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究松树球果延迟开放的机制,讨论松树球果鳞片松脂含量对延迟开放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松、地盘松、细叶云南松、高山松、马尾松和思茅松为研究对象,调查球果宿存年、延迟开放度。采集当年生球果并测定球果鳞片中松脂含量,分析松树球果鳞片松脂含量与延迟开放度的相关性。[结果]球果宿存是延迟开放的基础,当球果鳞片松脂含量低于6%时的物种,其球果没有延迟开放现象。在具有延迟开放的云南松种内的3个变种,其球果鳞片松脂的含量与其延迟开放度呈正相关(R~2=0.997,P=0.036),但在种间水平,球果鳞片松脂含量与其延迟开放度并无线性关系(R~2=0.01,P=0.902),推测是由于环境和基因的差异较大所致。[结论]球果鳞片松脂含量对球果延迟开放起重要作用,含量过低则没有延迟开放;在具有延迟开放的云南松变种内,球果鳞片松脂含量显著影响其延迟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2.
地盘松球果成熟后会保持鳞片闭合宿存在枝上,成熟的种子储藏在植冠中多年,球果宿存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本项目通过对不同宿存时间的球果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过程中(100天、300天、480天)株高、地径、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的比较,探讨球果宿存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成熟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宿存3年的萌发率。且当年成熟的种子幼苗生长在地径、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方面都高于宿存2年和3年的种子幼苗。地盘松球果在植冠中宿存会降低所储藏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势,采种时最好只采收最近成熟的球果以保证幼苗有更好的生长势和较高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3.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特有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和外源性赤霉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5℃、25/10℃条件下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为42%±0.30、40.25%±0.31),温度过高(30/20℃)、过低(4℃)均不利于云南松种子萌发;(2)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云南松种子均可正常萌发,光照对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云南松种子为非休眠类型,在攀西地区春季雨季前期播种有利于其幼苗建立。本文揭示了种子萌发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旨在认识云南松种子的萌发特性,促进造林工程中科学储藏种子和适时、适地播种,对提高西南地区生态恢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的保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鹅观草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的老化温度和激素处理对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3种不同浓度的ABA、NAA和GA以及3个温度(30℃、40℃、50℃)下对种子进行了处理,观察种子发芽率。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老化处理下种子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的萌发率最佳,50℃发芽率最低;ABA促进了种子的休眠,降低了种子的发芽速率,10mmol/LABA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其他浓度的萌发率,其他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别;GA打破了种子休眠,3mmol/L时萌发速度最快,高浓度GA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NAA显著降低了鹅观草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高浓度的NAA对萌发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薄皮木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探索促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在GA3的浓度分别为0、100、500、1 000μmol/L,温度依次为10、15、20、25、30℃,光照强度分别为0.0、24.9、35.5、67.3μmol/(m2·s)的条件下,就不同浓度的GA3和不同温度与光照条件对薄皮木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500μmol/L的GA3进行预处理,在温度为20℃的培养条件下,薄皮木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值;而光照强度对薄皮木种子的萌发并无显著影响,说明薄皮木为喜低温型种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解除休眠处理后,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与种子萌发的关系,为明确山桐子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济源种源山桐子种子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1)25℃恒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萌发率均低于10%;15℃/25℃变温条件下,没有经历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发芽率仅为33%~37%,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60天低温处理的济源山桐子种子发芽率可达98.0%。2)15℃/25℃变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内源激素IAA、GA_3、ZR含量均明显高于25℃恒温,而ABA含量正好相反,(IAA+GA_3+ZR)/ABA或GA_3/ABA比值变大。3)在变温条件下,没有低温处理的山桐子萌发过程中IAA与AB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GA_3与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经过5℃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只有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IAA、GA_3、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差别是峰值出现时间不同。4)不同低温处理时间,(IAA+GA_3+ZR)/ABA与GA_3/ABA的比值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达到3.8±0.2,2.0±0.1,但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0、20、40和60天的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0、12、12天或8天、8天。5)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山桐子种子发芽率虽与单一内源激素没有相关性,但与(IAA+GA_3+ZR)/ABA与GA_3/ABA比值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济源山桐子种子具有明显的冬休眠特征,在变温条件下经历不同时间5℃低温解除休眠后的济源山桐子在萌发过程中(IAA+GA_3+ZR)/ABA以及GA_3/ABA比值升高达到峰值的时间越早发芽率越高,当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到8天时,发芽率最大。低温解除休眠的作用是使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及早达到内源激素的平衡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班克松闭合型干果和鲜果人工取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年鲜球果和干球果在280℃高温条件下烘烤,种鳞开裂的时间分别为12s和10s;鲜球果高温开裂后,鳞片在12d之内张度达到5.1mm,种子从鳞片中脱出;干球果在高温开裂后,用喷水方法增加球果含水量,种鳞开张度达到10.2mm,种子脱出。  相似文献   

8.
