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天竹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并依据不同种质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天竹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共出现11条酶带,且所有种质资源都有2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SOD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2.
南天竹开发利用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南天竹13个地方种源为研究对象,开发利用价值为目标,并基于观赏植物的观赏特证,确定了22个评价指标,建立了观赏植物南天竹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岳阳、祁阳、衡山、柏加、黄花机场等地的南天竹的观赏价值、资源潜力、生物学特性等在园林应用中得分值最高,即开发利用价值高,而张家界、邵东南天竹在园林应用中开发利用价值较低;可根据开发利用途径和目的进行其它方面的开发利用,如盆景和水土保持方面.以AHP模型评价湖南南天竹,旨在为今后开发利用湖南南天竹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13个不同地区的南天竹种群为试样,采用田间试验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首次对栽培型与野生型南天竹的物候期、生长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南,无论栽培型或是野生型的南天竹各地理种质资源物候特征基本一致;两类型生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栽培型的生长速度大于野生型;不管是栽培型或是野生型南天竹的高生长在幼龄期都比较迅速,其新梢的年生长、叶片生长规律都遵循Logistic方程的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3210、0.2003和0.320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2~0.7919间,平均为0.652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4种不同石榴品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不连续凝胶电泳技术,对安徽省怀远4个石榴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酶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间,均含有1条共同的谱带,但又含有丰富多态性,其中芽变新品种的白玉和其母本谱带极为相似,但稍有差异,说明两者亲缘关系极近,变异后遗传物质确实改变。玉石籽与大笨子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不同榛树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种不同种类榛树叶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比较的结果显示:平榛、毛榛及杂交榛共有酶带B,该酶带可能是榛属的特征性酶带;平榛与毛榛POD酶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A1、C1和C2这三条酶带是毛榛特有的,能否作为毛榛的标志带,有待进一步研究;杂交榛酶带特征与母本(平榛)接近;这些实验结果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及探讨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种类的区分提供了依据,也为榛树遗传基础的评价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6个山杏无性系1年生枝皮的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比较和分类。结果表明:POD同工酶共分离出13条酶带,其中P1、P2和P8为16个无性系所共有,且分离清晰,可作为山杏无性系的特征酶带;PPO同工酶分离出9条酶带,其中P1′、P2′和P6′分离清晰,为16个无性系所共有。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12份野生大麻种质及4个对照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栽培试验,调查叶长、叶宽和叶柄等11个表型性状,并采用CTAB法提取大麻基因组DNA,分析了其表型性状及RAPD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应用Farthest neighbor和UPGMA方法分别构建了表型及RAPD聚类图。结果表明,野生大麻表型变异非常丰富,11个表型在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变异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最小的为有效分枝数;14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6条带,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4.52%。基于表型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全部12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且根据高纬和中低纬分为2个明显的分支,另外2个类群仅包括3份栽培大麻;基于RAPD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同样分为3个类群,总体上呈现地域性分布,但野生大麻和栽培大麻并未区分开,云南、新疆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东北、华北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西藏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我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应该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为野生大麻的利用和工业大麻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变异规律,为白栎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白栎自然分布区14个天然种源368个单株果实,分别测定4个形态特征指标和6个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白栎4个形态特征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差异极显著,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白栎果实形态特征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为1.839,其中,果实宽度(1.886)>果实长度(1.837)>长宽比(1.832)>百粒质量(1.801);(2)白栎果实10个特征参数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仅个别存在显著相关性;(3)对10个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将14个白栎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湖北利川、四川邻水、四川阆中、贵州黄平、湖南新晃、江西宜黄和广西全州种源为第一类;重庆万州、重庆江津、湖南龙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武义、浙江西湖种源为第二类;浙江遂昌种源单独归为一类。[结论]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在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种源内的变异高于种源间的变异,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说明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果实特征参数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聚类分析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浙江遂昌种源果实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南天竹是叶、果、株型皆具极高观赏价值的常绿灌木,在城市园林绿化和室内绿化装饰中被广泛应用。为了保持南天竹的优良特性,丰富国内南天竹优良品种资源,促进南天竹产业化发展,研究了南天竹的扦插技术和生根类型,分别选用美国南天竹优良品种‘白果’南天竹2~3年生硬枝插穗和嫩枝插穗作为试验材料,就插穗的不同剪口位置、不同浓度和时间的ABT 3号生根粉处理、不同基质对其扦插生根类型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果’南天竹枝插穗生根为腋(侧)芽基部分生组织生根类型;‘白果’南天竹多年生硬枝及当年生嫩枝均可用于扦插育苗,就扦插生根率而言,嫩枝扦插高于硬枝扦插;插穗以有顶芽、下剪口带踵或位于芽(叶鞘)基部的为好,插穗处理效果以1 000 mg/kg的ABT 3号生根剂蘸3~5 s的为好。  相似文献   

11.
