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分析奶水牛日产奶量和其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了云南省某奶水牛场2019年1—12月2 170条群体改良(DH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奶水牛平均日产奶量为4.50 kg,乳脂率为6.98%,乳蛋白率为4.59%,乳糖含量为4.57%,尿素氮为22.20 mg/dL,体细胞数为50.00万个/mL。日产奶量与乳蛋白率、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乳脂率与乳糖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乳蛋白率与乳糖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尿素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体细胞分数与日产奶量的关系为:Y=9.521-0.428X(p0.01),体细胞分数每下降1分,产奶量增加0.428 kg。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选用意大利皮尔蒙特大区某规模化养殖场60头奶水牛,研究不同浓度的板栗总苞多酚对奶水牛抗氧化能力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奶水牛随机分为5组(日粮中植物多酚添加剂量为0.1%、0.2%、0.3%,0.4%),每组12头奶水牛,在饲养的第15天和第30天分别取血样,测定抗氧化性能;每周采集一次乳样、连续4周,记录试验牛日产奶量并测定奶水牛乳汁中乳蛋白率、乳脂率、非脂固形物(SNF)及乳糖(L)的含量和体细胞数量。[结果]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多酚水平为0.3%时,可以显著提高奶水牛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P0.05),并可以显著降低血液中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同时0.3%组奶水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在奶水牛饲粮中添加水平为3%的植物多酚可以显著改善奶水牛的抗氧化指标,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3.
“乳炎康”复方中草药透皮搽剂的临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测定乳房炎患牛乳汁中体细胞数的降低幅度和产奶量的提高率来考察"乳炎康"复方中草药透皮搽剂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作用。每天用药一次,搽患病乳房基部,连续用药1周,第1次用药后15d,试验组牛乳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下降率为64.57%,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对照组牛乳中体细胞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通过对试验期间两组牛总产奶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复方透皮剂对产奶量有较好的提高作用,试验组提高4.4%~9.2%;而对照组产奶量下降4.2%~15.8%。复方透皮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试验显示:11%的牛用药1~2d治愈,78%的牛3~5d用药治愈,5d的总治愈率为88.9%。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昆明市某牧场2018年1—12月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为基础,统计平均胎次、泌乳天数、305 天产奶量、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产奶高峰日、高峰奶量等指标,将其与DHI指标标准范围进行比较,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该牧场平均胎次为2.43,泌乳天数为166 天,305 天产奶量为9 169 kg,体细胞数为24 万个/mL,乳脂率为3.78%,乳蛋白率为3.27%,高峰奶量为40.3 kg,产奶高峰日在73.2 天。结果表明,该牧场的牛群结构相对合理,配种繁殖性能正常,但存在隐性乳房炎,高峰日过长等问题。建议应该加强育成牛、干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降低乳房炎发生率,缩短高峰日时间。  相似文献   

5.
体细胞数与乳成分、胎次、产奶量及季节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析了15000头(次)奶牛所产原料奶样本,比较了体细胞数与乳成分、胎次、305天产奶量及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体细胞数的升高,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逐渐降低。当体细胞数为50万~100万个/mL时,原料奶中总固体及非脂乳固体含量达到最高;当体细胞数超过100万个/mL时,总固体含量开始下降。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冰点逐渐增加,但各组差异不显著。随着胎次的增加,体细胞数逐渐增加。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逐渐下降。夏季、秋季的体细胞数比春季、冬季的高,夏季、秋季与春季、冬季体细胞数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省2011—2020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发现,DHI测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2020年参测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产犊间隔等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与2011年相比,2020年奶牛日均产奶量提高了86.67%,乳脂率增加了0.63个百分点,乳蛋白率增加了0.12个百分点,总固体增加了0.23个百分点,体细胞数降低了68.91%,产犊间隔下降了50.58天。  相似文献   

7.
