旺盛期和幼嫩期与枯黄期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参照奶牛饲养标准,在现行载畜量和放牧强度下,放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都不能满足,营养需要不同程度缺乏,尤其是牧草枯黄期全部营养都不能满足需要。说明草原放牧奶牛采食量和摄取营养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掌握奶牛采食量情况对奶牛进行优化补饲和科学放牧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采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觅食、识别、食入、咀嚼、吞咽等一系列过程。影响奶牛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饲料因素、环境因素和饲喂技术等。了解这些因素对于调控奶牛采食量,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等有很多益处,利用这些因素来调控奶牛采食量是实现奶牛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浙江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奶牛极易发生热应激反应。热应激时,奶牛采食量降低、产奶量下降、乳品质降低、繁殖性能下降,给奶牛业夏季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分析了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思路及措施。旨在探索解决奶牛热应激的技术和方法,为减少夏季奶业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奶牛个体采食量测定仪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了奶牛的个体采食量测定仪,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识别奶牛身份,称重传感器实时将槽内饲料重量通过以Zig Bee为核心的无线网络传送到电脑,实现奶牛个体采食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采食量测定仪射频识别正确率为100%,并且采食量的测定准确,计量误差小于5%,能够满足测定奶牛采食量的要求,同时具有奶牛个体采食量数据分析和打印功能,并支持奶牛个体采食量数据在线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全混合日粮(TMR)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规模化牧场,TMR具有以下优点:易于控制精粗饲料的饲喂量和饲喂水平,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改善日粮的适口性,扩大饲料来源,简化饲料的配制程序;便于奶牛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降低瘤胃的p H值变化;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提高牛奶质量;易确定奶牛的采食量,控制奶牛总体的营养水平;全面平衡奶牛的营养,控制采食量,预防和减少消化系统机能紊乱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泌乳前期奶牛在不同采食水平下产奶性能的差异。[方法]本试验挑选45头处于泌乳前期、体况和胎次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牛,按照采食量低采食量组、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28 d。[结果]与低采食量组相比,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高采食量组奶牛的采食速度、产奶量和4%标准乳产量显著升高(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奶牛瘤胃内pH值、氨态氮、乙酸、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采食量组和高采食量组奶牛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采食量组奶牛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泌乳前期奶牛在不同采食水平下产奶性能不同,采食量越高,产奶性能越好,瘤胃发酵功能越强,机体体况越佳。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普遍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容易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和酮病、脂肪肝等代谢病的发生。通过育种、改善日粮和使用添加剂等技术措施,可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作者对奶牛采食量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叙述,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提高奶牛采食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1 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1.1 干物质与纤维需要量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是奶牛配合日粮中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最大干物质采食量发生在产后10~14周。最大干物质采食量相对滞后于泌乳高峰期(产后4~8周),引起奶牛泌乳早期能量代谢负平衡,进而导致体重下降。卢德勋(2001)对高产奶牛提出如下 DMI方案。  相似文献   

14.
采食量是限制奶牛产奶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笔者开发了一种能自动识别奶牛个体、记录奶牛个体采食量的装置,其计算管理软件还可自动分析个体的采食量变化情况、个体间采食量差异情况、群组采食量变化情况、个体采食行为习惯、饲料供应和消耗情况等。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的营养需要对其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稳产高产都十分重要。但是决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直接因素不是饲料的有效能量浓度,而是有效能量(代谢能、净能)在单位时间内的绝对进食量。饲料(干物质)的进食量对各种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都很重要,凡是高产的畜禽都具有较高的进食量。奶牛的采食量对其生产性能的发挥更为重要,尤其是高产奶牛,在采食量与采食能量及营养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化。所以探讨奶牛采食量并以采食量作为一个重要经济性状加  相似文献   

16.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大多数奶牛场普遍存在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特别是在奶牛泌乳早期饲喂高浓度能量饲料或日粮物理有效纤维含量较低时,奶牛容易发生SARA;另外,奶牛日粮精料比例较高时,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过高也容易发生SARA.目前,国内奶业生产为了追求高的产奶...  相似文献   

17.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计算草地载畜量和制订家畜营养标准及补饲量的重要依据,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反刍动物放牧采食量的方法很多,但是对其精确测定却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物候期奶牛放牧采食量的测定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准确测定奶牛对日粮的采食量是衡量奶牛摄入营养物质数量的尺度,是确定奶牛精料喂量及制定奶牛饲养方案的基础和依据.采食量也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奶牛一般日粮由粗饲料、精饲料、副料组成,奶牛粗饲料主要以青贮为主.因此确定奶牛对青贮采食量是奶牛日粮配合的基础,也是奶牛营养消化代谢研究必需的参数。为此本研究就奶牛对青贮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确定奶牛采食量的通用方法是将称好的饲料放在左右两侧有挡板的食槽内.一定时间采食后测定残留量,计算采食量。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在取回剩料时工作比较繁琐不容易全部取回.从而导致测定的采食量比实际采食量偏高.而且隔起来的挡板容易被牛拱翻。为了准确的测定奶牛青贮采食量,2006年11月初在河北省大曹庄农场奶牛中心某牛场我们采用了人工料槽的方法来测定奶牛的青贮采食量,现介绍如下.供使用时参考.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高产奶牛的营养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仁  郭宏 《畜牧与兽医》2003,35(1):22-23
减缓泌乳初期奶牛营养之负平衡为高产奶牛营养调控技术的核心问题。本文从采食量和饲粮营养水平调节、环境温度与营养水平的关系 ,控制育成牛发育速度等几个方面讨论了高产奶牛的营养调控问题 ,供奶牛生产者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头泌乳期产奶8000千克的奶牛和一头泌乳期产奶6000千克的奶牛对营养的需要有很大区别。奶牛一般在产后4~8周即可达到产奶高峰,而大约在产后10~12周干物质采食量才能达到高峰,由于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跟不上泌乳对能量需要的增加,因此泌乳高峰期奶牛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由于种种原因,当奶牛单产上升时,很难单纯通过谷物饲料提供足够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