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民猪绒毛表型随季节的变化情况,试验在黑龙江省冬季(1月份)对具有绒毛的民猪与没有绒毛的大白猪、巴克夏猪的硬毛及绒毛生长性状进行了观察,并且经H.E.染色观察了各品种猪毛囊的形态。结果表明:冬季民猪的黑色硬毛比较疏松,皮肤表面布满黑色绒毛,而且硬毛长度极显著或显著大于大白猪和巴克夏猪(P0.01或P0.05);大白猪和巴克夏猪的硬毛毛囊明显稀疏,大部分处于休止期,硬毛替换缓慢;民猪绒毛毛囊密集分布,细胞较密,正处于生长活跃期,与大白猪和巴克夏猪有明显差异。说明民猪具有冬季着生绒毛的特性,可能与其抗寒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PCR-RFLP方法对三江白猪、东北民猪、长白猪和大白猪A-FABP基因第1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区域内,存在2处多态位点,在Bsu36Ⅰ酶切位点上,4个品种猪均存在多态(基因型CC、CD和DD);而在BsmⅠ酶切位点上,各群体间基因型分布差异较大。东北民猪和三江白猪中,存在EF和FF2种基因型,而长白和大白群体中存在EF和EE2种基因型;在Bsu36Ⅰ位点上,东北民猪PIC=0.2424为低度多态,其余猪种为中度多态;而在BsmⅠ位点上,4个品种猪PIC均为中度多态;长白猪、大白猪、三江白猪和东北民猪IMF最高的基因型组合依次为CC-EE、CC-EE、DD-FF和DD-FF,IMF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1.766、1.968、3.468和4.19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民猪的耐寒能力、弄清民猪的耐寒特征,试验选择体重80~90 kg健康民猪和大白猪各10头,饲养于哈尔滨市冬季室外半敞篷舍中,比较民猪和大白猪的存活率、冻伤率、颤栗频率、颤栗间隔时间、行为表现等,试验期为22 d。结果表明:民猪存活率为100%,大白猪为70%;民猪冻伤率为0,大白猪为100%;民猪颤栗频率为85次/min,大白猪为212次/min;民猪颤栗间隔时间为2.50 s,大白猪为1.05 s;民猪挤卧比例为60%,大白猪为100%;民猪弓腰比例为40%,大白猪为100%。说明民猪耐寒能力强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RXRB基因mRNA表达模式在猪肌纤维发育和组织学性状中的作用,试验以东北民猪(♀♂)、长白山野猪(♀♂)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RXRB基因在不同骨骼肌组织中mRNA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股四头肌和肺组织外,该基因的表达量在相同品种不同性别组织间、相同性别不同品种组织间、相同品种相同性别不同组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RXRB基因在东北民猪(♀♂)背最长肌、斜方肌、三角肌、膈肌间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长白山野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斜方肌、腰大肌、腰小肌间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东北民猪和长白山野猪(♀)股二头肌、斜方肌、三角肌、腰小肌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东北民猪和长白山野猪(♂)背最长肌、斜方肌、腰大肌、膈肌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且在东北民猪(♂)斜方肌表达量最高,为3.71。另外,RXRB基因在两个品种猪中的多个组织不表达,且两种猪的肌肉组织表达量普遍高于非肌肉组织。说明RXRB基因可能是参与骨骼肌发育调控进而影响猪肉品质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获得猪β-防御素-124(porcine beta-defensin-124,PBD-124)基因CDS区并探究其多态性,分析PBD-124基因在不同品种猪及同种猪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猪PBD-124基因CDS区,利用PCR-RFLP酶切法对大白猪、民猪和野杂猪PBD-124基因的Bln 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肝脏、脾脏和血液内的表达差异。【结果】 试验成功克隆出猪PBD-124基因CDS区,长423 bp,共编码140个氨基酸,测序结果发现其存在c.257 G>A和c.263 T>G 2个突变位点,因2个突变位点间隔过近,可能存在连锁,仅对第1个突变位点进行酶切,大白猪中检测到GG、GA、AA 3种基因型,而民猪和野杂猪中仅检测到GA和AA 2种基因型,3个群体中AA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大白猪、民猪和野杂猪的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61、0.9412和0.6452,且3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3个群体的多态性均不高,大白猪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民猪和野杂猪则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BD-124基因在大白猪、民猪、野杂猪的脾脏、肝脏及血液中均有表达,且存在表达差异。【结论】 猪PBD-124基因CDS区长423 bp,共编码140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比对发现2个突变位点,均未引起氨基酸突变;3个群体多态性均不高;PBD-124基因在不同品种猪及同种猪不同组织间表达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2个骨骼肌表型差异明显的特克塞尔和乌珠穆沁绵羊为试验对象,研究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妊娠阶段胎儿不同部位骨骼肌中表达的调控机制及早期肌肉发育规律。在绵羊妊娠第85、100、120和135天时,对胎儿的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质量进行方差分析以及对DLK1和MSTN基因在5种骨骼肌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妊娠85天时特克塞尔羊的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质量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乌珠穆沁羊;妊娠100天时,5种骨骼肌组织生长发育在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最大(P<0.05或P<0.01)。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随着胎儿日龄的增加,DLK1基因在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特克塞尔羊中的表达量高于乌珠穆沁绵羊。在妊娠120天的半腱肌和半膜肌、妊娠100和135天的背最长肌、妊娠85天股四头肌和妊娠135天的股二头肌中DLK1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MSTN的表达量在特克塞尔羊中高于乌珠穆沁羊,但整体较低。妊娠135天时背最长肌和股四头肌中MSTN基因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日龄不同肌肉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肌肉早期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猪抑肌素基因启动区的R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瘦肉率是猪育种中重要的目标性状之一 ,其大小与骨骼肌的量密切相关。