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进行育成杂交,通过对杂种羊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状况、繁殖性能、育肥性能进行观察及测定,并与麻城黑山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波麻杂交一代(F1)毛色与波尔羊特征相近,杂交二代(F2)出现毛色分离现象,杂种后代羊在基本繁殖规律上与麻城黑山羊趋于一致,但生长速度、繁殖成活率、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方面优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新品系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Ⅰ,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和波尔山羊×波麻F1(Ⅴ)5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于试验始日及第90天称量,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取12只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麻城黑山羊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的Fe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结果显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年  索效军  熊琪  李晓锋  杨前平  刘洋  陈明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67-4669,4673
通过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肌肉的化学成分,旨在探讨杂交改良对麻城黑山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麻城黑山羊,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简称:波麻F1),波麻F1×波麻F1(波麻F2)3个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饲养,试验结束时每组选取12只屠宰并进行肌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间常规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  相似文献   

4.
选用麻城黑山羊(Ⅰ)为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波尔山羊×波麻F1(Ⅴ)5个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期间于第0、90d称重,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择12头屠宰并进行胴体性能和肉质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杂交后代的日增重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②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了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③各组间主要肉质性能除麻城黑山羊的pH24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麻城黑山羊与波麻一代(F_1)山羊从初生至18月龄的体重变化、12月龄屠宰性能以及羊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麻F_1代公、母羊在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均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12月龄和18月龄波麻F_1代公羊体重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净增7.18 kg和12.89 kg,母羊净增6.51 kg和11.37 kg,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除初生至3月龄波麻F_1代比麻城黑山羊公、母羊高10.22 g和10.44 g(P<0.05)外,其余各阶段均高出19.00 g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高3.35%和6.61%,比母羊高3.31%和5.22%,差异显著(P<0.05);肌肉物理性状差异不大,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原有的风味.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麻城黑山羊选育效果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四川简阳大耳黑山羊公羊和麻城黑山羊母羊进行1次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自群繁育时,建立1个育种核心场与几个育种场,形成育种繁育体系,2006年对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观测。[结果]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公、母羊初生、3月龄、12月龄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6.29%、7.78%、9.57%和5.71%、9.23%、8.97%,体尺指标也有提高;产羔性能十分突出,产双羔以上母羊比例高达82.30%,平均年产羔率达到346%;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12月龄屠宰率为51.4%、净肉率为34.8%、肉骨比为3.88,与选育前相比,屠宰率有明显提高(P<0.05);繁殖性能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各项生产性能均得到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孙晓萍  刘建斌  张万龙  李思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88-7189,7199
[目的]提高滩羊的产肉性能。[方法]用引进的陶赛特羊、波德代羊与滩羊杂交,以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F1、F2及F3)及当地滩羊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3月龄的体重、体高和体长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在西北半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杂种三代羊体重、体高、体长等体尺指标均优于对应杂交二代、一代及当地滩羊,杂交二代优于杂交一代,而杂交一代优于当地滩羊,三元杂交组合优于二元杂交组合,公羊优于母羊。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产肉性能得到提高。[结论]以滩羊为母本,用陶赛特羊和波德代为父本进行经济杂交生产高档商品羔羊肉效果明显,且陶赛特性能优于波德代。  相似文献   

8.
