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摄取与转运相关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试验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c9,t11-CLA与t10,c12-CLA作用乳腺上皮细胞48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相关基因mRNA的转录。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均显著降低了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P<0.05);2)150μmol/L c9,t11-CLA显著上调分化抗原簇36(CD36)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其转录水平随t10,c12-CL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3)150μmol/L c9,t11-CLA和不同浓度的t10,c12-CLA均可显著上调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的转录(P<0.05);4)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均显著下调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说明两种CLA均显著下调LPL mRNA和FABP3 mRNA的转录水平,150μmol/L的两种CLA异构体上调CD36和ACBP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2.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后的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GF-Ⅰ受体基因(IGFIR)、IGF-Ⅰ结合蛋白-3基因(IGFBP3)、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和κ-酪蛋白基因(CSN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IGF-Ⅰ添加浓度的增加,β-酪蛋白基因(CSN2)、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ACA)、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基因(FABP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上调(P<0.05)。提示,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DCMECs)为模型,研究辛酸钠对细胞脂肪酸摄取、转运和脂肪酸活化相关蛋白分化抗原簇36(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脂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SL1)、脂酰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目的基因相对表达丰度;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1、2 mmol/l的辛酸钠对CD36和ACSL1的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辛酸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或显著降低FABP3和ACSS2的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P0.05)。试验结果揭示辛酸钠对乳腺上皮细胞内脂肪酸转运和短链脂肪酸的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SIRT1/FoxO1通路在奶山羊乳腺脂质合成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0(对照)、50、100、150μmol/L的SIRT1激动剂(RES)处理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qRT-PCR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油红O染色法观察脂滴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100μmol/L RES处理组的SIRT1和FoxO1基因的相对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关键调控因子SREBP1和PPARγ表达量下降(P<0.05);SIRT1/FoxO1通路激活后,脂肪酸合酶FASN(P<0.01)、脂肪酸去饱和酶SCD1(P<0.01)和脂肪酸转运酶CD36(P<0.05)表达量均下降;而脂解相关基因HSL和ATGL的表达上调(P<0.05)。SIRT1/FoxO1激活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滴积累减少。综上可知,SIRT1/FoxO1通路负调控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质合成,为改善羊奶营养价值和风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7):70-74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浓度的17β-雌二醇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表达和细胞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分别添加0、25、100、250和500μmol/L 17β-雌二醇处理原代培养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FASN基因mRNA的表达,并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脂肪酸成分。结果:25μmol/L 17β-雌二醇可促进FASN基因表达(P0.05),辛酸和癸酸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加,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百分含量下降;100μmol/L 17β-雌二醇抑制FASN基因表达(P0.05),辛酸和癸酸的百分含量增加,亚麻酸含量降低,其他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显著;250μmol/L极显著促进FASN基因表达,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加,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的含量显著减少;500μmol/L 17β-雌二醇极显著促进FASN基因表达,辛酸、癸酸、月桂酸和棕榈酸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加,豆蔻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漏芦乙醇提取物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先利用CASY细胞活力分析仪检测漏芦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μg/mL)作用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选择添加对细胞生长增殖不受抑制即对细胞无毒性的漏芦乙醇提取物浓度来研究其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采用确定浓度的漏芦乙醇提取物处理细胞,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较高剂量(200,400μg/mL)的漏芦乙醇提取物显著抑制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P0.05),因此选择25,50,100μg/mL的漏芦乙醇提取物来研究其对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25,50,100μg/mL的漏芦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提高细胞泌乳信号通路信号分子STAT5、mTOR、SREBP1、AKT1、GLUT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及p-STAT5、p-mTOR、SREBP1、p-AKT1、GLUT1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但对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及蛋白质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漏芦乙醇提取物能通过调节泌乳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进而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添加十八碳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