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普通玉米子粒性状四类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BC1,BC2为材料,研究了5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除粒宽外,各性状的遗传同时由质效应和胚、胚乳、母体基因效应所控制,丰粒重主要受胚乳和母体效应的影响,粒长的遗传以母体效应为主,粒宽和粒厚以胚乳效应为主。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的协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的胚、胚乳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不显著,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选择。在提高丰粒重的玉米育种中,以任一部位子粒百粒重作为选择标准可起到相同的选择效果,直接选择粒宽的分离类型有利于获得大粒的遗传材料。S22是改良百粒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9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的子指、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等种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棉子品质性状均受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共同控制,种仁率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子指和仁壳比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棉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显性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子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显性正相关,子指与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显性负相关。种仁率和仁壳比与3个棉子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母体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种子品质性状与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单铃重的两年实验资料,估算了棉仁营养品质性状及棉子物理性状与棉花在艺性状间的各项近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棉子仁营养品质和种子物理性状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均不显著,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子指、容重和仁指的细胞质效应、母体遗传效应与单株铃数的相应遗传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协方差,其互作协方差也为显著的负值。这6个种子性状与单铃重的遗传关系列相反,这些效应均为负相关。衣分与大多数种子性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相关性,仅与蛋白质指数、子指和仁指有明显的细胞质和母体效应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籼型黑米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籼型黑米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黑米碱消值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其中,种子直接效应和细胞质效应比母体效应的作用更大,且种子直接效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黑米糊化温度的细胞质遗传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一套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采用包括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稻米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糖氮比3个性状的遗传特点。遗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两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到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主要受制于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全氮含量、糖氮比主要受制于种子核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率和选择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糖氮比的遗传率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不易奏效;全氮含量以直接狭义遗传率为主,采用单粒选择易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12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世代均值分析方法对4组陆地棉的P1、P2、F1、F2、B1和B26个家系的12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单株铃数、衣分、纤维长度的遗传较复杂,大多数组合除有加性和显性效应外,尚有不可忽视的上位性效应;9个有关早熟和产量性状的遗传较简单,主要是加性遗传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一些组合里也有出现。  相似文献   

7.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7×6)研究了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受种子二倍体胚、三倍体胚乳、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4套遗传体系的控制;主要品质性状4套遗传体系的效应值之间无太大的差异,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的胚遗传效应全部体现为胚加性遗传效应,而4种品质性状的胚乳遗传效应则全部由胚乳显性遗传效应构成;母体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为母体加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亲本9636、99S2041-1-1-1和478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结果还发现,不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或杂种优势利用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 Ⅵ系)的经济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 (DFREML)估计了DⅥ系猪经济性状的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产仔数的直接遗传力和母体遗传力分别是 0 12和 0 10 ,而活仔数的两种遗传力分别是0 15和 0 16 ,活仔数的遗传力高于产仔数的遗传力 ;生长性状、体型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直接遗传力范围是 0 2 6~ 0 4 9,母体遗传力范围是 0 2 1~ 0 4 1,其直接遗传力高于母体遗传力。产仔数、活仔数的直接和母体效应间遗传相关为负值 ,而日增重、体长、体高、胸围、臀围、背膘厚、屠宰率、瘦肉率等经济性状两种效应间的遗传相关为正值 ,说明母体遗传效应对繁殖性状的选择有负影响 ,而对生长性状、体型性状和胴体性状的选择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低酚棉棉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M模型对棉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壳指、仁指、仁壳比、种仁率和种仁蛋白质指数存在母体效应,其中蛋白质指数的母体效应还大于加性和显性效应。子指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且不存在母体效应,其它四个棉子物理品质性状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但年度间存在差异。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油分指数不存在母体效应。