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脓疱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病变是在嘴唇、口角、鼻孔周围等处的皮肤、粘模上形成丘诊、水泡、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厚痂,故又称羊口疮。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凡是有羊的地方都有本病。对成年羊危害轻,对羔羊危害重。死亡率在1%-15%之间,康复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2.
羊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简称破伤风梭菌)经创口感染后产生毒素,毒害了羊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性反应增强、全身或局部肌肉呈现出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由于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土、粪便中,随时都可经创口感染易感动物而发生破伤风病,因此羊破伤风病是农村养羊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给养羊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自2008年以来,共诊治本病102例,其中治愈97例,治愈率达95%以上。现将本病的诊治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诊、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本文对2.5~3月龄羔羊发生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2年5~6月份,某养羊场饲养的波尔山羊,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代羊、杂交二代羊、杂交三代羊中有28只羔羊相继发生传染性脓疱病。病羊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减退。发病第三天,可见唇部、口角有红斑、丘疹。本病的发病率14%,死亡率2%~3%,病程2~3周,呈散发性流行。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患羊…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脓疱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病变是在嘴唇、口角、鼻孔周围等处的皮肤、粘膜上形成丘疹、水泡、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厚痂,故又称羊口疮。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对成年羊危害轻,对羔羊危害重,死亡率在1%~15%之间,康复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5.
羊肝片吸虫病又称羊肝蛭病,是由片形吸虫及大片吸虫寄生羊的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对羊的危害性极大。温宿县每年成幼畜死亡均在8%。15%,其中50%以上是寄生虫病引起的。驱虫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使本方法更加快速有效,我们进行了两种给药途径的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琼扩方法为主对21169只(次)山羊进行了CAE血清学调查,包括17个省(区)的13个山羊品种,检测出阳性羊705只,占受检羊的3.33%。我国已有11个省区存在本病。主要寄主为奶山羊,萨能奶山羊平均阳性率为13%。我国著名的本地种山羊未检出疫情。进口种羊为本病的主要疫源。病羊随年龄而增加。实行检、杀、消、隔等综防措施,可在数年内控制本病。阳性率由14.8%降至1.6%。对传染途径、流行特点等进  相似文献   

7.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牛、羊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侵害家畜生殖系统,母畜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人也可因接触病畜或食用受染牛奶或奶制品而感染。1流行和传播特点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后对本病极为易感。消化道是病菌的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主要表现为孕羊流产,开始仅少数病羊流产,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1次,病羊排菌可长达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学 绵羊痘病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羊痘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通常可达20%~50%。本病主要发生在冬春,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羔羊和老龄羊敏感,病死率也高,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本病传染源为发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痘疱渗出液、脱落上皮和痂皮排出,经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脓疱病包括羔羊口疮、传染性口炎或脓泡性口炎,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或称口疮病毒)所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羔羊、幼龄羊发病率较高。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疣状厚痂。1 病原及传染本病由痘病毒群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部位的渗出液和痂块中。健康羊只因同病羊直接接触而感染,或由污染的羊舍、饲料、饮水等而感染。本病无季节性,常表现为群发性流行,发病率在90%以上。人也可因接触病羊而感染。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几乎是有羊即有本病。本病多发于3~6月龄的羔羊,感染途径主要是皮…  相似文献   

10.
以琼扩方法为主对21169只(次)山羊进行了CAE血清学调查,包括17个省(区)的13个山羊品种。检出阳性羊705只,占受检羊的2.33%。我国已有11个省区存在本病。主要寄主为奶山羊,萨能奶山羊平均阳性率为13%。我国著名的本地种山羊未检出疫情。进口种羊为不病的主要疫源。病羊随年龄而增加。实行检、杀、消、隔等综防措施,可在数年内控制本病。阳性率由14.8%降至1.6%。对传染途径、流行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羊泰勒焦虫病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血液性原虫病。本病临床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发病率高。本病在我州分布面广,主要通过蜱吸血而传播,危害非常严重。为防治本病,2005年12月开始,我中心对投放术布乡的500只被蜱叮咬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采用不同药物进行了治疗试验,治愈498只,治愈率99%。现报告如下。羊泰勒焦虫病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的虫媒病,主要发生在硬蜱较多的季节。本病的治疗分三步。  相似文献   

12.
1病毒病 梅迪病属慢性病毒感染,在羊群中传播较慢,症状发展缓慢。病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泡萎缩,消瘦,直至死亡。从发病到死亡常持续数月甚至1年以上,本病发病率较低,死亡率极高。剖检可见羊肺坚实,由于淋巴滤泡增生,肺切面有大量粟粒状灰色小点。本病应注意与肺腺瘤、蠕虫性肺炎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羊瘤胃积食病是养羊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舍饲肉羊。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反刍、嗳气停止,瘤胃坚实、疝疼,瘤胃蠕动微弱或消失,瘤胃扩张、功能紊乱等特征,常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近五年来,诊治本病共有220余例,治愈率达96%以上,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本病诊治技术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场建于1989年,主要饲养绵羊,3年累计饲养绵羊791只。其中,1989年饲养207只,当年发生“胆汁缺乏症”的病羊5只,发病率为2.42%,致死率为100%;1990年饲养296只,发生本病的羊6只,发病率为2.03%,治愈3只,病死3只;1991年饲养288只,发生本病的羊5只,发病率为1.74%,  相似文献   

15.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盛夏之季是该病多发季节,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黏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6.
绵羊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常呈地方流行性,接触传染性强。特别是在气候多变、异常寒冷的11月份至第2年的2月份最为集中,此时不但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大小羊均可感染,但1-2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当继发链球菌或巴氏杆菌感染时死亡率则更高。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发病。本病的发病率为14.28%~96.87%,死亡率为22.58%~91.1%,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如何做好易感群中健康羊的免疫,是预防和控制本病发生的关键。为简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从而设计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正>1羊支原体肺炎、羊链球菌病区别1.1羊支原体肺炎。羊支原体肺炎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多种支原体引起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羊和带菌羊。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羊的气管黏膜、肺和纵膈淋巴结中,可随气管分泌物排出,污染环境。本病接触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染是本病  相似文献   

18.
绵羊无形体病旧称边虫病,是由边缘无形体引起的反刍动物慢性或急性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50%~60%。本病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温带的一些国家。我国也有发生,尤其是绵羊、山羊的无形体病,在新疆(1982)、辽宁(1985)、内蒙古(1987)以及华南各省和西北的陕西、青海、甘肃等省(区)都有流行的报道;羊泰勒虫病又称羊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19.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患羊的皮肤和粘膜发生特异性的痘疹,即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损失,是目前危害养羊业生产的一大主要疫病。1流行特点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病羊污染的场所、草地、垫草、饲料,与病羊接触过的用具、饲料管理人员,以及蚊蝇等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均可成为传播的媒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在自然情况下,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山羊都易感。羔羊较成年羊…  相似文献   

20.
绵羊痘是家畜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由绵羊痘病毒所致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异性的痘疹。由于本病不仅有很高的病死率,常导致孕羊流产,而且致使多数病羊丧失生产性能,因此,可使养羊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本病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