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1999年2月9日至3月10日,利用深井水进行虹鳟发眼卵孵化鱼苗试验,在3个孵化筐内放置5万粒发眼卵,2月16日开始出膜,2月22日全部出膜,出膜率为75%;3月3日仔鱼开始上浮,3月10日全部上浮,共收取上浮椎鱼2.36万尾,仔鱼至上浮稚鱼期成活率为63%。一、条件与方法1.发眼卵来源试验用发眼卵是2月8日从北京市怀柔县虹鳟鱼场购进的,数量为5万粒。用塑料袋加冰纸箱包装,火车运输,2月9日早8时放入3个孵化筐内,发眼卵呈橙黄色,粒径3-5毫米,两个黑眼点清晰可见。2.孵化用水(1)水源为本所院…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专业户采用池塘孵化团头鲂鱼苗,但孵化率低。多年来,我场采用并掌握网箱孵化技术。现介绍如下:一、网箱要求:网箱材料要选用60~70目的尼龙筛绢做成。可以防止剑水蚤等有害生物进入孵化网箱破坏鱼卵。网箱的大小可以根据孵化鱼卵的多少制作。一般放卵量可按每立方米放100万粒左右。如一个9~0.7~0.5m2的网箱可放卵30O万粒左右。二、孵化管理:将查果均匀地放入网箱内,在水温18℃时.受精卵要64~72,小时出膜;22℃时要40~44小时出膜。在这段时间内鱼卵易滋生水霉而死亡,所以,防止水霉的发生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方法是:…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养2-3年的暗纹东方Tun,平均体重为750g,催产3尾雌体和4尾雄体,经人工授精获受精卵30余万粒,催产率100%,受精率98.5%,其中静水孵化(干法受精不脱粘)10万粒,孵化率98.5%,流水孵化(半干法受精不脱粘)受精卵20万粒,孵化率65%,共孵化出幼苗23万尾。研究了在暗纹东方Tun人工孵化中,脱粘与不脱粘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彭泽鲫原产地产卵及易地孵化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在进行彭泽鲫引种、移植的研究项目中,我们在考察了原产地及亲本后确定了在原产地产卵后再将受精卵运回试验基地孵化培育的引种移植方案。共产3批卵、2145万粒,受精率为935%—951%;孵出鱼苗1938万尾,出苗率为934%—979%。  相似文献   

5.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金头鲷亲鱼202尾,获受精卵39900万粒,选取产卵盛期受精卵583万粒,孵化初孵仔鱼462万尾,平均孵化率78.2%,培育出3—4cm的幼鱼34.2万尾,平均成活率7.4%,最高达18.4%。  相似文献   

7.
专塘培育鳜鱼亲鱼,用HCG+LRH-A作为催产剂,胸腔2次注射,分4批催产,受精率90 ̄98%,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孵化率34.0 ̄38.3%,以刚脱膜的团头鲂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环道培育,共育出2.5 ̄3.0cm夏花鳜种12.5万尾,成活率30 ̄40%。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5月对舟山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人工育苗,获得的60万粒受精卵孵化出仔鱼50万尾,孵化率为83.3%。在育苗海水盐度为28;pH为8.0~8.2;水温为18~22℃条件下经过36d共培育出平均体长3.1cm幼鱼16万尾,成活率为32%。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人工繁殖的月鳢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比较、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相似文献   

10.
林东年 《水利渔业》2005,25(3):34-35
人工繁殖的月鳢茁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并进行亲鱼配对方式对比、饵料种类、孵化方式比较等试验,共配对亲鱼551对次,产卵总量51、4万粒,受精卵31.8万粒,孵出仔鱼27.3万尾,出苗20.2万尾,规格34~52mm;平均受精率61.84%,平均孵化率85.79%,平均出苗率74.14%。  相似文献   

11.
鲤鱼卵“干法”孵化1993年3月15日,笔者在沪县艾大桥水库进行了“干法”孵化鲤鱼卵的试验。本试验结合传统的孵化方法,但又不同于淋水孵化,故取名为“干法”孵比。试验用鲤卵40万粒,受精率为70%,孵化率76%,获得鲤鱼水花20万尾,畸形率0.5%。。...  相似文献   

12.
红螯螯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体重24.5-85.2g,产卵量185-594粒,其相对产卵量为每克体重7-8粒。整个孵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20-3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20-40d,其最适孵化水温为28-30℃。  相似文献   

13.
鲟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联 《内陆水产》2002,27(1):23-23
鲟鱼具有适应性广,个体大,广温性(存活水温1~32℃),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驯化、养殖周期短、起捕率高等特点,适合池塘、水库及网箱养殖。现将池塘养殖鲟鱼技术介绍如下。1种苗培育1.1苗种来源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经人工孵化而来。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在19.5~20.6℃水温条件下,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孵化过程中,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仔鱼。1.2幼苗培育方法幼苗的培育可分3个阶段进行。阶段Ⅰ刚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盘内采用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月催产50组成熟亲鱼,网箱静水孵化,共产卵89.5万粒,受精度90%,孵化率98%,培育成3-4cm的鱼种48.3万尾,总投入19480元,产出12.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6.38。  相似文献   

15.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镇新江村渔场进行了黄颡鱼规模化繁殖试验,共催产黄颡鱼亲鱼2736组,获得受精卵724.5万粒,孵化鱼苗489.3万尾,平均催产率87.3%、受精率85.1%、孵化率80.6%。  相似文献   

17.
澳洲线纹尖塘鳢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洲线纹尖塘鳢为多次产卵型鱼类,具筑巢产卵习性,人工繁殖需设置人工鱼巢。培育二冬龄鱼作亲鱼,进入繁殖期时平均性腺成熟系数4.02%,相对怀卵量451粒/g。2003年4~5月进行繁殖试验,共计获卵2365万粒;受精率95.4%,获受精卵225.6万粒;经3~5d孵化,孵出鱼化199.7万尾,平均孵化率88.5%。实现了澳洲线纹尖塘鳢鱼苗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18.
张胜利  林少华 《海洋渔业》2001,23(4):176-177
催产亲鱼采自泉州湾双斑东方鲀产卵场海区,经注射LRH-A催产激素,3个试验组有2组产卵,共产卵61万粒;在水温15-18℃条件下,受精卵经4d孵化,仔鱼全部出膜,共出苗30万尾。  相似文献   

19.
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万成炎  戴泽贵 《水利渔业》1996,(6):12-15,17
1994-1995年美国引进匙吻鲟受精卵5批22.7万粒,孵出鱼苗12万尾,平均孵化率53.0%,经暂养成活5.47万尾,平均成活率45.5%,共培育出5-6cm幼鱼3.43万尾,平均成活率62.8%。以第五批幼鱼培育最理想,培育出20cm幼鱼1.64万尾,成活率80%。综合报道了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养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报道绥芬河开展大麻哈鱼人工繁殖与孵化放流试验。1989、1991、1993年共采捕利用亲鱼674尾,其中雌亲鱼365尾, 采卵101.6万粒,雌亲鱼利用率为81.3%,受精率为95.6%,孵化率为96.3%,稚鱼饲养成活率为92.5%,放流稚鱼共92.2万尾。本项试验为该水系大麻哈鱼大规模殖放流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