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溶解氧(DO)和酸碱度(p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集污系统可通过吸取和沉淀将鱼类排泄物分离出池塘,养殖水体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9%和63.42%。沉淀池的TP、SS、CODMn含量高于养殖池上游的,最高时分别高出221.85%、241.67%、102.18%。养殖池上游的TN、NH4+-N含量与沉淀池没有明显差异,但NO2--N和NO3--N含量频繁高于沉淀池。水源、养殖池上游、沉淀池水体中的SS、pH、COD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虾贝循环水养殖模式中虾池叶绿素a(Chl.a)与其他各水质指标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Chl.a(Y)、pH值(X1)、铵态氮(NH4+-N)(X2)、亚硝酸盐氮(NO2--N)(X3)、硝酸盐氮(NO3--N)(X4)、无机氮(X5)、无机磷(X6)及化学需氧量(COD)(X7)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H4+-N(X2)和无机磷(X6)对Chl.a(Y)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无机氮(X5)与Chl.a(Y)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表明,NH4+-N(X2  相似文献   

3.
在哈尔滨地区面积6 600 m2、平均水深1.2 m、多年未清淤的泥沙底质典型淡水精养池溏中混养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春季(4—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月)不同时间采集池塘水体和表层底泥样品,监测养殖周期内水质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p H的季节性变化,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并结合底质指标绘制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池塘水质整体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春季优于夏季和秋季。参与评价时池塘水质为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超标数随着养殖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一种安全、高效的罗非鱼养殖模式,减少病害发生,试验采用定期投喂EM菌的养殖模式,分析其对池塘水质以及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期投喂EM菌,有助于增加池塘溶解氧(DO),降低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维持较稳定的pH值;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强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一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中华鳖养殖新模式,利用条件相似的2组室外池塘进行了桃-鳖种养模式和鱼-鳖混养模式对比养殖试验,比较和分析了2种模式下池塘水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2种模式下池塘水体总氨氮(TAN)质量浓度无规律性变化,但桃-鳖种养模式的TAN质量浓度在试验后期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试验期间,桃-鳖种养模式下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并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下水体NO2--N质量浓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NO3--N质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酸碱度(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的水体pH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pH的水体显著高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2种模式下水体高锰...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养蟹先养草、蟹大小看水草",可见管护好水草在河蟹养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河蟹生态养殖还是以种植伊乐藻为主,尽管伊乐藻具有耐低温、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生长周期长、产量高等特点,但伊乐藻不耐高温,高温季节会停止生长甚至会浮根死亡,败坏水质,所以高温季节的伊乐藻管护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绝大多数河蟹养殖户采用药物控制伊乐藻生长,防止其高温季节死  相似文献   

7.
固相反硝化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硝酸盐氮(NO3-N)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fluent nitrate concentration,INC)是影响反硝化系统反硝化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对HRT进行优化,掌握其最大NO3-N处理能力。本研究首次以香蕉杆为反硝化反应器的外加碳源,在流场环境下,测定不同HRT和INC下反硝化系统对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并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硝化系统运行初期及末期的细菌群落进行16S rDNA V3和V4区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香蕉杆反应器的最佳HRT为20 h,对应NO3–...  相似文献   

8.
3种水草搭配模式对河蟹生长及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水草搭配模式对河蟹的生长性能及水体环境的影响,以河蟹池塘养殖最常用的3种水草为基础,设计了伊乐藻、伊乐藻+轮叶黑藻、伊乐藻+黄丝草3种水草搭配种植模式,进行了河蟹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从养殖河蟹的产量和规格来看,3种模式下河蟹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黄丝草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河蟹产量;从肝胰腺和性腺发育情况来看,单独种植伊乐藻组河蟹的肝胰腺和性腺发育最好,其次为伊乐藻+黄丝草组,伊乐藻+轮叶黑藻组较差;从养殖水质净化效果来看,伊乐藻+黄丝草组效果最好,其次为伊乐藻+轮叶黑藻组,最差的是伊乐藻单独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3种水草搭配模式中,伊乐藻+黄丝草的搭配模式最佳,其次为伊乐藻+轮叶黑藻,单独种植伊乐藻最差。  相似文献   

9.
正本研究主要通过测定不同水草搭配种植模式(伊乐藻、伊乐藻+轮叶黑藻、伊乐藻+黄丝草)下河蟹肝胰腺和性腺的生化组成评价河蟹品质和口味,探索对河蟹口味最佳的水草栽种方式,从而为河蟹养殖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在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选择9口面积均为1.5亩的标准化池塘作为本次试验塘,分别设伊乐藻、伊乐藻+轮叶黑藻和伊乐藻+黄丝草3组,且每组设置3个平行;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备,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四周设防逃板,进排水安装双层过滤网,底部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水草不同种植模式对蟹塘水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河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以单一伊乐藻、伊乐藻和轮叶黑藻1∶1、伊乐藻和轮叶黑藻7∶3这3种栽植模式进行种草养蟹试验,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蟹塘水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河蟹产量、出塘规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试验结果:采用伊乐藻和轮叶黑藻1∶1的种植模式,河蟹的平均出塘规格最大,大规格蟹(雌蟹≥150 g、雄蟹≥200 g)的比例最高,虽然成活率和产量略有下降,但单位面积净利润最高。结果表明,按恰当的比例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比单一种植伊乐藻更能抵御极端高温天气,降低养殖风险,同时有助于提高河蟹的出塘规格和大规格蟹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伊乐藻是河蟹养殖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水草,占全国养蟹水草种植面积的2/3。只要对伊乐藻进行合理的布局,池塘养出的蟹通常产量高、规格大、效益好。江苏省金坛和宜兴地区的交界处,如新建镇、儒林镇、官林镇,该地区98%以上的池塘种植伊乐藻。该地区养蟹产量125~175千克/亩为主,规格多在125~165克/只,产量最高可达200~300千克/亩,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亩效益多在0.5万~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雄分养是一种新型的成蟹养殖模式,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成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的常用水草。为探索全雄成蟹池塘养殖条件下适宜的水草种植模式,比较了4种常见水草种植模式[单一伊乐藻、单一轮叶黑藻、伊乐藻∶轮叶黑藻=1∶1 (覆盖面积比)、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1∶1∶1 (覆盖面积比),分别记为Mode I—IV]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腺发育、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 4种水草种植模式对全雄成蟹养殖过程中的体质量无显著影响,但9—10月对4组蟹的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Mode I组最高,Mode II组最低(P<0.05);2) 4组蟹的生殖蜕壳率、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月底两种混合水草模式的蟹生殖蜕壳率略高于单一水草组,11月中旬Mode I组的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略高于其余组(P>0.05),分别约为7.8%和3.3%;3)在最终成...  相似文献   