奶水牛具有抗热应激能力强,乳脂率、乳蛋白率高的优点。云南省具有悠久的奶水牛养殖历史,通过对2019年全省奶水牛的DHI测定数据分析,得出季节对奶水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非脂固体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的影响,为奶水牛饲养管理提供依据。季节对产奶量、乳脂率、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非脂固体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产奶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夏季(5.3 kg/天)、秋季(5.5 kg/天)、冬季(5.6 kg/天)、春季(5.7 kg/天);乳脂率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夏季(5.69%)、冬季(6.11%)、春季(6.16%)、秋季(6.33%);乳糖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夏季(4.96%)、秋季(5.00%)、春季(5.06%)、冬季(5.10%);总固体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夏季(15.51%)、春季(15.78%)、冬季(16.12%)、秋季(16.28%);非脂固体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春季(9.83%)、夏季(10.02%)、秋季(10.15%)、冬季(10.21%)。季节对乳蛋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从低到高的顺序为:春季(3.99%)、夏季(4.19%)、冬季(4.31%)、秋季(4.32%);季节对尿素氮的影响显著(p0.05),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冬季(20.33mg/100 m L)、夏季(21.60 mg/100 m L)、春季(22.12mg/100 m L)、秋季(22.62 mg/100 m L);季节对体细胞数有显著影响(p0.05),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夏季(42万个/m L)、春季(29万个/m L)、秋季(24万个/m L)、冬季(14万个/m L)。奶水牛对热应激的耐受力较强,但在夏季高温时仍表现出一定的热应激反应,奶水牛容易感染乳房炎。在奶水牛养殖中要注意防止热应激,饲料日粮配比要合理,注意环境卫生,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牛奶中体细胞数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齐齐哈尔市某规模化奶牛场375份乳样,探讨奶中体细胞数与奶量、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期、感染乳区、奶损失之间的变化规律及与牛奶主要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细胞数越多,产奶量下降越明显;胎次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呈上升趋势;产后时间的延长,体细胞数也会增多;体细胞数与乳脂率、乳糖率和乳蛋白率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乳区的感染越严重,牛奶中体细胞数越高,同时产奶量的损失越大。研究对奶牛状况作出评价,以便做好预防,为指导奶牛生产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乳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某奶牛场530头荷斯坦牛3个月(2010年6-8月)的DHI数据整理,分析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体细胞线性平均分值与产奶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P〈0.01),Y=0.0643X2-1.545X+23.54,R2=0.9909。体细胞线性分值每上升1分,产奶量下降(奶损失)约为0.8kg;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乳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1002X+2.8083(R2=0.8035,P〈0.05);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乳蛋白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0529X+2.7738(R2=0.8892,P〈0.01);体细胞线性分值与尿素氮之间存在三次曲线相关关系,Y=-0.0105X3+1.1462X2-0.3422X+16.861,R2=0.8368(P〈0.05),随体细胞线性分值上升,尿素氮水平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挑选了某DHI参测奶牛场胎次、泌乳性能相近的奶牛34头,采集早晚两次奶样,并按照早、晚6:4比例混合制成全天样,分别进行乳成分测定,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早上奶产量显著高于晚上(P<0.01),但晚上奶乳成分明显高于早上(P<0.01);全天样与早、晚班奶相应乳成分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r在0.833~0.971之间)(P<0.01),但是全天样与早班奶相应乳成分相关性强于晚班奶。全天样与早班奶相应乳成分的回归关系中,产奶量、乳蛋白率、乳糖率、尿素氮、体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强(R2在0.92~0.95之间),而乳脂率、总固体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2仅为0.78~0.79)。可以看出,单次挤奶代替全天样时,乳脂率的代表性不如乳蛋白率、乳糖率、尿素氮及体细胞的代表性强。在DHI测定时,单次乳样拟合全天样乳成分时,不同的牧场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及挤奶间隔不同,需要建立不同的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天津地区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体细胞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对某规模奶牛场2009~2015年的DHI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了天津地区奶牛产奶性能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产奶量每年春季缓慢上升,4~5月为每年产奶量最高的时期,差异显著(p0.05),5~8月产奶量急剧下降,8月最低;乳脂率2月开始缓慢下降,6月降至最低,之后乳脂率有上升趋势,至8月末,乳脂率迅速恢复,且较春季乳脂率含量更高;乳蛋白率降低趋势一直持续,到4月达到最低水平,一直持续到8月和9月,乳蛋白率急剧回升,直至12月持续升高,各月间乳蛋白率变化差异显著(p0.05);乳糖变化规律大致与产奶量变化趋势相似;乳中体细胞数在2月和9月出现2次高峰,5~7月持续在较低水平,各月间差异不显著。