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根黑腐病菌的PCR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与其它烟草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TB-5/TB-3,用于T. basicola的分子检测。利用该对引物对包括T. basicola在内的13个烟草病原菌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只有T. basicola能扩增到一条400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其它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扩增产物。对烟草组织和土壤的检测结果也表明,该对引物能特异性的检测到T. basicola基因组DNA的存在。该引物对T. basicola基因组DNA检测的灵敏度为100fg/μL。  相似文献   

2.
月季根癌病病原菌分离及抗病资源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月季品种金玛丽、曼海姆、杏花村、梅郎口红的根部肿瘤组织中纯化了9株分离物,根据其在MW选择性培养基上的单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根癌土壤杆菌。以根癌土壤杆菌高度保守的virD2ipt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CR检测,其中有6株菌株能扩增出virD2和ipt基因片段,为根癌土壤杆菌毒性菌株。采用针刺涂抹法接种向日葵、荷花蔷薇幼茎,6株菌株均能在供试植株上形成肿瘤,一个月后肿瘤大小有显著差异,说明分离获得的根癌土壤杆菌株毒性有差异。以强毒性菌株J-5-1在田间接种了部分蔷薇属野生资源,以鉴定其对根癌病的抗性。根据发病率、肿瘤大小、肿瘤干质量以及感病后植株生长状况将植物的根癌病抗性分为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高度感病4个类型。  相似文献   

3.
雪松疫霉(Phytophthora lateralis)的快速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雪松疫霉(Phytophthora lateralis)引起的疫病是一类植物检疫性病害。为建立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本文比较分析了雪松疫霉和其他疫霉的tRNA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检测雪松疫霉的特异性引物T1/T2,该对引物从雪松疫霉中扩增得到1条192 bp的条带,而其他15种疫霉和其他真菌菌株均无扩增条带,表明该对引物对雪松疫霉具有特异性。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引物T1/T2检测灵敏度为10 pg基因组DNA;而以引物T3/T4和T1/T2进行巢式PCR扩增,能够检测到1 fg基因组DNA,使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 000倍。该检测体系对灭菌水中游动孢子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5个游动孢子,对人工接种发病的植物组织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到该病原菌。此外,进一步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生防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B006和BH1对引发多种根腐病的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研发特异性标记是研究该菌株在土壤中生态行为的关键.本研究采用16个RAPD随机引物对B006和BH1以及包括芽孢杆菌、鞘氨醇杆菌Sphingosinc sp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在内的25株参试菌株的基囚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其中利用单引物B19和C01可分别扩增到仅出现于B006和BH1基因图谱中的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730bp和658bp).为提高扩增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根据B006和BH1的RAPD标记中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了6对和12对引物并用于菌株特异性条带的筛选,从中挑选出2对特异性最好的引物转化为SCAR引物,命名为SCAR-B006和SCAR-BH1,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523bp和658bp.在自然土中进一步验证SCAR标记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仅在加有菌株B006或BH1的土壤样品中可扩增到相应的SCAR条带,说明了这种以PCR为基础的方法可用于土壤中菌株B006和BH1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5.
