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对牛胚胎体外生产技术中的体外受精液、精卵共育时间、血清和培乔液等影响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BO(Brackett & Oliphant)和BM(BO:成熟培养液=3:2)作为受精液,受精卵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6.0%和15.0%;精卵共育时间以9-12h为宜;受精卵在含血清FBS或OCS培养液中的专胚发育率分别为26.4%或29.9%,明显高于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囊胚发育率(10.3%);TCMl99、mBECMaa、mSOFaa3种胚胎培养液均能支持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在其中培养受精卵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8.O%、30.7%和29.2%。试验结果表明:精卵于BM受精液中共育9~12h后,将假定受精卵置于添加5%OCS的mBECMaa或mSOFaa培养液中培养,能显著提高体外生产胚胎的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2.
牛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体外发育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卵巢采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经体外成熟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于孤雌激活与体外受精.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比较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率和发育速度.结果表明将牛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分别置于mSOFaa和mBECMaa培养液中培养,卵裂率(89.3%vs.80.1%;83.2%vs.82.5%)、囊胚发育率(27.5%vs.24.0%;28.9%vs.21.9%)和孵化率(58.7%vs.56.7%;51.5%vs.53.3%),均无显著差异(P>0.05);孤雌生殖胚与体外受精胚在体外发育的速度基本相同.对孤雌生殖胚胎进行培养可以代替体外受精胚胎筛选最佳体外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了核移植前对受体卵子进行激活、细胞融合开始时间及供体受精卵细胞周期调节对核移植卵体外发育的影响。其结果显示核移植前对受体卵子激活组的细胞融合率与对照组没有差异 ,但重组胚胎的卵裂率、8~ 16细胞期胚胎及囊胚的发育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核移植前激活的受体卵子分别在卵子体外成熟开始的第30h和 4 5h与供体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结果 ,30h组的细胞融合率和卵裂率与 4 5h组没有差异 ,但发育到 8~ 16细胞期及囊胚的发育率均比 4 5h的高 ;将供体受精卵用诺考达唑 (Nocodazole)处理后 ,进行核移植的结果 ,处理组的细胞融合率、卵裂率、发育到 8~ 16细胞期和囊胚的发育率与对照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研究精卵作用时间、培养密度、气相环境对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的影响及早期发育快慢与胚胎发育能力的关系,得出:精卵共作用12 h和18 h,不影响囊胚率(P>0.05),但受精18 h的卵裂率明显高于受精12 h的卵裂率(P<0.05);对于四孔板而言,培养密度在50~80枚/孔之间,不影响胚胎后期发育率(P>0.05);早期用5%CO2,空气为平衡气,后期用5%CO2、5%O2,N2为平衡气的气相条件的卵裂率、囊胚率分别极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这两种气相环境的囊胚率和卵裂率(P<0.01);早期发育较快的胚胎后期发育的能力更强(P<0.01)。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体外受精早期胚胎的最佳体外培养体系,将从屠宰牛卵巢上获取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后获取的早期胚胎,分别用TCM199和mSOFaa与牛卵泡颗粒细胞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表明:TCM199和mSOFaa均能使体外受精胚胎突破8~16细胞期的发育阻断,但是囊胚发育率仅为14.3%和15.5%,差异不显著;胚胎与牛卵泡颗粒细胞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能够使胚胎的囊胚发育率达到30.2%和33.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牛胚胎体外生产技术的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屠宰牛卵巢分离的卵母细胞,以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为标准,对牛胚胎体外生产过程进行了简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加卵丘细胞的高密度卵母细胞体外成熟(100~200枚/平皿)可代替加卵丘细胞的标准密度(50枚/平皿)培养,其卵裂率(57.6%比62.5%)和囊胚发育率(23.7%比29.1%)没有显著差异(P>0.05),体外授精时间可从成熟培养后22h延长至27h,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可以不经洗涤直接移入受精滴,原成熟培养皿内残留卵丘细胞再培养48h形成的单层细胞,可代替标准方法制作的单层小滴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的共同培养,供胚胎发育培养的单层细胞使用多次不影响囊胚发育率,经简化的IVF技术获得的胚胎非手术移入情期同步受体牛子宫角2~2.5个月后直检有58.3%(7/12)妊娠。我们认为,传统的牛胚胎体外生产技术经过简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不会减少囊胚发育率和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牛体外受精胚胎卵裂阶段对其体外发育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体外成熟培养(IVM)、体外受精(IVF)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按其所处卵裂阶段的不同,划分为2细胞、3~4细胞和5细胞以上3个试验组,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培养到发育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以观察在胚胎早期,受精卵裂发育的快慢与其后胚胎所获得的继续发育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牛早期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的高低,与其在体外培养(IVC)前卵裂发育的快慢成正比。在IVF后42~46h处于2细胞、3~4细胞和5细胞以上卵裂阶段的早期胚胎,其囊胚发育率分别为6.5%、21.4%和44.9%,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经过7~9d的IVC后仍滞留在IVC前原卵裂阶段,丧失继续发育下去能力的胚胎比率则分别为51.6%、32.7%和25.7%,与其IVC前卵裂发育的快慢成反比。在IVF后66~70h仍处于2细胞和3~4细胞卵裂阶段的早期胚胎,其体外发育能力明显降低,囊胚发育率只有1.3%和8.2%;而滞留胚胎率则分别高达90.9%和59.4%。结果表明,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卵裂发育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其后体外发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技术,体外生产牛胚胎,以获得试管牛.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2~24h后,其成熟率为85%;体外受精率为83%.体外受精卵分别在颗粒细胞单层(GCM)和输卵管细胞单层(OCM)上培养,其胚胎最后产量(以授精时卵母细胞的数目为基数)分别为19%和29%,差异极显著(P<0.01).若体外受精卵先在GCM中培养72h后,再将已发生卵裂的(>4细胞)胚胎移到OCM中培养,其胚胎最后产量为35%.由此表明,早期胚胎在其发育过程中至少存在着3个发育相期,即1~8细胞、8~16细胞和16细胞~囊胚3个阶段,各阶段需要不同的培养环境.IVM/IVF胚胎移植到受体黄牛体内后,其足月时的妊娠率为15%.第一头试管犊牛已于1993年4月18日凌晨产出.  相似文献   

