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3.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员,为不分阶段的单股副链RNA病毒,引起鸡、鸭、鹅、鸽、孔雀等多种禽类新城疫(ND),造成严重危害,鸽Ⅰ型禽副粘病毒病又称为鸽瘟或鸽新城疫,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及珠海拱北动检所先后从进口种鸽中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已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养鸽地区,不但对养鸽业的发展构成严重损害,一直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禽类烈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疫苗的普遍使用,在临床上典型新城疫已很难见到,但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却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禽类烈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疫苗的普遍使用,在临床上典型新城疫已很难见到,但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却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王永坤等于1997年首次发现本病,并从鹅体内分离到13株鹅副粘病毒。目前,在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亦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禽1型副粘病毒对水禽的致病力逐渐增强,鹅、鸭、企鹅、鸵鸟等不再是禽1型副粘病毒的宿主和储存库,已成为禽1型副粘病毒的易感禽类。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王永坤等于1997年首次发现本病,并从鹅体内分离到13株鹅副粘病毒。目前,在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亦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禽1型副粘病毒对水禽的致病力逐渐增强,鹅、鸭、企鹅、鸵鸟等不再是禽1型副粘病毒的宿主和储存库,已成为禽1型副粘病毒的易感禽类。  相似文献   

10.
鸽的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是由鸽的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是一种由血清Ⅰ型禽副粘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类传染病,目前是对我国造成养禽业损失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鸡新城疫的诊治及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禽类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新城疫是危害鸡的主要疫病之一,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将会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死亡率增加。现结合我县多巴种鸡场育成蛋鸡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谈一下蛋鸡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东饲料》2004,(8):23-23
鹅新城疫的病原体一鹅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它包括9个血清型,其中Ⅰ型禽副粘病毒是禽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由其原型病毒-新城疫病莓(NDV)所引起的鸡新城疫几乎在世界上所有养禽国家都有发生。近几年来,由NDV引起的鹅的临床感染在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有逐渐形成流行的趋势,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辛朝安等1997年首次发表“疑似鹅副粘病毒感染初报”以来,该种感染先后被称为“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鹅副粘病毒病”及“鹅类新城疫”等。  相似文献   

16.
鸡副粘病毒病病毒特性和基因型的研究及防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鸡群分离到4株病毒,经病毒形态、结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等研究,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4株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的毒株;人工感染71周龄SPF鸡均100%发病致死;应用一株鹅副粘病毒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获具有对禽副粘病毒Ⅰ型共同的单抗和公对鹅副粘病毒毒株和鸡副粘病毒毒株呈阳性反应,而对新城疫F16E8  相似文献   

17.
鹅副粘病毒病又叫“鹅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痛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广东和江苏。而后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扬州大学牧医学院王永坤教授等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教授等分别在江苏省和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鹅副粘病毒病。鹅副粘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等  相似文献   

19.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1],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