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促生长剂——黄霉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龙  宫栾 《饲料工业》1990,(5):15-18
<正> 黄霉素(Flavomycin)是联邦德国赫司特公司在饲料领域开发的产品,在欧洲畜禽饲养中应用效果很好。现将其特性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一、黄霉素特性 1.理化特性黄霉素是弱酸,含磷量为1.96%,无色非晶体盐,溶于水和低分子醇,但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它是由4个稳定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的络合物。这4种物质化学特性相似,抗微生物活性强。分子式:C_(??)H_(107)N_40_(35)P 分子量:1582 结构式:略 2.作用机理黄毒素作为促生长剂在饲料中添加量虽少,但它对畜禽消化道内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霉素的抑菌机理主要是干扰细菌中胞壁质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菌细胞破裂,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2.
<正> 1 前言提高母牛情期受胎率,是加速牛的繁殖、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在诸多的研究方法中,除了从改善母牛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等环节着手外,以利用人工合成激  相似文献   

3.
阿维拉霉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阿维拉霉素(Avilamycin)又称为卑霉素、阿美拉霉素、阿维霉素、肥拉霉素,是一种新型消化促进剂和代谢调节剂,是由产绿色链霉素菌发酵而生成的二氯异扁枝衣酸酯,属于正糖霉素族的寡糖类抗生素。阿维拉霉素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效  相似文献   

4.
催产素(Oxytocin),又名缩宫素,是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其催产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能使子宫发生强烈收缩,排出胎儿;刺激乳腺泡上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中通过腺管进入乳池,发生放乳;  相似文献   

5.
高铜对仔猪促生长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晓萍 《饲料工业》2002,23(12):21-23
综述了高铜对仔猪的促生长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高铜促进仔猪生长作用的机理是:①提高了仔猪的采食量;②改变了仔猪肠道微观结构;③抑制了仔猪肠道细菌的生长;④提高了体内相关酶的活性;⑤调控仔猪体内生长轴,促进了生长类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正> 1 “畜大壮”的性质和作用机理“畜大壮”是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及国际粮农组织的资助下,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成功的一种反刍家畜促生长剂,在国  相似文献   

7.
泰乐菌素的药用性能及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乐菌素(Tylosin)是我国“九·五”规划新引进的国家级新兽药 ,它是由弗氏链霉菌分泌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其中含有4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以泰乐菌素A的活性最高。根据英国药典(兽药)1993年版 ,泰乐菌素成品中应含有A组分80%以上。1理化性质泰乐菌素为白色至浅黄色粉末 ,无臭、味苦。在0.1mol/LHCl溶液中 ,在290nm处具有最强吸收峰 ,可采用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光照对泰乐菌素生物效价无明显变化 ,但组分降低 ;加热情况下生物学效价略有下降 ;水溶液中生物学效价稳定 ;具有吸湿性 ,但吸湿后生…  相似文献   

8.
甜菜碱提高蛋鸡产蛋性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5 36只 30 0日龄罗曼蛋鸡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饲喂添加 0 ,5 0 0 ,10 0 0 ,15 0 0mg/kg甜菜碱的玉米—豆粕型日粮 ,研究甜菜碱提高蛋鸡产蛋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 10 0 0mg/kg甜菜碱对提高蛋鸡产蛋性能效果最佳 ,显著提高产蛋率 10 .11% (P <0 .0 5 ) ,提高饲料转化率 6 .4 1% (P <0 .0 5 )。进一步研究发现 ,日粮中添加 10 0 0mg/kg甜菜碱使血清促卵泡生成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酶活性分别升高了 5 6 .4 9%(P <0 .0 1)、86 .0 3% (P <0 .0 5 )、4 3.0 7% (P <0 .0 5 )和 30 .0 7% (P <0 .0 5 ) ,血清甘油三酯和尿酸含量分别下降了 2 2 .18%(P <0 .0 5 )、18.6 6 %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甜菜碱通过增强腺垂体FSH和LH的分泌 ,同时促进卵蛋白和卵脂肪沉积 ,从而提高蛋鸡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用多种促卵泡素产品超排黑白花母牛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国内外的6种FSH产品分12组超排黑白花母牛297头次。各组依次为(1)动物所pFSH,(2)动物所oFSH,(3)AUSAoFSH,(4)AUSA加剂量oFSH,(5)AUSApFSH,(6)Sigma FSH,(7)日本FSH,(8)宁波500单位,(9)宁波360单位,(10)武汉500单位,(11)武汉360单位,(12)武汉500单位加LH。冲卵时记录卵巢上的黄体数、卵泡数、采集的总卵数和可用胚胎数。经统计分析,第8和12组在各组中排卵数最高(P<0.05,或P<0.01除第11组),oFSH排卵数最低。有效胚胎数列在前6位的是第9、11、1、7、4和5组,第1-7组有效胚胎的比率较高(P<0.05或P<0.01)。使用宁波和武汉产的FSH,360单位比500单位效果要好,配种时注射LH可提高排卵数和有效卵数。冲卵时卵巢上的卵泡数与黄体数、采卵数和有效胚胎数没有明显相关(r<±0.02,P>0.05),而黄体数与采卵数(r=0.83)和有效胚胎数(r=0.67)为强相关,采卵数与有效胚胎数也呈强相关(r=0.81),且皆为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得出结论:oFSH比PFSH用于牛超排生物活性低;FSH质量与有效胚胎数有关,用高纯度的FSH超排可以提高胚胎的可用率。  相似文献   

