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丁(鱼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丁(鱼岁)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幼鱼和亲鱼,成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与亲鱼;亲鱼肥满度显著大于幼鱼和成鱼.幼鱼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成鱼,成鱼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幼鱼,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含量三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三个不同生长阶段丁(鱼岁)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军曹鱼胚后发育阶段不同日龄生长情况及蛋白酶活力的变化,包括胚后发育不同阶段消化酶活力最适pH的变化及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军曹鱼仔、稚鱼的全长、体重与日龄之间呈幂函数相关;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蛋白酶活力虽有波折,但整体不断增大;蛋白酶在7日龄出现1个低谷,应是一个饵料转换的关键时期.军曹鱼胚后发育不同阶段消化酶活力的昼夜变化,显示其稚鱼和幼鱼白天的蛋白酶活力远大于夜间且出现多个峰值,与其摄食情况存在一致,稚鱼和幼鱼蛋白酶都在12:00前后出现最高峰.在军曹鱼胚后发育不同阶段,鱼苗的蛋白酶最适pH值从仔鱼期的6.4逐渐升高到幼鱼期的7.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H对卵形鲳鲹幼鱼和成鱼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用鱼暂养7 d后解剖取样,在设计的10个酶反应pH值(2.2,3.2,4.2,5.2,6.2,7.2,8.0,8.6,9.6,10.6)下测定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卵形鲳鲹胃内pH为强酸性,幼鱼肠内为中性偏酸性,肝、幽门盲囊和成鱼肠内为中性偏弱碱性。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幼鱼为2.2,成鱼为3.2;肝、幽门盲囊和肠的蛋白酶活性最适pH值幼鱼为7.2,成鱼为8.0。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幼鱼为8.0,成鱼为8.6。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均为弱酸性,幼鱼和成鱼均为6.2。卵形鲳鲹幼鱼和成鱼3种相同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并以胃蛋白酶、肠淀粉酶、肠脂肪酶的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4.
鲟鱼仔、稚、幼鱼的生物学及苗种的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鲟鱼仔鱼期一般指孵化后至开口摄食的阶段,稚鱼期则指开口摄食至鱼体表上五列骨板形成的阶段。也有人把仔鱼称为前期仔鱼,稚鱼则称为后期仔鱼。幼鱼则是指体表五列骨板已长至尾柄基部,外观上具备成鱼体型的鲟鱼。在生产上通常把仔鱼、稚鱼称为鱼苗,幼鱼称为鱼种。鱼苗、鱼种是发育过程中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与成鱼相比,无论从形态、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苗种培育阶段要经历仔鱼的开口摄食和幼鱼的转食两个敏感时期,且此阶段的鲟鱼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都较差,很容易因营养、疾病及环境不适等原因而衰…  相似文献   

5.
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亲鱼均高于幼鱼和成鱼,成鱼均高于幼鱼;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成鱼和亲鱼均高于幼鱼;同时,成鱼和亲鱼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EPA、DHA含量明显高于幼鱼肌肉。成鱼和亲鱼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Fe和Mn含量显著低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Zn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成鱼显著高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Cu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半滑舌鳎仔、稚、幼鱼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及其在成鱼肝脏、前肠、中肠和后肠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受精卵时期就有了一定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淀粉酶活力在30日龄和60日龄最高,2日龄最低;蛋白酶活力在8日龄最高,14日龄仔鱼、30日龄稚鱼和60日龄幼鱼略低,2日龄最小。成鱼体内淀粉酶的比活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肝脏>后肠>前肠>中肠,肝脏与各肠段内淀粉酶比活力差异极为显著(P<0.01);蛋白酶比活力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脏>后肠>中肠>前肠。肝脏内的两种酶比活力都很高。  相似文献   

7.
