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土壤质地种植水稻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优化施肥配方,以肥料低投入,达到高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特设置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常规施肥全肥区施用纯氮195 kg/hm2、纯磷60 kg/hm2、纯钾150 kg/hm2,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9.45%、16.97%、40.41%。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全部、氮肥和钾肥各65%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各35%作穗肥的施肥方式,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 660 kg/hm2、15 647.4元/hm2。晚稻种植中,磷肥全部、氮肥和钾肥各60%作基肥,氮肥和钾肥各25%作分蘖肥,15%作穗肥的施肥方式,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 780 kg/hm2、15 887.4元/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肥西县黄白土田水稻种植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实施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氮、磷、钾肥料折纯量,即N、P2O5、K2O分别为192.05 kg/hm2、67.5 kg/hm2、52.5 kg/hm2的配方施肥量,水稻产量达10380.59 kg/hm2,较不施用肥料处理产值增幅达87.73%,为水稻生产最佳配方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比缺素区千粒重高、有效穗多,配方施肥无钾千粒重下降严重,常规施肥磷肥30%后移可提高千粒重。氮肥常规施肥比配方施肥基肥少37.5kg/hm~2、分蘖肥多28.5kg/hm~2、穗肥多15kg/hm~2,氮利用率比配方施肥高。常规施肥磷肥后移可提高磷肥吸收利用率,配方施肥后期增施钾肥提高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水稻科学施肥体系,进行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中氮肥对增加水稻产量起关键性作用,氮是水稻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其次是磷,最后是钾;配方施肥处理水稻产量11 366.7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 335.0 kg/hm2,增产率41.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基肥施45%配方肥(18-12-15)52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112.5 kg/hm2,穗肥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60 kg/hm2,总施肥量为纯N 181.5 kg/hm2、P2O563 kg/hm2、K2O 114.75 kg/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分别占52%、29%、19%(接近5∶3∶2),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基肥、穗粒肥分别占69%、31%(接近7∶3),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07%、22.4...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肥料运筹配套技术,于2013年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21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1,氮肥基蘖肥:穗肥为6:4,基蘖肥中基肥:分蘖肥为4:6;穗肥,按促花氮肥:保花氮肥=6:4;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按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获得产量最高,达8 400.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究鄂伦春自治旗测土配方施肥对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为肥料配方设计和施肥分区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于2019年进行了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产量达 4148.01kg/hm2,实现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和化肥减肥增效;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大小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8.
青阳县新河镇中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上以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施用量分别为180、75、150 kg/hm2效果较好,且较为经济,产量可达9 571.67 kg/hm2,产投比达到11.23;肥料运筹方式上,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钾肥应当分期施用,按基肥40%、追肥20%~30%、穗肥30%~40%施用,即重施基肥、穗肥,适当追施分蘖肥的施肥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池州市贵池区潴育性水稻土—沙泥田土种的晚稻田进行田间肥效校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最佳施肥量为纯N180kg/hm2、P2O575 kg/hm2、K2O 90 kg/hm2。氮肥分基肥、蘖肥、穗肥,3次比例为5∶3∶2;磷肥全作基肥;钾肥分基肥、穗肥,比例为5∶5;增施油菜饼肥375kg/hm2,配合科学的水浆管理,配方施肥平均产量6 945 kg/hm2,收益14 742.15元/hm2,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10.5%、2.07%。  相似文献   

10.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五九七农场第四管理区根据土壤肥力,科学调整水稻施肥比例,施肥总量为30kg/667m2,氮∶磷∶钾为2∶1∶1,磷100%和钾70%做基肥加入30%的氮肥,生育期氮肥、蘖肥30%、调节肥10%、穗肥20% 30%钾肥、粒肥10%氮肥,加之各项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使该管理区3533.3hm2水稻,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平均产量达到603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给贵州超高产水稻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水稻中优60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氮肥和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不同超高产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CK)显著增产,增幅为10.87%~23.82%,其中以T2增产效果最佳,增幅达23.82%。2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一致,即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下降趋势,氮钾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后期的氮磷钾含量,符合超高产水稻的需肥特性。3氮钾肥后移能较好地促进水稻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平衡发展。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即施氮(纯氮)255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20%+穗肥30%+粒肥10%),施磷(纯磷)135 kg/hm2(磷肥全部做基肥),施钾(纯钾)240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45%+穗肥15%),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辣椒青辣产量为目标,以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辣椒青椒产量与辣椒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青椒产量≥34500㎏/hm2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31515~32265kg/hm2,氮肥施用量215.25~246.75kg/hm2,钾肥施用量232.65~269.55kg/hm2,磷肥施用量69.30~80.85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不断完善张家港市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在沿江潮土上进行了水稻氮、磷、钾三要素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是氮肥>钾肥>磷肥,增产率分别为33.44%、5.41%、0.51%。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增穗增粒明显,磷肥主要是增粒,钾肥主要是增穗、增粒效果差于氮肥和磷肥。水稻产量达7359kg/hm2时,每100kg产量平均需吸收N肥1.67kg、P2O50.89kg、K2O3.19kg。在氮、磷、钾三要素施肥缺乏时,水稻生长当季的土壤养分供应量K2O>N>P2O5,每1hm2土壤供N量71.2kg、P2O554.3kg、K2O218.1kg。在施肥缺素时,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碱解氮平均为0.41、速效磷0.98、速效钾1.17。水稻对当季肥料养分的吸收率N>K2O>P2O5,尿素N吸收率平均19.06%,过磷酸钙P2O5吸收率平均12.46%,氯化钾K2O吸收率平均14.02%。  相似文献   

