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结核病又称约内氏病,病原菌为副结核分枝杆菌,世界各地的野生和驯养鹿群中都有该病发生.病鹿表现出慢性持续性腹泻、体重迅速减轻、皮下水肿,严重时出现死亡,对养鹿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同时副结核分枝杆菌还是人克罗恩氏病罪魁祸首.研究表明,水是人克罗恩氏病与动物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水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但副结核病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关系尚未明确[1-2].  相似文献   

2.
<正>黇鹿原产于欧洲,近年来作为观赏鹿类动物在国内广泛养殖。2014年6月10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圈养黇鹿中,4只新生黇鹿幼仔突然表现精神沉郁、腹泻、呼吸急促等症状,其中2只于当日夜间死亡,经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为沙门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仔鹿肺炎和下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副结核杆菌亲和层析抗原为检测抗原,检测以草分枝杆菌抗原吸收的待检鹿血清,建立检测鹿副结核病血清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定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40μg/mL,血清样品稀释度为1:80,兔抗鹿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8000。经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不同地区4个鹿场的760头份鹿血清进行副结核病抗体检测,其中阳性61头份,阳性率为8%,获得副结核病在我国鹿群中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从而为防制鹿副结核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鹿结核病(Deer 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引起的鹿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副结核病属于我国进出境动物二类传染病名录中的共患病。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约内氏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以反刍兽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梅花鹿副结核病的报道尚还少见,但近年来各大鹿场发病数量却逐年提高。为了调查上述传染病2005年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的流行、分布、危害程度及防制等情况,在本研究过程中,以富有代表性的12个梅花鹿场共1014份血清样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学(ELISA)检测。调查不同地区、不同年…  相似文献   

5.
肉牛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引起顽固性腹泻和机体日渐消瘦,特征病变是慢性增生性肠炎。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犊牛。但由于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往往在2~5岁才会表现出症状,尤其是当其妊娠、分娩或者泌乳时更容易表现出症状。现概述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危害、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每年秋末是仔鹿腹泻多发时期,若不及时治疗,将有部分病鹿死亡。在我场仔鹿发生了腹泻现象,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病状的作用,1~2天后仍腹泻不止。后采用口服炭末加泻痢安糖糊和肌注痢菌净,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症状患病仔鹿被毛逆立无光泽,目...  相似文献   

7.
鹿恶性片他热(MCF)在新西兰的鹿场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严重病患。该病1968年在新西兰坎布特里林肯学院的鹿群中首次发现,其它国家也有发生,但发生于野生鹿的病例未见有报道。 MCF的死亡率为20—50%,幼鹿和新捕获的鹿群死亡率更高。突然发病,有时看不到任何症状。全年发生,但主要流行于7—11月,各种年龄的鹿均可感染,3岁的成年鹿最易感。症状病鹿停食,困倦无力,倒伏时见拉水样粪便,甚者血痢。放牧时离群落后站立不动,两耳下垂,体温正常或低于常温,呼吸和心跳稍有加快。  相似文献   

8.
鹿结核病的诊断、病原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鹿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不仅影响养鹿业的发展 ,也威胁人类健康。结核分枝杆菌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三个型。据报道[1] 引起鹿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牛型分枝杆菌 (40 %~ 5 9% )和鸟—胞内分枝杆菌 (30 %~ 4 0 % ) ,在鹿中存在结核菌素假变态反应和副变态反应 ,因此 ,不能单纯依靠变态反应方法进行初次定性 ,必须进行综合检查。为确诊本病我们采用病原体检查、变态反应学诊断及动物试验等方法 ,进行综合检查 ,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20 0…  相似文献   

