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设施农业雨水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设施农业雨水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雨水微集流和膜面集雨两种设施农业雨水利用模式,通过对膜面集雨示范介绍,提出了设施农业利用膜面集雨进行灌溉的条件和技术要点.说明面对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在设施农业区发展雨水利用技术,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的开采,对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设施农业雨水利用模式分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设施农业雨水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雨水微集流和膜面集雨两种设施农业雨水利用模式,通过对膜面集雨示范介绍,提出了设施农业利用膜面集雨进行灌溉的条件和技术要点。说明面对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在设施农业区发展雨水利用技术,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的开采,对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雨水收集和积蓄 雨水收集和积蓄技术就是通过修建集雨场、集水渠、沉淀池等集雨设施,把雨水径流汇集到能够调蓄的水池或水窖中,实现雨水叠加利用。  相似文献   

4.
宁南山区典型饮水型集雨系统的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南山区典型饮水型集雨系统窖水的水质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通过对水窖进行实地监测,对比研究了不同集雨系统水窖在贮存雨水约180 d后水质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1)在集雨面同为庭院的条件下,混合窖(水泥砂浆抹面,窖底铺胶泥)的水质总体优于水泥窖;以混凝土公路面为集雨面的胶泥窖水质较差。(2)3种集雨系统中窖水的总磷(TP)量均超标,其中公路面与胶泥窖组合形式下的总磷(TP)量超标较严重,达到66.7%。(3)3种典型集雨系统窖水中的细菌总数均严重超标,且只有公路集雨形式下的胶泥窖水中的大肠杆菌超标。集雨面污染对窖水水质的影响较大,公路收集的雨水水质较差;地区水窖应因地制宜,采用混合窖要优于纯水泥窖。  相似文献   

