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组织中分离了1株RA JS01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鸭疫里氏杆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和较强的致病性;经静脉和足底接种的鸭在接种后24 h时开始死亡,接种96 h时全部死亡;连续传至22代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均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陵水某鳄鱼养殖场发病死亡鳄鱼进行病理解剖和病原分离鉴定,获得的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两者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同属一发育分支。该菌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NIH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5×105/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在耐药性上,该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及萘啶酸等9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型魏氏梭菌C59-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该菌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进行毒素致死性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C型魏氏梭菌C59-2菌株在厌气肉肝汤和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生化特性与魏氏梭菌一致;该菌在厌气肉肝汤中培养物的上清液0.0001ml静脉注射可致小鼠100%死亡,0.2ml静脉注射可使家兔全部死亡;免疫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制备成疫苗后免疫家兔,攻毒保护率可达75%。[结论]C型魏氏梭菌C59-2毒株适合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导致某牛场牛呼吸系统疾病并引起急性死亡的病原。【方法】采集病牛鼻液样品并从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进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小鼠接种试验以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菌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除精氨酸双水解试验呈阳性外,其他生化特性均与肺炎克雷伯菌相符合;其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均达99%。因此,可将分离菌确定为肺炎克雷伯菌,并将其命名为7Y-1。在小鼠接种试验中,用1.01×10~8 CFU/mL菌液腹腔注射8只SPF级昆明鼠(0.2 mL/只),16~36 h内小鼠全部(8/8)死亡。剖检见肺、肝、脾和肾等多个组织器官充血肿大,肠道积气积液、部分肠段充血、肿胀;组织学观察可见肺、肝、脾淤血、出血、肾小球肾炎变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人医常用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兰、美罗培兰、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以及磺胺类的磺胺异噁唑等抗生素耐药,对兽医临床常用的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本试验从病牛分离到对小鼠强致死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具有特殊耐药性,表明该菌可能为引起该肉牛呼吸道感染发病,甚至引起死亡的主要病菌或继发性感染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选用断奶和成年的健康小鼠108只,分组经不同途径接种对羔羊具有致病性的粪肠球菌,分别进行半数致死量测定、临床症状观察、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两种日龄小鼠均对该菌株易感,最佳感染途径是腹腔注射,皮下注射次之,鼻腔不引起感染。感染小鼠表现出典型脑炎症状及病理变化。该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6.31×1010cfu,从感染死亡小鼠脑脊液、大脑、血液及部分实质器官中均分离出该菌。小鼠感染粪肠球菌与羔羊自然感染症状及病变相似。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探究粪肠球菌感染的体内动态分布、感染机制、毒力因子研究及免疫应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浙江新昌某养殖场的光唇鱼(Aerossocheilus fasciatus)爆发赤皮病,发生大量死亡,从患病鱼肝脏中分离到菌株GCL10030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该菌株为病原。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GCL100301被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通过对该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其对环丙沙星、新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先锋V、新生霉素、痢特灵和头孢噻吩完全耐药。研究结果为光唇鱼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临床上水貂肺出血死亡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通过细菌常规鉴定方法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和16SrRNA测序等试验,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耐药分析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是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并且能致小鼠死亡。由此推断,该菌是致水貂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红安县某猪场新生仔猪发生一种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粪便并迅速脱水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病原分离、革兰氏染色、PCR鉴定、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确定新生仔猪病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经血清型鉴定,该分离菌株属于纤毛抗原987P型,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从采自死亡肉鹅肝和脾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养,梅里埃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检验,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致病性,动物回归试验中,能使雏鹅发病并全部死亡。从而证明本病的病原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先锋V、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作者等在肃北鱼儿红羊场及马场公社的工作,证明了该地羊只的所谓“胆胀病”主要是羊快疫。继后根据我国现用羊猝狙快疫氢氧化铝甲醛混合菌苗对该等地区本病的预防效果不良这一表现,又以试验初步证明了此菌苗对鱼儿红羊场所分菌株的免疫保护力远不如对本制造菌株(C_2p)者强大,也不如以该场菌株所制菌苗对该本地菌株之有效。另外青海海西自治州也有类似的报告,认为我国现用羊快疫菌苗对该地区的本病预防无效。因此,对于我国各疫区羊快疫病原菌株免疫原性的类型问题,也就是不同制造菌株对菌苗的交叉免疫效果的关系问题,就成为急待深入研究而加以明确的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引起禾花鲤发生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有效防控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以API20NE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K-B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广西全州县患暴发性死亡征禾花鲤的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TH5),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TH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与简达气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 49568 (NR 119040)和CDC0787-80(NR 037013)的相似度分别为99.9%和99.6%.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H5是导致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复达欣、先锋霉素Ⅵ等8种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引起广西全州县养殖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是简达气单胞菌,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从发病猪场死亡仔猪的肝、脾和淋巴结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养和生化分析,鉴定为链球菌。该菌株对小白鼠存在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先锋V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磺胺类药、蒽诺沙星、环丙沙星低敏。  相似文献   

13.
