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花生黄曲霉菌株若干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lavus菌株在生理代谢方面,分化为可产生色素和不产生色素2种类型,分别占21.3%和78.7%,可产生淡黄色、谈红色、淡紫色等3种颜色。在产孢性方面分化成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不产生菌核、只产生少量分生孢子而产生大量菌核和只产生菌丝等3种类型,分别占90.9%、8.7%和0.39%。菌核颜色分化有褐色、白色、粉红色、黑色等4种颜色,在产毒方面分化成不产毒和产毒菌株类型,分别占37.4%和62.6%,产毒菌株间的产毒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在致病力方面也存在分化,其中产毒菌株比不产毒菌株致病力强,同一产毒类型菌株间致病力也有强弱之分。  相似文献   

2.
1996~1997年从新疆各植棉区采集表现烂种、烂芽和烂根的病样1548份,共分离出1187个菌株,其中以丝核菌和镰孢菌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菌株总数的42.0%和42.9%;其次是链格孢菌和根霉;黑色根腐病菌、腐霉和毛霉等出现频率较低;丝核菌中立枯丝核菌占绝对优势,立枯丝核菌中AG4为优势菌群,已鉴定出5种镰孢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茄病镰孢菌(Fusariumsolani)、半裸镰孢菌(Fusariumsemitectum)、锐顶镰孢菌(Fusariumacuminatum)和串株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前两者较常见。致病性测定证明,立枯丝核菌的AG4致病力最强,黑色根腐病菌次之,镰孢菌的致病力较低,链格孢菌、根霉和毛霉的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3.
花生A.flavus菌株产毒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Vogel氏法对福建省花生主产区分离到的254个A.flavus菌株产毒性进行研究。产毒菌株率为62.6%,其中低毒菌株占46.1%、中毒菌株占14.2%、高毒菌株占2.4%。惠安、莆田、福清、平潭4个县(市)产毒菌株率在70%以上。A.flavus菌株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产毒菌株比非产毒菌株致病性强,差异显著;低毒与高毒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显著。同一产毒类型菌株间致病性有强弱分化,不同花生  相似文献   

4.
茄子黄萎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雅安近郊茄园中,采集黄萎病症状典型的茄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茄子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22.5℃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pH 7时最适菌丝生长,而产孢量的高峰出现在pH 4和pH 8。强致病力菌株在各个温度和pH下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大于弱致病力菌株;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较好,氮源以KNO3较好,在相同的营养条件下强弱菌株生长量差异不大,弱致病力菌株的拟菌核的萌发能力和耐热性强于强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对12个抗瘟单基因致病力较强的宁夏菌株12个,经7次转管后测定表明:各菌种的产孢能力与母株比较无明显变化;但对12个抗瘟基因的致病性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致病性稳定的菌株和致病谱范围有所下降的菌株各5个,分别占所测菌株的41.7%;2个菌株的致病范围有升有降,占所测菌株的16.7%。表明在稻瘟病的多变性中,也存在着致病力相对稳定的菌株,因而这几个菌株可为宁夏抗瘟分析所利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5种不同粉拟青霉菌株的产孢量及对春尺蠖致病力的研究结果,筛选出虫体菌株为优势菌株,人工培养的菌株尽管产孢量较高,但致病力却降低了。  相似文献   

