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降低灾害风险,利用朝阳地区7个观测站的降水和气温历史资料,通过气候统计和95(5)百分位等方法,分析了朝阳地区春季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4—5月朝阳地区气候出现异常变化,发生了温度极端冷气候事件和降水极端偏少事件,对朝阳地区的种植业、畜牧业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收集了近30年来安徽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安徽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变率增大的趋势。当前全省处于气候高变率时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期及水稻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气候变暖下双季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水稻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调整作物布局,加强极端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与能力建设是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遭受极端气候的风险,利用199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集和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数据,基于百分位数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高风险区域位于我国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一般发生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城市;强降水高风险区域与我国降雨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华中和华南地区,降水平均值均在30 mm以上;西藏日喀则和那曲市、我国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为大风高风险区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容易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未来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极端气候特点,改善树种种类和种植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等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重点分析日照1961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尤其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合日照市近年来的气候极端事件,提示气候变化已成为制约日照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必须要提高警惕,采取有利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日照1961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尤其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合日照市近年来的气候极端事件,提示气候变化已成为制约日照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必须要提高警惕,采取有利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安县1979~2008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新安县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安气候向干暖方向发展,低温日数以每10年5.11d的速度减少;高温日数以每10年2.29d的速度增加;极端最低气温以每10年1.06℃的速度上升:极端最高气温以每10年0.26℃的速度上升;降水量以每10年3.97mm的速度减少;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旱涝天气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大。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新安的农业、林业、生态及生活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湖北极端天气事件的时空变化,采用1980—2014年逐日气候数据,并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极端气候对水稻气候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湖北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事件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2)极端高温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极端高温天数和强度增加。鄂北、鄂西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极端气候类因素对水稻气候产量具有负向影响,其中,最低气温的极小值每增加1%将会使水稻的气候产量降低0.197%。白天极端高温天数对水稻气候产量也具有抑制作用,其每增加1%将会使水稻气候产量降低0.046%。因此,应加强湖北省极端天气事件易发区在水稻生长期内的气候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明显以及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深刻影响着植物的生存、生长及植被的演化。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适应者演化出一套有效的适应策略,克服了这一负面影响,而不适应者则被驱离出境。从物候、生理生态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气候变暖将对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趋势。文章论述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岭市48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近期异常气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敏  周昕  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83-1685
利用线性倾向率、小波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7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7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降水时段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某时段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屡破纪录,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次渐多。  相似文献   

11.
于福安  杨庆文  刘文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76-4277,4286
以天津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连续6年的水稻产量相关因素与当地气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9~15日是天津地区极端气候频发期,容易出现极端低温、高温、高湿等天气过程。此时期正值水稻开花和灌浆期,也是水稻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期,湿害、冷害和热害都对水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造成严重危害。为了避免极端气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选育抗逆品种是最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曼  王跃红  王婷  刘凯 《北京农业》2014,(27):174-175
内蒙古包头市地域辽阔,气候变化较快,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主要的极端天气有干旱、冰雹、大风、暴雨、沙尘暴等。这些极端天气现象是造成该地区农牧业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在对包头市地理概况及气候特点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极端天气对农牧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及应对极端天气的对策,以促进包头市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新疆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气象灾害突发、频发、重发,特别是低温、干旱、大风、冰雹等灾害范围广、程度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作物生育进程普遍推迟,病虫害发生逐步加重,田间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熟话说,农业生产“三分种,七分管”,只有全力以赴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才能有效确保农业丰产丰收,为此,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并统计了1983─2020年该区域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站次。结果表明: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为4.5d/10 a,极端低温日数的倾向率为-5.7 d/10 a,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极端低温日数的下降趋势比极端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极端高温日数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极端低温日数在1999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小幅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81年,暴雨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79和1997年;在空间分布上,山西北部28个气象站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都在3 d/10 a以上,大部分站点的信度检验达到了0.001水平;山西北部大部分站点极端低温日数的线性趋势达到了α=0.001的信度检验;极端降水阈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盆地小的特征;山西省北部地区由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灾害导致的受灾站次均在20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方法]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结论]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热浪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极端高温气候事件,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增加。热浪持续时间虽相对较短,但会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特别是热浪末期的高温与干旱的复合胁迫会严重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造成水力障碍,加速植物死亡过程并增加其死亡率。其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过程的研究是揭示热浪导致植物死亡机制的关键,不同植物应对热浪阶段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策略。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有关热浪这种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植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高温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特别是林木光合系统、水力传输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发育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探讨了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耗水对热浪下的高温与干旱胁迫的响应策略及其适应机制。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等生理特征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今后世界极端气象灾害有可能会出现多发、频发或者重发等状况,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在内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威胁。因为受到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大幅度的影响与波动,尤其是粮食供给上会提升不稳定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极端气候对于农业经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在概述极端气候的基础上,列举了我国极端气候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极端气候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分析了我国农业易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农业经济应对极端气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对气候变化 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疆气候逐渐变暖,与此同时暴雨、低温冷害、干旱和冰雹等极端气候频频出现。为此,塔城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于2008年7月23日召集五县二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专家,召开了塔城地区农业技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就应对气候变化,确保小麦安全生产,提出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今,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水资源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我们要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迎接这场挑战。  相似文献   

20.
标本主要有干制标本、浸渍标本及新鲜标本。干制标本与浸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上随时使用的需要。有效地收集作物病虫害标本是农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文章依据气候变化、栽培条件及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详细介绍了植物病虫害标本采集的最佳时机及各种有效的采集方法,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保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