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产生的效应蛋白在促进病原菌侵染、操纵寄主免疫方面有关键作用,这些效应蛋白在与寄主作用之前必须被分泌出去,SNARE蛋白家族作为真核细胞内囊泡转运及膜融合的关键组分,在分子转运中有核心调控作用。随着许多植物丝状病原菌基因组被破译,对SNAREs基因参与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研究简要概述了真核生物中SNARE蛋白的组成及分类和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中SNARE蛋白基因的功能研究进展,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开展SNARE蛋白基因功能分析的研究建议,以期为全面、深入研究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中SNARE基因的功能、理解病原菌致病、效应蛋白分泌提供新的视野,为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真核生物中,RNA结合蛋白(RBPs)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因子,通过与RNA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来调节真核生物细胞的RNA代谢过程,包括RNA的转移、修饰、翻译及降解。RNA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中,约占真核生物基因编码蛋白的2%—8%。近年来,对RNA结合蛋白的研究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RNA结合蛋白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许多RNA结合蛋白的突变都会导致人类疾病。RNA结合蛋白(尤其是三角状五肽重复区蛋白)不仅在植物中大量存在,而且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在RNA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应激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动物RNA结合蛋白的大量研究,植物RNA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还相对较少。文中详细总结了近几年植物RNA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作用机制以及同其他RNA结合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5类RNA结合蛋白家族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进展,包括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RNA结合蛋白(SR蛋白)、富含甘氨酸的RNA结合蛋白(GR-RBPs)、三角状五肽重复区蛋白(PPR蛋白)、DEAD-box RNA解旋酶(DEAD-box RHs)以及RNA分子伴侣。主要在拟南芥、水稻和小麦等模式植物或经济作物中对上述5类植物RNA结合蛋白的功能基因进行介绍,总结每类RBPs在植物的RNA代谢、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基础研究和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这5类RBPs中,SR蛋白主要作为重要的选择性剪接因子参与RNA代谢,从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许多GR-RBPs家族成员具有功能多样性,一方面可能通过介导植物激素信号通路来调节植物的胁迫耐受性和各种生长发育过程;另一方面作为RNA分子伴侣参与RNA折叠反应并因此在低温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PPR蛋白主要参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RNA代谢,调节植物的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DEAD-box RHs作为细胞核和细胞器重要的RNA剪接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多种功能;作为非特异性RNA结合蛋白的RNA分子伴侣,通过参与RNA折叠反应而维持RNA分子的正常功能。此外,前4类RNA结合蛋白中有许多RBPs具有RNA分子伴侣活性,这使得同一蛋白可能具有功能多样性,从而赋予植物在逆境下具有较强的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分子农业中,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重组蛋白是近十几年来基因工程研究的一大热点。植物具有完整的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通常可以正确组装、折叠和修饰,同时,由于植物表达体系的方便、廉价等优点,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迅猛发展,已有100余种蛋白中得到表达,有些已进入商业化生产。但是植物与动物对蛋白的转译后修饰并不是完全保守的,植物是否能够真正“忠实”地表达出实用、可靠的目的蛋白产品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由于大多数药用蛋白都是分泌型蛋白,因此植物表达重组蛋白的N-糖基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笔者对植物表达体系对药用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途径和人源化改造植物表达重组蛋白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综述,并对生物反应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氮是植物的“主粮“,土壤缺氮是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大气中氮素含量约占80%,是丰富的氮素资源.遗憾的是,这些氮气是以分子状态存在,大多数植物无法把它们变成氮肥,供自己“食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干旱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洁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154-159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最重要的逆境因子,水资源日益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从植物对干旱胁迫所作出的形态生理反应(植物的根系、叶片的变化、对光和作用的影响)及内部分子适应机制(渗透调节基因、保护酶体系、转录因子等)两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旱机理,为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是植物面临逆境胁迫时,被激活且表达增强的一类蛋白,属于热激蛋白的一个亚家族。sHSPs作为分子伴侣,在植物抵抗高温热害、低温冷害以及种子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sHSPs的分类、特点和功能,重点讲述了其参与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盐、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全球农业减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中,鉴定出许多新的抗逆蛋白质,揭示了参与胁迫耐受的蛋白质翻译后调控机制,增进了对于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分子机理的认识。综述了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了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烟草分子农业——烟草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烟草分子农业的含义,详细介绍了烟草分子农业生产的产品,例如抗体、疫苗等,并对比了烟草生产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了发展分子农业的优势及烟草分子农业开发的现状,指出烟草分子农业可以成为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发展烟草分子农业可以改变烟草生产仅限于制造卷烟的单一模式,从而使烟草行业发展具有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J蛋白是一类含有J结构域或类J结构域、分子质量为40 k Da左右的蛋白。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热激蛋白70s的辅助分子伴侣参与新生蛋白质的折叠、蛋白质正确构象的维持、蛋白质的转运、蛋白复合体的组装和解离等过程。鉴于近几年对植物J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在扼要介绍植物J蛋白结构与分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植物J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朱行 《世界农业》2003,(12):41-42
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率已经连续6年达到2位数。2002年,世界共有16个国家的近600万农民种植了近5900万hm2的转基因作物。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获取服务机构预测,到200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市场价值将达到50亿美元。然而,当人们围绕转基因食用作物问题进行激烈争论之时,世界正悄悄地发生着另一场植物生物技术革命,即分子农业(Molecularfarming)的发展。1.分子农业发展现状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对植物分子农业做出的定义比较准确和实用,即“使用农业植物生产生物分子而不是食品、饲料和纤维。植入新型特性的植物可以生产出科学、医学、工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绿洲农业耕作制度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依据新疆农业统计资料.[结果]60年来新疆绿洲农业耕作制度的不断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发展政策是驱动耕作制度演变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进步和农田大量物质投入提高了农田生产力水平,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耕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保证和条件.新疆绿洲农业耕作制度已由最早追求粮食增长为中心逐渐演变为以粮为主、经济作物为辅过渡到90年代的粮、经并重,又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粮、经并重、林果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该文汲取多年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分析了邢台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依靠科技进步,从土地规模化、耕作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和资源节约化等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处在战略转型期的邢台乃至河北省农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耕读教育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目前国内耕读教育研究处在起步期,相关研究有亟待完善深化之处,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有待深入挖掘,研究方法实证性有待加强,涉及对象有待进一步拓宽。今后应深化理论研究,为新时代耕读教育提供内容滋养;提升问题意识,加强实证研究;加强系统观念,拓宽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4.