9.
牛胚胎体外生产技术的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屠宰牛卵巢分离的卵母细胞,以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为标准,对牛胚胎体外生产过程进行了简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加卵丘细胞的高密度卵母细胞体外成熟(100 ̄200枚/平皿)可代替加卵丘细胞的标准密度(50枚/平皿)培养,其卵裂率(57.6%比62.5%)和囊胚发育率(23.7%比29.1%)没有显著差异(P〉0.05),体外授精时间可从成熟培养后22h延长至27h,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卵母  相似文献   

10.
影响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重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hiten氏液为基本培养液,研究了卵丘细胞、谷氨酰胺及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CG注射后17~18h、25~27h和36~38h昆明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葡萄糖或谷氨酰胺存在与否,卵丘细胞与受精卵的共同培养对胚胎克服体外发育阻断无明显效果。葡萄糖能抑制1-细胞胚胎发育,促进4-细胞以后的胚胎发育。谷氨酰胺是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良好能源物质,可使96%(308/321)的体外发育到2-细胞的胚胎克服阻断而继续发育到4-细胞。谷氨酰胺与葡萄糖联合使用,则可使小鼠受精卵的囊胚发育率达57.5%(229/398)。HCG注射后36~38h的小鼠胚胎能利用葡萄糖。  相似文献   

11.
牛胚胎的体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外受精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淘汰的高产奶牛和屠宰的青年母牛卵巢中的未成熟卵,大量,廉价地实验室生产胚胎,这对加速我国高产奶牛群和良种肉牛群的繁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胚胎工程技术,借鉴国外实验室生产牛胚胎的经验和根据我们实验室的实践,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体外受精牛胚胎(试管牛)的生产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获得,培养,精子获能,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后的胚胎培养,超低温冷冻保存与解冻后的胚胎移植等。  相似文献   