以体外培养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于38℃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200、400μmol.L-1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显示,在0~100μmol.L-1的添加范围内,4种十八碳脂肪酸均能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或P<0.01),且培养基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随各十八碳脂肪酸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结果提示,较高浓度(200、400μmol.L-1)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能抑制细胞增殖;而在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增殖不受抑制的条件下(脂肪酸添加浓度为0~100μmol.L-1),甘油三酯的合成与各十八碳脂肪酸添加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的过表达和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催乳激素对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催乳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ulin,INS)、雌激素(estradiol,E_2)、催乳素(prolactin,PRL)及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_2+INS+PRL)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24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转染山羊FASN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同样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雌激素、催乳素及激素组合处理24h,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雌激素、催乳素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后,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雌激素浓度为10、100μmol/L和催乳素浓度为0.1和1μg/mL时效果最为明显,而胰岛素对FAS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_2+INS+PRL)处理细胞均能显著上调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雌激素和催乳素能够调控FASN基因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过程中FASN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同时测定兽用消毒剂枸橼酸苹果酸粉中枸橼酸和苹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mL/L磷酸溶液(2.5∶97.5,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枸橼酸和苹果酸色谱峰分离度良好。枸橼酸和苹果酸分别在100μg/mL~1 000μg/mL和50μg/mL~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等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而平均回收率均在98%~101%之间,RSD均小于0.5%,符合方法学要求。6份供试品中枸橼酸和苹果酸的含量也均符合要求。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同时定量测定枸橼酸和苹果酸的含量,可用于枸橼酸苹果酸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崔承远 《中国乳业》2021,(12):105-110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脂肪酸包含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丁酸、己酸、辛酸、癸酸作为饱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丁酸、己酸、辛酸及癸酸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试验,包括方法检出限、方法定量限、方法精密度以及方法正确度等。试验数据均为良好,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产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嗜热性乳酸菌、乳球菌的产酸特性以及影响后酸化的因素。结果显示,乳球菌最大产酸量为64.4^0T~72.7^0T;嗜热性乳酸菌的最大产酸量为106.8^0T~294.2^0T。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最大产酸速率为20.75^0T/h、24.57^0T/h。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油亚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的最大产酸速率分别为7.65^0T/h、6.52^0T/h、9.65^0T/h。优良的菌株特性、低温贮存、较低的最终发酵酸度是保证乳酸菌低后酸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添加共轭亚油酸对肉鸡肌肉脂肪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肉鸡100羽(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个处理,日粮中添加CLA分别为0%(对照组)、0.25%、0.5%、1%,试验期60 d。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15羽进行屠宰。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CLA对肉鸡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豆寇酸含量分别提高16.18%(P>0.05)、30.49%(P<0.01)、40.63%(P<0.01);棕榈酸含量分别提高9.38%(P>0.05)、23.81%(P<0.05)、24.73%(P<0.05);棕榈油酸含量分别降低5.00%、5.31%、29.00%(P<0.05);硬脂酸含量分别提高19.62%、23.41%、33.46%;油酸含量降低14.48%、16.52%、27.23%;亚油酸添加0.25% CLA组提高0.72%,其中添加0.5%和1%组分别下降20.75%(P<0.01)、7.1%;亚麻酸含量分别提高90.00%(P<0.01)、92.81%(P<0.01)、93.33%(P<0.01)。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il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氨水(70∶30)磷酸调p H=8.0,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2.5,齐墩果酸在0.20~7.94μg、熊果酸在0.21~8.4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烟酸和不同水平叶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茵商品代白羽肉鸡210只,随机分成7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Ⅰ组为对照组,处理Ⅱ、Ⅲ、Ⅳ组叶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5和3.0 mg/kg;处理Ⅴ、Ⅵ、Ⅶ组烟酸的添加水平为60 mg/kg,叶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5和3.0 mg/kg。于21日龄时,以重复为单位逐个称重,记录耗料量,计算料重比。结果表明,在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叶酸均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P<0.05);添加60 mg/kg烟酸和不同水平叶酸可极显著提高肉仔鸡的日增重(P<0.01)。  相似文献   

18.
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是众多手性物质的合成前体,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本文从乳酸合成的种属分布、代谢途径及代谢调控等方面,综述乳酸菌合成L-乳酸和/或D-乳酸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 333.2x2+1 175.5x+785.66(R2=0.723 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