叶永健 《齐鲁渔业》2007,24(5):26-27
大黄鱼从小鱼养殖到成鱼规格,可分为2个阶段,即鱼种培育阶段(3.0 cm至12~17 cm)和成鱼养殖阶段(12~17 cm至成鱼)。生产上常常为降低成本而不分这两个阶段,直接购买3.0 cm左右鱼苗养成到成鱼规格。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成鱼和幼鱼阶段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肝;淀粉酶活性为前肠>后肠>幽门盲囊>中肠>肝>胃;脂肪酶活性为前肠>中肠>后肠>幽门盲囊>肝>胃.2)幼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肠>幽门盲囊>肝;淀粉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脂肪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3)成鱼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小于幼鱼,成鱼胃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与幼鱼的差异显著;幼鱼胃脂肪酶活性大于成鱼,但其他器官的活性均小于成鱼.卵形鲳鲹幼鱼不同消化器官中的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顺序与成鱼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7,(6):29-31
成鱼养殖的各个品种,经过鱼苗鱼种阶段的培育后,个体长到一定规格时,即进入成鱼阶段养殖。此时,它们活动、摄食能力都很强,对敌害和病原体的侵袭也有一定抵御的能力。从总的来讲,这阶段的鱼类病害较鱼苗鱼种阶段少些,亦未有那么复杂。但也有为数不少病害对成鱼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
光合 《齐鲁渔业》2002,19(2):7-8
鱼苗鱼种是养成鱼的基础。培育规格大、品种多、数量足的鱼种,是农家经营养鱼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农家如能自己繁殖鱼苗、培育大鱼种,那么饲养成鱼的效益就会大得多。 从鱼苗培育到大规格鱼种,在生产上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鱼苗饲养阶段,是指把从卵中孵出的鱼苗饲养  相似文献   

11.
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丁鱼岁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幼鱼和亲鱼, 成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与亲鱼; 亲鱼肥满度显著大于幼鱼和成鱼。幼鱼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成鱼, 成鱼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幼鱼, 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含量三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三个不同生长阶段丁鱼岁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鱼种培育阶段,尤其是夏花或乌仔下塘到驯化集群摄食颗料饵料的前期阶段,鱼苗具有个体小,适口饵料少;食性由幼鱼转为成鱼,食谱逐步由狭转宽;群体间易因吃食不均而造成个体大小差异;生长快,新陈代谢水平高,对水质要求高,如环境不适,易患鱼病等特点。在生产上,常采用综合培育技术措施,来提高鱼种培育的规格和成活率。本文主要介绍鲤鱼种的培育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池养白鲫的食性和生长及其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瑞华 《水产学报》1988,12(4):291-301
本文对池养条件下白鲫Carassiusc cassius cuvieri(Temminok et Sohlegel)食性相生长及其饲养进行了研究。体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呈指数关系。白鲫食性随着生长发育进程而有一定的阶段性,摄食强度呈现出随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而变弱的趋势.生长亦有差异,幼鱼生长过程因发育阶段而异,前期较后期快;性成熟后生长缓慢,雄鱼更甚.其体长与体重关系为:幼鱼W=0.00001314L3.2428;成鱼W=0.00002232L^2.9397。在渔业生产上对鱼苗和鱼种的饲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似较合理.成鱼饲养中作为搭养鱼类,投放春片鱼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丁鱥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微量营养元索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鱥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亲鱼均高于幼鱼和成鱼,成鱼均高于幼鱼;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成鱼和亲鱼均高于幼鱼;同时,成鱼和亲鱼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EPA、DHA含量明显高于幼鱼肌肉。成鱼和亲鱼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Fe和Mn含量显著低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Zn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成鱼显著高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Cu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鰤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鰤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体内(1 d)初次检测出胰蛋白酶的活性。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后迅速增强(P<0.05),在4 d开口时,2种酶比活力达最高值;淀粉酶比活力在7 d时达最大值;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阶段缓慢上升,15 d时比活力最大。稚鱼阶段内脏团中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维持稳定,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稚鱼和幼鱼阶段内脏团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并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黄条鰤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明显,且与其发育阶段和食性密切相关。