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振来 《饲料工业》1999,20(3):24-25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皮革、羽毛高体消化率的影响,以皮革下脚料为原料经过不同处理即:对未揉制的皮革经水浸后在121℃、66.74Pa的蒸汽压力下水解40min;对鞣制过的皮革边角在常压下用5%Ca(OH)2处理30min,并对以上2种方法处理的皮革及以水解皮革蛋白为主的动物蛋白粉进行了离体蛋白质消化率和干物质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碱水解皮革蛋白的离体蛋白质和于物质消化率分别为97.67%、94.48%,高温高压水解皮革蛋白的离体蛋白质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93.79%、84.56%,同时还测得了用2%HCI水解的羽毛粉胃蛋白酶消化率为62.61%。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大豆及豆饼抗营养因子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全脂大豆粉和脱脂大豆饼分别通过干热和湿热处理,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脲酶活性变化的规律和对有效赖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全脂大豆及大豆饼的脲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在同一时间下,与温度呈曲线下降关系。未经加热的生大豆和生豆饼的脲酶活性ΔpH约为2.2,它们均对湿热敏感,而对干热耐性较高。干热处理时,135℃开始对脲酶失活有显著作用,但两小时后ΔpH仍有1.2;当温度至150℃时脲酶可在60分钟左右完全失活。湿热处理时,脲酶失活时间为:100C(0MPa蒸汽压)时,处理10-15分钟:112℃(0.05MPa蒸汽压)时10分钟:120℃(0.10MPa蒸汽压)和128℃(0.15MPa蒸汽压)时5分钟即可。由于在两种加热处理方式下,大豆粉及大豆饼中的有效赖氨酸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呈线性下降,即加热时间延长伴随着正负两种效应,因此,最佳的处理时间是使脲酶活性接近失活的时间。热处理对大豆营养成分的含量没有影响,适度热处理可使大豆各种氨基酸的回肠表现消化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 P1000S湿法挤压膨化机,分别在 125℃、 135℃、 140℃及 150℃下膨化全脂大豆 ,监测膨化大豆的常规养分含量、抗营养因子活性及蛋白质分散指数 (PDI)、蛋白质溶解度 (PS)。结果表明 ,经湿法挤压膨化处理 ,生大豆的水分和脂肪含量分别降低 10.4%和 11.1%,而其它各种养分的含量基本无变化。经体外酶解消化率测定法得出膨化加工可提高大豆干物质的消化率 ,而对消化能基本无影响。   湿法挤压膨化加工可显著降低生大豆的脲酶活性 (UA)和抗胰蛋白酶活性 (TIA)(P<0.05),使之达到适宜范围。随膨化温度升高,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 ,抗胰蛋白酶的灭活程度加强。湿法挤压膨化加工可显著降低生大豆的蛋白质分散指数和蛋白质溶解度 ,其中 125℃、 135℃及 140℃三个膨化温度加工较适宜 ,蛋白质分散指数由 53.8%分别降至 18.82%、 16.29%及 17.29%,氮溶解度由 55.52%分别降至 45.92%、 43.21%及 44.89%。 150℃膨化温度加工的大豆偏熟,其蛋白质分散指数为 12.52% ,氮溶解度为 43.36%。  相似文献   

4.
Badsh.  A 《饲料广角》1994,(6):5-6
研究了辐射(1KGy),压热处理(在103.5KPa,121℃,5、10、15、20、25和 30分钟),干热处理(121℃,5、10、15、20、25、30和 60分钟),发芽(36 小时)和结合其它对菜籽蛋白(P<0.05)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未处理的菜籽蛋白消化率是85.7%。单独辐射和辐射加干热处理不影响消化率。辐射加压热处理明显改善消化率(88.9%)。压热处理和干热处理不影响消化率。记录了干热处理60分钟体外消化率的最大值(91.8%)。发芽菜籽消化率(82.8%)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影响全脂大豆粉营养价值的加工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6×3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常压条件下加热温度为70℃、80℃、90℃、100℃、110℃和115℃,处理时间分别为20、40和60分钟,以及采用3×4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高压条件下加热温度(压力)为105℃(3.51b/in~2)、110℃(6.5lb/in~2)和115℃(10.5lb/in~2),处理时间分别为15、30、45和60分钟对全脂大豆粉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条件下温度因素对脲酶活性、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P<O.05)或极显著(P<0.01)影响;高压条件下温度(压力)因素对脲酶活性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时间因素对脲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为了改善全脂生大豆粉的营养价值,加热处理以110℃、60分钟或115℃、40分钟及105℃(3.5lb/in~2)15分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系统研究通过不同湿热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普通豆粕和提取异黄酮豆粕中脲酶活性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如果给禽类或幼小动物使用,不论是普通豆粕还是提取异黄酮豆粕都需达到脲酶安全范围,即115℃40min或110℃40min的湿热处理;当给成年动物饲喂时,豆粕或提取异黄酮豆粕的湿热处理条件可在90℃40min或90℃10min,以便提高动物对其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黑水虻幼虫作为鲤鱼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用离体处理和在体饲喂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建鲤和框鳞镜鲤两种鲤鱼对黑水虻幼虫的消化率。结果表明:(1)建鲤对黑水虻幼虫干物质消化率(29.93%)与黄粉虫(32.35%)、鱼粉(32.63%)的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黑水虻幼虫粗脂肪离体消化率(55.56%)与黄粉虫(57.45%)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显著低于鱼粉(79.36%)(P0.05),对黑水虻粗蛋白的离体消化率(26.08%)与黄粉虫(27.95%)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低于鱼粉(32.45%)(P0.05)。(2)框鳞镜鲤对黑水虻幼虫的干物质(61.28%)、粗蛋白(82.53%)、粗脂肪(86.02%)的表观消化率均低于鱼粉(干物质63.15%、粗蛋白87.36%、粗脂肪88.31%),其中粗蛋白消化率显著低于鱼粉(P0.05)。