猪抑肌素基因是与瘦肉率有关的基因之一 ,本研究以大白、长白、杜洛克、民猪、三江白猪和军牧Ⅰ号为研究对象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生长度多态性 (RFLP)分子标记法对抑肌素基因的启动区进行了酶切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大白、长白、杜洛克以等位基因T为主 :三江白猪和军牧Ⅰ号全部是TT型 ;民猪 3种基因型均有且频率近乎相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分析miR-155在长白猪(瘦肉型)和通城猪(脂肪型)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了解其在猪肌肉发育中的重要作用。选用长白猪和通城猪不同发育时期(胚胎期12个时期,出生后10个时期)骨骼肌为材料,利用Stem-Loop RT-PCR方法检测miR-155的表达变化。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miR-155在成年通城猪各组织的表达。结果,miR-155在长白和通城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在通城猪中,miR-155在小肠和肺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和胎盘中度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较低。结果提示,miR-155可能参与猪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影响猪骨骼肌发育,与猪肌肉的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相关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根据蓝塘猪和长白猪骨骼肌10个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对各时期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数目和表达量进行分析,鉴定了相邻发育时期之间以及同一时期品种间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并对后者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蓝塘猪与长白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存在1 129个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胚胎期35 d和49 d、胚胎期91 d和生后期2d这2组相邻时期之间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数目最多;品种间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数目则在胚胎期49d以及生后期180d最多,且趋向于在蓝塘猪上调表达,并富集在NIK/NF-κB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的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中。本研究表明免疫相关基因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存在表达,长白猪与蓝塘猪骨骼肌生长发育差异可能与NF-κB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粗纤维饲喂水平下民猪和大白猪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笔者对0天和30天的民猪和大白猪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粗纤维含量为9%、12%和15%的三种日粮饲喂情况下,民猪和大白猪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含量均有增加,但民猪增加程度较小。说明饲喂高粗纤维含量日粮的情况下民猪肝脏、心脏、肌肉等组织器官所受影响远小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RPL29在骨骼肌发育中的作用,采用SYBRGreen染料建立该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方法,并分析该基因在猪胚胎骨骼肌中的表达变化。以不同浓度稀释样本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方程:y=-3.303X+43.077(决定系数R^2=0.999)。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检验范围(PCR扩增Q值13~35),很好的扩增效率为100%,熔解曲线显示产物特异的单峰,其Tm值为86.5℃。本研究以H3F3A基因为内参,用所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RPL29在妊娠33、65和90d的通城猪和长白猪胚胎骨骼肌中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RPL29基因在通城猪和长白猪胚胎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分别呈现下调和上调表达模式;妊娠33d时,通城猪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长白,而妊娠90d时在长白猪中高表达;妊娠65d时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RPL29基因可能与猪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有关,并可能影响产肉性状。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猪子宫腔液外泌体来源的TIMP2蛋白对妊娠早期胚胎附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妊娠第9天(n=3)和第12天(n=3)大白猪子宫腔液外泌体,利用Western blot(WB)检测外泌体中TIMP2蛋白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试验研究TIMP2蛋白在子宫中的表达定位.进一步用外泌体与猪胚胎滋养层细胞(po...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寒冷季节不同遗传背景猪热休克蛋白70,90的分子行为,在寒冷季节(1月份)采集长白山野杂猪、民猪和大白猪外周血及肝脏组织样品,分别用ELISA和QRT-PCR方法检测HSP70,90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民猪群体外周血HSP70含量最高,野杂猪次之,大白猪最低,但三个群体中HSP70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HSP90含量检测发现野杂猪最高,民猪次之,大白猪最低,其中野杂猪与大白猪群体间HSP90含量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肝脏mRNA表达检测发现HSP70基因mRNA在野杂猪中高表达,表达量约为大白猪的1.5倍,民猪次之,表达量约为大白猪的1.2倍。HSP90基因mRNA同样在野杂猪中最高,约为大白猪的3.5倍,民猪约为大白猪的1.7倍。HSP70和90外周血含量及肝脏m RNA表达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猪中HSP70和90血清含量及肝脏组织表达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选取山西马身猪、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454头,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存在多态性,表现出CC、CD、DD三种不同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除山西马身猪外,其余品种都是等位基因D为优势基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处于平衡状态,山西马身猪、杜洛克处于非平衡状态;各品种猪的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PIC值均在0.3629~0.3748之间.  相似文献   

15.