以弥渡云南松种子园38个种内杂交组合的球果和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球果和种子的单果重、千粒重和种翅宽等7个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及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云南松种内杂交组合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云南松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在杂交组合和杂交组合类别间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且前者变异大于后者;在杂交组合变异中,球果表型性状变异大于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球果和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均大于二者的形态性状变异;在杂交组合类别间,千粒重在个别类别间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则在多数类别间差异显著。球果和种子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球果质量越大,球果形态、种子质量和种翅宽就越大;球果形态越大,种子质量就越大;随着种子质量的增大,种翅宽也变大。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强阳性树种,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性,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用材林中,云南松是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树种之一。 云南松一般10年后便开始结实,但结实量少,盛果期(更新成熟龄)一般要到30年左右才开始,并能延长到成熟后期。 云南松由于分布范围广,自然条件复杂导致其物候有一定差异。如在渡口、盐边一带,3月中旬至4月初为它的开花授粉期,西昌气温比渡口和盐边低,开花授粉则推迟半月。云南松球果到来年9至10月底后成熟,待第三年的旱季3月至4月球果开裂,种子飞撒,这时正是旱季节末期,雨季来临之前,雨后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云南松的结实也有丰年和欠年之分,每隔3至5年有一次丰年。云南松平均每个球果有35—62粒种子,最高可达80粒,种子千粒重在11.0—12.0g,发芽率70—90%,可保存2~3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不同温度和反应气氛对于污泥生物炭理化性质以及吸附能力的影响,在500、600、700和800℃以及9%含氧氮气烘焙至270℃耦合热解和纯氮气直接热解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热解,将得到的污泥生物炭进行表征、燃烧行为分析以及对Pb2+进行吸附.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污泥生物炭理化性质的主要原因,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污泥...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型滇丁香种子的萌发需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在有光照状况下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种子12~14天开始萌发,2~3周萌发完全,种子发芽率可达98%。以25℃为界,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低其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濒危植物连香树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探讨不同光照条件(12 h,1 500 lux和黑暗)、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不同浓度的赤霉素(0.5 mg.L-1、1 mg.L-1、2 mg.L-1、4 mg.L-1)浸泡连香树种子不同时间(2 h、4 h6、h、8 h)、50℃温水预处理15 min以及不同储藏条件对连香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是连香树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光照条件下连香树种子的发芽势高,光照可以促进连香树种子发芽迅速、整齐;经过赤霉素处理的干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比没经过其处理的干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提高;湿藏有助于连香树种子萌发;50℃温水预处理15 min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云南松球果宿存时间对其幼苗出土及生长的影响,以具有延迟开放果实特征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采集当年生、宿存1年及2年的球果,利用其种子进行育苗试验,比较不同宿存时间下的云南松球果内的种子在其田间出苗率及幼苗生长100d和300d时的地上及地下部分各生长指标及其生物量是否有差异。结果表明:当年生种子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宿存1年、2年球果内种子的出苗率(P0.05),各宿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幼苗生长100d时,随球果宿存时间的增加,幼苗的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各宿存间差异不大;幼苗生长300d时,除地下部分生物量之外,幼苗各指标均随宿存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宿存间其幼苗除株高和地下部分干重外其他生长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云南松当年生球果内的种子其出苗率及幼苗在生长100d及300d时的生长指标均优于宿存球果内的种子,而各宿存间的差异不大。