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病变的病鸡群中分离获得了 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该分离毒株在电镜下可见到直径为 80~ 14 0 n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感染鸡胚的尿囊液没有血凝活性 ,经1%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 ,其血凝活性可被传染性支气管炎部分毒株的阳性血清所抑制 ;经 SPF鸡胚传代时 ,可使胚胎发生规律性死亡 ,胚体卷缩 ,呈现明显的侏儒胚特征 ;接种于 10日龄 SPF雏鸡 ,从具有相似病变特征的病鸡腺胃组织中可再分离到该病毒。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部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阳性血清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据此 ,确定该分离株为可导致鸡腺胃肿大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用具有腺胃肿大病变的病鸡脏器制备的组织灭活疫苗和用传代鸡胚尿囊液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 ,可使鸡获得较好的免疫力 ,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998年 9月豫北地区发生了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 ,采集腺胃组织进行病原分离 ,鸡胚传至 8代以上 ,鸡胚开始出现典型侏儒化和规律性死亡 ;鸡胚尿囊液 (YBXD)经磷钨酸负染后电镜下可以看到有囊膜和纤突、圆形、直径 90~ 1 60nm的病毒粒子 ;未经处理的YBXD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 ,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 ,此凝集能特异地被抗YBXD高免血清所抑制。用所分离毒株制备油佐剂灭活苗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乌骨鸡体内鸡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病变特征的乌骨鸡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经鸡胚盲传代后,可引起40%上鸡胚死亡,并出现典型的侏儒胚;人工感染雏鸡表现为肾肿大和尿酸盐沉积;能干扰新城疫LaSota株在鸡胚中的繁殖;病毒对氯仿和乙醚敏感,56℃水浴30分钟被灭活,而PH3和PH11;不能直接凝集红细胞,但经1.5%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1;52),这种血凝性可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澳大利亚T株阳性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更多的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通过鸡胚传代、血凝性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SPF鸡胚上传至第5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典型的侏儒胚;病毒不能直接凝集鸡红细胞,经1%胰酶处理后表现出血凝活性,血凝效价达28;透射电镜下可见有囊膜和纤突,直径为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接种于14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与临床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同时从肿大的腺胃中能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从平顶山市某养鸡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PS株)。分离毒经鸡胚传代后可使鸡胚出现死亡、卷曲胚或侏儒胚;不能直接凝集1%鸡红细胞,经1%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干扰试验表明分离毒有干扰NDLaSota株在鸡胚上生长的特性;中和试验表明分离毒与M41株抗原性差异较大,而与T株抗原性基本一致,这与肾型IBV一致;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具有典型的冠状结构;回归试验能使雏鸡死亡,出现肾脏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酢盐沉积等特征性病变。因此认为分离毒为肾型IBV。分离到的PS株是从外地购买…  相似文献   

