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吡虫啉是生产上常用的防治稻飞虱药剂,近年来防效变差,这表明褐稻虱对该药的抗性已经明显增强。为了找到防效更好的药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5%扑虱灵WP防治效果较好,但用药量要提高到50~75 g/667 m2;药后10 d,25%扑虱灵WP 40 g 5%锐劲特SC 20 ml、25%扑虱灵WP 75 g处理最好,防效分别为92.5%、90.4%,经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据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植保站、景宁县外舍乡农技站等人提供的试验表明,31%三拂ME每667m^2a60ml+10%蚜虱净WP20g+5%井冈霉素SP25g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和中高龄幼虫,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31%三拂ME每667m^260ml+10%蚜虱净WP20g+5%井冈霉素SP25g加水50kg防治中高龄幼虫,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均达90%左右,显著优于乱混菊酯类药剂20%沉螟EC50ml+20%氰戊菊酯EC 16ml+25%扑虱灵WP50g+70%甲基对硫菌灵WP80g的防治效果,是目前防治纵卷叶螟中高龄幼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灰飞虱及蚜虫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麦田第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每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对水50kg喷雾,药后2,5,10,15d对灰飞虱的校正防效分别达85.67%、84.08%、76.1%、70.6%,显著好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25%扑虱灵(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处理。但每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对小麦蚜虫的兼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防治稻飞虱低毒、高效的农药品种,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噻·杀单WP、60%烯啶虫胺WP、25%扑虱灵WP的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4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除60%烯啶虫胺WP75g/hm2为78%外,其余处理均在80%以上;各处理速效性差异显著,25%扑虱灵WP900g/hm2和75%噻·杀单WP900g/hm2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60.8%和64.4%;60%烯啶虫胺在较高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较低浓度的防效,高浓度下,药后3~14d对稻飞虱的防效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70%稻誉等6种不同药剂处理的试验,得出5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70%稻誉WP40g/667m。最好,药后20天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达到91.21%;70%稻誉WP30g/667m2、75%三环唑25WP40g/667m2、40%稻瘟灵EC40ml/667m2和70%甲基托布津WPloml/667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14%、79.07%、78.04%和74.26%;70%稻誉WP20g/667m2的防治效果较差,仅为59.71%。  相似文献   

6.
用杜邦普尊TM(氯虫苯甲酰胺)SOSC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普尊TM50SC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好,使用22.5g、33.75g和45g有效成分每公顷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分别为86.33%、91.87%和95.57%,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10.5%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0.5%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5%啶虫脒乳油有效成分18.00g/hm^2、20.25g/hm^2、22.50g/hm^2对黄瓜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以10.5%啶虫脒乳油有效成分20.25~22.50g/hm^2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长白蚧发生为害上升,对茶叶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控制上述害虫,我县普遍推广了扑虱灵、吡虫啉作为茶树上的防治药剂,虽然对叶蝉、粉虱类害虫防治效果较好,但综合控制作用不甚理想,不能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同时外销茶叶对扑虱灵的残留十分严格,从而制约着扑虱灵的应用推广。为寻求防治茶树害虫的广谱高效新药剂,作者于2005年春茶期进行了52.25%农地乐EC防治茶树多种害虫的田间药剂试验,取得理想的防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利用生物制剂1.8%阿维菌素乳油进行大面积飞机超低量喷洒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5.07万hm^2,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75、120、150g/hm^2三种浓度飞机防治后第15天,防治效果分别为89.5%、94.3%和80.1%,其中,1.8%阿维菌素在剂量为120g/hm^2时,在3d,5d,15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34.2%、50.0%和94.3%,与另外两种1.8%阿维菌素的喷洒剂量相比,具有最佳及快速的杀虫效果,1.8%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快速,稳定,持效期长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WP的总体防效好,且持效期长,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扑虱灵WP25g/亩的药效,且安全性良好。亩用25%噻嗪酮WP30g,对水量60kg,用MB-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且施药时田间要保持3~4cm水层,药后保水5~7d为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春利  王绍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56-12057
