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为了减轻草兔(Lepus capensis)对新造幼林的危害,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苗龄,通过网室模拟试验研究与观察,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桃(Prunus davidiana)、山杏(Prunus sibirica)、五角枫(Acer mono Maxim.)等18个造林树种遭受草兔危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危害程度与苗龄、树种和树种组成密切相关。3年生油松和侧柏、4年生五角枫危害较轻,4年生山桃和5年生刺槐不受危害;草兔对四倍体刺槐、刺槐和山杏的危害十分严重,被害率在90%以上;在油松或山桃造林中,适当栽植刺槐或山杏等草兔喜食树种苗木,能明显减轻草兔对油松、山桃等目的树种的危害。草兔对苗木的危害程度和表面形态因树种不同而异,对油松、侧柏以咬断主干、枝叶为主;对山杏、刺槐等则以取食树叶、啃食茎干树皮为主,啃食区域则呈现块状、带状分布。观察发现,草兔对林木不同器官的选择取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通常先取食叶片,然后啃食树皮。  相似文献   

2.
陕北与关中林区草兔危害及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对陕北及关中林区的草兔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陕北和关中林区遭受草兔危害的面积约为12.61万hm2,平均被害株率6.71%,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山杏、沙棘、刺槐、侧柏、油松等;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受害程度不同,同一地区不同树种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应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调查地区的兔害分成4类,即麟游、耀县、富县为1类,旬邑和千阳为1类,吴旗、安塞和延安为1类,永寿、韩城和潼关为1类;在同一类内,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率近似;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调查的9个树种分为3类,即苹果、油松和沙棘为1类,刺槐和仁用杏为1类,侧柏、豆科等为1类。在陕北和关中地区,草兔对林木的危害季节一般均以冬季和早春为主。同时,根据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特征,可将其分为剪株型、食苗型、食株型和啃皮型4种。  相似文献   

3.
林菌间作地林下生态因子变化规律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菌间作林内的微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探讨了林下栽培食用菌对二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地行间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春季林内的日平均光强为35.46%,夏季降低为5.54%,秋季有所升高,为14.23%。间作地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强一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光强和地温的变化相反。林菌间作林木与食用菌可互相促进生长,提高食用菌产量和林木出材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林地大面积荒芜资源无效流失的问题,通过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达到林地高效利用与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增进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榆树幼林与南瓜间作后,瓜蔓覆盖地面,显著提高了南瓜行间和榆树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林-瓜间作地水分的利用效率较单作提高了23.7%~163.3%;间作改变了南瓜行间杂草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一年生杂草成为优势物种,其饲用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产量较林带间杂草显著提高。间作比单作南瓜增产24.4%,榆树生物量累积提高28.4%,杂草增产144.4%,南瓜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23.2%。林-瓜间作比单作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132%。监测表明,榆树幼林-南瓜间作地的土壤输沙量与南瓜单作地、退耕榆林地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没有因南瓜地的土壤耕作而提高土壤的风蚀量。【结论】华北农牧交错带退耕区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是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的有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宁夏西吉县退耕还林地幼林野兔分布及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西吉县分布的害兔主要是草兔,其分布值为46.63只/km2,对幼林的平均危害率为51.79%,其中对山杏、杞柳的危害程度最为严重,危害率分别为83.38%、79.05%。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量差异总体上达显著水平(P<0.05),而高羊茅处理与清耕土壤SMBC无显著差异,SMBN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行间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学指标,其中以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超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下桉树人工林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大宽行桉树间作菠萝模式下的桉树人工林根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根系变化趋势是随着土层的加深,根量呈线性减少;间作系统内桉树的根系在南北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和对照纯林一致,都表现为南面的根量比北面少;超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下种植的三龄桉树的根系除了对窄行带内的土壤养分空间充分利用,并向宽行间作带内扩展,达到利用间作带作物施放的作物肥料,使自身土壤养分空间比纯林的大,林木木材生产量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态措施在鼠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林业生态措施控制林区害鼠的结果表明,在造林设计时,应按地域或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加大造林密度,营造混交林,抑制林区鼠害的发展蔓延;利用灌木和次生林发达的根系阻止害鼠活动;改变不合理的造林技术,抑制害鼠蔓延;在林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耕作措施,恶化害鼠栖息环境,除草抚育,减少害鼠食源,或者利用代替性食物预防害鼠对林木的危害,同时利用驱鼠植物如紫苏、蓖麻等进行林间套种间作,起到预防害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适宜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主产区,以花生、木薯纯作为对照,通过不同花生木薯间作研究了木薯对花生负面空间影响距离和木薯间作适宜行距,及间作木薯对土地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间作木薯(不明显降低花生产量的前提下)种植系统中木薯对花生的负面影响空间距离为40 cm左右,木薯间作适宜行距不低于374 cm;且花生木薯宽行间作可明显提高丘陵红壤的土地利用率,纯收入提高58.3%。