12.
兔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完善家兔体外生产胚胎技术,采用FSH+HCG法处理48只母兔,获得卵母细胞.采用获能的精子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使用TCM199为基础液进行受精卵的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平均每只供体兔可获得30.69枚可用卵母细胞.屠宰法获得的精子获能以后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卵裂率达65.51%,囊胚发育率18.04%.自然射出法获得的精子获能以后,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卵裂率达66.33%,囊胚发育率17.83%.屠宰法与自然射出法获得的精子获能以后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Accessory sperm numb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quality was evaluated in cattle after nonsurgical recovery of ova or embryos 6 d after insemination. Efforts to alter accessory sperm number per ovum included 1) blockage of retrograde sperm loss at insemination using a modified insemination device, 2) elevated sperm number per inseminate (40 x 10(6) vs 20 x 10(6], and 3) alteration in semen quality (percentage of viable and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erm in the inseminate). None of these efforts affected accessory sperm number per ovum or embryo. However, blockage of retrograde semen flow for 3 h or use of semen of below-average quality (decreased percentage of viable and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erm)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number of viable embryos and increases in number of degenerate embryos and unfertilized ova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nsemination (P less than .03) and use of semen with an average percentage of viable and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erm (P less than .06). Number of accessory sperm per embryo or ovum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quality (P less than .05). Mean accessory sperm +/- SD and the median value (in parentheses) for unfertilized ova, degenerate embryos, and embryos classified fair to poor and excellent to good were, respectively, .3 +/- .8 (0), 5.4 +/- 8.9 (1.0), 15.8 +/- 28.6 (3.5), and 16.9 +/- 29.5 (5.0). We conclude that efforts to improve accessory sperm numbers per embryo or ovum failed and that high variation and skewness of accessory sperm toward 0 may make median values more meaningful than mean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4.
应用体外受精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屠宰的青年母猪卵巢巾的未成熟卵,大量、廉价地实验室生产胚胎。这对加速我国良种猪群的繁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胚胎工程技术。借鉴国内外实验室生产猪胚胎的经验及根据我们实验室的实践,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体外受精猪胚胎的生产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获得、培养、精子获能、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后的体外培养、冷冻保仃与移植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来源的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及其胚胎发育。对10头摩拉母水牛连续6周进行活体采卵,共采集292枚卵母细胞,头均回收卵母细胞4.87枚,头均A级卵数为3.07枚,从屠宰场收集74头水牛卵巢共采集559枚卵母细胞,头均回收卵母细胞和A级卵母细胞分别为7.55枚和5.20枚,均显著高于活体采集的水牛卵母细胞(P<0.01)。将收集的AB级水牛卵母细胞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至囊胚。结果表明,活体采卵组和屠宰水牛卵母细胞组受精分裂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4.81%和57.73%。屠宰水牛卵母细胞组的囊胚率则高于活体采卵组(28.78%vs21.34%,P<0.05)。利用两组的胚胎进行常规法冷冻保存,冻胚解冻后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与电穿孔法,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新霉抗性(neo-)双标记基因的pMSCV质粒转染胎牛耳成纤维细胞为供体与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为受体构建克隆胚。研究了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EGF(表皮生长因子)对转基因胚的影响,不同转染方法构建供体细胞对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和在不同体外培养系统中的发育效果。结果显示,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EGF 30 ng/mL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最高,但对后期转基因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的影响,以添加EGF 20 ng/mL组的最高;以胎牛耳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不同转染方法转染供体细胞构建重构胚,其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JP2〗0.05);mSOFaa+颗粒细胞单层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转基因囊胚发育率最好,该体系更适合体细胞核移植法生产转基因牛胚胎。  相似文献   

17.
马红  王文涛  付博  仁亮  刘娣 《兽医大学学报》2013,(9):1451-1453,1457
通过比较参与受精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存在与否、精子上浮时间、精卵共孵育时间、不同受精液等4个方面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求找到最佳的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体系。将选择带有不同颗粒细胞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为3组:含全部颗粒细胞、2~3层颗粒细胞和裸卵;调整精子在受精液里的上浮时间为0、30、60、120min研究其受精能力;比较3、6、20h精卵共孵育时间对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在mTBM受精液中,将精子上浮处理60min,与含2~3层颗粒细胞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共孵育6h的IVF体系最为有效,其卵裂率为(77.6±2.3)%,囊胚率为(25.7±2.6)%。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卵母细胞的来源、精子体外获能、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五个方面综述了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体外成熟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影响精子体外获能的因素、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的因素、体外受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并且对影响该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稳定高效的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体系,提高体外胚胎生产效率,本研究先利用屠宰场采集的新鲜卵巢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通过胚胎发育潜力来筛选最佳的体外胚胎培养液;再进一步研究不同种公牛精液和供卵母牛对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CR1aa培养液和mCR1aa培养液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mCR1aa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提高(28.1% vs 20.6%,P<0.05);选取的3头荷斯坦种公牛精液的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号种公牛精液体外受精后囊胚率(38.7%)显著高于2号和3号(23.8%&22.9%)(P<0.05);随机选择的3头活体采卵供体母牛(H1、H2、H3)获得的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无显著差异,但H1和H2供体母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H3供体牛(P<0.05),且H1供体牛体外受精囊胚率显著高于H2供体牛(P<0.05)。结果表明,mCR1aa培养液能显著提高体外受精囊胚发育率,适用于体外胚胎生产;种公牛精液和供体母牛个体差异会直接影响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的生产效率,为奶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生产技术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实验进行了精子处理方法、洗精液中添加抗生素种类及浓度、常规培养小滴(50μL)中入胚数的筛选,按照不同荷斯坦公牛个体分选的性控精液对体外生产的牛早期胚胎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法处理性控精液效果最优。利用经过分选的性控精液进行体外受精(IVF)后都较易导致污染,且受精后的体外胚胎发育效果都较差。在洗精液中添加10μL/mL头孢哌酮钠的IVF胚胎体外发育较好,囊胚率达到16.9%;且在常规培养小滴中适当减少入胚数,能有效抑制利用性控精液制备的奶牛IVF胚胎自身对培养微滴的污染。利用直接离心法处理精液,在洗精液中添加头孢哌酮钠10μL/mL,可以成功进行牛性控精子的体外受精,但目前的受精效果低于用普通精子的体外受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