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化学杀菌剂和生防菌对棉花黄萎病联合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化学药物和生防菌对棉花黄萎病联合作用机制,将绿色木霉菌与多菌灵等化学药物结合使用,通过检测棉花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与棉花黄萎病发生之间的关系表明,绿色木霉菌与多菌灵防治棉花黄萎病有协同作用,而五氯硝基苯和利福平与绿色木霉菌则没有协同作用,从而为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找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以及二株未知种名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spp.)为供试菌,采用对峙培养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四种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中,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可以强烈抑制棉花黄萎病菌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重,并具有热稳定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木霉菌丝在棉花黄萎病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且棉花黄萎病菌丝出现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田间实际效果,2012—2014年连续3年通过随水滴灌技术将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施入棉花黄萎病田。调查发现,木霉菌对棉花的出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出苗率能增加0.96%~4.93%;施用木霉菌能明显降低黄萎病的发病率,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超过30%,随着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使用年限的延长,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具有增加的趋势;此外,木霉菌还能改善棉花品质,能在衣分增加、单铃质量增加、衣指增加和绒长伸长等方面提高棉花的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平均增产幅度达15%~20%。  相似文献   

4.
绿色木霉GY20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机理及温室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军  李泽方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127-128,132
平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株GY20对棉花黄萎病菌菌株V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GY20使V3菌丝细胞的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盆栽试验结果显示:GY20对棉花幼苗的黄萎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木霉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和木霉菌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情况下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按常规的稀释分离平皿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木霉菌的活菌数量,并做田间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到60d时处理比对照分别高1.77和2.18倍;木霉菌施入使土壤中细菌数量缓慢上升但低于对照,真菌数量较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分别高37.44;和58.46;;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两种浓度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到43.19;和57.81;.[结论]木霉菌能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并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红辉 《农村科技》2012,(10):44-45
2%宁南霉素生物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新型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延长病菌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调节植株机体代谢,从而对植物病毒TMV、PYV、MV引起的病毒病及多种细菌性、真菌性病害防效显著。为验证该产品在棉花上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44团推广中心安排了大田试验,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安排在44团28连8号地,试验地为滴灌棉田,土壤为粘性土,肥力中等,前茬棉花。供试棉田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率达到50%~60%以上,个别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了棉花枯、黄萎病的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以及布点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枯、黄萎病生态防治技术明显降低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率,降低幅度为37.1%~49.41%;籽棉产量明显增加,增产幅度为27.2%~34.38%.  相似文献   

8.
随着棉田连作年限增长,棉花病害发生逐年加重,成为当前制约新疆棉花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家倡导农业绿色发展,在农药化肥减施增效和使用量零增长背景下,微生物菌剂在棉花病害防治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尉犁县在墩阔坦乡琼库勒村开展微生物菌剂试验,评价2种微生物菌剂对棉花防病增产效果,为该菌剂今后在棉花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滴施10亿芽胞/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和500亿CFU/毫升芽胞杆菌水剂均能减轻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增加棉花籽棉产量。与滴施清水相比,10亿芽胞/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和500亿CFU/毫升芽胞杆菌水剂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30.53%~45.26%和29.27%~36.59%,籽棉增产3.07%~7.44%,其中10亿芽胞/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防病增产效果优于500亿CFU/毫升芽胞杆菌水剂。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推广,棉花连作种植面积加大,导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日趋严重,成为影响衡水市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棉花枯、黄萎病作为棉花的一种恶性病害,素有棉花"癌症"之称,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60%,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适合从土壤中分离木霉菌的培养基,设计5种不同的组合配方,经研究发现,土壤稀释10倍后用改良的PDA+0.15 g/L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土壤,能够减少菌落重叠,使菌落容易辨别,适合木霉菌的分离;经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4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分别为T1、T10、T25、T34,其生长速率分别是棉花黄萎病菌的7.89、7.92、7.87、7.76倍。  相似文献   