At a time when the long-established pattern of rural emigration in France is going into reverse, the number of French farmers is falling steeply. Whereas the French farming community represented over 50% of the total working popul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ir number will soon drop below the fateful 5% threshold. At a time when they see themselves (and are seen by others) as a minority, the farmers of France have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xporte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e—yet they continue to glut the market with excess output and their income is steadily decreasing. Political reactions to these far-reaching changes are inadequate to meet the situation, and the unions are responding with internal strife and divisions. Faced with a radically new situation which is largely dominated by external factor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unions are quite unable to rebuild French farming policy.  相似文献   

15.
Adop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technologies by German crop farm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cent years, precision farming has been receiving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Precision farming, which provides a holistic system approach, helps farmers to manag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rop and soil variability within a field in order to increase profitability, optimize yield and quality, and reduce costs.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 farmers’ adop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technologies. However, most recent studies have considered only a few aspects, whereas in this study a wide range of farm characteristics and farmer demographics are test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adoption of precision farming in German crop farming. The results of 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predictors with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adoption of precision farming are agricultural contractor services such as an additional farming business, having under 5 years’ experience in crop farming, having between 16 and 20 years’ experience in crop farming, and having more than 500 ha of arable land. However, having a farm of less than 100 ha and producing barley are factors that exert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adoption of precision farm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manifold starting points for the further prolifera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6.
养猪企业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养猪企业实施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养猪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环境行为模型构建了影响养猪企业实施环境行为的模型分析框架,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养殖规模、粪污对畜禽健康的影响、补贴满意度和政策规制变量对养猪企业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有显著的影响;2)组织特征、粪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绿色有机产品关注度和技术指导变量对养猪企业采用农牧生态模式有显著的影响;3)猪场经营年限、粪污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政策了解度和政府支持变量对养猪企业发展认证产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粗放化发展,导致废弃物大量聚集,温室气体随意排放等问题,以畜牧业新型养殖主体—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碳税税率、低碳养殖补贴系数、产品低碳度水平和消费者低碳产品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决策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碳税政策有效激励了规模养猪户碳减排行为,不同的碳税税率不仅对规模养猪户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猪肉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政府的低碳补贴政策能够促进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的演变;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可以有效引导规模养猪户的低碳养殖行为。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对规模养殖户的低碳养殖决策及政府的碳税补贴政策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As literally every East European nation struggles to reformits agricultural sector, land reform in its many forms figures preeminently in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problem. Estonia's historic program, instituted during the first republican period, was a highly successful reform from many perspectives. With political as well as economic goals, the reform had an important social dimension as well in that it reinvigorated entire rural regions and established a vital family farming system. The land reform's achievements owe as much to the social and human infrastructure created in Estonia as it did to changes in land tenure, land assembly, and land use. This may be 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 lessons for those attempting to craft a new agricultural structure for this and other nation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和集聚效应。【方法】综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平均集聚率、空间相关系数等指标测算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水平,并用引入地理集聚度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中国种植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结果】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种植业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地理集聚特征;种植业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着力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区域性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比较优势推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