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杂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杂交对其后代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人工草地和荒山放牧饲养方式下的生长变化,以波尔山羊为父本(♂)与贵州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贵州纯种黑山羊为对照),对其初生重、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羊的体重、体尺等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较贵州纯种黑山羊后代的平均体重增加53.89%,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均得到明显提高,综合性能得到很好改善。2)通过比较人工草地放牧与荒山放牧饲养方式下的改良效果发现,在人工草地上的杂交优势更为明显。说明,杂交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与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在饲草较为丰富、活动相对受限的人工草地放牧饲养方式下,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的杂交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公驹8 -11月龄体尺、体重测定,初步研究伊犁马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为伊犁马杂交改良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理论数据.[方法]试验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测定并分析,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对比和分析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与伊犁马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体重指标总体呈现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奥尔洛夫F1代>伊犁马;管围总体呈现出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伊犁马>奥尔洛夫F1.[结论]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8~11月龄生长规律与伊犁马基本相同,但是生长发育水平优于伊犁马,不同品种杂交后代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呈现出部分其父本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说明引进优良品种马匹杂交改良伊犁马效果明显;并且以伊犁马作为母本,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有选育出伊犁马新品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贵州高寒山区放牧型羔羊的优化杂交组合,探索本地黑山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选取日龄相近的F1南江黄羊(♂)×(♀)本地黑山羊、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羊及贵州本地黑山羊羔羊各30只,按品种分成3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其90 d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屠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羊组的日增重、体高、胸围、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均优于F1南江黄羊(♂)×(♀)本地黑山羊组和本地黑山羊组。说明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的生产性能比较优良,适合在贵州高寒山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波尔山羊×宜昌白山羊F_1代杂种羊生产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助南  向寿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78-6779
[目的]提高宜昌白山羊的生产性能。[方法]通过人工授精,利用波尔山羊精液对宜昌白山羊进行改良,研究F1代杂交山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板皮性能。[结果]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F1杂种山羊初生重,2、4、8、12月龄体重均明显高于宜昌白山羊,差异极显著(P<0.01)。F1代杂种山羊2、4、8、12月龄体长分别比宜昌白山羊提高32.46%、30.00%、32.05%和26.57%,胸围分别提高26.41%、23.68%、29.39%和19.73%。12月龄F1代杂种山羊的平均胴体重比宜昌白山羊高7.52 kg,屠宰率(47.26%)比宜昌白山羊高6.67个百分点。F1代杂种山羊鲜皮重、板皮面积均比宜昌白山羊显著提高。[结论]利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宜昌白山羊的生产性能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胚胎移植波尔山羊早期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掌握胚胎移植波尔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胚胎移植生产的波尔山羊为试验动物,同期出生的自然繁殖波尔山羊为对照,分别测定波尔山羊的初生重、1月龄、3月和6月龄体重,3月龄和6月龄波尔山羊体尺,并观察记录羊只的健康状况。[结果]胚胎移植波尔山羊在正常饲喂条件下,早期生长发育快,肉用体型明显;公羔平均初生重为(4.25±0.95)kg,母羔为(3.74±0.10)kg,6月龄公羊平均体重为(31.90±0.74)kg,母羊为(25.90±0.67)kg,从出生到6月龄的日增重,公、母羊分别为153.64、123.11g;体长、体高、胸围等增加明显。体重、体尺测定结果与自然繁殖羔羊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胚胎移植波尔山羊早期的选种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波槐F1羊、槐山羊的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槐F1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同龄槐山羊;波槐F1羊的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槐山羊;波槐F1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槐山羊,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槐山羊;槐山羊肌肉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力显著高于波槐F1羊,丙二醛的含量低于波槐F1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测量手段,测定麻城黑山羊母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和体尺数据,探讨其生长发育情况及选育进展,并与国内优秀山羊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月龄体重占成年体重的61.37%,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高分别占成年体高的81.06%和88.78%,体长分别占66.78%和86.51%,胸围分别占73.37%和79.98%,12月龄体尺指标基本达到和超过成年的80.00%,生长发育较快。与该场2009年数据相比,体重无显著变化,表明该场麻城黑山羊选育进展不明显,但品种也未出现明显退化现象;与国内其他优秀山羊品种比较,麻城黑山羊体重、体尺处于中等水平,应继续加大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霍文颖  李婉涛  李新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80-11481
[目的]为了对波尔山羊与槐山羊杂交后代的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相同放牧条件下8~10月龄、性别一致、体重接近的10只波槐F1羊和河南槐山羊进行屠宰,对其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波槐F1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槐山羊(P<0.05),其中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差异显著(P<0.05);波槐F1羊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高于槐山羊(P<0.01);槐山羊肌肉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力高于波槐F1羊,差异显著(P<0.05);其丙二醛的含量低于波槐F1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为羊的育种中肉质的进一步改良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羊和川中黑山羊在华南地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羊和绵羊引进品种在华南地区适应性问题。【方法】以外省引进的湖羊及川中黑山羊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湖羊和川中黑山羊生长、繁殖性能的变化,及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结果】湖羊和川中黑山羊在引种到华南地区的1年内,其部分生长、繁殖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湖羊的产羔率与环境温度、湿度显著相关(P0.05),湖羊和川中黑山羊的羔羊死亡率与温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从外省引进的湖羊及川中黑山羊在华南地区饲养,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的适应性问题,湖羊母羊的繁殖率容易受到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而川中黑山羊羔羊的当月死亡率在华南地区的冬季会明显上升,因此在管理上要注意湖羊夏季防暑及川中黑山羊的冬季羔羊保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