5.
宁夏彭阳县雨水集蓄利用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雨水集蓄利用是宁夏彭阳县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宁夏彭阳县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结合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际,总结提出了5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模式: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坡面集雨与林草建设利用模式;道路集雨补灌农田利用模式;庭院经济集雨利用模式;旱作农田土壤水库扩蓄增容;高效集蓄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宁夏彭阳县集雨节灌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雨水资源利用与控制技术的不足,为实现雨水源头减排和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原理,设计了由雨水收集系统、浇灌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集雨灌溉系统,并针对该系统的实现过程和运行模式开展了模型试验测试。试验表明:自动集雨灌溉系统设计方案可行,单片机程序编写合理,整套系统具有较好的智能感知和识别能力,能够自动实现雨水的收集与灌溉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城市内涝提供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内蒙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目前集雨节灌工程投资、效益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内蒙准格尔地区集雨工程进行了经济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旱井和水窖年收集1 m3水的成本分别为0.95元和1.56元,窖水滴灌玉米、蔬菜、果树的单方水平均产投比为6.14、12.52、9.10,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内蒙准格尔地区,由于集雨工程及配套设施投资较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近期内农民不可能成为集雨工程投资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纳入国家农村基本建设投资范畴,多方投入,加快工程发展速度,降低技术设备成本,完善集雨管理制度和办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研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共性技术,探讨利用集雨装置集蓄雨水解决居民生活及灌溉用水的可行性。通过集雨装置把天然雨水收集、过滤消毒、储存以及利用,实现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收集的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的相关标准,达到喀斯特区在干旱缺水期有水可以用,同时解决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缺水的补灌,提高作物产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干净卫生的人畜饮水安全的雨水利用技术系统。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喀斯特缺水山区饮水困难和农业补充灌溉,实现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选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对喀斯特山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山丘区雨水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市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城市之一,占太原市总面积82%的山丘区,由于缺乏灌溉水源,农作物大都处于靠天吃饭状态,山丘区雨水资源尚有约2亿m3的可利用量,利用水窖、水窑、水池等集雨工程收集雨水对作物进行有限灌溉.搞庭院经济或在大田种植经济作物,可提高山丘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是使山丘区人民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生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北方农业雨水利用实践与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北方雨水利用的现状,对国内雨水利用技术理论和实践以及国外较成功的经验作了详细的介绍。对雨水的自然利用和集雨农业中的降雨集流技术、雨水贮存净化技术、高效利用技术进行了概述。在北方地区进行集雨灌溉,合理发展集雨农业,既可以缓解灌溉水源紧张的局面,提高农业生产力,又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有助于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不同集雨面及水窖形式下的窖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集雨面及水窖形式下的水窖水质状况开展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机瓦屋顶为集雨面、地下形式的蓄水水窖条件下,窖水水质最优.该结论为农村地区开展以生活用水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集雨灌溉说的是将雨水集蓄起来进行农田灌溉。其中就集雨而言,从广义讲,凡是集蓄雨水的工程都应称为集雨工程。但我们这里讲的是年降雨量只有200~400mm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人的生活需要和灌溉少量面积农作物,利用一定的集雨面积,将雨水收集于水窖、涝地的微型集雨工程。上述集雨工程除解决人、畜生活饮用水外,将剩余的蓄水采用先进的微灌技术发展庭院经济作物。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摆脱农业靠天吃饭,脱贫奔小康的有效措施。这一新生事物在西北各省一经出现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如甘肃省实施的“1…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总体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集雨农业研究缺乏技术综合集成,导致工程布局和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抓住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障碍因素,以提高雨水集蓄率、水分利用率和利用转化效率为主线,综合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思想与实用农艺、水利工程技术,初步构筑起适合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结合示范区实际分析了雨水收集潜力,构建了三类农户生产应用子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温棚膜面雨水集蓄回用滴灌技术设计,一是膜面雨水集蓄回用装置:膜面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膜面与集水窖间集流槽、沉淀池、过滤池、集水窖等;二是集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耦合,进行来用水平衡分析,确定灌溉水源水量;三是低压微灌系统的选型,系统最优工作方式与系统关键部件的最佳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典型设计案例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温棚膜面雨水集蓄系统组成、结构优化和灌溉系统的配置,同时提出了该项综合技术函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喀斯特山区虽然降雨丰富,但由于二元水文结构较为发育,地表严重渗漏,加之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雨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受地形地貌格局影响,该区坡耕地比重较高,灌溉水源主要靠坡面雨水,如何高效收集坡面径流和进行有效节灌,是提升坡耕地综合产出力面临的首要难题。由于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喀斯特地区地表径流系数较小,降雨产流量很少,大部分甚至全部渗入地下,集蓄利用难度大。综述了喀斯特坡面地表径流特征,影响因素,收集和利用等几个方面的进展,发现喀斯特坡面集雨设施出现蓄不满水或空置的根本原因是坡面径流系数取值远超过实际值,坡面来水量被过大估算;进一步探讨了其他影响坡面径流集蓄利用工程布设及利用效率的原因,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喀斯特山区虽然降雨丰富,但由于二元水文结构较为发育,地表严重渗漏,加之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雨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受地形地貌格局影响,该区坡耕地比重较高,灌溉水源主要靠坡面雨水,如何高效收集坡面径流和进行有效节灌,是提升坡耕地综合产出力面临的首要难题。由于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喀斯特地区地表径流系数较小,降雨产流量很少,大部分甚至全部渗入地下,集蓄利用难度大。综述了喀斯特坡面地表径流特征,影响因素,收集和利用等几个方面的进展,发现喀斯特坡面集雨设施出现蓄不满水或空置的根本原因是坡面径流系数取值远超过实际值,坡面来水量被过大估算;进一步探讨了其他影响坡面径流集蓄利用工程布设及利用效率的原因,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对集雨水质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集雨水质净化处理的各种传统方法,重点介绍了初期雨水弃流技术、雨水粗滤处理技术、窖水慢滤净化技术、窖水终端过滤净化技术等几种集雨水质处理的新型实用技术,同时对其应用效果和特点给予分析。本文可为集雨利用地区选择集雨水质净化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湿润地区温室集雨系统集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讨论在我国湿润地区发展温室棚面集雨技术,通过试验测试了集雨量,分析了集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耦合性。试验结果表明,棚面平均径流系数fmk达0.898 9;三茬种植,全年集雨量与需水量相差500 mm,两茬种植,集雨量基本满足需水量。  相似文献   

19.
温棚膜面雨水集蓄回用滴灌技术设计,一是膜面雨水集蓄回用装置:膜面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膜面与集水窖间集流槽、沉淀池、过滤池、集水窖等;二是集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耦合,进行来用水平衡分析,确定灌溉水源水量;三是低压微灌系统的选型,系统最优工作方式与系统关键部件的最佳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典型设计案例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温棚膜面雨水集蓄系统组成、结构优化和灌溉系统的配置,同时提出了该项综合技术函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集雨节灌是雨水集蓄利用与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机结合,集雨节灌工程的发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雨水利用、农业灌溉闯出了一条新路。介绍了山东省宜发展集雨节灌工程的区域情况,对山东省集雨节灌的现状和工程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山东省集雨节灌工程的发展需求、发展潜力、发展目标、投资水平、产出效益、并提出了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