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是种质资源评价和多倍体育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综述了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的常用方法,包括染色体计数法、植株形态指标鉴定法、细胞形态学鉴定法、流式细胞术鉴定法、分子标记鉴定法、同工酶鉴定法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法,并概述了上述方法在桑树种质资源研究及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同时针对各种鉴定方法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叶绿体trnL-F序列对广义披碱草属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义披碱草属包括了披碱草属、鹅观草属、猬草属、裂颖草属和仲彬草属。为深入研究这5个小麦族多年生属的系统地位、母本来源及St染色体组的来源和分化等问题,本研究根据叶绿体DNA trnL-F序列构建了系统树和网状结构图。结果表明,1)广义披碱草属物种的母本不完全来源于拟鹅观草属的St染色体组,其中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的母本染色体组为P染色体组,Hystrix duthiei及长芒猬草的母本染色体组为Ns染色体组;2)系统树中反映了P、W和St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与H和Ns染色体组的关系较远;3)仲彬草属中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与冰草属的二倍体物种聚类在一起,表明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与冰草属的关系较近;猬草属中猬草聚在St支中,而H. duthiei和长芒猬草包括在Ns支中,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组成;4)5个不同地理分布的具有St染色体组的拟鹅观草属二倍体物种没有形成一个单系组,表明St染色体组在二倍体物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异源多倍体物种中,其St染色体组的质体序列构成了不同的分支,表明St染色体组在多倍体物种中也具有分化;5)亚洲分布的拟鹅观草属二倍体物种可能参与了大部分欧亚物种的起源,北美分布物种的St染色体组可能来源于北美的拟鹅观草属物种;有些物种在多倍化起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重复杂交过程。  相似文献   

3.
多花黑麦草×苇状羊茅属间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国农研所吕尼西昂饲用植物育种站,通过远缘杂交以及多倍体人工诱导,获得了多花黑麦草(2X)与苇状羊茅(4X)间的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属间杂种。这些杂种的细胞学资料表明,苇状羊茅的两个染色体组及其与黑麦草染色体组相互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保持并利用四倍化的双二倍体是可行的,但六倍化双二倍体的前景则难以予测。总之,苇状羊茅与黑麦草染色体之间可以交换的事实得以将多花黑麦草的基因导入到苇状羊茅中,进而使后者得以改良。  相似文献   

4.
鉴于流式细胞术对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的高效性,本次试验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桑树种质资源圃的90份桑树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进行了鉴定,以期获得准确的染色体倍性,为桑树育种提供数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制样方法为刀片快速切碎法,利用MgSO_4解离液进行解离,经过2次离心漂洗,获得单细胞核悬浮液,经染色后过滤上机检测,共收集10 000个细胞核,利用Flowjo7.6软件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染色体倍性数据和混倍体所含不同染色体倍性细胞的比值。本次试验共鉴定出桑树二倍体32份、三倍体18份、四倍体30份、混倍体10份,并对多倍体和混倍体育种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桑树的多倍体育种和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本文研究了四川省桑树品种资源163份材料染色体的倍数性,发现其中三倍体13个,四倍体2个,六倍体12个,八倍体1个,其余135个为二倍体。 2.在163份材料中,栽培型119个,野生型44个,栽培型中三倍体6个,其余113个皆为二倍体。野生型中三倍体7个,四倍体2个,六信体12个,八倍体1个。多倍体数占野生型总数的一半。表明野生型中有极为丰富的多倍体。 3.在已进行分类鉴定的104份材料中,分属桑树8个种。在不同种群中多倍体数量和倍性均有很大差异,华桑中发现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倍性丰富。在蒙桑和鬼桑中有六倍体,为首次报道。在园叶桑、鸡桑、白桑中有三倍体。 4.多倍体研究在研究桑树起源,分化,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价值。四川省桑树野生资源中,倍性极为丰富,表明四川省在桑树起源研究上有重要地位。多倍体具有许多特殊优良性状。多倍体育种是现代桑树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植物着丝粒是基因组中进化最剧烈、结构最复杂的区域,在物种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数植物着丝粒结构复杂,主要是由高度重复的卫星DNA以及中间穿插的反转座子序列(CR)组成,其中着丝粒卫星序列单元长度主要集中在150~180 bp之间,例如水稻CentO和玉米CentC序列,多年前已经发现并用于着丝粒结构与功能研究。普通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过两次远缘杂交和多倍化过程,是染色体组进化及多倍体二倍化研究的模式材料。然而普通小麦基因组巨大,90%以上的序列均是高度的重复序  相似文献   