10.
hMG与FSH配合孕激素对多浪羊同期发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孕激素分别与hMG和FSH配合对多浪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研究不同激素组合的同期发情效果。将181只多浪羊随机分为3组,第1组64只采用孕激素+50 U FSH处理;第2组59只采用孕激素+15 U hMG处理;第3组58只采用孕激素+20 U hMG处理。结果表明:3组羊的发情率分别为93.75%、94.92%和98.28%;发情同期率分别为89.1%、91.5%和93.1%;撤栓到发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49.60、44.79 h和44.79 h;发情持续期分别为30.6、33.43 h和29.57 h。各指标在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用hMG可以代替FSH进行多浪羊的同期发情处理。  相似文献   

11.
比格犬脑垂体远侧部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比格犬(Beagle)脑垂体远侧部实质中含有6种细胞,即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滤泡—星形细胞,它们各有其超微结构特征。生长激素细胞呈圆形;胞核为圆形;分泌颗粒很多,圆形,直径约233~465nm,催乳激素细胞多呈不规则形;胞核为不规则形;分泌颗粒很多,圆形,直径约310~620nm。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分泌颗粒较少,直径约78~232n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分泌颗粒较多,圆形,直径约155~310nm,分布于细胞周边。促性腺激素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分泌颗粒较少,呈圆形、卵圆形、杵状或不规则形,长径约155~434nm。滤泡—星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形,有突起伸入相邻细胞之间;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无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酵母对断奶仔猪诱食及促生长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添加复合酵母对断奶仔猪诱食及促生长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25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156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2个重复(公母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2%复合酵母组、0.3%复合酵母组;各处理组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21d。试验结果表明: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酵母对断奶仔猪的总增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都有一定影响,各处理组的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以0.3%复合酵母组为采食量最高;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酵母可以明显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新型中药促孕灌注液对连云港禽蛋开发中猪场经产母猪进行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和预防实验,同时观察其促孕效果,治疗结果表明,新促孕液对子宫内膜炎有较好的疗效,且比常规用西药治疗疗程缩短,省时省力省钱;预防实验结果显示,该药能明显降低子宫内为的发病率,显著缩短母猪产后至发情的间隔时间,具有显著的催情促孕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监测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是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必要工作。为了解全球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第6版《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监测报告》。分析发现:2020年美洲较多国家/地区允许使用抗菌药饲料添加剂,但趋向使用黄霉素等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非重要抗菌药;亚太地区允许使用抗菌药物添加剂的国家/地区数量下降最多,对使用抗菌药添加剂的管理日趋规范;亚太地区养殖量与美洲相当,是欧洲的2倍,但2018年兽用抗菌药总用量是美洲的2倍、欧洲的6倍,单位动物用量是美洲的1.5倍、欧洲的2倍,总体用药量和单位用药量均偏高。值得肯定的是,亚太地区兽用抗菌药使用量下降幅度最大,较2016年下降59%,是美欧地区同比降幅的2倍,兽用抗菌药减量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叶小齐  吴明  邵学新  梁雷 《草业学报》2014,23(6):217-224