13.
将9个40 cm×24 cm×16 cm泡沫箱放在实验室靠窗处,每个箱中放养12尾体长(7.3±0.56)cm,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搭建占水体面积35%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浮床,菜根裹海绵固定防止其松动,用纱布裹住菜根防止麦穗鱼啃食。试验设水蕹菜-麦穗鱼和罗莎生菜-麦穗鱼2个处理组和1个单养麦穗鱼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隔7 d取一次水样,检测水体p H、溶氧(DO)、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总氮(TN)含量等指标,研究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对麦穗鱼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蕹菜和罗莎生菜能维持麦穗鱼养殖水体pH及DO浓度稳定,使水体TAN浓度降至较低水平;水蕹菜组和罗莎生菜组水体NO2--N和NO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生理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投喂频率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生长、生理指标以及水质因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50.64±5.43) g的星康吉鳗为研究对象,实验共设2组,分别为1次/天(T1组)、2次/天(T2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d。实验每14d检测各养殖池实验鱼平均体重和循环水系统水质指标;实验结束时,采集星康吉鳗血液、组织相关样品,用于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T2组终末体重(FBW)、终末体长(FBL)、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T2组(P<0.05)。T1组血清丙二醛(MDA)显著高于T2组(P<0.05),T2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肠道胰蛋白酶(TPS)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T2组出口水NH4+-N、NO2--N 24 h变化中分别有1处(24:00)和...  相似文献   

15.
伊乐藻(Elodeaeanadensis),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耐低温、营养丰富的沉水植物,是多种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优良天然饵料。上世纪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引进后,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广泛应用,已成为河蟹、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的优选水草。蟹池种植伊乐藻,除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质饵料外,还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营造蟹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河蟹活动、隐藏、蜕壳所需的隐蔽环境。伊乐藻适应力极强,水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冬季在冰下以营养体越冬,非常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的池塘引种。  相似文献   

16.
伊乐藻在滨海盐碱地蟹池的利用及耐盐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耐低温、营养丰富的沉水植物,是多种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优良天然饵料,被誉为沉水植物的娇子,上世纪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引进后[1],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广泛应用,已成为河蟹、小龙虾(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池塘中优选的水草[2].蟹池种植伊乐藻,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质饵料,还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营造蟹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河蟹活动、隐藏、蜕壳所需的隐蔽环境[3].伊乐藻适应力极强.水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冬季在冰下以营养体越冬,当苦草、轮叶黑藻尚未发芽时,该草已大量生长[4],非常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的池塘引种.  相似文献   

17.
在洪湖湖滨地区筛选了4种当地主要的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方式,对池塘与水源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比较,分析各因子对河蟹收获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7—10月中,8月水温和氨氮含量最高,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池塘水草生物量逐月急剧下降,至10月底基本消失,其月平均值与成蟹体重、回捕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负相关。高温季节是防止河蟹氨氮中毒死亡的关键时期;水草调节水体营养、稳定底质、吸附水体悬浮质的功能对河蟹存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地优势池塘养殖方式为:放养规格约5 g/ind.,密度16875 ind./ha,水草移栽以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种类,覆盖率约为60%,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约为66%,螺蛳投喂量约3638 kg/ha。  相似文献   

18.
高温季节蟹虾池塘的养殖技术管理尤为重要,应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现将养殖管理介绍如下:一、分疏水草,调控好蟹虾池塘水草的覆盖率蟹虾养殖池塘的水草一般以伊乐藻为主,适当搭配其他几种沉水植物,使全年养  相似文献   

19.
“要养好一池蟹,先种好一池草”,这一点已为蟹区养殖户所共知。但是在河蟹养殖生产中却往往很难种好水草,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品种不对路,表现为水草净化水质的作用差或该品种水草的再生能力弱,造成生长不良或很快被河蟹吃光;二是管理不善,使种植的水草生长不良或很快死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河蟹养殖池种好水草的专题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功,下面将该项技术介绍给养蟹同行作参考。一、品种选择从河蟹养殖的生产实践来看,养殖池中种植的水草有水花生、水葫芦、聚草、苦草、马来眼子菜、伊乐藻、节节草等数十种之多,但经过我们…  相似文献   

20.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温季节是河蟹养殖的关键阶段,此时对蟹池的管理主要包括病害管理和水质管理,水质的变化和疾病的发生与气温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针对高温期间河蟹池塘易发疾病及常见水质问题,现提出相应的防治办法和改良意见。一、高温期河蟹池塘常见病害1.颤抖病也叫环爪病,病原为无囊膜的、球状的RNA病毒,是典型的受高温影响而产生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发生在水层较浅、水草少、水质差、苗种携病率高、池水老化的池塘,目前主要预防方法为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