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太湖采集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5种沉水植物分别制成干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的干粉形成5种不同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体重为(9.37±0.15)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0 d,分析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组的中华绒螯蟹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的平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沉水植物各组的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轮叶黑藻组、伊乐藻组和苦草组的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金鱼藻组和马来眼子菜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除马来眼子菜组降低外,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除马来眼子菜以外的4种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蛹虫草培养残基(简称虫草基),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75 d,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常规营养成分、肌肉与血清氨基酸及肝胰腺脂肪酸含量,研究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虫草基对中华绒螯蟹水分和蛋白含量无影响(P>0.05),0.5%和1.0%添加组的全蟹、肌肉、肝胰腺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适量添加虫草基可增加中华绒螯蟹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0.5%~2.0%的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氨基酸组成及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0%和16.0%添加组中华绒螯蟹血清氨基酸和主要呈味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3)虫草基的添加可提高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且1.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虫草基可提高中华绒螯蟹肌肉与血清的游离氨基酸、血清必需氨基酸、肝胰腺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从而改善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3.5~28.5℃下,将体质量(6.76±0.1)g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为6组,置于24个100cm×50cm×50cm的玻璃缸中,每组4个平行,每个平行30只中华绒螯蟹,投喂含有0(对照组)、0.1%、0.5%、1.0%、1.5%、2.0%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d。试验结果表明,除0.1%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最高(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除0.1%和2.0%组(P0.05)外,其他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0.5%、1.0%和1.5%组中华绒螯蟹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溶菌酶活性均随饲料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中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除0.1%组外,其他组的中华绒螯蟹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免疫保护率显著性升高(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的复方中草药,中华绒螯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zlis)基因组DNA按5、20和80μg/kg剂量体腔注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约0.1 mL/只),设注射等体积TE缓冲液为对照组,分别在第1、3、5、7天采样,测定该细菌DNA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刺激作用。结果显示:注射上述3种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中华绒螯蟹的THC、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血清PO、ACP活性,试验组蟹的上述免疫指标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20μg/kg体重剂量的刺激效果最好;但试验剂量的细菌DNA对血清AL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群体的组成及交配前后的生理特征变化,于2020年12月在长江口水域进行了调查采样。分析了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规格组成、性别比例、雌蟹繁殖状态以及交配前后的肝胰腺指数(HSI)、性腺指数(GSI)和Fulton条件指数K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中,雌蟹整体规格小于雄蟹,雌雄比例为0.39∶1,雄蟹数量显著大于雌蟹(χ2=101.87,P<0.05)。对生理特征的比较发现,不同繁殖状态雌蟹之间的HSI差异显著(P<0.05),其中,抱卵状态下最高,已交配状态下最低。雌蟹在已交配状态下的GSI和K指数高于未交配状态(P>0.05),抱卵状态下雌蟹的K指数最低(P<0.05)。雄蟹的GSI显著低于雌蟹(P<0.05),而K指数显著高于雌蟹(P<0.05)。雄蟹的HSI、GSI与壳宽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雌蟹仅发现HSI与GSI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交配期生理特征,为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饲料大豆替代豆粕的适宜替代量,配制4种不同替代水平(0、40%、60%和80%)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5.34±0.19)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5个月,测定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各组蟹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和存活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大豆替代豆粕的比例上升,蟹肝胰腺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各组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总抗氧化活力的水平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用大豆替代40%~80%的豆粕不会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但是对机体的消化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当前的主要生产方式,为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参数,分别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体和成体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质量和各部位的质量及含水率,计算了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旨在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及质量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蟹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肌肉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成蟹各形态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幼蟹的肝胰腺、肌肉及其他部分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成蟹的肌肉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差异极显著,高于幼蟹(P<0.01)。本研究分别建立了幼蟹体质量(Y1)与体高(X3)、成蟹体质量(Y2)与头胸甲宽(X2)的回归方程:Y1=?12.067+16.416X3,Y2=?268.423+62.078X2,幼蟹的决定系数高于成蟹。本研究可为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中的产量估算和品质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0.24、0.48、0.72、0.96、1.20g/L的尿素溶液饲养中华绒螯蟹幼蟹7d,测定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上述3种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随着浓度的增加,3种酶活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0.24g/L尿素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96g/L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两组中华绒螯蟹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则相应下降.表明尿素浓度增加使得中华绒螯蟹幼蟹体内清除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和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对中华绒螯蟹幼蟹体内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有损伤.  相似文献   

10.