<正>不同品种的猪具有不同的种质特性,目前国内外对各猪种消化酶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断奶阶段,并且由于日粮、饲养管理、取样方法、酶活分析方法以及酶活性表达方式的不同,所得数据的可比性有限。不同品种猪的消化酶活性是否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对长白猪、大白×太湖二元杂交猪(简称大太二杂猪)和太湖猪从初生到90日龄阶段消化酶的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各猪种消化酶活性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马身猪和大白猪不同组织DECR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DECR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品种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规律,探讨该基因与脂肪代谢的关系。以山西马身猪与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肺脏、胃、小肠、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和总蛋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ECR1基因在2个品种各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各组织中DECR1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ECR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组织之间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DECR1基因在肝脏、皮下脂肪与心脏中为高丰度表达;在不同品种的皮下脂肪组织中,大白猪DECR1的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马身猪(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ECR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皮下脂肪、肝脏与小肠中高表达;不同品种的皮下脂肪组织中,大白猪DECR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马身猪(P<0.05)。猪DECR1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脂肪代谢和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肉质好和杂交效果显著等优点,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引入品种具有增重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利用这些优良的品种进行杂交,会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优质肉猪,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猪精液品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季节采集56头大白、长白、杜洛克公猪的精液,对精液品质进行了评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年内,杜洛克和大白公猪的精液品质均以秋季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而长白公猪的精液品质以春季最好、夏季最差;精液量有显著(P<0.05)的品种间差异,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依次降低;精子活率表现为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依次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精子畸形率以长白猪为最高,而在各品种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经综合评定,在受试的3个品种公猪中,杜洛克猪的精液品质较好,而且在夏季也优于其他2个猪种。  相似文献   

19.
气温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气温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4、2005两年3866胎长白和大白母猪的分娩记录、断奶后发情配种记录及75头长白公猪精液检测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母猪产仔数随状气温上升而下降.长白猪2~6月份总产仔数及活仔数均高于年均值(9.62、9.02头),7月份产活仔数开始下降,8月份死仔数达1.08头,比年均值高1倍,8月份至翌年1月份产仔数都在年均值以下.大白猪表现同样规律,8月份死仔数为0.85头,也是年均值的2倍,7~11月份产仔数在年均值(10.37、9.96头)以下.两个品种的返情率都随气温上升而升高,8月份达到高峰,长白猪前后持续3个月,大白猪仅1个月.长白公猪的精液品质亦随气温上升而下降,精子活力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77(P<0.05).长白母猪受热应激的影响比大白母猪要严重,在热应激下产生的负面影响母猪大于公猪.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测定了60、120、150、180、210日龄东北民猪与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和肌内脂肪的含量,结果显示,120日龄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含量极显著高于东北民猪1.25个百分点(P0.01),而210日龄东北民猪极显著高于大白猪2.27个百分点(P0.01),其他阶段无显著差异;6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1.08个百分点(P0.01),18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大白猪0.94个百分点(P0.05),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东北民猪背最长肌内游离水含量随着机体生长逐渐接近并超过大白猪,而大白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开始较晚,随着机体生长肌内脂肪含量逐渐接近东北民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