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林、灌、草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在0~100 cm深度范围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分布规律是草本林木灌木,植被盖度20%的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盖度为1%、1%~10%和10%~20%时的水分含量.通过对林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盖度与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林木盖度与20~4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80~100 cm的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盖度与5~10 cm深度、60~80 cm深度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造林1年后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林农复合经营是解决林农争地的有效途径,本文为探究新品种毛白杨幼林根系在造林1年后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的分布情况,研究了毛白杨幼林间作条件下细根根长密度(FRLD)和细根根质量密度(FRBD)在不同造林密度和间作模式下的空间分布,旨在筛选较佳的林农复合模式,为毛白杨幼林林下物种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毛白杨常见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副区设置2个当地常见的林下间作模式:毛白杨+花生+菠菜(花生、菠菜轮作)、毛白杨+花生,以幼林常规抚育模式作为对照,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造林1年后,每个处理及对照组选取3株标准木,沿树体行间水平方向每隔30 cm取根样,取到150 cm处;垂直方向从地表向下每20 cm取根样,取到80 cm处,共取根样1 080个。通过对毛白杨FRLD和FRBD的分析,研究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结果造林1年后,不同造林密度对2年生毛白杨单株的FRLD和FRBD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后期还需继续观测;造林1年后的不同间作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FRLD和FRBD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毛白杨的FRLD和FRBD无显著影响。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细根集中分布区相同。水平方向上,毛白杨+花生+菠菜、毛白杨+花生、常规抚育3种不同模式下有超过56.36%的FRLD和FRBD分布于0~30 cm土层范围内;垂直方向上,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范围内FRLD和FRBD约占测量总体的78.95%以上。对3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FRLD和FRBD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毛白杨+花生+菠菜和毛白杨+花生2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FRLD和FRBD均高于毛白杨幼林常规抚育模式。结论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水平方向主要分布于0~30 cm,垂直方向主要分布于0~20 cm和20~40 cm,毛白杨幼林间作农作物在造林1年后可以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机械化宽行植蔗区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封行前控草减药与增效增收,以甘蔗单作为对照,选择7个花生品种和5个甜玉米品种开展配套农机的甘蔗宽行间作花生和甜玉米试验,对2种间作系统生产力与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甘蔗的株高与行间间作甜玉米的株高呈负相关,与行间间种花生的株高呈正相关。与甘蔗单作相比,间种花生的甘蔗单茎重无显著下降,间种甜玉米的甘蔗单茎重显著下降;2种间作模式下甘蔗的分蘖数、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均表现为间作甜玉米显著高于间作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甘蔗田间糖锤度的影响不显著。间作甜玉米的田间糖锤度和穗产量分别以‘中农甜414’和‘华美甜9’最优,间作‘粤甜28’能够收获较高的产量和农田秸秆输入量;间作‘湛油1155’‘热红1’和‘湛油1155’‘湛油75’‘湛油62’分别获得最优的花生仁产量和出油率。间作系统纯收益增幅在30%以上的处理表现为间作‘中农甜414’>‘华美甜9’>‘ZGP113’>‘湛油1155’,但间作‘华美甜9’和‘ZGP113’的甘蔗减产率分别比间作‘中农甜414’和‘湛油1155’提高13.73和4.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占总氮含量的46.0%,种子、果肉及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的50.9%、33.9%及15.2%;葡萄酒中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果实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处理使其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葡萄果实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9%—56.9%,其次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6.4%—24.2%。行间生草使葡萄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其中高羊茅处理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处理,这两种生草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90.11%—92.45%。【结论】行间生草使葡萄果实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总体提高了葡萄与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和玉米共生期间的农艺性状、根系分布、土壤理化性状和根系养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木薯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9号食用木薯和特早熟糯玉808鲜食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等行距、宽窄行单作木薯及木薯等行距间作1行玉米、宽窄行间作2行玉米共4个处理,对比分析二者共生期间的农艺性状、三维立体根系分布以及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性状和根系养分含量。【结果】宽窄行的木薯和玉米地上部长势均优于等行距。宽窄行间作比等行距增产玉米21.1%。单株的玉米、木薯根系均以植株为中心水平对称,由里向外呈由密至疏分布;单株玉米根系呈上密下疏、上窄下宽分布,68.7%~77.3%根重、46.2%~49.4%根长、52.7%~59.3%根表面积聚集在玉米行两侧各宽10 cm、深10 cm土带内;单株木薯根系呈上密下疏、上宽下窄分布,细根的50.8%~61.4%根长、47.7%~57.2%根表面积聚集在木薯种茎基端线两侧各宽20 cm、深10 cm土带内,而粗根的35.7%~42.0%根长、39.3%~48.8%根表面积和35.9%~46.3%总根重聚集在木薯种茎基端线两侧各宽20 cm、种茎中线两侧各宽30 cm、深10 cm土块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钾及作物根系磷钾含量基本呈表层(0~10 cm) > 中层(10~20 cm) > 深层(20~30 cm)的分布规律,而作物根系氮含量则表现相反规律;土壤和木薯、玉米根系的氮磷钾含量基本呈间作 > 单作,其中,宽窄行间作玉米的绝大部分养分指标为最高。【结论】玉米和木薯根系虽穿插生长,但其密集生长带(块)互不重叠,为弱竞争关系,以宽窄行为优,且宽窄行木薯间作玉米有利于提高两者的根系养分、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故生产中推荐宽窄行木薯间作玉米模式。  相似文献   

15.
