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微生物发酵床垫料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栏内采集0~50cm垫料层样品,对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方位及不同深度垫料进行酶活性研究,测定其蔗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中性与碱性磷酸酶,探讨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50cm的垂直深度,随着深度的加大,酶活性显著下降,为微生物发酵床作用机理及垫料发酵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昆山市傀儡湖冬季围网捕捞到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鱅(Aristichthys mobilis)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水渔业模式下,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传统放养模式;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73.12×[1-e-0.35(t+0.86)];Wt=7.74×[1-e-0.35(t+0.86)]2.9031,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94.35×[1-e-0.25(t+0.73)];Wt=15.26×[1-e-0.25(t+0.73)]2.7372;鲢体重生长速度以1-3龄较高,生长拐点为2.2龄,鳙体重生长速度以1-4龄较高,生长拐点为3.3龄。为了使鲢、鳙放养的除藻效应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傀儡湖渔业利用鲢应以4龄为起捕年龄,鳙应以5龄为起捕年龄。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三个湖泊中华绒螯蟹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牛山湖和东汤逊湖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洪湖湖滨地区筛选了4种当地主要的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方式,对池塘与水源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比较,分析各因子对河蟹收获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7—10月中,8月水温和氨氮含量最高,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池塘水草生物量逐月急剧下降,至10月底基本消失,其月平均值与成蟹体重、回捕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负相关。高温季节是防止河蟹氨氮中毒死亡的关键时期;水草调节水体营养、稳定底质、吸附水体悬浮质的功能对河蟹存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地优势池塘养殖方式为:放养规格约5 g/ind.,密度16875 ind./ha,水草移栽以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种类,覆盖率约为60%,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约为66%,螺蛳投喂量约3638 kg/ha。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资源的变化及其管理备受关注。为探究三峡水库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及主要鱼类种群生态学特征, 于 2015—2016 年调查了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 分析了 12 种鱼类的年龄结构。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 89 种, 其中库首、库中和库尾分别采集到 62、62 和 85 种。鱼类群落结构呈现空间差异, 从生物量来看, 库首以鲤 (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yhys molitrix)、?属(Helmiculter spp.)等为优势类群; 库中为黄颡鱼属 (Pelteobagrus spp.)、蛇鮈属(Saurogobio spp.)和银鮈属(Squalidus spp.)、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 库尾则是吻鮈属(Rhinogobio spp.)和铜鱼属(Coreius spp.)等。基于定居类型、生活水层和摄食习性, 三个江段鱼类群落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12 种鱼类的年龄为 1~7 龄, 以 1~3 龄为优势年龄组, 比例占到了 88.51%。研究结果表明,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群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 重要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 本研究可为禁渔生态效益评估和鱼类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在完成高位水蓄水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 于 2017 年 5 月、8 月、11 月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丹江口水库共记录浮游植物 7 门 114 种属(包含变种), 以绿藻门种类最多(65 种); 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 7.71×106 ind/L, 平均生物量为 3.37 mg/L; 绿藻、蓝藻及隐藻门藻类密度合计占比达 86.31%, 且均超过硅藻门藻类 (占比 13.50%); 浮游植物的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m)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N)都主要分布在 1~2 之间, Pielou 均匀度指数(J′N)主要介于 0.4~0.7 之间, 平均值依次为 1.35、1.78、0.58; 据估算, 浮游植物所能提供的鱼产力为 101.1 kg/hm2 。相似性分析(ANOSIM)、多元置换方差分析(PERMANOVA)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 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且基本都是由优势种丰度的变化引起的; 空间上差异不显著, 不同库区间具有一定的同质化趋势。对比以往的研究发现, 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区藻类密度与生物量有所增加; 硅藻占比明显下降, 蓝藻门、绿藻门藻类已成为库区主要种类; 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群落结构较为简单, 稳定性不高。 本研究结果为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及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水声学方法评估博斯腾湖鱼类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掌握鱼类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规律。于2019年4—10月使用分裂波束回声鱼探仪(Simrad EY60, 120 kHz)进行全湖走航式断面探测,定量分析了鱼类密度、大小组成(以目标强度衡量)、水平和垂直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密度分别为(709±141) ind/hm2、(8783±2611) ind/hm2和(743±499) ind/hm2,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52.95 dB、–59.91 dB和–57.73dB。水平方向上,春季和秋季鱼类主要分布于沿岸带和敞水区,夏季鱼类更多地分布在沿岸带和水草生长区域。垂直方向上, 3个季节鱼类密度在水深3 m以下均随水深逐渐减小。目标强度在春季和秋季均呈现随水深逐渐增加趋势;夏季在水深3~12m之间随水深逐渐增大,但在大于12m水深区域有所减小。推测博斯腾湖鱼类群落的时空动态与繁殖、生长和捕捞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博斯腾湖鱼类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认识该湖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湖的渔业资源及渔业利用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湖现有鱼类50种,其中鲤科鱼类33种,占总数的66%。渔获物组成中,鲢、鳙、鲤、鲫、鲌的产量占总产量的93%左右,渔获物以低龄为主。武湖目前的主要增养殖方式是放养鲢鳙,通过投放无机和有机化肥培养浮游生物来达到增加鲢鳙鱼产量的目的。针对武湖的渔业资源现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渔业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9.
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使用围网作为采样工具,对长江中游典型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的小型鱼类进行了季度定量采样,研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并估算优势种类在全湖的密度和生物量。依据水生植被状况将该湖划分成黄丝草聚草生境、黄丝草生境和裸地聚草生境,鱼类采样在这3种类型生境中进行。研究期间围网共捕获27种、12 636尾鱼,其中20种属于小型鱼类,体全长分布在19 mm和239 mm之间;以相对重要性指数计,鳑鳑高体(Rhodeus ocllat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彩副(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似(Toxabramis swinhonis)、兴凯(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被视为优势小型鱼类,它们占围网渔获物总数量的91.1%。Zippin法估算结果显示,8种优势小型鱼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它们的年均总密度为3.992 ind/m2,年均总生物量为6.073 g/m2。作者认为合理放养食鱼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结构是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湖泊小型鱼类资源并提高渔业产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短短芽胞杆菌FJAT-1501-BPA胶悬剂配方,获得性状稳定可长期贮存的菌剂,同时对其作为益生菌进行益生特性评价,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稳定剂、pH、NaCl及防腐剂浓度对短短芽胞杆菌FJAT-1501-BPA发酵液保存特性的影响,并对其产芽孢率、耐热性、抗生素敏感性、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添加4% NaCl、0.1‰柠檬酸钙、0.1‰双乙酸钠、0.1‰山梨酸钾、2.0‰黄原胶,调节pH为7,可作为短短芽胞杆菌FJAT-1501-BPA胶悬剂保存的参考条件。短短芽胞杆菌FJAT-1501-BPA能够抑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动物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具有产孢率高、耐热、耐酸、耐胆盐的特点,可与链霉素、氨苄西林同时使用,益生效果良好。因此,短短芽胞杆菌FJAT-1501-BPA可作为益生菌菌株应用于畜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