在尚未摄食饵料的早期仔鱼体内已存在消化酶,认为其是母源传递而来,不是由外源性饵料所致;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苗种生长发育,其肠道结构和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并且对脂肪、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了黄条胚胎、仔稚幼鱼阶段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黄条仔鱼出膜前胚胎阶段,即能检测到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初孵仔鱼体内(1 d)初次检测出胰蛋白酶的活性。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后迅速增强(P<0.05),在4 d开口时,2种酶比活力达最高值;淀粉酶比活力在7 d时达最大值;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阶段缓慢上升,15 d时比活力最大。稚鱼阶段内脏团中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基本维持稳定,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稚鱼和幼鱼阶段内脏团中淀粉酶活性下降并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黄条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明显,且与其发育阶段和食性密切相关。在尚未摄食饵料的早期仔鱼体内已存在消化酶,认为其是母源传递而来,不是由外源性饵料所致;幼鱼阶段内脏团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苗种生长发育,其肠道结构和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并且对脂肪、蛋白质的需求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瓦氏黄颡鱼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定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稚鱼从出膜至30日龄时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仔鱼出膜后第1天,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能检测到活性,而胃蛋白酶活性在第22日龄才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其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4日龄时达到最大值(4.193±0.04)U/mg protein;之后随日龄的增加比活力降低,直至15日龄达到最小值(0.452±0.07)U/mg protein.之后从15日龄到30日龄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比活力从1日龄逐渐增加,至4日龄达到最大值(4.611±0.12)U/mg protein,从10日龄到18日龄维持在一较低水平,随后随日龄的增加淀粉酶比活力增加.脂肪酶比活力从1日龄到3日龄逐渐增加,到3日龄达到最大值(4.398±0.07)U/mgprotein,3日龄以后直到30日龄,脂肪酶比活力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一直处于一较低的水平.瓦氏黄颡鱼发育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随生长变化显著,反映瓦氏黄颡鱼随着生长其消化功能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了卯形鲳够(Trachinotus ovatus)成鱼和幼鱼阶段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肝;淀粉酶活性为前肠〉后肠〉幽门盲囊〉中肠〉肝〉胃;脂肪酶活性为前肠〉中肠〉后肠〉幽门盲囊〉肝〉胃。2)幼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肠〉幽门盲囊〉肝;淀粉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脂肪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3)成鱼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小于幼鱼,成鱼胃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与幼鱼的差异显著;幼鱼胃脂肪酶活性大于成鱼,但其他器官的活性均小于成鱼。卵形鲳鳕幼鱼不同消化器官中的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顺序与成鱼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9.
菊黄东方鲀当年鱼种养殖阶段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池塘养殖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鱼种生长及肠组织中消化酶活性随生长的变化,2012年5-11月进行室外养殖试验,池塘面积0.2 hm2,水深1.5~2.0 m,鱼苗体长1.2~1.5 cm,放养密度为22.5 万尾/hm2,试验用海水盐度5~15,水温为15~35℃,pH 8~9;测定当年鱼种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肝重、肠长等生长指标,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其肠组织主要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幼鱼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均呈指数相关(L=27.07e0.0088t, W=1.0982e0.0262t);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增长相关(W=3×10-5L3.1070),且为异速生长。不同生长阶段菊黄东方鲀肝体比、比肠长、肥满度的变化显著(P<0.05);肝体比随生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4.15%~20.23%;比肠长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0.97%~2.33%,不同生长阶段肥满度变化为3.99%~5.11%。菊黄东方鲀肠组织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生长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养殖40 d(83.11 U/mg与3.13 U/mg);酸性蛋白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最小值(0.34 U/mg)与最大值(0.86 U/mg)分别出现在113 d和166 d;脂肪酶活性随生长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鱼种的生长与养殖条件的改变存在密切关系;肝体比、比肠长等与鱼的发育及营养摄入存在一定关系;肠组织不是生成蛋白酶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20.
鱼苗鱼种阶段,生长迅速,食料也随着鱼体成长而不同,各种鱼的食性分化,也出现差异,在观察和分析中,了解到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幼鱼,在天然水域中的食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