研究提示,黑水虻幼虫可用作建鲤和框鳞镜鲤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大豆皮在常压下进行不同时间(0、12.5、25、37.5 min)的蒸汽加热处理,研究其化学成分含量、脲酶活性(U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TIA)以及蛋白质溶解度(PS)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大豆皮化学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随加热时间延长,大豆皮UA、TIA和PS显著下降(P<0.05),在蒸汽加热处理25 min时,可以明显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但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利用活体外产气量法对蒸汽加热处理的大豆皮进行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皮产气速度直线上升(L;P<0.05),而CP消化率降低,但对大豆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24 h最大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1),说明经一定时间蒸汽加热处理大豆皮对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无显著影响。综合以上2个试验的结果,推荐对大豆皮蒸汽加热25 min可以作为生产应用的适宜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及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27.5%豆粕、50%酒糟粉、15%菜籽粕和7.5%血粉将饲料原料混合均匀,接种5%益生菌发酵液和35%水分,30℃密封发酵,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干物质回收率、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pH值。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饲料中粗蛋白(CP)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发酵第10天与发酵第15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第15天真蛋白率显著低于发酵第30分钟(P0.05);铵态氮(NH_3-N)含量和CP体外消化率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极显著增加(P0.01);与发酵第30分钟相比,各时间点干物质回收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发酵第10天乳酸菌数量最高;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升高(P0.01);pH值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在此次发酵条件下,最佳发酵时间为6 d,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体外消化率、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处于较好水平,干物质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开发利用卤蝇蛹壳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用离体消化法进行了卤蝇蛹壳消化率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卤蝇蜗壳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舍量分别为32.31%、7.49%和19.45%.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与鲤鱼肠道粗酶液离体消化法对卤蝇蛹壳消化后得出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9.84%和47.99%,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36.49%和41.61%.初步认为卤蝇蛹壳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其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其几丁质含量较高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如何降解几丁质以提高其粗蛋白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体消化法和茚三酮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胃、肝胰脏及肠道粗酶液对鱼粉、豆粕、菜粕和花生粕的离体消化率和酶解动力学。结果表明:①在离体状态下,南美白对虾消化道不同部位对干物质消化率为:胃>肝胰脏>肠道,且鱼粉在胃部的消化率显著高于肝胰脏和肠道(P<0.01),花生粕在肠道的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胃和肝胰脏(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为肝胰脏>胃>肠道,且菜粕和花生粕在肠道的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胃和肝胰脏。鱼粉差异显著(P<0.05)。②粗酶液对4种原料干物质的总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豆粕50.78%、菜粕42.02%、花生粕39%、鱼粉36.50%;对粗蛋白总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花生粕60.40%、豆粕56.45%、鱼粉46.28%、菜粕43.28%。③粗酶液对4种蛋白原料酶解时所产生氨基酸的生成量随着酶解时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0~4h内在酶解过程中所产生氨基酸的总量为肝胰脏(96.72mg)>胃(31.28mg)>肠道(27.58mg);酶解时氨基酸生成总速度为花生粕(3.9154mg/h)>鱼粉(3.4774mg/h)>豆粕(2.8316mg/h)>菜粕(2.7404mg/h)。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拜城油鸡生长期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270只8周龄拜城油鸡并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共8周。试验组日粮根据生长阶段设计为8~11周龄:3个能量水平(11.70MJ/kg、12.12MJ/kg、12.54MJ/kg)、3个蛋白质水平(17%、18%、19%)共9种日粮;12~15周龄:3个能量水平(10.20MJ/kg、10.60MJ/kg、11.00MJ/kg)、3个蛋白质水平(16%、15%、14%),共9种日粮。结果表明:8~11周:第6组能量、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2组(P0.01),第7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1~3组(P0.01);对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12~15周:第4组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2组(P0.05),第8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2组(P0.05);对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期拜城油鸡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建议为:8~11周龄拜城油鸡适宜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2MJ/kg和17%;12~15周龄拜城油鸡适宜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00MJ/kg和15%。  相似文献   

13.
