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流域内生态农业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及其主要的模式,对各个模式所适应的地域特征、经济基础进行了描述,提出小流域内发展生态农业应该坚持和遵循的理论原则,以期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并结合宝鸡陇县地区在生态农业模式选择上所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实例验证,为小流域内生态农业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示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生态农业内涵、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介绍了中国目前几大生态农业模式,并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生态农业特征及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分析,比较美国和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模式和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实践,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及背景出发,结合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及现实意义,提出并概述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立体种植、设施栽培、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种养加一体化、有机农业六种发展模式。依据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种保障措施,概述了生态农业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5.
杨维平 《北京农业》2007,(15):50-55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也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创建和引进了部分农田生态农业模式、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和乡镇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对模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探索了各种模式的理论合理性,提出了改进和创建新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恭城十年来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现状的分析 ,找出了制约恭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并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此外 ,通过进一步研究我国目前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 ,得到了促进恭城长远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原理与典型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覃龙华  王会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84-2486
叙述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技术、稻—草—鹅(鱼)和以沼气为纽带的两种中国生态农业最典型模式的结构和效益、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针对中国国情,指出生态农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分析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是"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布局的关键,建立"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为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区域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方法,从气候、能源、社会经济、水文因素4个层次中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安塞县、陇县、西乡县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3个地区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顺序为陇县>西乡县>安塞县。【结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吉安市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反馈结构分析理论,分析了吉安市以沼气为纽带的大型沼气工程综合开发利用和以家庭为单位的3种典型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运行结构及其效益,提出了在沼气生态农业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保障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素芳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4):406-409,413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滨海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从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同时指出了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适合本地都市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武及其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模式运行的保障条件,以促进滨海新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许文来  张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49-2449,2494
阐述了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内涵;分析了青白江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物质与能量利用最优化为目的,利用4R原则,对该区进行生态农业规划.  相似文献   

14.
张梅  文静华  文传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67-4768,4778
以乌江流域典型的农业大县贵州省沿河县为例,在论述生态农业构建模式和沿河县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沿河县生态农业体系,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推进沿河县生态农业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张睿海  孟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15-15318
在阐述生态农业开发保障机制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包括观念支持体系、法制保证体系、机制保障体系、环境促进体系、区际合作体系,,以确保县域生态农业及其整个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热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80-6380,6382
系统分析了兰州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问题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述了目前中国农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并引出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概念 ;浅析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模式、基本框架、实用技术、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生态高值农业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与争议,需要进行生态农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总结。当前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生态高值农业内涵与特征、生态高值农业体系构建和发展生态高值农业的政策措施等。因此,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框架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农业现代化及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进展研究;生态高值农业理论研究;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的实践研究;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体系构建研究;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苏家屯区生态农业旅游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76-5277
通过对沈阳市苏家屯区生态农业旅游现状的说明,分析了该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区域优势,并给出苏家屯区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