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含水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物性特点,从现场取样,用自行设计的细管式流变仪研究了含水原油的含水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温度对流变指数有较大的影响,含水率越高,温度越低,含水原油流变指数越偏离1,非牛顿流体性越强;温度和含水率对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视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张天娇  李汉勇  宫敬  段纪淼 《油气储运》2012,31(5):352-357,407,408
以大庆外输含蜡原油为实验介质,利用自行研制的高压流变特性测试系统,测试了实验油样在氮气和天然气两种气质加压条件下,油气两相和油气水三相在不同剪切速率、含水率及压力下的粘温特性,探讨了氮气和天然气的溶解度对含蜡原油析蜡点和溶蜡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气和天然气两种气质加压条件下,油气两相和油气水三相混合物的视粘度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且温度越低剪切稀释性越明显。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原油含水率低于20%时,油样视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于泡点压力的条件下,当以天然气加压时,油气水三相和油气两相混合物的溶蜡点和析蜡点均随压力升高而降低,而以氮气加压时的变化规律与此相反,说明天然气溶解于原油有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田地面集输管路中含水原油随含水率的增大导致其流变性发生的情况,开展了在室内水平管试验装置中向含水原油中加入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后的流动试验,探讨了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对含水率与表观粘度之间关系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原油中添加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可以使含水原油的转相点提前到35%~45%之间,提前形成具有适度稳定性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显著降低了原油的表观粘度,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并且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4.
原油含水对管道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帆 《油气储运》1998,17(8):4-6
介绍了水在原油中的存在状态及含水率的测量方法,结合马惠宁管道近期的实际情况,就原油含水对原油流变性、管道运行及设备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1)在一定范围内,原油的粘度和凝点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含水率低于5%,对原油流变性影响不大;(2)高含水原油进入管道会造成管道运行不稳定,并使管输能耗明显增加;(3)靖马原油所含水分对管道和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并影响了加热炉的正常操作;(4)应避免3m罐位以下的高含水靖马原油集中进入管道,对这部分原油可采取与马岭原油掺合的输送工艺。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高含水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大利 《油气储运》2005,24(8):25-30
大庆油田在连续开采40多年后,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含水量在80%以上,由于高含水原油的流变特性发生了变化,应用原有流变特性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通过对高含水原油的流变特性和原油流变特性与含水率和温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给出了高含水原油流变参数的回归计算公式,并对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原油输送的连续相应该尽量采用连续相为水的水包油型的原油输送,对高含水原油管道输送、设计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流剪切、过泵剪切模拟试验以及管输模拟试验,研究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测粘温度和析蜡点中间值附近35℃和37℃的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较大,剪切温度趋近于测粘温度和析蜡点时剪切作用对粘度影响变小,而对于凝点,不存在一个使剪切作用影响明显减小的较低剪切温度.剪切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越大.快速降温条件下加剂原油受到的剪切作用较小,很可能会夸大降凝剂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期油田采用不加热集输工艺时,由于输送温度低,管道中往往出现凝油粘壁现象,导致管道流通面积减小,井口回压升高,集输能耗增大。基于传统冷指装置设计了可实现试验介质循环的试验装置,探究了油温、油壁温差、含水率、剪切强度及试验时间对高含水含蜡原油凝油粘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油粘壁和多相蜡沉积不是同一种沉积行为。当油水混合液的温度低于起始粘壁温度时会出现严重的粘壁行为,高含水含蜡原油的粘壁温度低于纯油凝点,含水率越高,起始粘壁温度越低。油壁温差和油温对粘壁行为的影响分温度区间,原油凝点以下的粘壁行为主要受油温控制,凝点以上的粘壁行为受温差影响更大。不发生乳化的油水混合液,水相的存在弱化了粘壁行为;反之,水相的存在强化了粘壁行为。搅拌或管流流动对粘壁凝油主要起剪切剥离作用。凝油粘壁厚度随时间的持续存在极限值,并不会无限增长。(图10,表2,参29)  相似文献   