铜鱼肠道、肝胰脏对四种蛋白质饲料的离体消化率测定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铜鱼(Coreiusheterodon)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4种饲料蛋白质的离体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①铜鱼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的干物质离体总消化率为菜粕50.18%>鱼粉50.13%>豆粕49.11%>棉粕32.90%,而对粗蛋白的离体总消化率为:鱼粉41.92%>豆粕40.88%>菜粕23.68%>棉粕21.39%;②铜鱼对4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体外消化能力为:中肠>肝胰脏>前肠>后肠。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离体消化法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糖蜜酵母、血球蛋白粉、鱼粉和肉骨粉的消化能力。草鱼对4种高蛋白饲料原料干物质的离体消化率为血球蛋白粉(36.80%)>糖蜜酵母(31.14%)>鱼粉(26.10%)>肉骨粉(9.40%);对4种高蛋白饲料原料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为糖蜜酵母(56.12%)>血球蛋白粉(43.63%)>肉骨粉(30.38%)>鱼粉(26.62%);氨基酸生成量为糖蜜酵母的水溶氨基酸生成率明显高于其它3种,差异极显著,鱼粉的水溶氨基酸生成量略高于血球蛋白粉和肉骨粉,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在水产饲料中这4种高蛋白饲料原料部分替代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用离体法评定猪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索一种评定猪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快速方法,本研究以回肠食糜分析法为对照,以改进的胃蛋白酶—猪小肠液两阶段处理的离体消化法为手段,对不同蛋白质含量(9~29%cp)的15组试验日粮作了评定,结果表明:离体粗蛋白消化率(IVCPD)与回肠末端粗蛋白表现消化率呈强相关关系(r=0.987) IVCPD与苏、缬、亮、异亮、苯丙、赖、组、精等必需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现消化率亦呈强相关关系(r=0.921~0.989)。由于猪小肠内源氨基酸的分泌情况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IVCPD与各种必需氨基酸真消化率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30℃时用国标法和简速法测定一系列经不同烘烤温度和时间处理的大豆的脲酶活性,用国标法测得脲酶活性指数为0.4的试样用简速法测定变色时间约为3min。5℃、10℃、20℃、30℃和40℃五种反应温度以40℃时大豆脲酶活性最强,变色最快。随着温度降低,脲酶活性减弱。在应用简速法判断大豆脲酶活性时要考虑测定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每种酶设3个水平,每个水平4个重复,研究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对椰子粕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对椰子粕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3.72%~35.30%、31.16%~34.6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000 U/kg时,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改善效果相对最佳,分别为35.30%、34.14%。15 000和1 000 000 U/kg添加量的甘露聚糖酶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46%和1.11%;与对照组相比,甘露聚糖酶对椰子粕蛋白消化率都有明显提高效果(22.52%~29.80%);甘露聚糖酶添加量为15 000 U/kg时,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3.46%、28.09%。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均可以改善椰子粕中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纤维素酶、甘露聚糖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0 000、15 000 U/kg,并且纤维素酶对椰子粕中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略高于甘露聚糖酶。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美国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研究了粉碎过程中不同水分含量(13.21%、14.82%、16.71%)和筛孔直径(2.02、.53、.0、3.5 mm)对粉碎产品粒度的影响和不同挤压膨化温度(130、140、150℃)、不同粒度和不同水分含量对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筛选出加工膨化大豆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粉碎粒度随水分含量和筛孔孔径的增大而增大;大豆最佳挤压膨化加工参数为:水分含量13.21%,筛网孔径3.5mm,膨化温度130℃。在此加工参数条件下,膨化全脂大豆的脲酶活性为0.248 U/g,蛋白质溶解度75.52%。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及调制温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4×3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设4个木薯干粉添加水平(0、15%、30%、45%)和3个调制温度(60、75、90℃)。1 920只1日龄科宝公雏随机分为1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和调制温度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饲粮硬度和持久性(P0.05),极显著影响肌胃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P0.01)。随着木薯干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饲粮硬度和持久性极显著(P0.01)或显著递减(P0.05),淀粉在空肠前段的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极显著递增(P0.01)。45%木薯干粉添加组料重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显著高于15%组(P0.05),但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表观利用率、AM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15%组(P0.05),而AME显著低于15%和30%组(P0.05)。45%木薯组饲粮淀粉在肌胃、空肠后段和回肠前段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5%组和对照组(P0.01)。空肠前段的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随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升高而极显著递增(P0.01)。随着调制温度的升高,饲粮硬度和持久性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递增。75℃调制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该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90℃组(P0.05),而肌胃、空肠后段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显著低于90℃组(P0.05)。60℃调制组料重比,肌胃、空肠前段、空肠后段淀粉消化率和肠道淀粉消化速率均显著低于90℃组(P0.05),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表观利用率显著(P0.05)、AME极显著(P0.01)高于90℃组。研究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适宜的木薯干粉添加水平和调制温度分别为30%和75℃。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应用范氏(VanSoest)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酸不溶灰分的含量,采用两级离体消化试验测定干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使秸秆中木质素溶解,含量下降1.89%~7.81%,并使秸秆的干物质消化率提高10.43%~23.85%。试验结果还显示,7%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秸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