图们江水系绒螯蟹的形态差异与遗传混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图们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现状,以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研究材料,将我国黄河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及日本本土的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作为参照对象,应用三种形态多元分析方法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对它们的32个外部形态性状进行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低(83.30%);主成分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12个差异最大的表型性状均位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之间,呈现为中间类型;传统聚类显示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形态差异最小;STRUCTURE聚类显示,图们江有60%的个体聚入日本绒螯蟹群体,而只有10%的个体聚入中华绒螯蟹群体,其余30%个体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中间类型。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的重叠区与混杂区,但其形态偏向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11.
用α-苯基苯并吡喃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0 d后,测定了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实验设3个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重复组,分别为A组(2 mg/kg)、B组(4 mg/kg)、C组(6 mg/kg)和1个对照重复组(0 mg/kg)。结果表明: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剂量为4 mg/kg(B组)可显著地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PO)、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P<0.05),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α-苯基苯并吡喃可刺激中华绒螯蟹机体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发酵饲料配伍配合饲料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机能和代谢的影响,实验分别制备了5组饲料:对照组以幼蟹配合饲料为基础饲料(F0),各实验组在配合饲料基础上额外添加日投喂量5%、10%、15%和20%发酵饲料,并依次命名为F5、F10、F15和F20。150只均重无显著差异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蟹,分别饲喂对应组饲料,每天饱食投喂1次,养殖周期59 d。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淋巴和肝胰腺以测定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蛋白代谢酶活性。结果发现,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后,各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额外投喂发酵饲料量的增加,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F5、F10和F15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着发酵饲料额外投喂量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额外添加日投喂量20%比例以下的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肝胰腺中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研究表明,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还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和蛋白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4位点仅在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中表达 ,这些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群体区分的生化遗传标志。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同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D =0 .0 72 1~ 0 .0 74 7。 (4 )聚类分析表明 ,在我国大陆沿海水系分布的绒螯蟹可分为两大类群 ,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水系的绒螯蟹属北方类群 ,即中华绒螯蟹 ;珠江和南流江的绒螯蟹属南方类群 ,即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14.
A 10‐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sources on the growth and immune responses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Six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with fish oil (FO), linseed oil (LO), soybean oil (SO), rapeseed oil (RO), coconut oil (CO) and beef tallow (BT) as the sources of lipid with five replicates each. Thirty crabs (2.35 ± 0.14 g) were stocked into each tank and fed twice daily. Weight gai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crab fed the FO die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ed other diets (P < 0.05), except for crabs fed LO diet (P < 0.05). Crab fed the SO diet weighed more than those fed FO diets (P < 0.05).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malondialdehyde of crab fed the FO die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other groups (P < 0.05). Crab fed the FO diet had the highest activities of serum phenoloxidase, acid phosphat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lysozyme (P < 0.05).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liver of crab reflected the change in test die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dietary vegetable or animal oils can achieve similar growth performance to the use of dietary FO in Chinese mitten crab, but non‐FOs may impair crab immunity. Soybean oil is recommended as a suitable replacer for FO in Chinese mitten crab diet.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低聚壳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个体均匀、初始均重为(16.20±1.30) g的中华绒螯蟹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对照组)、25、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的实验日粮,正式实验为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可食内脏指数显著提高;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降低了中华绒螯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粗脂肪含量,提高了蟹肌肉和可食内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低聚壳聚糖组中华绒螯蟹碱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添加低聚壳聚糖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脂肪沉积,且添加量为5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三个湖泊中华绒螯蟹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牛山湖和东汤逊湖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0 .0 1)。判别分析亦可将北方蟹和南方蟹完全分开 ,判别准确率达 10 0 %。至于样本所属水系的判别 ,对北方四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86%,其中长江最低 ,为 73%,黄河最高 ,为 97%;对南方二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95%,南流江为 96%,珠江为 94 %。又对区别水系所属贡献较大的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计算差异系数 ,根据Mayr等 [1953]提出的 75%规则 ,认为北方蟹与南方蟹之间的形态差异是亚种以上水平的差异 ,而北方蟹内部与南方蟹内部各水系之间差异则属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