6.
1998 年6 月~7 月,河北省玉田县某个体户蛋种鸡场孵化出的海赛商品蛋鸡连续7 批共6 万余羽,在30~80 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制成匀浆乳剂,接种 S P F鸡胚,可引起典型的鸡胚矮小。卷曲、僵化、中肾尿酸盐沉积等鸡胚病变。电镜观察鸡胚分离物可见大量冠状病毒粒子;分离物能与标准 I B V 阳性血清( M41 株抗血清)中和呈现阳性反应;分离物经浓缩后用魏氏梭菌滤液处理,可呈现血凝活性;分离物对氯仿敏感;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将发病鸡的腺胃匀浆乳剂及第5 代分离物(腺胃匀浆乳剂在鸡胚中盲传5 代的培养物),接种1 日龄及7日龄 S P 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浆乳剂接种 的鸡出现了极度消瘦、腺胃肿大等与自然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而用第5代分离物接种鸡后,鸡只正常生长发育,未出现任何症状。分别取2 个组鸡的血清进行17 种相关病原检测,结果接种腺胃匀浆乳剂的鸡只检出了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 E V) 抗体, 表明腺胃内可能存在 R E V;另外,2 个组的鸡 I B V 抗体均为阳性,除此之外其他病原抗体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初步的试验结果证实,我们从发病鸡腺胃内分离的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某鸡场 5 0~ 60日龄鸡发生一种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烈性传染性疾病 ,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极度消瘦 ,并伴有轻度的呼吸症状。主要剖解变化为腺胃肿大如球状 ,腺胃壁增厚 ,脾脏肿大。无菌采取病料肝、肺、脾 ,经处理后接种鸡胚。感染鸡胚尿囊液经10 g/L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的红细胞 ,用多个血清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单克隆抗体混合物作琼脂扩散试验 ,出现清晰的沉淀线 ,将尿囊液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未出现细胞病变。综上所述 ,初步诊断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8.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鸡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出血点病变的腺胃组织中分离病毒,在9-11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9次,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动态变化、病毒在CEF中的增殖特性、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来研究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毒株的第一代尿囊液对鸡胚无肉眼可见的致病作用,当继代到第5代后,胚体严重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为典型的冠状病毒;病毒在鸡胚中随着接种病毒时间的延长,其效价增高,96小时可达到48小时的1倍,该毒株可在CEF上生长,但不能形成明显的蚀斑;并且经1%胰酶处理后可疑集鸡红细胞;鸡胚的第4代尿囊液病毒回归动物体,可致鸡病变病死鸡肾脏病变尤为明显,呈典型的花斑肾,腺胃则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接种鸡、同居鸡和对照鸡之间NDV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从发病症状来看,IBV对ND疫苗具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9.
猪流感病毒广东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广东省25个猪场有呼吸道症状的30-60日龄仔猪,用棉拭子采样,接种鸡胚分离病毒。经鉴定,7株为H1N1亚型毒株。对其中3株分离株的形态学、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为杆状、丝状、椭圆形及圆形,大小为80-120nm;血凝素(HA)均为热不稳定型;均不耐热且对乙醚、氯仿敏感;均能凝集公鸡、豚鼠、兔、大白鼠、山羊等动物红细胞,对小白鼠红细胞的凝集性有所不同,均不凝集牛和猪红细胞;经绒毛尿囊腔接种9日龄鸡胚,不能导致鸡胚死亡,EID50分别为10^-6.17/0.2mL、10^-5.83/0.2mL、10^-4.43/0.2mL;经鼻腔途径感染小白鼠,均未导致小鼠出现症状和死亡,接种后第14d在部分存活的小鼠血清中可检出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形态学观察、动物回归试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干扰试验以及血凝试验分离鉴定了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粒子多呈球形,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表面有冠状突起。鸡胚连续盲传至第1~2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出现侏儒胚;分离株可显著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尿囊液无凝血活性,但经5g/L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够凝集10mL/L的鸡红细胞。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命名为AH3—04株。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SPF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从病死鸡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此病毒能凝集鸡的红细胞,而且这种凝集可以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通过对分离株进行回归实验,MDT、ICPI、IVPI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实验、空斑实验、中和试验、电镜观察等,证实该分离株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2.
鸭源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各地鸭群的392份泄殖腔样本中分离到3株病毒。用琼脂扩散试验(AGP)及血凝抑制试验(HI)证实3个分离株均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3个AIV分离株都能凝集人、鸡、山羊、豚鼠、兔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猪红细胞;所有分离株血凝素(HA)对热不稳定;60℃加热处理10 m in后,病毒失去对鸡胚的感染性;3个AIV分离株的半数鸡胚感染剂量(E ID50)分别为107.2/0.2 mL、105.8/0.2 mL和106.1/0.2 mL。  相似文献   

13.
从不同发病地区患鸡传染性腺胃病的鸡中分离出2株病毒,采用胰蛋白酶和水解蛋白酶处理后测定其血凝性。试验表明:对鸡的红细胞凝集价高达211。分离毒株,通过鸡胚盲传6代后,可出现矮小胚。  相似文献   

