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也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病害。20世纪50年代曾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等国家爆发,使当时风糜世界的第一大国际贸易香蕉品种‘大蜜舍’绝产。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发生香蕉枯萎病,之后的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2.
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称,首例转基因香蕉在澳大利亚提早收获了。这批香蕉苗在2009年定植于南约翰斯通地区(位于昆士兰市北面)。该香蕉转基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的含量。以适宜东非消费者。据这项试验的负责人称。现在初步结果喜人,首例转基因香蕉中至少有一个基因对提高果实维生素A含量有效果,研究人员将继续予以关注。下一个研究重点将放在对香蕉中铁元素含量提高上面。  相似文献   

3.
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对香蕉抗枯萎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激素及信号传导途径、抗病基因分离鉴定以及基于多组学挖掘香蕉抗枯萎病基因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此病最早是在1874年澳大利亚被发现,在1910年造成巴拿马香蕉极大的损失,故此病又称巴拿马病。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1症状枯萎病在各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但幼龄蕉树发病较少。症状有两种:(1)外部症状。①叶片倒垂型黄化。成龄蕉株接近结果时,下部叶片叶缘先出现特异性黄化,而后逐渐  相似文献   

5.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香蕉枯萎病 ,又称巴拿马病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rumf sp cubense(E F Simth)SnyderetHansen],曾在中、南美洲毁灭大片蕉园。该病现分布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及热带美洲的香蕉产区[1] 。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2 ] 和海南[3 ] 等省 (区 )也有分布。该病为土传病害 ,药剂防治困难 ,选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4] 。为此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并对我国香蕉抗…  相似文献   

6.
香蕉品种资源抗枯萎病的鉴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香蕉品种资源抗枯萎病的鉴定曾惜冰,王碧青,韩路,黄秉智,杨护(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广州五山510650)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巴拿马枯萎病、黄叶病)是香蕉的一个毁灭性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香蕉产区。50年代,该病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  相似文献   

7.
由于担心真菌病害危害香蕉种植,菲律宾当地香蕉种植户要求菲律宾政府帮助种植户抗击巴拿马病(亦称香蕉枯萎病),以挽救菲律宾出口收入。菲律宾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市场最大的香蕉出口国,香蕉出口成为菲律宾第二大出口创汇产品,仅次于椰子。  相似文献   

8.
植物基因组公司Evogene和香蕉生物科技公司Rahan成功进行了抗病香蕉的田间种植试验,这批香蕉能够抗香蕉叶斑病。香蕉叶斑病是一种能够影响到香蕉商业种植的较严重的病害。这次的合作项目目的就是要发现并确认具有潜在抗叶斑病的基因。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香蕉植株比不具有抗病基因的植株感病率低。  相似文献   

9.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效率低,难以满足大量鉴定基因的抗性功能的要求。为了借鉴模式植物成熟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对拟南芥、烟草、番茄3种模式植物的多个常用品种材料对强毒性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仅番茄‘Money Maker’品种受侵染后表现出典型的枯萎病症状;从感病植株根颈附近茎段内部坏死组织可检测和再次分离出病原菌,说明病菌的致病性符合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进而以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Money Maker番茄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为借助模式植物番茄进行快速筛选鉴定抗香蕉枯萎病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香蕉巴拿马病的防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香蕉引种过程中容易出现巴拿马病害,对香蕉的品质以及产量会有较大的影响。对香蕉巴拿马病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香蕉抗枯萎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香蕉枯萎病的危害、不同香蕉种质资源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及香蕉抗枯萎病机理的研究,为有效地预防和防治香蕉枯萎病及香蕉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将有可能公开得到转基因水果。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已经和印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技术转让,以生产一种对孕妇有益的富含维生素A和铁元素的转基因香蕉。  相似文献   

13.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香蕉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又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一种侵染香蕉植株维管束的毁灭性病害,属国际植物检疫对象。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全市香蕉面积2.8万hm2,产量74万t。该病20世纪70年代在广东首次发病,漳州市20世纪90年代零星发生后,近几年发展很快,并有扩展趋势,极大制约着香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个野生香蕉株系的PCR-RFLP分析及其对枯萎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RFLP标记和RAPD技术对采自深圳的3种野生蕉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及苗期接种鉴定对其枯萎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蕉1号和3号为AA类群;野生蕉2号为BB类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处,可将同属AA的野生蕉1号和3号,与贡蕉(AA)和巴西蕉(AAA)聚为一类;野生蕉2号(BB)与粉蕉(ABB)和大蕉(ABB)聚为一类。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分析以及香蕉枯萎病的早期诊断结果均表明野生蕉2号和3号感香蕉枯萎病,而野生蕉1号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5.
广西蕉类枯萎病发生及为害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或黄叶病,是香蕉上一种土传毁灭性检疫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Snyder etHansen。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1910年巴拿马因该病造成很大损失。我国台湾自1967年首次发现此病一个新的生理小种4号为害Cav-e  相似文献   

16.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黄叶病、巴拿马病,是危害世界香蕉产业的严重植物性病害,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害已传入我国多年,在台湾,广东中山、番禺都造成了区域性香蕉毁灭性灾害。现在广西、福建、云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疫区;海南的三亚市,乐东县,海口红旗镇;澄迈县大拉基地、福山镇、美亭乡等地都有蕉区发病;有的蕉区镰刀菌枯萎病与细菌性青枯假单胞菌枯萎病交互发生,严重地危害着蕉农的利益。有的蕉农种了2万多株香蕉,有50%的香蕉发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18.
组合木霉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香蕉枯萎病正在逐步侵染全球范围内的香蕉,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探索出一种对香蕉枯萎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r309T、Tr121、Tr14。将3个菌株分别制成含单菌株或组合菌株(Tr309T+Tr121+Tr14)可湿性粉剂,进行温室和大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效试验。温室内药效测试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62)显著低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防治效果(86.67%)显著高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2016、2017年连续2年在广西坛洛镇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15 g/株)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00、6.67)和防治效果(85.47%、89.7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同时,施用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也显著提高了香蕉单穗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香蕉枯萎病抗性离体筛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春香  陈佳越  潘晓  王泽槐  陈厚彬 《果树学报》2008,25(5):686-690,F0003
以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ECS)为试材,进行抗枯萎病离体筛选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不同的γ射线(60Co)辐射剂量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的枯萎病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OC)为选择压力,研究FOC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离体抗性筛选。结果表明,ECS的植株再生能力与辐射剂量之间呈负相关,半致死剂量为70~80Gy。同样地,未经辐射处理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也随着FO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经辐射处理过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与CK相比成倍地增加;当FOC体积分数达到12%后,只有从经80Gy辐射后的ECS获得了再生植株。这表明ECS耐FOC的能力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巴西香蕉薄切片丛生芽途径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水果之一,但它在栽培过程中常受到病毒、真菌等的危害。以吸芽生长点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脱毒苗,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香蕉种苗的规模化生产。但在香蕉产区,脱毒苗在种植后仍会受到花叶心腐病、束顶病等危害。采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将抗病性基因导入香蕉,培育出具有抗病性的香蕉品种是提高香蕉抗病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建立有效的转化体系是进行转基因成功的关键。为此,笔者进行了本试验。通过愈伤组织再生植株途径建立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的难度大,成功的报道少。而利用香蕉假茎薄片为外植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