7.
9个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浙江省丽水地区是马尾松毛虫白僵病自然常发区。近几年来采集并分离到球力9个野生菌株。测定它们在PDA平板上的营养生长和产孢量,以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B2,B4和B14等3个菌株致病力最强,营养生长最快,产孢量较高,达3亿个.cm^2,在今后生产上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最具应用潜力;次之是B7,B10,B11和B12等4个菌株;而B6和B13菌株的各个性状较差,几无潜力。同时也说明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菌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测定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产孢稳定性、产孢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及在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分化。【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采自全国9个省(市)的150个稻曲病菌菌株进行产孢能力及田间致病力测定。【结果】3次产孢试验中产孢量标准偏差小于10.0的菌株有132个,占总数的88.0%。接种于两优培九(感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67.7,其中98个菌株病情指数大于50;接种于淮稻5号(中等抗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21.8;接种于武育粳3号(抗病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6.1,其中113个菌株病情指数小于25。稻曲病菌的产孢量与致病性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偏低,是中度-低度相关;根据150个稻曲病菌菌株在武育粳3号、淮稻5号和两优培九3个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致病力,将供试的150个稻曲病菌划分为7个致病类型,其中,第3致病类型(武育粳3号、淮稻5号和两优培九3个水稻品种表现为抗、抗、感)有53个菌株,占总数35.3%,为优势致病类型。【结论】稻曲病菌产孢性能较稳定,稻曲病菌的产孢量与致病力呈正相关。150个稻曲病菌菌株和3个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之间存在2种互作关系,大多数菌株与水稻品种抗性表现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与水稻品种抗性表现为强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河北、上海等地采集的水稻恶苗病病株上分离到抗多菌灵和感多菌灵的F.m oniliforme菌株,从7个地点选择抗、感多菌灵菌株各1个,比较抗、感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胞外酶活力和对水稻致病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产孢密度都显著低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0.
玉米小斑病菌在 PDA 平面培养基上常出现菌落局变(saltation)。从局变区菌丝分离获得的局变菌株及其后代仍保持对玉米的致病力。多数局变菌株的致病力增强,并且到第5代时仍能保持第1代时的致病强度。局变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没有相关性。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速度与对玉米的致病力也没有相关性,但与产孢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6,(10):96-101
为了使生产上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更有针对性,对采自宜宾市烤烟种植区的具有典型赤星病症状的烟叶样品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和形态特征观察。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致病力的菌株xs-k-1(较强)、xz-k-1(中)和xf-y-1(弱)的生物学特性及4种杀菌剂对较强致病力菌株xs-k-1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1个菌株均属于链格孢菌,但各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平均病情指数为18.75~71.25,其中以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主,占测试菌株的61.9%,弱致病力类型和较强致病力类型的菌株所占比例相当,未发现强致病力和不致病力菌株。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烟草赤星病菌在7~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最适宜的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1~28℃;高湿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产孢,当湿度为100%时,病菌生长和产孢量最高,分别为5.83 cm和4.18×105个·m L-1;在p H值4~10的范围内该病菌均能生长和产孢,适宜p H值范围为7~8.5,其中病菌生长的最适p H值为8.5,产孢量最大的p H值为7。供试药剂的室内平板抑菌效果为:10%多抗霉素60%唑醚·代森联50%氯溴异氰尿酸40%菌核净,10%多抗霉素的EC50为15.182μg·m L-1。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经人工移植七次后,无论是培养性状还是致病力都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数量减少,分生孢子变小,产毒能力下降以及致病力减弱。培养性状变异与致病力强弱变异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占34.91%)和4株(占3.77%);气生菌丝类型分为密集型和几无菌丝型,菌株数分别为88株(占83.02%)和18株(占16.98%);菌落颜色表现深墨绿、深褐、灰、浅灰和白色等多样颜色,以灰色和浅灰色为多;菌株色素分泌情况包括无色素分泌(菌株65株,占61.32%)和分泌土黄色、微红色和酒红色色素等性状;产孢能力试验表明,几无菌丝型菌株整体产孢能力高于气生菌丝密集型菌株。致病力测定研究表明,供试106个菌株可分为3种致病类型,即强致病力类型(29株,占27.36%)、中等致病力类型(70株,占66.04%)和弱致病力类型(7株,6.60%),其中,来自辽宁的菌株均属强或中等致病力类型,而来自河北和山东的菌株都有强、中、弱致病力类型的划分,但来自河北的菌株大多数为中等或弱致病力类型,来自山东的菌株几乎皆为强或中等致病力类型。综上,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呈现丰富多样性,且与致病力类型密切相关,与菌株地理来源也有一定的相互关联;除色素分泌这一因素外,菌株的生长速率、气生菌丝类型及产孢能力与形成病斑的大小形状等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稻区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采自中国10个水稻主产省份111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菌丝生长速率及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111个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ERIC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5,显著性概率为0.001;致病力与生长速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35,显著性概率为0.685。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ERIC、REP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群体遗传多样性值分别为0.73、0.62和0.60。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DNA用BOX引物分别扩增出7-13条不等的带谱,DNA指纹相似性在0.70相似水平上,供试菌株被划分为6种基因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优势类型,有57个菌株,占总数的51.4%;来自安徽、四川、广西、湖北和云南的菌株主要划分在类群1和4,第2类群主要是来自江苏的菌株,有18个菌株,占总数的16.2%;第3类群是来自浙江的菌株,有8个菌株,占总数的7.2%;第5类群是来自黑龙江的菌株,有9个菌株,占总数的8.1%,第6类群是来自辽宁的菌株,有12个菌株,占总数的10.8%。稻曲病菌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致病力、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来自中国10个省份的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程度为中等;致病力与菌丝的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根据BOX-PCR扩增的稻曲病菌菌株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进行划分的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显著相关,推测稻曲病菌属于局域性传播;基因类群与生物学特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家蚕致病力的关系,为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国各地收集6个白僵菌杀虫剂,并以广西养蚕区采集3个僵蚕样品,对从中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同时对家蚕进行致病力测定,比较各菌株菌落直径、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等生物学特征指标的差异。[结果]获得的9个分离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Vuillemin);各菌株对家蚕都有较强致病力,且致病力有一定差异;各菌株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并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各菌株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骆海玉  邓业成  廖永梅  李瑞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99-13801,13803
[目的]探讨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家蚕致病力的关系,为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国各地收集6个白僵菌杀虫剂,并从广西养蚕区采集3个僵蚕样品,对从中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同时对家蚕进行致病力测定,比较各菌株菌落直径、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等生物学特征指标的差异。[结果]获得的9个分离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Vuillemin);各菌株对家蚕都有较强致病力,且致病力有一定差异;各菌株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并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各菌株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对家蚕的致病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健康嫩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有4条酶带,刺伤组织较健康组织新增加3条酶带。分别用松色二孢菌华中型(HZ型)代表菌株JH-1和华南型(HN型)代表菌株BY-2接种被刺伤的湿地松嫩茎,接种弱致病力的菌株BY-2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比刺伤对照新增加1条酶带;接种强致病力的菌株JH-1后,感病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中较刺伤对照新增加3条酶带。2个供试菌株在侵染寄主后导致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上出现差异的表现,与它们在形态特征、产孢条件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相同。  相似文献   