天津地区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但乳糖、体细胞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某奶牛场530头荷斯坦牛3个月(2010年6~8月)的DHI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及乳成分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体细胞线性分值与产奶量呈负相关性:y=-0.8463x+22.205,R2=0.9486(P〈0.01),体细胞线性分值上升1分,产奶量下降(奶损失)0.8kg;体细胞分值与乳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1002x+2.8083,R2=0.5969(P〈0.01);体细胞分值与乳蛋白率之间显著正相关:y=0.0529x+2.7738,R2=0.7838,(P〈0.01);体细胞分值与尿素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y=0.1438x+16.602,R2=0.5038(P〈0.05),随体细胞分值上升,尿素氮水平表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云南省芒市德宏水牛乳脂率及其与DHI(奶牛生长性能测定)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对2012年2~12月德宏州芒市部分奶牛场570份奶水牛DHI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P0.01,r=0.332),与乳糖率呈负相关(P0.01,r=-0.264),与总固体率呈正相关(P0.01,r=0.792),与产奶量呈负相关(r=0.390,P0.01);乳脂率与非脂固体、体细胞数、尿素氮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本文通过对德宏水牛乳脂率与DHI数据分析,为德宏水牛良种资源的饲养管理和水牛乳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分析了15000头(次)奶牛所产原料奶样本,比较了体细胞数与乳成分、胎次、305天产奶量及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体细胞数的升高,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逐渐降低。当体细胞数为50万~100万个/mL时,原料奶中总固体及非脂乳固体含量达到最高;当体细胞数超过100万个/mL时,总固体含量开始下降。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冰点逐渐增加,但各组差异不显著。随着胎次的增加,体细胞数逐渐增加。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逐渐下降。夏季、秋季的体细胞数比春季、冬季的高,夏季、秋季与春季、冬季体细胞数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东北垦区规范化养殖牛场奶牛乳体细胞数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探析泌乳月份及乳成分与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中的GLM和Correlation过程,分析了2012—2013年黑龙江省某牛场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结果表明,该牛场牛群平均乳体细胞数为14万/m L,有56.70%的奶牛个体乳体细胞数小于20万/m L,6月和10月乳体细胞数较高,10月乳房炎阳性率最高(27.25%)。体细胞数高于15万/m L时,就会造成经济损失,高于50万/m L的经济损失占牛群经济损失的71.45%。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该试验结果可为更好地运用DHI体系评价奶牛的生产性能,规范牛群的饲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乳房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译为奶牛群改良,在我国又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事实证明,DHI是世界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其测定的性状主要有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体细胞数等。在此基础上,收集奶  相似文献   

17.
DHI技术应用效果对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牛群遗传改良的基础.是改善牛群质量.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增加奶牛饲养科技含量的有效措施。DHI测定.一方面可以为奶牛遗传评定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奶牛饲养管理提供分析报告。为此.本试验对延庆德大兴旺和鑫运两个奶牛养殖小区近两年的DHI报告中产奶天数、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以及体细胞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为牛场科学管理提供指导,并分析各项指标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体细胞数与目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提高高峰产奶量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I测试系统(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奶牛育种的基础工作,同时它为奶牛场生产提供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在DHI报告中已知乳体细胞数水平直接反映奶牛乳腺的感染情况,从而懂得了控制体细胞数对增产的重要性;DHI又为我们提供了估计305天产量,从而提高生产管理者对个体牛或全场牛单产的预见性;奶产量和乳成分又是最直观反映着奶牛营养水平,所有的DHI测试记录都是为提高牧场管理水平所服务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高峰产奶量(Peak Milk),高峰产奶量是指整个泌乳期中奶量最高的日单产,高峰产奶量可直接影响到整个胎次的产量,如果奶牛场希望自己的产量是10000kg而不是5000kg,那么必须管理好高峰产奶量,尽量提高奶牛的高峰产奶量。 在中加奶牛育种综合项目的帮助下,上海建立了DHI测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资料报道只是关于奶产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部分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样本量不大。本研究以宁夏地区5个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22 360头次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了奶产量与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产犊间隔没有显著变化(P0.05);体细胞数逐渐增加;乳脂率、乳糖率逐渐下降;乳蛋白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研究结果,使奶牛场从业人员更为准确地了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为奶牛场的生产及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规模奶牛场实施"测奶养牛",精准化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群体生产性能、生鲜乳品质具有较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端,属南亚热带气候.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系发达,高温多湿,无霜期长达330天左右,饲草资源丰富,适宜水牛生长繁殖.我市自1964年开始从广西水牛研究所引进印度摩拉水牛及冻精,杂交改良闽南本地水牛,经过改良的摩杂牛--闽南奶水牛,能大大提高本地水牛的产奶量(本地水牛年平均产奶量350~500 kg,杂交水牛达1 639.5 kg),乳脂率也较高,因此闽南奶水牛在我市很受欢迎.现已有摩拉水公牛9头,巴基斯坦尼里公牛3头,闽南奶水牛5 000多头,继续发展闽南奶水牛的势头很好.据调查,闽南奶水牛一般以农户家庭式饲养(户养几头或十多头),饲养管理水平较差,产奶量偏低,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就尤为重要,下面就饲养管理技术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