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豫南粳稻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是高温引起灌浆结实能力下降、品质降低;高温高湿在抽穗灌浆期引起稻瘟病、纹枯病严重发生;三化螟三代在怀苞抽穗期集中危害。推迟粳稻播期和抽穗灌浆期,可有效改善粳稻抽穗灌浆期生态环境,排除上述障碍。该对策得到了田间试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用分类法预测陕南晚熟水稻纹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一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61-4562
[目的]用分类法预测陕南晚熟水稻纹枯病,为水稻纹枯病的预测防治提供方法依据。[方法]用分类法量化地分析了2000~2007年陕南晚熟水稻D10后期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与孕穗期、抽穗期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收获前D10平均病指与8月上旬平均气温及7月中旬~8月上旬降雨量有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水稻纹枯病发生高峰期在7月中旬~8月中旬。[结论]水稻纹枯病是同质性病害,后期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可以代表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用分类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不仅能准确预测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而且推出水稻纹枯病属喜高温高湿的农田冠层小气侯性病害。因此,在节水灌溉降低发病部位抑病的基础上,培育健壮合理群体降湿抑病尤为重要。同时不可忽视前期预测挑治,中期普防。  相似文献   

3.
陈永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72-1974,1986
[目的]探索总结肥西县乃至江淮地区中籼稻高产栽培模式。[方法]依据省级水稻苗情监测项目,从生产实际出发,利用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积极调查研究秧苗素质、秧田施肥、大田移栽质量和水稻生育关键时期的茎叶变化、大田施肥等对中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当早播、减少播量、增加秧龄和控制苗高等均有利于中籼稻产量的提高;增加秧田施肥总量,重施基肥,适量施用断奶肥和送嫁肥能显著增产,施肥量不足和施肥方法不正确是引起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增加基本苗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穴苗数偏少和基本苗不足是导致中、低产田形成的根本原因;适当增加有效分蘖临界期叶龄对增加产量有利;保持抽穗期合理的有效茎蘖数、增加抽穗期的叶龄有利于增产;增加大田施肥总量及N肥、P2O5肥、K2O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量等能显著增产,前期肥力不足,后期脱肥快,很难促蘖成穗,是中、低产田产量偏低的原因;有效穗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培育高素质秧苗、保持合理的大田基本苗数、配套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是争取较高的有穗数、夺取高产的必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穗期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表现:比粳稻耐寒性强,尤其苗期耐寒性特强,耐寒性高1个等级。抽穗开花期在连续3d自然低温(16.9℃、14.9℃、16℃的日平均温度),结实率达70%以上。抽穗结实时间直至10月31日,平均结实率2.5%。比籼粳稻耐寒品种结实期长6d左右,但抽穗能结实正常时期与籼粳稻耐寒品种相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气候变暖趋势下现有水稻品种在延边地区的生育特征及其产量表现,利用国内外41个粳稻品种在本地区进行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熟期适合的品种在生育前期高温年表现早熟、早衰,增产幅度较小,而属于偏晚熟型的品种抽穗期提早,增产幅度大。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准确预测生育期积温变化趋势,合理布局不同熟期品种是延边地区低温年保稳产,高温年防早衰、争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中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多项式法分析了荆州市历年中稻妥穗分化期和抽穗结实期的气象条件(温度、降水、日照时间)和中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荆州市中稻产量与稻穗分化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同期降水量相关不显著;与抽穗结实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耐热性的人工气候室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庆全  万丙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50-6350
以30个耐热性有差异的水稻株系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高温环境,选择抽穗开花时期的耐热性鉴定时期,以耐热系数为水稻耐热性的评价指标,对水稻耐热性的人工气候室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高温环境,准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的侵染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用厚垣孢子进行人工接种,探讨稻曲病的侵染途径及厚垣孢子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稻幼芽期及抽穗期用黄绿色厚垣孢子接种,都能使其发病.而且在幼芽1~3mm 时接种的比4~6mm 接种的发病率高.用当年的自然孢子及头一年在试验室内保存的孢子在抽穗期接种,也都能使水稻发病.  相似文献   

9.
皖稻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稻96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优质双季皖粳糯新品种。两年安徽省区域,平均产量7 593.5 kg/hm2,比对照M1148增产7.5%,全生育期128 d,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5日。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南方稻区24地区1970~2001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在预测各不育系抽穗期的基础上,以育性敏感期安全和扬花期安全为指标,分析了各不育系在我国南方稻区不同熟制下的熟期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所有水稻雄性不育系均随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熟期适应性因品种的光温特性及所处的环境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表明,狼毒乙素对水稻稻瘟病菌的EC50值为86.959μg/ml,狼毒乙素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杂交水稻》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杂交水稻》2010年刊登的论文以学术性为主,农作物类文献占当年文献总量的95.44%,其余学科文献量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归类为农作物类专业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探讨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作用。室内毒力测定发现,稀释500倍的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炭疽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是:26.2%、17.1%、43.2%、10.2%、33.2%、46.3%。盆栽试验发现稀释800倍的复方白毛藤提取液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为67.4%。研究表明复方白毛藤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防治稻瘟病的植物性农药。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西早稻稻瘟病气象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植保部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病虫害资料和气象部门的同期气象资料,从稻瘟病病菌致病所要求的气象条件出发,选取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建立了江西省早稻稻瘟病发生发展风险区划指标,得出了赣北、赣中早稻稻瘟病风险较大,赣南相对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除品种本身外,栽培技术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稻米品质。通过二年不同播种期试验与稻米品质化验,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兼顾产量与品质为出发点,在浙江温州地区范围内,平原单季晚稻以6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机理及其缓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水稻高温热害的敏感期、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机理以及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缓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水稻高温热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洪泽县直播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原因在于品种感病、高温高湿天气、栽培措施利于发病及防治技术不到位等。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取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改善直播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并及早用药进行保护,如24%噻呋酰胺SC 300 ml/hm^2、6%井冈·蛇床素WP 900 g/hm^2等。  相似文献   

19.
昆明水稻生育期气候因子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辉  王鹏云  曾艳  李万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81-9082,9189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结合昆明水稻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温度和日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候条件下,水稻总体气候条件一般,抽穗开花期温度偏低和水稻中后期日照不足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2013年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综合气象条件为中等水平.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可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吉林市永吉县农业气象站1981-2018水稻生长季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1990-2018年水稻播种、抽穗和成熟的具体日期以及1994-2018年水稻产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8年永吉县水稻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增加趋势较为显著;日照时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是减少幅度不太明显;1990-2018年永吉县水稻播种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呈现出逐年提前的趋势,只是提前幅度不尽相同,其中以播种期提前幅度最大,其次是成熟期,抽穗期提前幅度相对较小;水稻全生育天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0.177 d/10年,变化不太明显;1994-2018年永吉县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增产18.559和14.872 g/m2,两者增加幅度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