植物化感物质普遍存在对其他植物生长的“低促高抑”现象,可能和植物对叶片资源投入或者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有关。实验以具有较强化感作用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玉米幼苗生长、光合能力和叶片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提液浓度(0.00~0.25 g/mL)对玉米幼苗生长(总根长、株高、总叶面积和总叶长)存在着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处理(0.00 g/mL)相比,0.02~0.11 g/mL内各浓度处理对玉米幼苗的茎、叶和根的生长和总生物量的积累都有促进效应,而在0.13~0.25 g/mL内各浓度处理有抑制效应。不同浓度水提液处理对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有着相似的“低促高抑”效应(P<0.05),低浓度处理玉米幼苗对光合同化组织的资源投入增加,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提高,而叶生物量分配则无显著变化(P>0.05)。处理1~3 d内,具有最大生长促进效应的0.02 g/mL处理和最大生长抑制效应的0.20 g/mL处理与对照处理的玉米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生物量与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这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对叶片资源投入,特别是叶面积生长的投入,而不是通过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变化所导致的。低浓度化感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的促进可能是细胞伸展性增强的结果。不同浓度化感物质可能是化感作用感知受体植物胁迫能力的一种信号,因此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养禽业,促生长剂通常是交替使用的。其理由是通过变换使用,对投喂的任何抗菌素来说,潜在的细菌抗药性最小,可以提高日增重与饲料效率。然而,事实上并不总是如此。有证据表明,对某些促生长剂来说,可以连续以单一形式使用而不降低其功效。本文将讨论单一促生长剂的长期使用效果。每隔三、四年,养禽业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某些细菌可能已对所用的促生长剂产生了抗药性。这种忧虑并不是基于新的科学发现,而往往是来自人们对抗菌素在人医或兽医上的临床应用所长期存在的认识。只要这些问题还存在,人们就会怀疑作为促生长剂长期使用的抗菌素之功效。在养禽业的饲喂计划中,常常使用不止一种促生长抗菌素(交替使用)。这种交替使用的道理往往是出于直觉而非科学根据。在家禽饲养周期内,通过用一种促生长剂替代另一种,希望最大限度减小对任何投饲的抗菌素可能存在的细菌耐药性,以便最终提高日增重及饲料效率。下面讨论的焦点是抗菌素作为促生长剂单一使用与交替使用的效果比较。近期的一份综述文献指出,像类如维吉尼霉素、黄霉素以及杆菌肽类(杆菌肽锌与亚甲基二水杨酸杆菌肽)在单一长期使用时,并不会降低其功效。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受脑下垂体内分泌器官的控制。丘脑下部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LH—RH和FSH—RH调节着垂体前叶两种促性腺激素LH(促黄体素又称促间质细胞激素)和FSH(促卵泡素,又称精子生成素)的合成和分泌。 1.GnRH的作用和研究简况 LH、FSH存在于生物体是1920年Zondek和Aschhein首先提出,1931年Feoold从垂体中分离出它们的混合体,1938年Hartman和Beng确定LH为糖蛋白。此后,经过大量的工作,到1972年,几个实验室分别报告了人、猪、牛、羊的LH和FSH的结构及其特性。研究表明:LH对雌性具有促进黄体发育、成熟及合成和分泌孕酮及雌二醇的作用;对雄性作用于间质细胞,促进睾酮的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鼠促卵泡素(FSH)分泌的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将GTH细胞用PMA或H7处理后,用GnRH脉冲刺激,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FSH-βmRNA表达的Ct值,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PMA能显著降低GTH细胞FSH-βmRNA表达的Ct值,H7则曾能显著升高,说明GTH细胞PKC活性显著影响FSH-βmRNA的表达,FSH-βmRNA的表达随着PKC活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PKC活性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因此,PKC-Ca2+是GnRH脉冲刺激所引起的FSH-βmRNA表达的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1万只肉仔鸡,分为2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组2500只,试验组以“复合有机微量元素”按1000g/吨饲料添加饲喂1~47日龄,试验结果:试验组成活率为96.35%>对照组成活率91.7%;试验组较对照组多增重1443.80kg,且试验组鸡冠红、腿黄、毛亮,鸡活泼有力;试验组料肉比2.12:1<对照组2.23:1;试验组药费6058.6元<对照组6991.4元。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净收入4241.38元,平均每只收入0.85元;对照组亏损1235.92元,平均每只亏损0.25元。试验表明“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肉仔鸡有抗病促生长作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人们证明了卵巢卵泡液中存在有生物活性的抑制素,其来源是颗粒细胞。大多数研究表明,抑制素主要在垂体水平上选择性地抑制促卵泡素(FSH)的释放;少数报道抑制素对促黄体素(LH)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到80年代中期,从牛和猪卵泡液中提纯了抑制素,并克隆出了其互补 DNA,确定了这种分子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激素的特异性放射免疫测定方法,从而使有关抑制素的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