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取得平均亩产210kg以上的好成绩。现将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作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养殖长毛对虾虾体长体重关系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icock)是福建省近海大型虾类优势种群,也是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优良的种质资源之一。福建省于1979年开展生产性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尔后逐步推广发展到目前20多万亩的养殖规模。虽然近几年开展多种虾和多季虾养殖,但是长毛对虾养殖面积仍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冯玉法 《水产科学》1993,12(7):25-27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9/6、17.359/6和78.919/6;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9/6,水柱耗氧占27.339/6。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5.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呈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使用同种饲料喂养的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进行了感官评价、一般成分和呈味物质分析。海水养殖对虾感官评价总体得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海水养殖对虾在鲜味、甜味上优于淡水养殖对虾,而淡水养殖对虾带有明显的土腥味(P<0.01)。海水养殖对虾的灰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粗蛋白、水分及有机酸含量两类对虾差异不大。通过分析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和有机酸等呈味物质,发现主要是谷氨酸、AMP、IMP、甜菜碱这几种物质对两类对虾的口味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其他成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斑节对虾高产养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虾低盐度育苗和养成获得成功后,上海地区的对虾养殖面积已达1300多ha,年产量约3500 t。但由于养殖品种单一,中国对虾对饲料的要求较高,天然饵料资源有限,且日趋紧张,故很难进一步发展。鉴此,有必要引进生长快、偏植物食性的斑节对虾。根据上海市科委下达的“斑节对虾养殖技术研究”的课题要求,作者于1988~1990年分别在奉贤县本所河蟹人工育苗场和上海市养殖总场奉贤海水场进行了养成试验。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勇 《水利渔业》2001,21(5):22-23
养殖水面3.26hm^2,投放3cm虾苗7.05万尾/hm^2;养殖117d,产虾2794kg,平均单产1222kg/hm^2,养殖成本6.6万元/hm^2,饲料系数1.8。通过驯化使斑节对虾适应低盐度环境,以低盐底环境来抑制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8.
对虾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前言对虾类是甲壳动物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类群,也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业的重要对象。据统计,1990年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达66.3万吨。我国是养虾大国,对虾养殖年产量已达到30多万吨,在现有的养殖条件下,如何提高养殖产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利用生物遗传育种技术进行对虾的品种改良,培育出优良的养殖品系,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在鱼类起步较  相似文献   

9.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3,15(2):91-93,88
<正> 目前世界对虾养殖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养殖对虾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据统计,当前全球养殖对虾的年产量约40万吨,主要产虾地区为中国台湾省、印度、东南亚国家、厄瓜多尔及其毗邻的南美国家。苗种生产和配合饲料的发展和推广使对虾养殖形成“企业化”生产,并且随着投饵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作者在江苏利用一年中中国对虾的两个快速生长期,进行的中国对虾双季养殖试验,试验表明这种养殖方式可充分利用虾池、人力和物力,如速资金周转,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养虾新路。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在滦南县南堡国营养虾二场进行了两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些斑节对虾的养殖经验和体会,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如下: 1.虾池条件 斑节对虾喜欢池底沙性土壤,习于卧底潜伏。因此选择泥沙池底为宜。南堡国营养虾二  相似文献   

13.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俗称草虾、花虾、虎虾,属热带性大型虾类,我国主要产于海南、广东和广西沿岸,浙江、福建也有少量分布。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离水耐干性强,便于活运,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人工育苗和养殖斑节对虾都有较长的历史,发展很快。我国台湾省于1968年首次人工育苗成功,二十几年来发展迅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东、福建经过多年试验,1992年进行大规模的人工苗种和养殖生产,草虾养殖业正在积极的开发发展中。1992年4—8月,受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的委托,在我所鼓浪屿实验场2.5亩的池塘中,用华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马牌对虾饲料,进行养殖斑节对虾验证试验。经过116天的试养,收获斑节对虾580公斤,平均亩产232公斤,成活率为74.2%,个体规格为每公斤64尾,饲料系数1.98。该项试验结果,已于1992年8月17日通过专家验收确认。  相似文献   

14.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内陆平原盐碱地兑水养殖东方对虾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面积为2000m^2的盐碱地池塘,以地下机井卤水为主要水源,通过向卤水内补充kcl和添加内陆鱼池淡水作为养殖用水进行东方对虾(Penaeus chinensis)养殖。投放体长0.8cm仔虾8万尾,40尾/m^2,养殖160d,至起捕时共产对虾517.5kg,平均体长14.1cm,纯收益36690元,平均收益为18.35元/m^2,饵料系数1.88。  相似文献   

16.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河口区中国对虾养殖水源的水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的迅速发展,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用水的水质状况的研究日益重要。由于河口区水质状况与滨海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不能直接用于育苗生产,成虾养殖也受到了限制。本文对于上海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的水源于1989年11月~1990年11月间进行了连续13个月的碱度、硬度、硫酸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省对虾养殖产区,每年因对虾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0.5亿~1.6亿元,占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损失的25%~50%,其中因对虾病毒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省对虾养殖病害总损失的80%以上。2007年以来,我们结合公益性科研专项“对虾养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建立”和“养殖对虾病毒病控制技术”等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赖秋明 《海洋渔业》1999,21(2):77-79
<正>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暖水性对虾类,具有对环境适应力强、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早在80年代初已成为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放养密度的增加,虾病蔓延之势日趋严重,养殖风险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当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998年3~5月,海南省对虾养殖暴发性病害相当严重,在对虾养殖面积较集中的万宁市,虾池发病率高达80%,除了与沿海水域的污染、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世界养虾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捕对虾产量从1985年开始停滞不前,一直徘徊在190万t左右,然而这一期间的对虾养殖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继续扩大着世界对虾市场的供给。养殖对虾产量从1982年的10万t上升到1992年的70万t,在水产养殖历史上写下了最成功的一页。80年代中期对虾养殖产量的指数增长主要得益于几项养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主要是苗种和饵料),但是经济和生态方面的限制接踵而至,使得增长速度在80年代末开始变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