14.
从陕西省榆林市某蛋用种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中分离到了1株肾型IBV(定名为YL—04),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血凝性、血凝抑制性、致病性、鸡胚矮小化、电镜特征等生物学特性鉴定及S1基因5’端的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经10g/L胰酶处理后的各代病毒尿囊收集液均可凝集鸡红细胞;标准阳性血清可特异性地抑制其凝集性;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例;病毒传代物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透射电镜下可见有近似球形、直径100nm左右的冠状病毒粒子;用RT—PCR方法扩增到1条373bp的目的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IBVCQ/01/2004株序列的同源性达98%。  相似文献   

15.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从1997年在辽宁省大连市某鸡场发生的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鸡的传染病病例中收集腺胃组织(D971)接种SPF鸡胚,传至13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50为10-6.48/0.2ml。D971毒株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D971毒株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特异的被D971多抗所抑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了D971毒株免原(S1)基因cD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1.7kb的特征性条带。用D971毒株接种SPF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并分离到病毒。用D971毒株可直接感染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证实从腺胃病变型IB鸡群中分离的D971毒株是冠状病毒科IBV成员。  相似文献   

16.
从浙江省某肉鸡养殖场发生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经1%胰酶处理后,该病毒尿囊液可以凝集鸡的红细胞,而未处理的病毒尿囊液则无此凝集活性;该分离株对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10日龄鸡胚的致病变率达100%;通过鸡胚矮小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发现该分离株能引起鸡胚和病鸡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RT-PCR可扩增出768 bp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证实分离获得了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Z13株。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地区某鸡场有呼吸道症状及剖检可见肾肿大呈花斑状 ,并有尿酸盐沉积的病鸡中分离到一株病毒 ,该病毒在盲传中可使鸡胚出血并产生侏儒胚。病毒液不凝集鸡的红细胞 ,但经胰酶处理后可产生凝集。该病毒能在鸡胚中干扰新城疫C -30株的繁殖 ,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 10 0nm圆形病毒颗粒 ;表面有纤状突起 ,动物回归试验再现自然发病症状。通过以上试验初步确定分离株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相似文献   

18.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克隆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有限稀释克隆法对29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不同地区分离株进行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8株对鸡呈现中等致病力,21株对鸡呈现低致病力。不同地区SIV分离株(第5代)的EID50差异较大,以安徽分离株最高,为10^-10.77/0.2mL,其他毒株在10^-5.5~10^-10.56/0.2mL之间。黑龙江省分离株和浙江省分离株的LD50高达10^-2.84/0.1mL,其他分离株在10^-1.17~10^-2.56/0.1mL之间。经鸡胚分离传代后,SIV分离株均能凝集0.7%人“O”型血、绵羊、兔、豚鼠、小鼠、大鼠及鸡的红细胞,其红细胞凝集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马、牛、驴、猪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上。大部分SIV分离株为热不稳定型,部分毒株表现为中等热稳定型和热稳定型。从其抗原特性看,大部分SIV分离株表现为亲和相,对AIV参考毒株DKUK63和SIV参考毒株SWTN77表现出较高的HI滴度;部分分离株经鸡胚传代后,出现了相别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腺胃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泰安地区的腺胃炎病鸡群中分离到TA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至第6代,病毒具有致鸡胚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致胚胎病变特征。TA株感染鸡胚尿囊液提纯的病毒经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小为80 nm~160 nm,有囊膜,表面有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无直接血凝性,但经10 g/L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对病毒进行了ELD50测定、对NDV的干扰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均呈现冠状病毒的特性和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20.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省某鸡场有一定性呼吸道症状及剖检肾肿的病鸡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易感鸡可在24-48小时出现呼吸道症状,病鸡多数肾肿大、苍白,可致死部分鸡胚和产生侏儒胚,能在鸡胚中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生长;但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电镜观察见直径约130nm的圆形颗粒病毒,初步鉴定分离株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