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血液pH、尿液pH、采食量及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产褥热等健康指标的影响。选择10头预产期相同,体重、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1组(CS组)饲喂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日粮精粗比接近6:4;试验2组(MF组)饲喂以羊草、苜蓿和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日粮精粗比接近4:6。试验结果显示,CS处理组奶牛产前、产后干物质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MF组(P<0.01),且CS处理组奶牛产后干物质采食量增长较快、幅度较大。另外,试验结果还发现,MF处理组尿液pH显著高于CS处理组(P<0.05),两处理组奶牛产前、产后血液pH没有差异(P>0.05)。此外,MF处理组产后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饲喂精料水平较高的日粮对奶牛产后的健康状况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日粮不同NFC/RDP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5胎、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8头,于产前第28天开始,各组分别饲喂NFC/RDP为5.14(Ⅰ)、3.46(Ⅱ)、4.00(Ⅲ)、5.12(Ⅳ)、3.33(Ⅴ)、2.87(Ⅵ)的日粮。分娩后各组均饲喂相同的产奶日粮,至产后第56天结束。结果表明:饲喂NFC/RDP为4.00(Ⅲ)的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且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NFC/RDP为4.00(Ⅲ)的日粮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 天到产后21 天的这段时间。围产期由于采食量下降导致的能量负平衡是规模化牧场淘汰奶牛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围产期奶牛疾病的预防方案,减少产后淘汰率,增加奶牛的使用年限,选取围产前期3 胎以上的荷斯坦牛40 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天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保增乐30 g,对照组按照牧场正常饲喂方式进行饲喂。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淘汰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前期每天添加30 g保增乐对于降低奶牛分娩应激,提高奶牛产奶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围产期荷斯坦奶牛16头,按年龄、体重、胎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4.0%,B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9.6%,在精粗比3:7条件下(能量浓度基本一致,1.41-1.42Mcal/kgDM)。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总干物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营养表观消化率、分娩后60d内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总干物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乳蛋白和总干物质有随围产期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6头体况、预产期和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3组奶牛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50和300 g/d的中草药添加剂,预饲期1周,正饲期6周。奶牛产后每周采集1次饲料样、血样和奶样,测定其干物质采食量、血液生化指标及乳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围产期奶牛产后产奶量表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产奶量分别增加5.1%和10.6%,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期奶牛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对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62.7%和76.6%,但对乳中其他常规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奶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降低水平分别为29.0%和35.1%,血清中其他常规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围产期奶牛中草药添加剂添加量为300 g/d,可以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和血中NEFA含量,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奶牛产后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奶牛历经了产犊与泌乳,其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乳牛的生产性能。本试验就日粮能量水平对奶牛围产期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变化、产奶量、乳成分、体况及产后首次配种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其经济效益,探讨初产母牛围产期和泌乳前期合理的日粮能量水平配制,以期为夏季产犊奶牛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量组奶牛产后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并且体质量消耗明显。由此认为,干奶期能量摄入水平是影响和调节产后干物质摄入量、产乳量和能量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40头体况评分(3.63±0.06)、胎次(2.88±0.05)、上一泌乳期产奶量[(36.86±1.06)kg/d]及预产期[(28±1)d]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头·d)酵母β-葡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显著提高了产后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蛋白产量(P0.05),对产后乳中其他乳成分产量和比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显著提高了产后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产后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P0.05),产后血清总蛋白含量有增加趋势(P=0.06),对产前和产后血清中白蛋白、C-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和淀粉样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显著提高了产前和产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有降低产前血清丙二醛含量的趋势(P=0.05),对产前和产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围产期饲粮中添加10 g/(头·d)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奶牛的产后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提高产后血清葡萄糖含量及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产后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宁夏奶牛热应激期间干物质采食量降低导致的产奶量下降问题,试验选择产后90 d的头胎奶牛54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相同质量的TMR日粮。试验组全混合日粮中添加30 g/(d·头)曲霉发酵物。