“金丝油桐”与贵桐2号的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生化水平上鉴别"金丝油桐"的品种,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湖北省来凤县"金丝油桐"与贵桐2号叶的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谱,结果显示:"金丝油桐"有11条酶带,其中a、b、f、i、l这5条酶带颜色较深,很清晰,而c、e、g、h、j、k这6条酶带颜色较浅;贵桐2号共有13条酶带,其中a、b、f、i这4条酶带颜色很深,而c、d、e、g、h、j、k、l、m这9条酶带颜色较浅;贵桐2号的酶带比"金丝油桐"多出d、m这2条;"金丝油桐"11条酶带的Rf值依次为0.20、0.36、0.37、0.43、0.46、0.50、0.52、0.59、0.68、0.76、0.90;贵桐2号13条酶带的Rf值依次为0.20、0.36、0.37、0.39、0.43、0.46、0.51、0.52、0.60、0.69、0.77、0.88、0.95。分析结果表明:"金丝油桐"与贵桐2号这2个品种间存在着亲属关系,但其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对12个樱桃品系的叶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样品分别获得多条蛋白质条带,慈溪市不同樱桃品种的叶蛋白的分子量有明显差异;聚类结果显示,12份不同樱桃种类在0.50时聚为3类:子陵1号、黑珍珠、短柄2号、相公殿、子陵2号、短柄2号为一类,童岙2号、红花樱、五月樱、诸暨短柄、下杨家为一类,童岙1号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证明白术不同性状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利用RAPD标记对白术6个性状进行多态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10bp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通过扩增共得到130个DNA片段,片段大小为100~3000bp,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10条,占84.615%,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在果实、叶和花性状上的变异极为丰富,每500 g鲜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76.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3.31%);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叶和花性状;果纵径和果横径与叶长、叶周长和花冠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农家品种宜春白皮中籽表型性状的总变异程度高于龙眼茶、羊屎茶和珍珠茶。利用25对AFLP引物组合在4个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和普通油茶中共扩增出92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75.7%;羊屎茶与宜春白皮中籽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698 2),龙眼茶与普通油茶的相似系数最小(0.558 1)。AFLP标记和表型性状的聚类都可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和普通油茶分开,但对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归类并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油桐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油桐种质资源普查发掘出来的151个油桐品种及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经济性状等13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量分类的方法,将136个三年桐品种划分为7个类群,15个千年桐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油桐品种分类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16.
5个枣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江苏省目前主栽的5个枣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月测定枣树叶片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其谱型稳定,重复性好;(2)5个供试枣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共显现3种谱型,5条酶带,酯酶共显现4种谱型,14条酶带;(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冬枣是较其他4个枣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的品种,泗洪沙枣与蜂蜜罐的亲缘关系最近,蚂蚁枣与泗洪大枣介于冬枣与蜂蜜罐之间, 泗洪大枣与泗洪沙枣的亲缘关系较远,是2个不同的枣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仙茅属13个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仙茅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亲缘关系,利用ISSR技术对来自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江西的13个种群的134份野生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共扩增出256条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达到91.79%;在种内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4.69%~29.30%,Shannon信息指数为0.028 3~0.160 5。13个种群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四川宜宾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29.30%,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60 5;云南9号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6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28 3。13个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87 1~0.513 1。根据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13个种群共聚为2大类,四川宜宾与江西武功山种群最先聚在一起,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广西雅长与四川盐边的种群聚在一起,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云南的较近。  相似文献   

18.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山茶属29种红山茶组植物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23种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谱带转化成0-1型数据,用UPGMA法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山茶属红山茶组的29个种划分为4大类,第1类为光果红山茶亚组,第2类为毛蕊系,第3类为滇山茶系,第2类和第3类属于滇山茶亚组,短管红山茶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根据各种之间的相容关系系数的大小,发现红山茶组内有3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