9.
1997年9~11月,辽宁省锦州地区某个体养鹿场,梅花鹿发生腹泻,粪便稀软,最初发病主要是幼鹿,以后病鹿数量逐渐增加,最后成鹿也陆续有所发病,发病高峰时病鹿数量达35%。经过对场主的调查了解,及对鹿场饲养管理情况现场观察、病鹿临床症状、诊断性治疗得到确诊,并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首次报道了东北梅花鹿肾虫病的发生情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病原体的形态特征、致病作用和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概述了本病和鹿脑脊髓丝虫病主要症状之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仔鹿腹泻是许多仔鹿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表现,长期频繁的腹泻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病情严重的可出现体况呈渐进性消瘦,四周循环衰竭而致死亡.另外,长期腹泻还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成为僵鹿,因此,合理的用药可减轻仔鹿的腹泻症状,防止仔鹿脱水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7月28日—8月5日,鹿业分会联合调研团赴黑龙江开展鹿业调研。参加调研的有: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仁堂、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西丰鹿业发展局局长张青林、西丰鹿业发展局副局长李占武、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副秘书长付龙霞等。调研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5月,绥棱县永清村某养殖户从吉林购回的鹿相继发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前后盘吸虫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副结核病是由分支杆菌属副结核分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和顽固性腹泻 ,病变特征为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绉襞。除牛外 ,羊、马、鹿、驴等动物也能感染发病。本病潜伏期长 ,在明显症状出现前不易被发现 ,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支杆菌难度又高 ,因而早期诊断存有困难 ,从而影响到本病的防治工作。鉴于此 ,为了摸清本市奶牛的副结核病感染状况 ,我们于 1 998年 1 0月至1 999年 7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本市 1 0个区 (县 )及牛奶公司圈存奶牛进行了抽检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待检血清分…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仔鹿溶血病又称仔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种公鹿、胎儿与仔鹿血型不同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仔鹿出生后一般活泼健壮,但在吮食初母乳后出现贫血、黄疸和肌红蛋白尿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正>鹿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引起的,是鹿急性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该病以消化机能紊乱、出现神经症状、血液和肝脏坏死为主要特征。雨多潮湿的季节多发。近年来国内鹿场时有发生,给养鹿业造成较大危害。1发病情况吉林省汪清县某鹿场共饲养梅花鹿95头,2015年7月,该场的鹿相继不同程度的出现厌食、弓背、间歇性腹泻症状,死亡1头仔鹿。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荧光检查确诊为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7.
系统报道了48年来我国几个主要单位开展家养马鹿(♀)与梅花鹿(♂)杂交,即马.花杂交试验研究工作及其马.花杂交F154只290副茸的鲜茸产量和2只创记录者各锯龄的锯茸规格茸型和鲜茸产量、本交繁殖方法,并探讨了采用马鹿人工授精和同期发情等现代繁殖技术,大规模高效开展育成杂交,尤其清.双杂交和清.西杂交,乃至培育茸肉血兼用型鹿与该项最佳杂交组合的显效性,为养鹿业种鹿场、良繁体系、良繁基地和大型企业名牌鹿的产业化高效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理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某团饲养的塔里木马鹿群发生以腹泻、渐进性消瘦、难以治愈、侵害4岁以下鹿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病化、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PCR)、免疫酶标技术(ELASA)等先进技术的诊断,首次确诊为塔里木马鹿副结核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是古老的传染病之一,自1895年Johne氏描述此病以来,有近百年的历史,此病广泛流行于全世界。1955年,在我国内蒙古一些牧场就有流行,1972—1975年吉林省某牛场发生牛副结核病,1975年吉林省农业大学第一次从病料中分离出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本病主要发生于牛、绵羊、山羊,骆驼和鹿也都能感染。牛副结核病的报道多见,然而,鹿副结核病的报道尚属罕见。1987年以来,在新疆某鹿场的育成鹿群发生了一种以顽固性下痢,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鹿病,  相似文献   

20.
句容养鹿场共饲养梅花鹿 10 7头 ,其中种公鹿 48头 ,成年母鹿 3 1头 ,仔鹿 2 8头。 2 0 0 0年 8月 10日晨 ,发现 1头母鹿和 1头仔鹿突然死亡 ,同日下午有 5头母鹿死亡 ,11日有 2头母鹿和 1头仔鹿死亡 ,12日有 2头母鹿和 2头仔鹿死亡。 10日下午 ,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 ,微生物学检查 ,诊断为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经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 ,病程短。个别鹿从出现症状到死亡 ,不足 2h。大多数鹿病程在 12~ 2 4h。开始鹿表现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 ,怕动 ,反应迟钝 ,鼻镜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