试验周期3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在饲喂曲霉发酵物后第7、14、28 d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曲霉发酵物后第21、28 d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奶牛热应激期间添加30 g/(d·头)曲霉发酵物能够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脂肪来源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胎次[(2.95±0.1)胎]、体况和上一胎次平均产奶量[(31.4±0.4)kg]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6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三组,每组20头奶牛,分别饲喂泌乳净能和粗蛋白质含量一致,但脂肪(酸)来源不同的日粮,三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A组)、脂肪酸钙组(B组)、棕榈酸脂肪粉组(C组)。试验期为母牛分娩当天(0 d)至产后21 d。试验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除泌乳天数10~12 d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其他两组有下降的趋势(P=0.06)外,其他各阶段B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P <0.05),全期干物质采食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8.78%和14.56%(P <0.01)。(2)产奶量方面:整个试验期,B组产奶量均低于A组和C组(P <0.05),但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 0.05),全期产奶量B组较A组和C组下降13.41%和12.48%(P <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血液β-羟丁酸浓度(BHBA)在产后7、14 d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In a previous paper we have proposed a new concept of a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feed intake by Holstein Friesian dairy cows (Zom et al., 2011). This model predicts feed intake from feed composition and digestibility and the cow's lactation number, stage of lactation and pregnancy. Contrary to many other often used models, this does not include animal performance (milk yield, bodyweight) to predict feed intake. However, BW and MY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DMI.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novel feed intake model and to compare its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with four other commonly used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feed intake.An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n independent dataset containing 8974 weekly means of DMI from 348 individual cows observed in 6 feeding experiments including a wide range of diet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Sub-datasets were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DMI data by experiment, lactation number, lactation week, and maize silage to grass silage ratio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the intake models for different feeding practices and groups of cows using mean square prediction error (MSPE) and relative prediction error (RPE) as criteria.The novel model was most accurate as indicated by the MSPEs and RPEs for the whole dataset and the most of the sub-datasets.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model of Zom et al. (2011) is able to predict DMI without the use of milk yield or body weight as inpu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novel model was robust and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diets and feeding management situations in lactating HF cows.  相似文献   

12.
日粮不同β-胡萝卜素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在奶牛日粮中补充β-胡萝卜素制剂,探讨不同添加量对舍饲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牛选用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相近,胎次为头胎、泌乳200 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Ⅰ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300 mg/dβ-胡萝卜素)、Ⅲ组(基础日粮+600 mg/dβ-胡萝卜素)、Ⅳ组(基础日粮+900mg/dβ-胡萝卜素)为试验组,基础日粮由青贮玉米、苜蓿草粉、小麦秸和精料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奶牛在添加β-胡萝卜素后能够提高产奶量,Ⅳ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Ⅰ提高了11.03%(P〈0.05),Ⅲ、Ⅳ组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34%和9.36%(P〈0.01),Ⅳ组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增加了2.05%(P〈0.05),乳糖含量各处理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对比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烟酸产品对荷斯坦牛泌乳初期和高峰期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试验选用54头体重、胎次、泌乳月、上一胎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按照配对原则随机分成三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每组18头。对照组饲喂牛场常规TMR,试验Ⅰ组在常规TMR基础上每日每头添加本实验室研发的过瘤胃保护烟酸产品20g,试验Ⅱ组添加等量普通烟酸,进行9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在产犊后6~100d高产荷斯坦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烟酸可明显提高产奶量(50.12 V 45.44kg/头日,P<0.05);但乳蛋白含量明显降低(3.09%V 3.21%,P<0.05),对乳脂率(3.56%V 3.63%,P>0.05)和乳糖含量(5.05%V 4.99%,P>0.05)的影响很小。(2)添加等量的普通烟酸对产奶量的提高效果不明显(46.29 V 45.44kg/头日,P>0.05);对乳脂率(3.48%V 3.63%,P>0.05)、乳蛋白(3.14%V 3.27%,P>0.05)和乳糖含量(5.00%V 4.99%,P>0.05)的影响均不显著。(3)添加过瘤胃保护烟酸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增收12.35元/(头.d)];添加普通烟酸后效益则略下降[-1.74元/(头.d)]。上述结果提示,在高产奶牛泌乳初期和高峰期日粮中应添加过瘤胃保护烟酸,添加普通烟酸无效。  相似文献   

14.
