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健康的南美白对虾最明显的特征是全身白色透明,只有在尾扇最外缘为带状红色,而其前端两条长须为粉红色。我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在我国南北方迅速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但从  相似文献   
2.
对州河鲤、德国镜鲤及其F1代正交组和反交组鲤鱼肌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对杂交鲤的营养品质做出科学评估;分析用样品取自鲤鱼背部肌肉。结果表明:F1代正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两种亲本鲤鱼,而F1代反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F1代正交组;4种鲤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亲本鲤鱼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代,两种F1代的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种鲤鱼肌肉中的总灰分及钙、镁、锌、铁的平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F1代杂交鲤基本保留了亲本鲤鱼的营养学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3.
详细记录了金头鲷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期发育时间及特征,并对各期进行显微摄像。金头鲷卵为圆球形,属浮性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0.82~0.92mm,油球1个。在温度19℃、盐度为30、pH为8.2的海水中,控光在300lx左右,金头鲷胚胎发育历时约44h48min仔鱼破膜而出。此过程共分5个阶段,经23个发育期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二、三倍体幼鱼的生长差异,定期测定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两者体长、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养殖,黄颡鱼二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89±1.01)g,体长(7.35±0.50)cm)增长至体重(9.89±3.94)g、体长(9.71±1.42)cm,消耗饲料132.7g,饵料系数1.11;黄颡鱼三倍体幼鱼从初始值(体重(3.63±0.83)g,体长(7.21±0.38)cm)增长至体重(9.61±3.20)g、体长(9.80±1.23)cm,消耗饲料135.79g,饵料系数1.18。三倍体黄颡鱼比二倍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稍高,体长增长率及体长特定生长率偏高,饵料系数略高,但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恒温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温度对金头鲷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19℃、盐度28时,海水中金头鲷孵化率最高达83%;在盐度28、温度20℃时,孵化率最高达85%。孵化时间分别是80h、48h和40h。  相似文献   
6.
利用金头鲷亲鱼202尾,获受精卵39900万粒,选取产卵盛期受精卵583万粒,孵化初孵仔鱼462万尾,平均孵化率78.2%,培育出3—4cm的幼鱼34.2万尾,平均成活率7.4%,最高达18.4%。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是鲤属引进的养殖品种,该品种F1代苗种已在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市部分地区进行了连续2年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增产效果显著。血液是动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正常血液指标值能反映种的属性和正常的生理状态。鱼类血液学方面的研究有文献报道,但对于乌克兰鳞鲤的血液研究资料甚少。  相似文献   
8.
彭泽鲫,红鲫血液生理指标与形态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尾彭泽鲫(Carassus auratus var.Pengze)和29尾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测定并比较:在血液生理指标上,两种鲫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在核的体积存在显著差异。红鲫雌雄鱼之间只在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形态学指标上,体色、性比、侧线鳞、体长/体高、体长/尾柄高及头长/眼径存在显著差异,其它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沿海进行菲律宾蛤仔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生长正常,初始壳长93.8μm。与曾在山东胶州进行的菲律宾蛤仔育苗试验相比,其发育速度更快,第3天出现壳顶,第8天部分幼虫进入匍匐阶段。受精后14 d观察,幼虫变态失败,原因有换水量小、变态前饵料不佳、池水浑浊、池底淤泥等。  相似文献   
10.
<正>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迄今所知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种对虾之一,具有养殖周期短、抗病能力强、对饵料要求低、虾体含肉量大等优点。中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在南北方迅速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褐斑病又称黑斑病或甲壳溃疡病,是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常见病之一。病虾头胸部侧面甲壳、腹节背部及两侧甲壳以及尾节处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褐或黑色的斑点状或划痕状溃疡,溃疡面中部凹下、色深,边缘色稍浅。死虾的额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