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满足信息处理的低电压、低功耗及实时处理等应用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开关电流技术的Morlet小波变换的模拟实现方法.高斯函数发生器的开关电流电路实现是Morlet小波变换模拟实现的关键,经过Pade逼近可以得到高斯函数的有理分式逼近,从而可用开关电流一阶节、二阶节的级联实现高斯函数发生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信息处理的低电压、低功耗及实时处理等应用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开关电流技术的Morlet小波变换的模拟实现方法.高斯函数发生器的开关电流电路实现是Morlet小波变换模拟实现的关键,经过Pade逼近可以得到高斯函数的有理分式逼近,从而可用开关电流一阶节、二阶节的级联实现高斯函数发生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采用开关电流(SI)电路技术的神经网络实现.开关电流神经网络(SINN)仅需要标准的数字CMOS工艺,且电源电压要求低  相似文献   

4.
小波函数和小波变换网络的瞬时缩展技术综合是电网络综合的新理论、新方法.本文利用对数域电路实现连续小波变换,提出的模拟CMOS高频连续小波变换电路能实现高频输入信号的时频分解,电路中的振荡器电路采用的是完全的电流模式对数域电路.并由此对数域振荡器设计和实现电流模式锁相环,从而提出了模拟连续小波变换的电路设计和实现、结果显示电路能在低电压低功率时得到宽动态范围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开关电流电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开关电流电路分析的简单方法,综述了开关电流滤波器设计的一些新进展,提出了形状电流电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3类特殊小波的分析,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用于实现这三类连续小波变换的新型电路结构.以3类小波的相似结构为基础,采用新型的对数域集成电路设计方法,设计实现了具有共享结构的连续小波变换系统,并进行了电路仿真实验.该系统可以同时实现3类特殊的连续小波变换,且由于对数域设计技术的引入,电路工作在电流模式状态下,具有低电压、低功耗以及灵活的宽频段可调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线性优化的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方法-开关电流实现,并给出了仿真实例,证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号在采集、转换和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设备、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信号不可避免地受到噪声干扰。因此,如何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得到感兴趣的信息是信号处理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信号去噪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信号和噪声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的不同的传播特性,给出了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去噪算法。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传统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用小波变换进行前处理 ,然后再通过 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多用户检测。与通常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相比 ,该算法利用了小波变换对小波空间进行了分解 ,信号经小波变换后自相关性会下降 ,收敛速度提高。同时在此分解过程中 ,根据信号与白噪声在不同尺度上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表现完全不同的特性进行信号的消噪。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收敛速度较快 ,计算量增加较少 ,易于实时实现 ,而且具有良好性能。同时仿真实验表明 ,收敛速度与小波基选择有关 ,对于同一小波基系列 ,小波基的正则性越好收敛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0.
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由于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等问题影响信号检测精度,而小波变换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动态频率加窗插值的 FFT算法,实现对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有效抑制;基于小波变换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变时频窗结构,实现了信号的实时检测。通过仿真分析对比,给出了合理的谐波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等效电源为变量,构造了线性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优化神经网络,基于罚函数方法提出了开关电流神经优化求解器,并给出实例,由Pspice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型构建及综合比较,优选出3个方程,构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株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编表模型系统。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并进行了精度检验。该模型系统的3个模型分别是:①经参数优化后的Kozak削度方程;②基于Kozak方程的累积材积方程:为线性修正后的Kozak积分材积式;③形如山本材积式的树皮材积方程。该模型系统在R软件平台上形成造材程序。结果显示,大、中、小径材的编表平均系统误差分别为-2.87%,-3.35%和-1.35%,由三者共同构成的经济材的编表平均系统误差为0.58%,编表精度满足国家标准(GB/T 20381-2006)的要求,所编制的马尾松单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和推广。表9参12  相似文献   

13.