云南松的非严格植冠种子库有助于林火等不利因素干扰后云南松实生苗的及时更新,但若进行采种育苗,为保证其较高的成苗率应尽量采集当年生球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辽东丁香种子萌发特性,在赤霉素(GA3)浓度分别为0、10、50、100、500、1 000μmol/L,温度依次为10、15、20、25、30、35℃,光照强度为0、24.9、35.5、67.3μmol/(m2·s)的条件下,研究了GA3、温度及光照等因素对辽东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最适处理浓度范围为10~50μmol/L,其中50μmol/L时的各项结果均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低于15℃或超过35℃发芽均受到抑制,且最适萌发温度为20℃;光照对辽东丁香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的处理对野火球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对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以及出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野火球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从总体上看野火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及出苗率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赤霉素浓度达到300mg/L时野火球种子的各项平均指标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及出苗率分别提高了45.9%、73.3%、90.9%、110.8%、300.0%和53.8%;但当赤霉素溶液浓度高于500mg/L时,野火球种子的各项指标则低于对照,说明赤霉素溶液处理对野火球种子有一个最适浓度,超过此浓度,野火球种子的发芽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湿度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湿度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规律,采用3×3回归设计,在人工气候箱15℃、25℃、35℃和60%、80%、100%三种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云南松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率与温度和湿度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发芽的最佳温度为19.6℃、最佳湿度为82.6%,对应的最高发芽率为96.9%。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处理、预先浸泡处理、不同浓度GA3处理等3种种子预处理方法进行柳叶水甘草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柳叶水甘草能够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萌发温度为25℃;预先浸泡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数,浸泡时间为24时,种子发芽指数最高;预先用GA3浸泡有利于柳叶水甘草种子快速、整齐发芽,最适浓度为1 500×10~(-6)。  相似文献   

18.
将薄壳山核桃的完整种子与去壳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并测定了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菜豆素(淀粉酶抑制剂)对完整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初期中,淀粉、可溶性糖、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种子在30、35℃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4%、82%,显著高于15、25和40℃3个温度下的情况,且所需的萌发时间较15、25℃条件下更短;因此薄壳山核桃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35℃的高温条件,而超过该温度区间容易对种子造成伤害。同时,生理研究的结果显示,15~30℃时,温度越高,薄壳山核桃种子淀粉酶活力也越高,而淀粉酶活性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薄壳山核桃种子在30℃中的萌发率,这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可改变淀粉酶活性,从而调控薄壳山核桃种子萌发;同时,其它生理指标测定表明,糖类的代谢与蛋白质的代谢在种仁响应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葶苈种子(Draba nemorosa L.)萌发的最适温度及盐胁迫的响应,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葶苈种子的萌发特点和不同浓度Na_2SO_4胁迫对葶苈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时,种子发芽情况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96.4%和100.00%,低浓度(100mg/L、200mg/L、300mg/L)Na_2SO_4对葶苈种子萌发有轻微抑制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500mg/L Na_2SO_4处理中,种子发芽率达到最低值50.00%,低于对照47.7%,耐盐指数达到0.54%。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 g·L-1蔗糖+0.05 g·L-1硼酸+100 mg·L-1GA3+ 900 g·L-1Ca(NO3)2;花粉最佳贮藏温度为-80℃;-80℃贮藏360 d后,花粉萌发率仍达到原来的58.19%,3种保护酶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衰老能力较强;贮藏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出现最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室温下POD、CAT为敏感性保护酶,4℃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20℃、-80℃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保护酶活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SOD> POD> C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