所有棉子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仁指可作为棉子物理品质性状改良的选择指标;棉子营养品质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快速、可靠的检验方法的建立和完善。ISABC4gl可用于棉子物理品质性状的改良,浙棉9号可用于棉子营养品质性状的改良。这两个品种的杂种后代,棉子品质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子叶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油菜籽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含量的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油菜籽硫苷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母体遗传效应,其次为细胞质效应,胚(子叶)效应对其影响较小。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要明显大于环境互作效应。硫苷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韩祥铭  刘英欣 《作物学报》2002,28(4):533-536
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28个组合的7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并非分量和F1、F2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加性×环境各产量性状均极显著,铃重、衣分、籽指还受显性×环境的极显著影响,7项产量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研究利用中棉所36和海1配制杂交组合,并用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回交群体(BC1F1, BC2F1和 BC1S1)。用亲本和F1对新开发的2102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到317对含有海1显性带的引物,占筛选引物总数的15.08%;最终对其中的275对引物进行了BC1F1群体扩增,获得306个SSR标记差异位点。连锁分析表明(LOD=6.5),有254个标记位点连锁,分布在42个连锁群中,覆盖2252.36cM,约占棉花基因组的50.05%;平均每个连锁群有6.08个标记,覆盖53.63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8.87cM。利用BC1F1、BC2F1和BC1S1三个不同世代分离群体产量性状数据,共定位16个产量性状QTL,解释表型变异5.77%~19.86%。其中,衣分6个,铃重6个,籽指4个。有9个增效基因来自陆地棉亲本中棉所36,7个增效基因来自海岛棉亲本海1,说明了表型性状较差的品种同样可能含有可用于性状改良的增效基因。控制衣分的3个QTL可在不同的世代稳定检测到,效应稳定,增效基因均来自高值亲本陆地棉,为进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低酚棉种仁含油量的母体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乾浩 《种子》1994,(5):5-8
利用3个低酚棉品种配制的四个正、反交组合的F1、F2和回交世代对棉籽种仁含油量的母体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棉籽的种仁含油量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即存在母体效应,细胞质效应对种仁含油量无显著影响。用种仁含油量高的品种作母本配制的杂种一代(F1)棉籽,其种仁含油量有极显著的中亲和高亲优势,F2棉籽种仁含油量的自交衰退率虽较大,但其中亲优势仍较大,且优于用低种仁含油量品种作母本配制的杂种二代(F2)棉籽。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棉籽种仁含油量的有效方法,其中的关键是亲本选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棉籽含油量遗传研究的模型选择问题和提高棉籽含油量的育种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When alien DNA inserts into the cotton genome in a multicopy manner, severa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in the cotton genome are disrupted; these are called dQTL in this study. A transgenic mutant line is near-isogenic to its recipient, which is divergent for the dQTL from the remaining QTLs. Therefore, a set of data from a transgenic QTL line mutated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30074), its recipient and their F1 hybrids, and three elite lines were analyzed under a modified additive-dominance model with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o separate the genetic effects due to dQTL from whole-genome effects. Our result showed that dQTL had significant additive effects on lint percentage, boll weight, and boll number per square meter, while it had little genetic association with fiber traits, seed cotton yield, and lint yield. The dQTL in 30074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int percentage and boll number, while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boll weight, having little effect on fibre traits, while those from the recipient and three elite lines showed significant genetic effects on lint percentage. In addition, the remaining QTL other than dQTL had significant additive effects on seed cotton yield, fruiting branch number, uniformity index, micronaire, and short fibre index, and significant dominance effects on seed cotton yield, lint yield, and boll number per square meter. The additive and dominance effects under homozygous and heterozygous conditions for each line are also predict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的种仁油分和氨基酸成分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双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4个品种及其杂种 F_1的种仁油分和氨基酸成分的资料,分析了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效应,并估算了棉子性状间的简单相关系数。F_1的种仁含油率表现正的平均优势(4.75%),种仁氨基酸总量表现负的平均优势(-3.60%)。这两个性状的显性方差(H_1、H_2)都远大于加性方差(D),表明它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新种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利用ADM模型,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代28个组合的5项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纤维品质2.5%跨距长度和整齐度、伸长率具有0.10和0.05显著母体效应,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无母体效应存在.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显性效应也起较大的作用,5项纤维品质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