从发病罗非鱼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依据细菌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结合PCR检测、克隆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进一步确定该分离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性,能引起罗非鱼发病、死亡,其病理变化与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类赤皮病完全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哌酸、氧氟沙星、新霉素高度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从疑似赛鸽绿脓杆菌感染病料中分离绿脓杆菌并进行相关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为今后赛鸽绿脓杆菌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常规方法从肝脏、肺脏等组织中无菌钓取细菌于普通琼脂、麦康凯、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中,随后进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研究,将10只未经免疫的30~40日龄的雏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感染,10只BALB/c小鼠同样随机分组进行感染,观察并记录感染动物临床症状及死亡率;通过药敏试验检测该菌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余种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根据培养及菌落特征、生化试验确定为绿脓杆菌;人工感染小鼠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60%;试验组鸽子发病率为60%,无死亡;该菌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在自然发病急性死亡的病例中的心脏,肝脏等实质器官中分离出O_(73)血清型大肠杆菌,将该血清型大肠杆菌,经不同途径接种于成年鸡中,观察该菌型的致病性和病理形态学变化,发现7例实验鸡的肝脏中均有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出现。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材料与方法菌种:从自然感染成年尼克鸡中分离出大肠杆菌的O_(73)血清型菌株(中监所鉴定)。实验鸡:8月龄~4年龄不同品种的鸡共8只。  相似文献   

16.
BtMP—34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年,从自然死亡尺蠖幼虫体内分离出BtMP-342菌株,经对落叶松毛虫室内外生测证明,该菌株是高毒力的优良菌株。1995年7月-8月期间,采用PCR技术分析了BtMP-342菌株特异性,该菌株含有CryIAa、CryIAc、CryⅡA、CryⅡB以及CryV等五种毒蛋白基因。质粒电泳图谱分析表明,BtMP-342菌株由9个质粒构成,其中CryⅠAa和ⅠAc基因位于151.3Md和146.8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桃蚜侵染致病力强的蜡蚧轮枝菌菌株,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波特喷雾塔测定法,测定来源于俄罗斯的6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桃蚜的侵染致死情况.[结果]高浓度处理(>1×106孢子/ml),多数菌株在第5、6天达到死亡高峰;第7天结束观察时,所测定各菌株的最高浓度处理(1×108孢子/ml)若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V3、V4菌株在该浓度下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25和4.11 d.[结论]参试菌株对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V3、V4菌株为更优良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病死貉的脑、肝脏、肾脏分离培养得到6株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确诊分离菌株为李氏杆菌。以该菌株接种家兔,接种后第7d开始出现死亡,并从家兔的肝脏、脾脏检测出与接种细菌一致的菌株,证实了李氏杆菌对家兔亦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敏感;必要时应筛选出具有协同作用和累加作用的抗生素,以便临床上联合应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李氏杆菌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末,山东省滨州市某梅花鹿养殖场的1只成年雄性梅花鹿突然死亡,不久又有2只鹿死亡,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鹿的C型魏氏梭菌病,经过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有存栏鹿37只。2月21日清晨,饲养员发现1只成年公鹿(4岁)死亡在栏里。当天下午14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波诱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3.4309,筛选出粗酶液的最适作用温度比出发菌株高20℃的1株突变株,该突变株含有4个糖化酶组分,其中有3个耐热组分,而出发菌株含有2个糖化酶组分,只含有1个耐热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