18.
7个松色二孢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松公二孢菌7个菌株的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致病力,营养生长及产孢条件,将其分为HZ型和HN型2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来自湖南和湖北的HZ型菌株致病力强,来自广东的HN型菌株致病力弱,且差异显著(α=0.05)。在供试培养基,pH和15-32℃条件下,HN型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大于HZ型菌株,气生菌丝更发达。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对高温(36℃)和低温(10℃)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光照,营养和温度  相似文献   

19.
鸭跖草叶点霉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强弱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高交稳定的叶点霉菌株用于鸭跖草的防治,测定了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dsRNA,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鸭跖草叶点 菌落颜色、生长速率和产孢特性及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它们的产孢特性和致病力与其地理分布有关。在所测试的12个菌株中,含有dsRNA的10个,不含有dsRNA的2个,菌株中是否含有dsRNA与其致病力及地理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20.
重庆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培养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法,将从重庆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菌13个代表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在PDA平板上对其培养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其中,3株表现较强的致病力.病指为68.6、63.2和61.8;2株表现中等致病力,病指为57.0和55.6;1株表现较弱致病力,病指为22.9;5株表现弱致病力.病指为4.9、5.6、9.7、14.6和4.8;不致病的有2株,病指为0,未发现有强致病力菌株。通过不同菌株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以及病菌来源说明,病菌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有一定的一致趋势;在不同的烟区中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同一烟区中也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在培养性状上.13个代表菌株同以往报道的相一致.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与其生长量和产孢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