14.
2014—2015年在袁州区水稻田进行常规施肥下晚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现状,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常规施肥施肥量为:氮肥(N)187.5kg/hm2、磷肥(P2O5)78kg/hm2、钾肥(K2O)105kg/hm2,氮、磷、钾配比1:0.42:0.56,肥料利用率氮肥26.2%,磷肥13.5%,钾肥39.8%;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为:氮肥(N)159kg/hm2、磷肥(P2O5)72kg/hm2、钾肥(K2O)111kg/hm2,氮、磷、钾配比1:0.45:0.7,肥料利用率氮肥30.5%,磷肥16.5%,钾肥46.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水稻施肥量、施肥配比引起的稻谷产量、秸秆产量、秆/籽比的差异,为水稻减肥增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8个水稻种植试验,设计配方施肥、常规施肥、空白不施肥3个处理,分析稻谷产量、肥料偏生产力、秸秆产量,秆/籽比值数据。[结果]配方施肥在减施氮、磷肥,增施钾肥,比常规施肥产量增加,支出减少。[结论]在本试验区域,减施氮、磷肥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试验施肥配比平均为1:0.4:0.8,施肥量为氮(N)177 kg/hm2、磷(P2O5)70.5 kg/hm2、钾(K2O)142.5 kg/hm2  相似文献   

16.
垦区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与施肥技术参数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3414"肥效试验、施氮量及基追肥比例试验和配方校正试验的研究,探索垦区水稻施肥参数,制定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贡献率占主导地位,钾肥次之,磷肥对产量影响不大。当施纯N 272.3 kg/hm2、P2O5119.6 kg/hm2、K2O 97.6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10 689.0 kg/hm2;当施纯N 269.3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83.2kg/hm2时,水稻最佳产量为10 674.7 kg/hm2。氮肥基施比例为43.5%~49.4%。作物产量与基础产量相关方程为Y=1000X/(151.97+0.066X);目标产量平衡系数法确立氮、磷、钾肥施用量是适宜的。播后上水氮肥追施量苗肥、蘖肥和穗肥所占比例分别为15%、20%和15%;幼苗旱长分别占17%、25%和15%。磷、钾肥一次性基施。氮素(尿素)当年利用率为39.0%,磷素(重钙)利用率为7.2%,钾素(硫酸钾)利用率为15.9%。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机插单季稻配方肥料高产高效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基施量以105kg/hm~2为宜,氮肥基蘖穗比例为4∶4∶2,磷肥基穗肥比例为8.5∶1.5,钾肥基穗肥比例为4.6∶5.4。目标产量定为9000~9750kg/hm~2时,N、P_2O_5、K_2O推荐量为14kg、4.8kg、8kg,穗肥氮、磷、钾肥分别占其总量的20%、15%、54%,控氮、减磷、增钾的施肥配方与科学运筹有利于水稻形成合理群体和高产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广西省当地甘蔗种植中出现的过量施肥、氮磷钾配比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基于广西省蔗区土壤肥力状况,结合甘蔗养分需求规律,分别对广西省甘蔗中低产区和高产区的氮磷钾施肥量进行推荐,结果表明中低产区推荐氮素施用量200-220 kg/hm2,推荐磷肥施用量77-94 kg/hm2,推荐钾肥施用量249-281 kg/hm2,中微量元素肥推荐48-54 kg/hm2的CaO、36-40 kg/hm2的MgO、12-13 kg/hm2的B;高产区推荐氮素施用量220-260 kg/hm2,推荐磷肥施用量94-100 kg/hm2,推荐钾肥施用量281-314 kg/hm2,中微量元素肥推荐54-63 kg/hm2的CaO、40-47 kg/hm2的MgO、13-14 kg/hm2的B。按照甘蔗养分需-供匹配优化施肥方案,科学进行施肥管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明基质槽培番茄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方法】在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为试材,采用氮磷钾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共计20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然后以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编码值为自变量,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氮、磷、钾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氮、磷、钾肥进行主效因子、单因子以及互作效应分析,最终确定了番茄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结果】建立了氮、磷、钾肥施用量编码值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经F检验可知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主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料因子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以氮肥最大,钾肥次之,磷肥较小,表明氮是影响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均先增加后降低。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磷钾、氮钾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利用模型决策分析表明,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槽培番茄目标产量大于80 000 kg/hm2时的施肥方案为:N 284~367 kg/hm2,P2O5 173~228 kg/hm2,K2O 437~566 kg/hm2;番茄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11~407 kg/hm2,P2O5 221~291 kg/hm2,K2O 454~592 kg/hm2。【结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大于80 000 kg/hm2、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施肥方案为:N 311~367 kg/hm2,P2O5 221~228 kg/hm2,K2O 454~566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量之比约为1∶0.66∶1.50。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9108和皖垦糯2号生产区机插水稻生产效率,实现其优质与高产协调发展,用田间试验,分析氮肥运筹与硅肥配施对南粳9108和皖垦糯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基肥、30%分蘖肥和30%穗肥的氮肥运筹配施硅肥450 kg/hm2为最佳,且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显著提高了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