7.
以野生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多倍体(2n=7x=49)种质资源云7组培苗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处理一定时间后进行组织培养,观察、鉴定萌发多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的效果。不定芽经2 g/L秋水仙碱溶液(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渗透剂)浸泡2.5 d后,其死亡率为53.76%。以此接近半致死率的诱导条件诱导供试桑树不定芽的染色体加倍,并对其组培苗的腋芽持续多代分离筛选,经过染色体计数观察与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倍性,最终得到2株稳定的十四倍体(2n=14x=98)长穂桑植株。诱变植株移栽至室外环境后生长状态良好,由此实现了对野生长穂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人工加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传统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相比较,概述了用秋水仙素诱发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的优点和具体的染色体加倍技术,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发形成多倍体的细胞学机制,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最后简述了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紫花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秋水仙素诱变茶树短穗腋芽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来。大多数同源多倍体的叶片大小、花朵大小、茎粗和叶厚都随着染色体组(x)数目的增加而递增,而其成熟期则随着染色体组数的增加而递延。但由于同源多倍体的高度不育,不能留下子代,或者留...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与传统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相比较.概述了用秋水仙素诱发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的优点和具体的染色体加倍技术,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发形成多倍体的细胞学机制,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最后简述了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紫花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BmN细胞有丝分裂及其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普孝英  洪锡钧  陈敏  鲁成 《蚕业科学》2003,29(2):136-141
BmN细胞是家蚕分子遗传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家蚕细胞,但其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背景知之甚少。用空气干燥法和培养细胞贴片法对BmN细胞的染色体和有丝分裂进行研究发现:BmN细胞是高度异倍化、高度多倍化的细胞系,其典型二倍体极少而高度多倍化群体达90%,最多的一群为533条染色体;BmN细胞有丝分裂以正常有丝分裂为主,但同时存在多倍核有丝分裂、核内有丝分裂及类无丝分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倍性鉴定是开展桑树进化研究及多倍体育种的基础。选择11份只开雄花的雄株桑种质资源,以其有丝分裂中期的造孢细胞为材料,利用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其染色体数目。按照桑树染色体基数为7(x=7)的理论,在11份桑种质资源中鉴定得到9个四倍体(2n=4x=28)、1个六倍体(2n=6x=42)和1个十八倍体(2n=18x=126)。试验结果表明,造孢细胞是鉴定雄株桑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不同倍性的种质为材料,对流式细胞仪测定牧草多倍体的技术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旨在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快速确定供试牧草的染色体倍性。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确定鸭茅‘北绿’品种和多花黑麦草‘Mammoth B’品种为四倍体,以这两个品种的相对核DNA含量和核内DNA复制的平均周期值作为参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鸭茅‘早生绿’品种和PI316209种质材料为四倍体,种质PI237602和PI368880为二倍体,PI316209种质的倍性与种质背景信息所提供的倍性存在差异;多花黑麦草‘Musashi’品种为四倍体,‘Tachimasari’和‘Wasehope Ⅲ’两个品种为二倍体。研究结果为流式细胞仪如何在同一物种范围内检测不同倍性样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多倍染色体鱼虾,为提高海产品产量和质量创出一条新路。 鱼或虾在自然状态下的细胞上有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系,一条来自母系。专家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多倍体鱼或虾具有特殊的生长优势。如三倍体贝类,其性腺成熟受到抑制、生长期延长,因而个体大、产量高。据介绍,在同面积的养殖水面和同样的养殖条件下,三倍体或四倍体对虾比普通对虾增产百分之  相似文献   

15.
3.染色体数的异常染色体数的异常,大致分为异数性、异倍性以及由两类以上染色体数细胞构成个体的镶嵌式型。前者由精子和卵子形成减数分裂时和受精后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引起。而染色体的异倍性,是受精时产生多精核受精和多卵核受精,以及受精后卵分裂时仅仅发生染色体的复制、而不伴随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16.
桑树无性系同源多倍体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由新一之濑诱导产生的无性系四倍体和三倍体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发现 :以外观形态不同而获得的不同类型的新一之濑无性系多倍体过氧化物同工酶存在很大差异 ,证明这些外观形态差异是因遗传变异引起 ,也说明人工诱导无性系多倍体 ,不单单是染色体加倍 ,而且发生了不同的基因突变 ,出现不同类型的无性系同源四倍体和三倍体。为丰富多倍体突变类型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桑树多倍体及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杨今后  杨新华 《蚕业科学》1992,18(3):195-201
列举了天然多倍体桑的种类,我国是桑多倍体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迄今发现的有3倍体、4倍体、6倍体、8倍体和22倍体,还有天然单倍体。阐述了多倍体桑的性状,其中以3倍体的经济性状较好。总结了人工诱导4倍体的方法,其中以0.2%为中心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膨芽、生长点和处理子叶展开期的实生苗较有效。说明了4倍体、2倍体间杂交和诱导二倍化性配子培育三倍体的技术问题。展望了今后桑的多倍体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02,23(8):54-54
多倍体在高等植物中是相当普遍的,例如显花植物中大约有一千种以上是多倍体,栽培植物中更为常见,禾本植物可达75%。但动物界中的多倍体却少得多,脊椎动物则更少。自从Stanley诱导牡蛎三倍体成功以来,多倍体育种就成为贝类遗传育种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贝类多倍体育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倍体的种类,根据产生方法分为:天然多倍体(Naturalpolyploid)和人工多倍体(Artificialpolyploid);根据染色体来源分为同源多倍体(Homologouspolyploid)和异源多倍体(Heterologouspolyploid);…  相似文献   

19.
天然多倍体桑的种类,我国是桑多倍体资源最丰富的,迄今发现的有3、4、6、8和22倍体,还有天然单倍体.阐述了多倍体桑的性状,其中以3倍体的经济性状较好.总结了人工诱导4倍体的方法,其中以0.2%为中心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膨芽、生长点和处理子叶展开期的实生苗较有效.说明了4、2倍体间杂交和诱导二倍化性配子培育三倍体的技术问题.对今后桑的多倍体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焦锋  苏超  陈旗 《北方蚕业》2010,31(3):11-14
多倍体化是植物物种进化和提高适应性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作物的经济性状有重要影响。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同源多倍体加倍后第一代中,没有发现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的重大变化,而同源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与环境变化有着种种联系。桑树多倍体在某些方面具有更高经济价值,在遗传育种和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桑树多倍体化后的机理研究将为认识多倍体现象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