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配合材料VSG快速稳定棉花远缘杂种后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陆地棉与比克棉、色伯氏棉等野生棉种的远缘杂交后代,结合杂交、回交、聚合杂交的手段,使棉花远缘杂种后代的品质性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克服棉属种间杂交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使新品系的性状尽快稳定,通过半配合材料VSG作母本与之杂交,得到远缘杂种后代低代材料的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等手段得到了稳定的优质棉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是世界上重要的栽培棉种,野生斯特提棉(G.sturtianum)含有陆地棉所缺乏的许多优质基因。本研究通过陆地棉和斯特提棉的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了自交可育的后代植株,对其进行流式细胞倍性检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筛选出2株染色体组完整的异源六倍体植株。统计鉴定表明,六倍体和亲本及三倍体比较,叶形介于双亲之间,叶面积增大,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明显增多;远缘杂种与亲本在花的表型性状方面差异明显,六倍体的花粉粒直径大于亲本和三倍体;六倍体棉纤维为白色,长度小于母本陆地棉,父本斯特提棉的种子腺体延缓发育性状在异源六倍体中得到表达。这些结果证明通过远缘杂交和加倍成功获得了陆地棉与斯特提棉间可育的异源六倍体新种质,为棉花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1987年在陆地棉与海岛棉远缘杂交后代材料中,发现了一些结铃性极差的植株,对花部性状观察表明,雌蕊柱头在花苞开放前露在外面,花苞顶端和露在外面的花药为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陆地棉与异常棉、辣根棉、旱地棉、雷蒙德氏棉、黄褐棉等野生棉的远缘杂交和回交等,育成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农艺性状鉴定结果 ,这些种质系的株高平均值与陆地棉品种处于相同水平,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平均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均高于陆地棉品种,马克隆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落叶型黄萎病菌系V991人工病圃抗性鉴定结果,从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中获得5份抗黄萎病的棉花新种质系,其中苏远040、苏远045、苏远061病情指数分别为8.33、4.35、7.79,高抗黄萎病;苏远030、苏远034病情指数分别为12.35、13.70,抗黄萎病。追踪陆地棉抗黄萎病新种质系的亲缘关系发现,苏远040和苏远045为陆地棉与雷蒙德氏棉杂交后代,苏远061为陆地棉与黄褐棉杂交后代,苏远030和苏远034为陆地棉与旱地棉杂交后代。这些优质、抗黄萎病新种质的育成,拓宽了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为我国棉花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郑泗军  季道藩 《种子》1991,(6):23-27
对8个陆地棉野生种系的种子形态,油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及水速率和耐盐性等性状与3个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系的种子普遍较小,并且变异大。种子油分和粗蛋白含量变幅大,分别为23.15~39.80%和28.83~39.31%。野生种系间种子的吸水速率和到达吸水高峰的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与野生种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硬实种子有关。palmeri全是硬实种子,mexicanum,richmondi和yucatanense的硬实率分别为30.0%、26、6%和23.3%。野生种系的耐盐性在12%Nacl浓度时差异较为明显,其中punctatum,morrilli和marie—galante的耐盐性较强;mexicanum,latifolium和yucatanense的耐盐性与3个栽培品种相近。这说明在野生种系中筛选耐盐性强的材料是完全可能的。陆地棉野生种系(Gossypium hirsutum L.race)是棉花育种工作中重要的种质资源。自80年代初从陆地棉原产地墨西哥引入这些野生种系以后,关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病性等性状,国内已作了一些研究分析。资料表明它们的变异类型丰富,分别具有抗病、抗虫和优质纤维等可供利用的性状和特性。本试验以8个野生种系的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吸水发芽的能力,并以3个栽培品种的种子为对照进行比较,借以了解陆地棉野生种系的种子生物学特性,为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海、瑟棉花远缘杂交后代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混选法构建“目标性状育种基因库”来对陆地棉与海岛棉、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改良,通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目前获得类型丰富的远杂改良材料493份,其中获得高衣分材料18份,抗黄萎病材料4份,优质中长绒材料4份。2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稳定品系有望参加品比试验或作为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7.
棉花种间杂交抗棉铃虫资源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属野生种共有46 个,这为棉花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有些野生种具有天然的抗虫性。利用棉花远缘杂交的方法,把野生种的抗虫性转移到栽培种上,充分利用棉属内存的天然资源,是当前提高棉花抗虫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从1973 年开始,我组通过棉花远缘杂交研究创造了一套克服棉花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技术,即采用种间杂交铃喷施植物生长素,杂种胚离体培养并在试管内利用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种间杂交铃、杂种胚的发育和F1 结实率的难题,并先后获得14 个野生种与栽培种的杂种高代材料,从中已筛选出一批抗棉铃虫的种质资源,并选出了92- 48- 2、92- 26- 2、6- 1 和科181×完紫等高产、优质,抗棉铃虫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南疆中长绒陆地棉农艺性状与产量纤维品质的关系,对27个中长绒陆地棉资源的13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个资源的变异系数在3.77%~21.98%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9~2.04之间,其中衣分最低,产量最高;主成分提取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394%,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是:农艺性状因子、品质因子、产量因子、衣分因子;在聚类分析中,5个类群表现出了中长绒陆地棉棉花种质资源的各种因素,筛选出可用作中长绒陆地棉棉花育种亲本的15份高产、优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复态导入法”将野生植物“菰”的有利性状导入到水稻品种“松前”中,创造出了丰富的崭新的转菰后代材料。后代材料通过鉴定,再采用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水稻新品种通育239。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特点,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棉花远缘种质是改良栽培种的丰富资源,野生种遗传变异的有效利用依赖于鉴定并渐渗理想的野生种DNA进入栽培种的能力。为了检测二倍体野生种克劳茨基棉染色质在陆地棉中的渐渗情况,构建了一个来自于(陆地棉×克劳茨基棉)×陆地棉的BC1 F2群体,并用320个覆盖棉花基因组的SSR标记来监测外源种质的转入;只有38个标记在BC1F2群体中显示了分离,这些标记分布于14条染色体,组成了18个渐渗片段;通过比较发表的棉花遗传图谱,这18条渐渗片段的总长为595 cM;同时两个形态性状(黄色花瓣和开放花蕾)被定位于13号染色体。通过分子和形态鉴定,结果证实克劳茨基棉染色质已被渐渗进陆地棉遗传背景中。利用这种特异的标记将会促进理想的外源基因转入栽培棉。  相似文献   

11.