8.
采用HAAKE RS600型流变仪对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进行了试验与研究,并结合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到了含水率、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含水超稠油表观粘度影响的结论,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含水超稠油表观粘度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9.
对甘草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关系监测表明:土壤水分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成反比;甘草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高时,甘草蒸腾速率加快、生理活动加快,耗水量增加;气孔导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甘草光和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双峰曲线关系,光和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增加时,胞间CO2浓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黄土为对象,采用在不同含水率和剪切速率下的固结不排水剪(CU)三轴试验,研究剪切速率对结构性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发现天然黄土的不同力学性状受剪切速率的影响各异。在高剪切速率下,天然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产生应变软化现象;随剪应变率的增大,峰值强度、凝聚力C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但是内摩擦角受剪切速率的增加,其值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长距离的加剂常温输送管道中,加剂原油必然经受长时间的管流剪切。研究表明,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的管流剪切会对油样的低温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而且存在一个“最佳降温剪切率”。描述了最佳降温剪切率在加剂原油粘度变化和倾点(凝固点)变化中的体现。研究证实,油样中高碳蜡的含量对中低速剪切效应有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锦昕 《油气储运》1999,18(9):32-35
研究了苏丹原油加剂时的处理温度、处理中的温升、原油含水量、处理过程听轻组分的挥发等因素对加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凝点、高粘度的苏丹混合原油,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原油粘度降低幅度增大;在原油处理过程中,温度回升将抑制化学剂的改性效果;原油中水含量减小,加剂生效果明显;在非密闭处理装置中,原油轻质组分的挥发是影响加剂改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在慢降温处理过程中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对新滩KD451区块稠油O/W乳状液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O/W乳状液在中低剪切速率下,含水量小于80%时,表现出明显的剪切稀释性;在含水量达到80%,剪切速率超过51s-1时,表现出明显的牛顿流体的特征。在同一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乳状液稳定性变化所致。温度、相体分数、混合强度、油水性质以及液滴大小分布都会对乳状液的流动性能产生影响。同时针对新滩KD451区块稠油集输特点,提出了评价稠油O/W乳状液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油水乳状液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搅拌转速、搅拌温度、加水方式等因素对乳状液性质的影响,优选了乳状液的制备条件,并将室内制备的乳状液的粘度和现场相同含水率的乳状液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室内制备乳状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含蜡原油管道胶凝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献中对含蜡原油胶凝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含蜡原油管道中,当油温低于浊点时,易在管壁处形成一层类似固体的凝胶物质。含蜡原油管道胶凝的形成主要受热历史和剪切历史的影响,胶凝湿度随冷却速度的减小而降低,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而浊点与冷却速度和剪切应力无关。在环境湿度高于油温的情况下, 即便油温低于浊点湿度,含蜡原油也不会形成胶凝。由于胶凝具有类似固体的机械特性,因此冷却速率越快,石蜡晶体越小,越多,屈服应力也越大,胶凝屈服应力取决于蜡晶的大小和数目。  相似文献   

16.
新疆红山嘴油田红003稠油掺水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露  敬加强  董正淼  吴清红 《油气储运》2012,31(3):171-174,248
针对新疆红山嘴油田红003井区稠油特性以及集输难题,结合该井区的地形特征,对比分析了常用稠油输送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红003井区稠油掺水集输方法。以红003井区原油T1和TA为研究对象,采用原油含水率、流变学及密度测试方法,评价了两种原油的基本性质、流变与粘温特性;采用水平环道装置,对两种原油掺水的反相点及降粘减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红003井区原油T1和TA分别属于典型的普通稠油与特稠油,可以采用掺水等措施提高其流动性;其W/O型乳状液反相点分别约为40%和45%;当油水混合液含水率分别大于50%和55%时,在60~70℃的温度范围内管流表观粘度均在100mPas左右,降粘减阻效果显著,可实现顺利集输。  相似文献   

17.
W/O乳状液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江延明  李传宪 《油气储运》2000,19(1):10-12,19
讨论了含水率,温度和时间等对W/O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当含水率较低时,W/O乳状液为牛顿流体。当含水率增加时,乳状液变为非牛顿流体,而且含水率越高,非牛顿性越强。W/O乳状液的粘温关系与原油类似,其粘温曲线可分为放射段和直线段,但非牛顿性强于原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