在栽培现场无损伤测量叶片面积,可以利用两个平行摄像头对同一叶片采集两张二维(2-D)彩色图像,然后根据特定的算法和计算公式,复原三维叶片(3-D)图像,再由三维图像计算该叶片面积。但在现场条件下拍摄的二维(2-D)彩色图像存在强烈的噪声及干扰,从而在边界提取时出现大量的伪边缘,使得边缘像素点匹配难度加大,从而无法正确地复原出三维(3-D)图像,也就无法测量叶片面积。为消除伪边缘、剔除干扰,并使叶片边界光滑连续无冗余,笔者提出将点变换成线段,根据线段群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剔除噪声线段。然后将线段连结成线段群,并将周长最长的线段群认定为所需要的叶片边缘,从而在抗噪声和抗干扰上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述处理,可以在现场达到精确测量叶片面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整穗发芽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麦穗发芽的抗性水平,揭示其遗传机理,并筛选抗性较强的家系用于育种实践,利用黄淮海地区主要推广的两个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对3种环境下的小麦整穗发芽进行了QTL定位分析。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3、3、2个与整穗发芽相关的加性QTL位点,这些位点分别位于1B、2B、4A和5D染色体上,总共可解释23.28%、21.83%和11.55%的表型变异。在所有检测到的QTL位点中,只有qPhsSD.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剩余位点只能在单独一个环境中检测到。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2对、1对和2对上位性位点,总共可解释8.01%、9.50%和21.67%的表型变异,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上位性位点均不相同。结果表明,小麦整穗发芽的遗传同时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控制,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准确地估算叶绿素含量,使用2012年和2013年在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获取的整个生育期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配套的光谱数据,利用PROSPECT模型和EFAST方法探讨了对叶绿素含量敏感的波段,然后采用经验统计方法实现了单波段高光谱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以571 nm和697 nm波段光谱参数为自变量所建立的估测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1和0.6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14、1.17 mg/dm~2,相对误差(RE)分别为-1.07%和-1.01%。以PROSPECT模型和EFAST方法整合筛选的敏感波段建立的估算模型监测叶绿素含量效果较好,为利用高光谱技术监测苹果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杉木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点弯曲实验方法测定了155个杉木样品的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其径切面和横切面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2/3的试样(103个)作为校正集建立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的偏最小二乘法校正模型,以1/3的试样(52个)作为预测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切面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比较小,且与光谱区域的选择有关.对于可见近红外全波段光谱(350~2 500 nm)利用径切面比利用横切面光谱建立的力学性质模型的预测效果略好,对于短波光谱(780~1 050 nm)利用横切面比利用径切面光谱建立的模型的预测效果略好;降低波谱范围后,利用横切面短波近红外光谱建立的力学性质校正模型的效果与全波谱模型相比差异较小;利用径切面和横切面2个切面可见近红外全波段光谱、利用横切面短波光谱分别建立的杉木力学性质的校正模型,其预测相对分析误差在1.51~1.90之间,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杉木木材的力学性质的能力属普通,可用之作为初步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即时测定浓缩天然胶乳干胶含量的方法。以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天然胶乳的干胶含量作为标准值,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天然胶乳干胶含量的多元信号校正模型,并使用内部交叉验证及外部验证集验证评价模型,对天然胶乳中干胶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相关系数达0.977 8,模型的预测均方差为0.105,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10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水平。通过F检验和t检验进一步对比模型检测值和国标法检测值,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差异不显著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浓缩天然胶乳干胶含量准确度、精确度良好,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与交易中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室外光照对样品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带来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模型传递来减少检测误差的方法。以圆黄梨为样品,分析样品在室内、室外阴影下的近红外光谱,建立室内光谱的PLS模型。采用分段直接校正(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算法,减小室内外光谱差距,使得室内PLS模型能预测室外光谱。结果表明,在室内建立的模型能预测经PDS算法传递后的室外光谱,预测决定系数(R2)和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64和0.565 27,能有效地解决室外光照对光谱检测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o detect various common defects on oranges, a 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 has been built for acquiring reflectance images from orange samples in the spectral region between 400 and 1000 nm. Oranges with insect damage, wind scarring, thrips scarring, scale infestation, canker spot, copper burn, phytotoxicity, heterochromatic stripe, and normal surface were studied. Hyperspectral images of samples were evaluat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ith the goal of selecting several wavelength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in an in-line multispectral imaging system. The third principal component images using six wavelengths (630, 691, 769, 786, 810 and 875 nm) in the visible spectral (VIS) and near-infrared (NIR) regions, or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images using two wavelengths (691 and 769 nm) in VIS region gave better identification results under investigation. However, the stem-ends were easily confused with defective area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representative regions of interest (ROIs) reflectance spectra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kin conditions were visually analyzed. The researches revealed that a two-band ratio (R875/R691) image could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stem-ends from defects effectively. Finally, the detection algorithm of defect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PCA and band ratio coupled with a simple thresholding method. For the investigated independent test samples, accuracies of 91.5% and 93.7% with no false positives were achieved for both sets of selected wavelengths using proposed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disadvantage of this algorithm is that it could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de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