体型外貌性状是奶牛重要的选种指标,是奶牛保持高产、稳产、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上海地区荷斯坦牛体型外貌与产奶性状的相互关系。、随机选取上海市28个奶牛场总计871头第二泌乳期荷斯坦母牛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测定其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个产奶性状,体型外貌性状采用9分制评分结果.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体型总分及7个体型外貌性状与各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型总分与305d产奶量、乳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O.01);体躯容量性状和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肢蹄性状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奶量显著正相关(P〈O.05);尻部性状与乳脂率呈显著正相关.。最终得出肢蹄、体躯容量、尻部性状是影响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最主要因素,体型外貌鉴定评分对于筛选高产、优质荷斯坦母牛及选种选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甘油对围产期奶牛能量平衡和肝脏糖原合成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674.6±13.8) kg、胎次(2.5±0.5)、上一泌乳期305 d产奶量(7 412±15) kg和预产期(23.8±0.3) d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4组,从分娩前19 d开始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油0,100,200和300 g/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甘油200和300 g/d,显著提高了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体况评分,显著改善了奶牛分娩前14 d和分娩后7,21和35 d的能量平衡。200和300 g/d组奶牛分娩前14 d胰岛素浓度和分娩后7,21和35 d奶牛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和300 g/d组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组(P<0.05)。200和300 g/d组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肝脏糖原含量和糖异生途径限速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甘油能够加强肝脏葡萄糖异生作用,改善奶牛能量平衡,适宜添加量为200 g/d。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的研制方法及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3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15头,对照组日粮组成为添加30%胡麻饼的精料补充料+青贮饲料+苜蓿干草,试验组日粮组成为添加30%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的精料补充料+青贮饲料+苜蓿干草,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头均日产奶量提高2.25%(P〉0.05),试验期头均产奶总增加量提高43.51%(P〈0.01),料奶比降低9.20%(P〈0.05),头均毛利润提高40.34元,经济效益提高3.53%。  相似文献   

17.
红薯渣对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试验选用;35头健康无病、处于泌乳中期、胎次相同、体重相近(体重约450kg)、产奶量相近(P〉0.05)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头,用产奶期正常饲料饲喂;试验组25头,每头牛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投5kg新鲜红薯渣替代5kg苜蓿干草。结果表明:在产奶期日粮中添加新鲜红薯渣对奶牛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从乳成分试验统计数据看,其对奶牛的乳成分影响不明显,乳脂、乳蛋白、乳糖、乳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围产后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为更好地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围产期荷斯坦牛32头,按照年龄、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添加由黄芪、党参、香附、白术、当归、川穹、白芍、熟地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产前21d至产后21d连续饲喂42d,添加量分别为50g/d、100g/d、150g/d。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提高了2.74kg、4.87kg、4.73kg,差异显著(P〈0.05),表明复方中草药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乳成分的影响无明显变化规律,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的干物质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成年母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况评分(BCS)是评价奶牛饲养效果好坏、营养代谢正常与否的标志,也是奶牛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体况评分为制订下一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胎次、干奶期、泌乳期、不同的泌乳阶段等影响因素对奶牛体况评分的影响。测定本场2009年3月共219头胎次在0~6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应用SPSS15.0软件对不同胎次、干奶期、泌乳期、不同的泌乳阶段等影响因素对奶牛体况评分的影响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对奶牛BCS的影响不显著(p0.05);干奶期和泌乳期对奶牛BCS的影响极显著(p0.01);泌乳阶段对BCS的影响极显著(p0.01)。因此提示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灵活调控各影响因素对体况评分的影响,提高母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11头蒙贝利亚母牛和9头蒙贝利亚公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与同期荷斯坦母牛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初生重无显著差异;4~18月龄,蒙贝利亚母牛体重均明显高于荷斯坦母牛同期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日增重变化规律相似,lOB龄平均日增重最大,17月龄平均日增重最小。蒙贝利亚母牛各阶段体高、体长与荷斯坦母牛无显著差异,14月龄体高可达127cm,达到配种体高。蒙贝利亚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7241kg,对照组荷斯坦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9589k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较大,至24月龄体重接近荷斯坦公牛同期体重。12~24月龄,荷斯坦公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明显高于蒙贝利亚公牛,差异板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48kg,蒙贝利亚母牛初生重42kg,二者差异显著(P〈0.05)。蒙贝利亚公牛各阶段睾丸周径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公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