[目的]确定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在不同时期施药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中椒7号为供试材料,辣椒疫病为防治对象,研究几种药剂不同施药时期施用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结果]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对辣椒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试验剂量内时辣椒安全无药害。药剂施药时期不同,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不同,最佳途径是苗期用药和移栽后田间喷雾相结合。推荐苗期使用72.2%霜霉威盐酸盐AS43320g/hm^2苗床泼浇,或移栽前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17187.5g/hm^2灌根或泼浇;移栽后大田发病初期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773.44—1031.25g/hm^2喷淋茎基部或喷雾,间隔7d施药一次,可连喷2~3次。[结论]该研究为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种杀虫剂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36g/hm^2)对褐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和7d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4.92%和96.58%;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9(有效成分75g,hm。)7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92.34%,明显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g,hm。)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几种农药对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对蜘蛛的杀伤力进行了测定。结曝表明:药后3d和7d.25%吡蚜酮WP75g/hm^2对灰飞虱的防效最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2.2%和90.8%,持效期最长;药后10d.20%氯虫苯甲酰胺SC30g/hm^2、25%毒死蜱·杀虫单WP375g/hm^2、15%茚虫威EC 27g/hm^2、25%阿维·毒死蜱EC375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在80%以上.没有显著差异。25%吡蚜酮WP75g/hm^2、15%茚虫戚EC27g/h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g/hm^2、25%噻嗪酮WP 300g/hm^2对蜘蛛的杀伤力较小,校正死亡率为12.6%~28.0%。5%氟虫睛SC30g/hm^2、48%毒死蜱EC 432g/hm^2和2%阿维菌素EC 13.5g/hm^2对蜘蛛的杀伤力较强,校正死亡率高达90.8%。田间系统调查表明。化学农药防治区蜘蛛数量显著少于不防治区.蜘蛛数量下降51.72%.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10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的药效试验结果。1.8%害极灭乳油1000倍液,7.5%虫霸乳油2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和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3—7天防效达88.8%─100%;20%快灵乳油1500倍液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1—3天防效达84.8%─88%,但持效性差.药后5—7天防治效果仅为75%─78%。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评价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江苏省海安县植保植检站于2010年对10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第9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5%已唑醇ME1.5-2.1kg/hm^2、11%井冈·已唑醇WP0.75kg/hm2优于5%井冈霉素As5.25kg/hm2,30%苯甲·丙环唑SC0.3kg/hm2、5%已唑醇ME1.2kg/hm2与5%井冈霉素As5.25kg/hm2药效无显著差异。因此.已唑醇、井冈·已唑醇和苯甲·丙环唑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或交替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治稻飞虱,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替代农药,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稻飞虱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g/hm2和25%吡蚜酮悬浮剂300g/hm2的防效较为稳定,72%吡蚜酮异丙威水分散粒剂270g/hm2具有较好的速效性,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g/hm2具有较好的持效性。生产上可综合稻飞虱发生量、药剂成本、防治效果及抗药性风险等因素交替使用,以保障水稻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选用新型杀菌剂25%啶菌恶唑悬浮剂、40%氟硅唑乳油、40%嘧霉胺悬浮剂对人参黑斑病菌进行了抑制作用实验和田间病害防治实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药剂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I50分别为0.329μg/mL、2.832μg/mL和14.025μg/mL;啶菌恶唑2000倍液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6.5%,氟硅唑2000倍液次之,防治效果达83.4%,嘧霉胺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82.1%。  相似文献   

18.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5g/hm^2,55g/hm^2,45g/hm^2防治小麦蚜虫时,在施药后第七天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0.9%、84.3%。其中以施用65g/hm^2和55g/hm^2防治效果最好,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生产上防治小麦蚜虫时,施用量以55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经过试验表明0.4%低聚寡糖素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2.25L/hm^20.4%低聚寡糖素 2.25L/hm^2原沣源植物营养剂的防治效果最高,3.75L/hm^20.4%低聚寡糖素较次之。0.4%低聚寡糖素不污染环境,对作物安全,不产生药害。虽然25%施保克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易污染环境,长期使用易使稻瘟病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与艾美乐混配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g+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g,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对成虫和若虫防效分别达75.6%和94.5%;药后7d对成虫和若虫防效分别为85.3%和97.2%,而其他供试处理对褐飞虱成虫则基本无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处理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供试其他处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