棉属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将抗病性从野生棉转移到陆地棉中,以此提高陆地棉抗病性是一条理想的育种途经。本研究通过陆地棉和C组野生澳洲棉远缘杂交获得杂种F1,对其进行染色体加倍,将加倍的异源六倍体再与B组野生绿顶棉杂交,产生陆地棉、澳洲棉、绿顶棉的异源四倍体杂种。异源四倍体杂种继承了亲本的部分性状,同时也产生了如蔓生等特异性状;该杂种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均等分离,四分体时期有多分体和微核出现;SSR结果发现,该杂种不仅具有三个亲本的特征条带,并且产生了新的重组成分。本研究不仅为该异源四倍体杂种不育提供了直接原因,也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育性恢复方法及棉花新种质创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利用野生棉资源控制棉花黄萎病育种探索培育了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2.
印度十分重视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建立了一套研究机构,分工明确。已收集保存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半野生种系等共6000个资源材料。研究鉴定工作是多学科结合进行的。重点开展抗病虫鉴定。印度是世界上兼种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海岛棉四大棉种的唯一国家。由于种质资源丰富,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成绩显著,棉花生产大发展,植棉业已成为该国的农业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远缘杂交与半配合育种相结合培育彩色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彩色棉远缘杂交后代,结合杂交、回交、聚合杂交的手段,使彩色棉材料的品质性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使新品系的性状尽快稳定,通过半配合材料VSG作母本与之杂交,得到彩色棉的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等手段得到了稳定的优质彩色棉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68个陆地棉品种为试验材料,筛选出16个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这些品种的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为棉花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分析四倍体棉种多态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SSR标记对60份四倍体棉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包括42份陆地棉野生种系。结果显示, 从1 050对SSR引物筛选出的95对SSR引物均能在60份材料间扩增出稳定明显的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出660个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584个,占88.5%。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2~12个,平均每对引物6.1个。UPGMA聚类分析显示, 42份材料的相似性系数(GS)在0.306~1.000之间,平均成对相似系数为0.493。95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278~0.905,基因多样性(H¢)的变幅为0.451~2.451, 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385~10.490之间变动。SSR标记在陆地棉野生种系及四倍体棉种间均可反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其中陆地棉与陆地棉野生种系中阔叶棉的亲缘关系最近,海岛棉和达尔文棉的亲缘关系非常相近,黄褐棉和毛棉相对较近,陆地棉与其他4个棉种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抗黄萎病种质创新与抗病基因挖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病种质在抗病育种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远缘杂交材料创新是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种质创制的重要基础;基因工程提供了创造变异的新技术,但由于抗病机制复杂,导入一、两个主基因的效果还不明显;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发掘棉花抗病基因和病程相关基因,有助于剖析棉花-黄萎病菌互作机制。本文概述了陆地棉抗黄萎病种质创制、抗病品种选育的成就,介绍了棉花黄萎病抗性机理与功能基因发掘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抗病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选用北疆早熟棉区早熟高产型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2号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对获得的F2代进行了生育期、产量及相关性状、纤维品质等性状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高的为果枝始节高,最低的为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大部分表现为负相关性;产量相关性状中株高、单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生育期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但可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指导新疆棉花杂交后代早熟性状的选择和高产优质棉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与多枝赖草耐盐纯合易位系的培育及GISH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小麦与多枝赖草属间杂种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后代纯系为材料,经过细胞学观察、田间选拔、抗性鉴定、综合农艺性状调查以及小区产量对比试验,从中初步筛选鉴定出具有外源耐盐性状、且农艺性状好的材料,再经分子标记(GISH)鉴定纯合易位系。表明花药培养可有效克服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并可促进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丰富变异且可稳定遗传的后代,大大缩短了小麦远缘杂交导入外源基因的年限。  相似文献   

19.
从种间杂交后代中常常可以分离出稳定的突变体,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利用棉属野生种辣根棉创造棉花特异种质时,获得了具黄花瓣的优质纤维新种质,本研究利用一个稳定的优质黄花瓣种质JG2842开展了黄花瓣性状的遗传及对其它性状的影响研究,探讨该种质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种质资源繁种鉴定(85-01-03-01)课题组,对收集的85份国外棉花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也括陆地棉73份,海岛棉12份。对照品种为中棉12号。采用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每个材料种植1行,行长10m,行距0.8m,株距0.3m。全生育期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吐絮盛期收中喷花进行室内考种,采用HVI900系列纤维测定仪测定纤维品质。经过分析、计价,从中筛选出了以下几类可供利用的棉花种质。1.早熟类陆地棉早熟种质有BLL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