李属植物检疫性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三重PCR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我国禁止进境的2种检疫性真菌丁香疫霉Phytophthora syringae和栗黑水疫霉P.cambivora的同步分子检测方法,根据疫霉属的18S rRNA、HSP90和Ypt1基因分别设计通用引物、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测试和模拟带菌试验。结果表明,可同时检测李属植物上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三重PCR检测体系为:最佳引物浓度组合18SUF/18SUR、PCSF/PCSR和PSSF/PSSR依次为0.2、0.8、1.0μL,最佳退火温度为63℃,最佳退火时间为20 s。该体系扩增丁香疫霉出现884 bp的18S rRNA条带和683 bp的HSP90基因特异条带,扩增栗黑水疫霉出现884 bp的18S rRNA条带和314 bp的Ypt1基因特异条带,对照菌只出现18S rRNA条带;三重PCR反应体系检测灵敏度低于单重PCR;模拟带菌试验可同时扩增出3个片段。表明该三重PCR检测方法能实现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同步特异性检测,可有效改进李属类水果及其种苗上检疫性疫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红掌胶胞炭疽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胞炭疽菌是引起红掌炭疽病的病原菌。根据GenBank中炭疽属不同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胶胞炭疽菌的特异性引物E1/E2,由此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以从38个胶胞炭疽菌菌株中扩增得到329 bp的特异性条带,而扩增其它近似或相关菌株时没有相应的特异性条带。该检测体系对胶胞炭疽菌基因组DNA的扩增灵敏度达到10 pg。将引物E1/E2与ITS区通用引物进行套式PCR扩增后,检测灵敏度至少提高10 000倍。当土中胶胞炭疽菌分生孢子达到200个/g土时可检测出。进一步利用此检测体系对携带病原菌的灌溉水、发病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稳定地检测出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快速分子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引起棉花黄萎病的土传病害病原真菌。快速及时地检测出大丽轮枝菌,对棉花黄萎病的早期预警及后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技术对已报道大丽轮枝菌的检测引物进行验证、筛选和改进,获得1对改进的特异性PCR引物VDS-F/VDS-R。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能特异性地从大丽轮枝菌基因组扩增出l条约520 bp的产物条带,检测灵敏度达到10~(-2)ng/μL;利用该引物可特异性地从含有大丽轮枝菌的土壤及棉花植株组织中检测出病原菌;采用巢氏PCR法对人工病土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10个孢子/g土。表明本引物的PCR检测体系可用于棉花黄萎病的早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冬生疫霉(Phytophthora hibernalis)的快速分子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冬生疫霉(Phytophthora hibernalis)引起的疫病是一类植物检疫性病害。为建立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本文比较分析了冬生疫霉和其它疫霉的ITS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检测冬生疫霉的特异性引物751F/752R,该对引物从冬生疫霉中扩增得到一条616bp的条带,而其它19种疫霉和其它真菌菌株均无扩增条带,表明该对引物对冬生疫霉具有特异性。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引物751F/752R检测灵敏度为10龟基因组DNA;而以卵菌ITS区通用引物ITS1/ITS4和751F/752R进行套式PCR扩增,能够检测到10ag的基因组DNA,使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0倍。该检测体系对灭菌水中游动孢子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5个游动孢子。结合快速碱裂解法提取发病组织的DNA,采用该PCR检测技术,在1个工作日内即可从人工接种发病的植物组织中特异性的检测到该病原菌。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冬生疫霉的快速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9.
葡萄霜霉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已测序和已报道的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 (Berk et Curtis) Ber.et de Toni]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2(cytochrome c oxidase Ⅱ,cox2)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设计合成了一对用于P.viticola的检测引物F Pv/R Pv。利用该引物对包括P.viticola在内的30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包括15种Plasmopara属真菌、8种葡萄常见致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验证引物F Pv/R Pv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引物特异性强,仅P.viticola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的PCR扩增产物呈现一条60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参照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任何条带;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检测法可以检测出3.3 pg/μL 水平的P.viticola基因组DNA;应用该方法对来自全国不同葡萄产区的不同品种的78份葡萄霜霉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法适用范围广,且检测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种类的多重PCR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发能快速、准确地鉴别在我国为害严重的3种福寿螺——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斑点福寿螺P. maculata和新发现入侵种Pomacea sp.的PCR技术,基于其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通过比对分析找到种间差异区段,分别设计并筛选了上述3种福寿螺的特异性引物对,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能从不同地理种群的小管福寿螺、斑点福寿螺和Pomacea sp.中分别扩增出1 238、901和571 bp的特异性条带,阴性对照无条带;退火温度为60℃时,32个扩增循环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 ng样品DNA量。所构建的多重PCR体系可应用于福寿螺不同部位组织碎片、不同性别及不同发育阶段样品的鉴别,具有准确快速、灵敏高效的特点,可用于植保检疫及食品安全部门福寿螺种类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