11.
绿色木霉GY20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绿色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菌落、生长量及浸染棉花幼苗的抑菌作用,采用绿色木霉GY20与棉花枯萎病菌F12进行平皿对峙培养;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木霉菌的重寄生现象;同时研究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棉花枯萎病菌落的影响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质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绿色木霉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峙培养中木霉菌株GY20对棉花枯萎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够产生抑菌圈;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木霉菌使棉花枯萎病菌丝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木霉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质可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且其非挥发性代谢物质可强烈抑制棉花枯萎病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质量,并具有热稳定性;盆栽试验证明,木霉菌对棉花枯萎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说明绿色木霉对棉花枯萎病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长期植棉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子棉产量增3.4%~9.6%;对棉花前期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疆地区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约占棉花总播面积的20%~30%,发病重的棉田损失严重。因此,摸清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流行规律,制定出合理有效综合防治措施是保证北疆地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棉花黄萎病作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入田悬浮剂拌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借鉴,特在148团4连开展入田(24.1%肟菌·异噻胺)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种子用入田悬浮剂20~30毫升拌种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能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每千克种子用20毫升入田拌种为宜。  相似文献   

15.
治枯灵(甲维嘌)是针对棉花枯、黄萎病专门研制开发的一种高效新药.经几年多点对棉花枯、黄萎病田间药效试验,防效在70%~90%之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在棉花黄萎病人工病圃,用治枯灵2500倍液,喷洒棉花黄萎病病株,7d出新叶,15d后病株全部恢复,药后30d调查防效达93.5%.未喷药的对照棉株全部成光秆死苗.1998年湖北省农药检定所,为验证治枯灵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药效效果及最佳浓度,为今后使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湖北省云梦县金店镇进行了防治棉花枯、黄萎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对新疆棉花黄萎病防治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通过对棉花不同品种施用1500kg·hm-2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研究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数和病情级别、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病效果达到20%~79%;同时能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提高棉花产量4.9%~21.4%。在棉花盛花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新陆早8号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7.4%、35.6%、5.5%;而新陆早12号分别增加20.4%、45.5%、2.6%。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增加和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维持棉花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新疆有较好的防治棉花黄萎病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安阳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全县6.5万亩棉花,发病面积近3.9万亩,占棉花总面积60%,黄萎病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也成为制约安阳县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暴发原因1.1品种抗性差是棉花黄萎病易暴发的主要因素。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不大,目前安阳县使用的棉花品种大多对枯萎病抗性强,而对黄萎病抗性差,甚至高感黄萎病。  相似文献   

18.
分析、测定内生细菌73 a、拮抗细菌JB52和化学药剂黄腐酸绿源宝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对棉苗生长、棉花产量的影响以及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3 a和JB52都具有促进棉苗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的作用,特别是73 a的作用最强,苗期株高可增长29.9%,鲜重增加45.2%,田间试验结果籽棉增产11.5%;73 a菌液灌根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50%;黄腐酸绿源宝对棉苗生长和棉花产量没有促进作用,但对防治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效能;内生细菌73 a与拮抗细菌JB52或黄腐酸绿源宝混用都不如单独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2001~2003年对两种含hrp基因的生物工程制剂Messenger和伊力特进行了田间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药效试验,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反应和毒素敏感性测定,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菌无抑制作用,但对棉花具有诱导抗性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不同生育期,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播种到初花期伊力特控制效果最好,防效为51.69;,高出对照药剂28.26;.在棉花初花期前,伊力特、Messenger对供试棉花品种的生长势影响较大,尤其伊力特处理的小区产量明显高出清水对照487.50 kg/2,增产21.26;.  相似文献   

20.
刘忠强 《油气储运》2011,(10):39-40
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的两大主要病害,发病后引起叶片和蕾铃的大量脱落直至枯死,轻则减产10%,重则减产30%~50%,且棉花的品质明显下降。对于棉花枯黄萎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生。1.症状表现。棉花枯、黄萎病属于维管束病害。病菌危害棉株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病株由于水分的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同时叶片、株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