抚育间伐对云南松纯林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抚育间伐对云南松纯林的结构和多样性影响,在云南松纯林内设置抚育间伐和未间伐的定位观测样地和临时样地,通过对所设置的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分析,并以空间代时间对同一立地条件中抚育间伐22 a后的云南松林及未间伐的云南松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2 a后云南松林相较为整齐,林内乔木幼树出现,林分结构更加合理,林木生长加快,其树高增幅达26%,胸径增幅达28%。对树高结构来说,林木株数在每个径阶上的分布趋于正态分布。间伐使云南松密度降低,林内灌草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在短期内,灌草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增加,草本层增加尤其明显,其种群数量、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增幅分别达100%、150%、40%、53%、106%,并随着云南松纯林间伐年限的增加,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实测资料,比较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个径级的林分密度变化状况,分析了 生物量在刺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0 年撂荒地、35 年坡耕地和30 年荒坡 地林分密度分别为1 050、950 和1 410 株/ hm2 ,在不同的径级分配上各样地均以 20 cm 为主,分别占总株数的 77.62%、85.79%和81.70%。撂荒地、坡耕地和荒坡地的造林,刺槐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146.58、165.76 和160.97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的变化趋势为:撂荒地(78.94%) 坡耕地(79.57%) 荒坡地 (83.47%);林下灌草和枯落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6.53 ~21.07%。3 个研究区刺槐人工林林分生长高度、胸径 和生物量等综合指标的排序为:坡耕地 撂荒地 荒坡地。根据刺槐林植被生长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在黄土区 30 年左右人工刺槐林群落生长基本达到数量稳定和林分成熟阶段,在该区应进行合理的间伐利用,可获得较高的 生物产量,促进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正>种草养畜是横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今年全县要完成人工种草36万亩,与去年相比增长12%,其中苜蓿种植20万亩,沙打旺种植5万亩,青贮玉米种植5万亩,"三化"草地改良6万亩。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属于豆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多年生草本,多分枝,高30~100cm,叶具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cm,宽约0.5cm。夏季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草兔(Lepuscapensis)对常见造林树种的危害程度与危害症状,并采取不同防治措施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草兔主要危害郁闭前的幼树,在调查的26种树木中,7种危害严重,10种危害中等,9种危害较轻。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用牛油或废柴油涂干处理的苗木被害率较对照降低50.2%或48.7%;造林时对裸根苗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蘸根,苗木被害率降低32.3%;苗木生长期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500倍水溶液叶面喷施、篱障阻隔、阻隔与药泥蘸根或阻隔与叶面喷施相结合,均对草兔危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各处理苗木被害率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5.5%,63.0%,80.2%和74.5%。其中以篱障阻隔与药剂泥浆蘸根造林技术相结合对草兔的预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玉竹与其他作物合理间作、套作和轮作,可以科学有效地安排生产季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减少病虫危害,增加作物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现将目前邵东县采用的玉竹间作套作、轮作种植模式介绍如下:1.在玉竹第1个生长周年内,利用玉竹当年冬季不出苗的时间段,在玉竹行间间作萝卜大蒜等蔬菜。2.第2个生长年的春季,在  相似文献   

20.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水土保持造林先锋树种,其伐根萌蘖性强,在成熟林更新改造中,挖伐根、割萌条、除杂草灌丛,费工、费时、费财.同时草本杂草和灌丛还是更新林地幼苗生长强有力的竞争者.我们试用化学除草和除萌技术,筛选出除草、除萌效果好,对更新林地幼苗无药害,经济效益理想的药剂及使用剂量,为今后林地更新改造中除草与防除萌蘖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陕西省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的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坡向NE,坡度25°~30°.原林分是1975年栽植的刺槐林,初植密度2667株/hm,现有密度1740株/hm,生长了20龄的刺槐已到了成熟龄阶段,于1992、1993、1994年陆续分区皆伐更新改造.更新林中有刺槐萌芽林;刺槐萌芽林与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杜仲的行间混交林;挖除伐根改植苹果等多种形式.更新林地主要杂灌有:早熟禾、碱草、芦苇、草木樨、黄蒿、苦菜、车前、冰草、大戟、柴胡、酸枣、悬钩子、紫花堇菜等二十多种,以禾本科、菊科杂草与酸枣灌丛为主,草高15~80cm,盖度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