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游泳抚触婴儿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486例婴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n=246)和对照组(n=240),干预组按健康教育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教育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婴儿游泳抚触知识的知晓率、婴儿游泳抚触主观接受率和观察婴儿游泳抚触的实际接受率。结果:干预组对婴儿游泳抚触知识的知晓率、婴儿游泳抚触主观接受率、婴儿游泳抚触的实际接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对婴儿游泳抚触的认识,促进婴儿游泳抚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后路脊柱三维矫形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腰椎不稳症患者4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前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29±0.96)vs(6.38±1.50)d、(15.13±1.36)vs(19.50±1.69)d,均P〈0.01];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95.8%vs66.7%,100.0%vs75.0%,P〈0.05)。结论对腰椎不稳症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护理组长负责制健康教育。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疾病态度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理紧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髋部骨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其紧张心理,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存在不良情绪的卵巢早衰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存在不良情绪的卵巢早衰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妇科疾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卵巢早衰疾病治疗计划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存在不良情绪的卵巢早衰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的情况。结果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流程再造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家属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行为的促进、健康教育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在所用药物相关知识、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儿童预防保健知识等方面知识正确率及按医嘱用药、常见症状家庭处理方法、预防儿童常见病方法等健康行为方面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流程再造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促进患儿家属健康行为、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馨提示卡在尿毒症患者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方法 84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采用口头讲解、示范及座谈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温馨提示卡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入院介绍、饮食介绍、疾病知识介绍、出院指导及宣教方法等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9%vs61.9%,P<0.01);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0%vs14.3%,P<0.05)。结论温馨提示卡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教育效果,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在同样的治疗下,教育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活方式、心理疏导、用药指导、自我监测血糖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一般的护理.在健康教育前及干预期满1年分别对两组改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教育组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治疗依从性、糖尿病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和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预防低血糖反应健康教育对其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善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盆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6例行骨盆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药物知识、饮食知识的掌握及遵医行为、有效牵引效果等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过程、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服务过程、护士讲授技能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骨盆骨折手术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患者的健康素质,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加速康复创造了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肾绞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0例急诊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肾绞痛知识知晓率、肾绞痛的复发率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肾绞痛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肾绞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肾绞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肾绞痛复发,可提高肾绞痛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实施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健康教育后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医院妇科住院人工流产患者191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955例。对照组给予人流术前术后常规处理,研究组给予PAC流产后健康教育服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对人工流产后避孕知识于流产相关知识掌握、落实避孕措施、对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年内的重复流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AC健康教育对促进女性生殖健康、避免重复流产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综合干预,探讨"医院-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达到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有效控制和良好的健康教育。方法肥胖组采用:(1)干预问卷调查设计方案;(2)对肥胖组儿童的干预;(3)学校与社区对肥胖儿童的发展关注与否的调查与干预;(4)家长对儿童养育观念的影响;(5)测定干预前后的两组生化检测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糖);对照组:在未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本组儿童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与生化检测。结果经干预后肥胖儿童吃饭速度快、常吃油炸食品者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h和有吃早餐良好习惯者则比干预前明显增多(P<0.01或0.05);肥胖组干预前的总能量、脂肪、总胆固醇和血尿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肥胖组的能量摄入明显下降(P<0.05),脂肪的摄入及总胆固醇和血尿酸也有所下降,但差异尚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肥胖组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养育观念更科学、养育方式更为合理。结论实施"医院-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单纯肥胖儿童的发生率,对减少肥胖所致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治疗的162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微信持续性健康教育分为2组,78例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患者为微信组,84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接受健康教育3个月后,微信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率(91.03%85.71%)、健康教育总满意率(96.15%88.29%)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明显高于本组健康教育干预前,微信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神经内科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水平,对疾病康复效果、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化足部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并发症防治等日常自我护理知识的教育;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尚接受强化糖尿病足护理教育和指导,发放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手册供患者出院后巩固学习并按要求实施。比较两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患者的足部情况、患者对糖尿病足认识和足部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强化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vs 24.0%,P〈0.05);强化组足部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情况及日常足部护理状况评分均明显增加,且以强化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强化糖尿病足部护理教育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提高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阿奇霉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服药指导、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急性加重次数为(0.5±0.3)次,住院时间为(12.4±4.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0±0.8)次和(16.0±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阿奇霉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实施健康教育降低哮喘病人复发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哮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5例,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结果:试验组疾病知识、依从性和复发情况较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教育后疾病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哮喘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和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哮喘复发较高;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十分必要,医护合作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哮喘病人复发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202-203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对对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60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压力管理干预,分住院期和出院恢复期两阶段进行。采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对干预前、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3个月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会活动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行为改变的作用.方法 选择221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对象,按区组随机法分为干预组111例和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体质指数和腰围.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体质指数和腰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患者的危害健康行为逐渐改变为健康行为.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是适合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单纯性肥胖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方便抽样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校的附属医院新郑市人民医院成功复诊的肠造口术后患者61例,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另31例作为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再通过电话回访,建立随访登记本,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健康教育或上门访视等一系列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造口相关知识掌握、自护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知识掌握水平,进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